祝秋利
(常熟理工学院 外国语学院,江苏 常熟 215500)
海上掠夺与跨洋拓殖
——不列颠文明中的海盗文化基因
祝秋利
(常熟理工学院 外国语学院,江苏 常熟 215500)
英国在历史上曾经遭遇过北欧海盗长达三个多世纪的侵扰。对这段历史的评价,史学界多半是从北欧海盗给英国社会和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这一角度阐述其历史的消极作用,而忽视了它推动不列颠文明发展的特定的历史作用和影响。事实上,北欧海盗的入侵对英国社会的转变产生了巨大影响。北欧海盗成了英国对外扩张的领路人,在英国资本主义对外殖民中扮演了极为重要的先锋角色,为英国殖民扩张一路披荆斩棘,替英国扫清了发展道路上的障碍,更为殖民者提供了许多宝贵的经验。海盗掠夺不仅推动了英国航海业和商业的进步,而且促进了英国军事的发展。他们为英格兰留下了海盗遗产,孕育了不列颠文明中最为显著的海盗文化基因,并将英国引入了世界海洋强国的行列。
北欧海盗;英国;不列颠文明;海盗文化基因
从公元8世纪末到11世纪,一股来自北欧斯堪的纳维亚半岛(Scandinavian)的入侵的冷风吹向不列颠,这一古老岛国遭到了俗称维京人(Vikings)的北欧海盗长达三百多年的侵扰。由于当时的英国尚未形成强有力的封建王朝,所以对海盗们的大肆劫掠无法组织有效的抵抗。
对于北欧海盗的对外劫掠活动,史学界历来毁多誉少。但是北欧海盗的一系列征服与迁徙活动给英国带来的仅仅是破坏和洗劫,还是有其特定的历史作用和影响?强大后的英国后来走上疯狂的海上扩张之路,并通过运用它的海上霸权,加速殖民步伐,成为人类近代史上最具权势的世界帝国,是否与北欧海盗入侵有着本质联系?本文将就这些问题作一探讨。
据历史记载,北欧海盗对英国最早的侵犯始于787年对英格兰南部海岸的一次袭击,其后发生了793年对林第斯法恩修道院的劫掠。“公元790年前后,挪威和丹麦的海盗出现在英格兰和爱尔兰海岸,他们借助海潮上涨迅速登上海岸,疯狂地抢劫并肆意杀人。”[1]阿萨·布里格斯对这类劫掠行为愤愤不平,他在书中写道:“物质的损失,男人与妇人的屈辱(传闻中不仅有被杀戮者,而且有遭奸淫者),对尚未稳固确立的‘文明’(已经是一种与罗马极不相同的文明)的威胁,以及对英格兰北部的第一次劫掠之后地理中心由北向南的转移,这种转移直到18世纪至19世纪初的工业革命才得以逆转。林第斯法恩在793年遭劫,约克被占领,‘上帝的殿堂’遭亵渎,‘圣徒的遗体象街上的粪土一样被践踏’。至少有三个主教区消失了。”[2]
在北欧海盗对英国发动的大规模侵略中尤以丹麦人的入侵为甚,但最初入侵英国的却是挪威海盗。大体而言,入侵英格兰的主要是丹麦人,而入侵爱尔兰和苏格兰的则以挪威人为主。与挪威海盗不同,丹麦海盗热衷于抢劫。刚开始,丹麦人主要是向英格兰人抢夺战利品和强征贡品,但后来当英格兰的财富被抢劫殆尽之后,这群海盗又把目光转向了英格兰肥沃的土地。丹麦人每年在不列颠岛上的逗留时间越来越长了,他们在焚烧抢掠后愿意在这块气候宜人、草木茂盛的土地上到处闲游,最后,武士们感到离家劫掠的时间已久,而他们所征服的地方又比较安定,他们便把家眷迁来了,开始尝试起定居的生活方式。丹麦人就这样用剑开路,在当地获得逐渐牢靠的立足点。[3]
到9世纪时,丹麦人已占领了英格兰东部,建立了丹麦区(Danelaw),并袭击和占领了包括伦敦在内的许多重要城镇和地区。879年英丹威德摩尔和约签订,双方依约划地而治,英格兰东北部归丹麦人所有,西南部则仍由英格兰人治理,文化上规定丹麦人改信基督教,由此产生了英国历史上独特的“丹麦区”。丹麦区其实是一个受丹麦本土支配的海盗王国,实行丹麦的法律与社会管理形式。[4]
期间尽管出现了像阿尔弗雷德大帝(Alfred the Great, 849-899)那样的民族英雄来领导英国人民抗击侵略者,但英格兰最终还是被丹麦人所控制。1016年,丹麦国王斯韦恩一世之子克努特(Cnut,约995-1035)取得“贤人会议” (Witan)的推举,轻而易举地接管了整个英格兰的国土,成为第一个真正统一英格兰的国王。克努特将丹麦、挪威和英国囊括其下,组成了一个庞大的“北海帝国”。
