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体育文化在广东省基层社区的推广研究

2014-04-09 02:43:59
四川体育科学 2014年6期
关键词:岭南社区体育

张 龙

岭南体育文化在广东省基层社区的推广研究

张 龙

岭南体育文化和广东省基层的社区体育文化拥有相同的岭南文化背景和包容性特征,采用行政和市场双重手段促进岭南体育文化在当地社区推广可实现岭南体育文化和社区体育文化的双赢。具体措施包括:通过在社区体育中立法实现依法推广;确立政府、社会组织、企业和社区居民四方合作的推广主体;创新推广形式,挖掘岭南体育文化的社会价值,提高社区居民的认同感