作为一场绵延久远而影响深广的历史运动,北欧海盗,特别是丹麦人的入侵,使英国社会发生了极大的转变。以最显著的社会经济形态方面为例,盎格鲁-撒克逊时期的英国社会已经开始出现封建化的萌芽,并已初步具备向封建制度过渡的两项重要条件——大地产制和土地用益者对土地占有者的依附性,而北欧海盗的侵占则加速了英国封建农奴化和封建土地制度的发展。赎买和平的“丹麦金”摊派在自由人身上,造成大量自由农民破产。这些破产的农民不得不委身于那些富有的大封建主,来维持自己和家人最基本的生存;至于那些没有破产的农民,由于受到连年战乱的威胁,也迫切需要得到当地具有军事实力的贵族的保护,致使更多的土地落入军事贵族手中。就这样,到9—11世纪时,英国的自由农村公社已逐步瓦解,农业基本生产单位已演变为领主的封建庄园,封建庄园制度最终形成。此外,北欧海盗入侵对英国的法律和司法制度也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法律”一词最初是丹麦语;现行英美式12人陪审团制,以及陪审团裁断中遵循的按2/3多数通过的原则据说也“可能是由丹麦区的丹麦人首先创制的”[5]。
正如恩格斯所言,“恶是历史发展的动力借以表现出来的形式。——自从阶级对立产生以来,正是人的恶劣的情欲——贪欲和权势欲成了历史发展的杠杆”[6]。北欧海盗入侵对英国社会转变产生的巨大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著名的帝国史学家P.J.马歇尔曾指出:“不列颠是一个躁动不安的社会,(充满雄心的)英国人离开不列颠岛,在全世界寻求商业利益,并宣传他们的价值观。”[7]从16世纪开始直至20世纪初,英国走上了疯狂的侵略扩张之路。贪婪的英国殖民主义者一手进行海上掠夺,一手在大西洋彼岸和神秘的东方世界进行疯狂的跨洋拓殖。英国的殖民地曾遍及全球,其开拓的疆域面积和统治的人口数量在人类历史上可谓史无前例。而究其根源,正是北欧海盗身上这种尚武、冒险、开拓的特性深深地渗透进了后代不列颠人的血液中,从而孕育了不列颠民族文化中这种与生俱来的跨洋过海、企图征服外部世界的野心。
集体主义中的集体“既可以表现为作为国家、民族、社会等普遍的集体,也可以表现为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不同的、局部的集体”[6]。 与大学生群体关系最为密切的除国家、社会等宏观层面上的集体之外,还有学校及校内社团、班级等各类微观层面上的集体。 大学生群体在日常生活中所接触的各层级集体的发展状况以及大学生群体对它们的评价和感知,影响着该群体对集体主义教育及集体主义价值原则的接受与认可程度。
(一) 海盗对航海业的贡献
众所周知,北欧海盗先进的军事技术和作战方式助其能够在战争中,特别是海战中无往不胜。他们特别擅长闪电战,在作战时通常按小团体的方式组建,攻击凶猛异常,如遇到强敌,便迅速地撤退,回到自己的战船上。
北欧海盗精湛的航船技艺更使他们具备向海洋挑战的能力。从考古学的研究结果来看,北欧海盗掌握的造船技术在当时欧洲首屈一指。从北欧石刻图形和考古证据看,北欧人在大约8世纪中叶掌握了高超的造船技术,经他们制造的航船造型独特,构造完美,令人叹为观止。1880年在挪威奥斯陆湾沿岸果克斯塔(Gokstad)附近发现的柩船是其典型代表[8]。北欧海盗不仅拥有不同类型的船只,而且为他们所有的船只都配备了桨,其中不乏许多桨帆皆备的船只。另外还有一些船只虽为数不多,但其坚固程度足以用来横渡大西洋。这群海上大盗在侵占不列颠土地的同时无意间带来了他们先进的造船技艺,这使英国人从中获益匪浅,阿尔弗雷德大帝在组建英国舰队时就曾借鉴其成果。
几个世纪的航海经历还使北欧海盗们积累了丰富的航海经验,“这些经验既包括穿越挪威沿海入港通道与峡湾、丹麦本土、岛屿及群岛的大小海峡和沙质河口、瑞典的湖泊江河以及通往奥兰群岛、哥特兰岛和厄兰岛接口的经验,也包括在斯卡格拉克海峡、卡特加特海峡、波罗的海和波罗的海湾航行所获得的航海技术训练”[9]159。早期的那些富有实践经验的海盗船长在航行时通常会利用观察海面和海中的自然物,如鱼类、水流、水色、冰原反光、云层、风势等来找准航向。英国海员们参照了他们的这一传统导航方法,在航行过程中通过探测海水深度和海底状况来导航。现存的一本约写于15世纪中期的英国航海指南是这样指导英国海员从西班牙返回英国的布里斯托尔的:“当你们离开菲尼斯特雷角(西班牙)时,可定东北航向。如果你们估计已完成了三分之二的航程,那么你们应该向北偏东航行,直到进入浅水处。如果你测出水深为90至100英寻,那么应继续北航,直到水深72英寻的淡灰色沙层为止。这就是克利尔角(爱尔兰)和锡利群岛间的海角。然后向北,直到测出淤泥,再向东北或东偏北航行。”[10]
北欧海盗所带来的卓越的造船技术和航海经验无疑在后来的历史沿革中加速了英国航海业的发展。而都铎王朝及以后的英国统治者们也都对海洋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如亨利七世为了扩大远洋贸易,极力扶植造船业,奖励船主建造大船,规定凡是建造排水量超过100吨的船只给予补贴,每吨5先令。[11]在这一政策的刺激下,英国的造船业得到了显著的发展。到1588年时英国拥有的排水量在100吨以上的舰船已增至183艘,而在1545年时仅有35艘。精明的伊丽莎白女王一世更是抓住了这一契机,极力加强英国的海上力量。16世纪80年代是英国王家海军战舰的发展期,英国建造了多艘战船。在1585-1587年,分别在查塔姆、德特福德(Deptford)、莱姆豪斯(Limehouse)、伍利奇(Wollwich)建造了16艘新船,包括1586年建造的 “彩虹号”(Rainbow)、1586年建造的“先锋号”(Vanguard)、1587年建造的“王家方舟号”(Ark Royal)等大帆船。另外,国家还对一些旧船进行了改进。[12]正是由于海军力量发展壮大,才使英国有可能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
发达的造船业、航海业为英国进行海外贸易和殖民掠夺提供了有利的先决条件。因此当资本主义时代来临时,拥有众多的天然良港和发达的造船业的英国自然而然地就走上了疯狂的殖民扩张之路。
(二)海盗对商业的推动
北欧人除了将海盗作为他们谋生的一种职业,还非常擅长于进行贸易活动。其实北欧人很久以前就在波罗的海沿岸经营琥珀、毛皮等贸易。“对北欧人来说,放下宝剑与拾起秤杆二者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他们中有很多人是武士兼商人,当意识到可从抢劫的物品中获利时,他们就在市场上将其出售。”[13]东欧人将兼擅经商的北欧海盗命名为“瓦兰吉亚人”(Varangians),意为“商人”,也十分清楚地表明他们具有亦商亦盗的双重身份。很多著名的海盗都是商人出身,而那些本身就是海盗的人也不只是从事掠夺,他们本身也介入商业贸易。据说海盗国王青齿王哈拉尔德诸子中,比约恩就是商人,他拥有商船,可航行到其他国家,从而获得贵重的器物和其他货物。他的兄弟们称他为“商贩”或“生意人”。[9]138
在海盗活动的推动下,斯堪的纳维亚与英格兰、爱尔兰之间的贸易往来变得异常活跃。当时约克的手工业已相当发达,同时还是北欧海盗在不列颠地区的商业之都。切斯特(Chester)则逐渐发展成为英格兰的北欧毛皮贸易中心,这一贸易在丹麦王克努特执政时期达到极盛。
海盗行为本身所包含的商业性更是与近代西方国家所奉行的重商主义一拍即合。
重商主义是16至18世纪流行于欧洲国家的经济理论体系和经济政策体系,分早期重商主义和晚期重商主义。早期重商主义者将货币等同于资本,主张国家限制进口,以阻止本国货币流向国外。而晚期重商主义者则反对限制货币输出的原则,他们已经开始用资本家的眼光来看待货币,认为只有将货币投入流通充作资本才能使其增值。此外,晚期重商主义者还将对外贸易视为国家致富的唯一手段,主张国家应大力发展航运业和出口贸易,尤其是殖民地贸易。晚期重商主义的杰出代表托马斯·孟(1571-1641)认为对外贸易是国家致富的唯一手段,因此他极力主张发展航运业和出口贸易,尤其是发展殖民地贸易。此外,孟还强烈反对早期重商主义者所主张的限制货币输出的原则,要求取消禁止货币输出的法令。他认为“我们的金钱加在我们的商品上面,使它们一块儿输往外国,从而可以获得更多得多的财富”。这里所谓的将货币连同商品一起输出,是指先以货币购进更多的外国商品,然后等时机成熟后,再将这些商品以远远高出购价的价格销售给外国人,从而使国家财富大量增加。他又进一步解释道:“我们要促成一种加快和加大的贸易,并不是要将金钱都保存在王国之内,而是要使外国需要和使用我们的货物,同时使我们对于他们的商品的需要能够促进各方面吐出和吸进。”[14]英国政府自都铎王朝起一贯奉行重商主义,并且比欧洲其他国家相比能够更早、更完善地实现从早期重商主义到晚期重商主义的重大转变。在英国,无论是早期重商主义还是晚期重商主义,都渗透着跨洋扩张的海盗精神。
在英国政府鼓励开拓海外殖民地、发展远洋贸易的重商政策刺激下,海盗由于其冒险性,开拓性和与政府的隐秘性联系理所当然地成为了国家进行殖民开拓的工具,而海盗活动确实能让英国迅速地积累起商业资本。海盗劫掠给英国带来的财富是十分惊人的。据统计,在伊丽莎白时代,英国海盗带回的赃物多达一千二百万英镑。[15]1577—1580年一次由著名海盗德雷克率领的私掠巡航,集资约5000镑,最后夺得的财宝据说价值150万至175万英镑。[16]这些财富的获得,不但充裕了国库,改善了英国财政拮据的状况,还促进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有力地推动了英国经济的发展;另外,对一些大商人而言,参与海盗掠夺,给他们带来了更多的商业资本,增强了他们自身的发展力量,从而刺激了英国商业的复兴。
值得一提的是,在巨额利润的驱使下,英国政府居然给海盗活动披上了合法的外衣。伊丽莎白一世(Elizabeth I,1533-1603)向海盗大肆颁发“私掠许可证”(Privateering Commission),允许他们在战争时期攻击和劫掠敌国商船,这一合法地位一直持续到1856年。伊丽莎白也由此被冠以“海盗女王”的称号。得益于女王的对外政策,“私掠船海盗”获得极大发展。“私掠船海盗”在民间也得到了以商人、绅士等为主体的中上层阶级的追捧,大部分海外探险和远航都有商人的影子在其中。因此在伊丽莎白时代商人的对外贸易经常与海盗活动并行,而海盗也从事商业活动,很难分清商人与海盗,商人与海盗可谓是难解难分。像约翰·瓦特斯(John Watts)、托马斯·科德尔(Thomas Cordell)、托马斯·米德尔顿(Thomas Myddelton)等人,都是非常著名的商人海盗。而这些伊丽莎白时期的英国海盗正是当年入侵英格兰的北欧海盗的翻版。
(三)海盗对军事的作用
海盗及海盗活动不仅为伊丽莎白一世时期的英国提供了丰厚的财政来源,还在军事方面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私掠船海盗”的存在是伊丽莎白时代英国海军建设发展不可忽视的促进因素,他们使在爱德华六世和玛丽统治时期即将走向中断边缘的英国海军建设又重新壮大了起来。
如前文所述,英国的私掠船海盗兴起于伊丽莎白一世时期,这一时期英国正集中发展海上力量以打破西班牙的贸易垄断地位。自哥伦布开辟新航路之后,西班牙就开始了它的殖民扩张,从美洲攫取的巨额财富和尼德兰等领地发达的造船业令西班牙国力大增,16至17世纪时的西班牙帝国经济繁荣,国力强盛,雄霸世界。而英国和西班牙之间的关系向来不和,英国插手西属美洲贸易、帮助尼德兰革命、软禁玛丽女王以及新教和天主教之间的矛盾等因素更是造成两国关系不断恶化。囿于当时英国海军力量的薄弱,伊丽莎白女王就借助各种手段来打击西班牙,其中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就是海盗活动。女王积极鼓励英国海盗进攻她的政治敌人西班牙,专门在大西洋和加勒比海抢劫西班牙的运输船队。私掠船海盗作为被官方授予合法地位的海盗,一则能起到辅助海军的作用,二则由于所有花费均由私掠船的投资者支付,可节约大量公共开支。
1587年伊丽莎白处死玛丽女王一事致使英西之间的矛盾达到白热化的程度,双方于玛丽死后的次年展开决战,战争的结果是英国打败了西班牙的无敌舰队。无敌舰队是欧洲首屈一指的庞大舰队,总计船舰130艘,总吨位57 868吨,火炮共计2 431门,海员8 050人。船上共可载陆军约19 000人,加上其他工作人员总计6万多。[17]英国人迅速组织了一只由82艘战舰组成的舰队应战,其中大部分是由英国各地的商人和海盗的私掠船组成,德雷克、霍金斯、劳雷等著名海盗成为舰队主要的指挥者。霍金斯对这只舰队进行了集中训练,并根据在西班牙殖民地附近进行海盗活动时积累的丰富的海战经验,对英国战舰进行了结构改造,加强了船只的适航性和航速,最重要的是在船上配置了远程火炮。[18]战术上,英国人放弃了步兵登上敌舰作战的传统打法,而是进行纯粹的海战,直接打击敌舰。西班牙仍使用旧战术,高大而笨拙的战舰满载着士兵和短程火炮,用缆绳联成横列队形缓慢前进,[19]根本不敌英舰海盗式的快速灵活战术和远程火炮的攻击。无敌舰队遭到致命的打击,在撤退途中又遭遇大西洋的飓风,损失惨重。西班牙的海上实力随着“无敌舰队”的解体而消失。此后,英国由本土防御转向近海防御。
伊丽莎白女王及英国上层统治者对私掠船海盗的支持为英国在17、 18世纪的殖民地开拓过程中大范围利用海盗开启了先河。在1689年到1697年的英法九年战争及1702年到1713年间的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期间,这类针对敌国的海上掠夺行为被广泛授予捕拿特许权。交战各国大量授予私掠船海盗。英国借助加勒比地区复杂的殖民环境,在该地区大量利用私掠船海盗,作为它在殖民地海域的重要武装力量,以弥补皇家海军在该地区力量的不足。
伊丽莎白时代英国私掠船海盗的兴起在无形中对英国海军建设的长远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成为英国日后能够夺取海上霸权、建立日不落帝国的基石。
自都铎王朝统治时期开启海外扩张之路,从16世纪至20世纪初叶,英国统治者们运用其海上霸权,加快殖民步伐,加大殖民力度。他们不仅大力发展海外贸易、抢夺制海权,还以国家的力量支持和鼓励各种海上掠夺与跨洋拓殖行为,将拓展海外贸易、争夺海上霸权与开发殖民地三者紧密结合起来,缔造了一个空前繁荣与强大的殖民帝国。从1815年到19世纪中叶,英国的商船与战舰在世界各个角落抢占领地、掠夺原料、倾销产品,建立了一条从好望角到印度洋,再到太平洋的海外贸易通道。大英帝国的殖民地遍及全世界,一天24小时里,英国的米字旗总是在阳光下飘扬,号称“日不落帝国”。
英国人身上所体现出的这种无法抑制的海外扩张的野心和欲望以及对财富的无止境的追求不正是海盗文化的体现吗?不正是北欧海盗入侵对不列颠的文化渗透吗?从这个意义上讲,是海盗“将一个强悍的海洋民族引入历史,把英国从困顿中解救出来,替英国扫清了障碍,使得英国成为海洋上傲慢的女主人”[20],从而在无形中促成了英国社会的嬗变。而不列颠文明中所蕴含的海盗文化基因也向我们揭示了不列颠文明强悍、扩张、侵略的本质特征。
[1] Wilson, David M. (ed.).TheNorthernWorld-TheHistoryandHeritageofNorthernEuropeAD400-1100[M]. London: Thames and Hudson Ltd, 2003:170.
[2] 阿萨·布里格斯.英国社会史[M]. 陈叔平等,译.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 54.
[3] 陈晓律等.英帝国[M]. 西安:三秦出版社,2000: 16.
[4] 沈坚.维金时代:冲突与交融[J].历史研究,1989(5).
[5] Brondsted, J.TheVikings[M].London, 1960: 243.
[6] 马克思,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233.
[7] Marshall, P.J.TheCambridgeIllustratedHistoryoftheBritishEmpire[M].Cambridge,1996: 34.
[8] Wilson, David M.TheVikingsandTheirOrigins[M].New York, 1975: 39.
[9] 格温·琼斯. 北欧海盗史[M].刘村,译. 北京: 商务印书馆,1994.
[10] 丹尼尔·J·布尔斯廷.发现者:人类探索世界和自我的历史:时间、陆地与海洋篇[M].严撷芸等,译.上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1992:325-326.
[11] 刘景华.“日不落”的落日[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99:110.
[12] Quinn, David B. & Ryan, A. N.England’sSeaEmpire1550-1642[M].George Allen and Unwin, 1983: 68-69.
[13] Wemick, Robert.TheVikings[M].Time-Life Inc, 1979: 95.
[14] 托马斯·孟.英国得自海外贸易的财富[M].袁南宇,译.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59: 13-16.
[15] 李春辉.拉丁美洲史稿[M].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83: 123.
[16] McFarlane, K. B.TheNobilityofLaterMedievalEngland[M].Clarendon Press, 1980: 132.
[17] 宋宜昌.大洋角逐[M].长沙: 湖南人民出版社, 1999: 158.
[18] 温斯顿·丘吉尔.英语国家史略(上)[M]. 薛力敏,林林, 译.北京:新华出版社, 1983: 551.
[19] 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M].上海: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02: 129.
[20] 格劳修斯.海洋自由论 新大西岛[M].林国基, 译. 上海: 上海三联书店, 2005: 212.
(责任编辑:王学振)
PiracyandTransoceanicColonization——theCulturalGenesofPiratesinBritishCivilization
ZHU Qiu-li
(SchoolofForeignLanguages,ChangshuInstituteofTechnology,Changshu215500,China)
Britain had been invaded and harassed by the Vikings for as long as three centuries in history. Most historian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ragedy brought by the Vikings, elaborate the negative impact of the Vikings whereas they neglect its particular historic function in forwarding the development of British civilization when they evaluate this period of history. Actually, the invasion of the Vikings has a strong influence on the change of the British society. As the guide of British expansion, the Vikings have played a most important role in British colonization for they have overcome all obstacles throughout the path of development, and what’s more, they have provided plenty of valuable experience for British colonists. Piracy has not only promoted the progress of British seafaring and trade but also accelerated the development of British military. The Vikings have left the piratical heritage, thus breeding the most remarkable pirate cultural genes of British civilization and leading the Britain into the band of the world ocean powers.
Vikings; Britain; British civilization; cultural genes of piracy
上海市第四期本科教育高地建设项目子项目“英语国家文明研究”(编号:JG2010336-07)
2014-05-08
祝秋利(1977-),女,江苏常熟人,常熟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英美文化、英语教学。
G03
A
1674-5310(2014)-08-01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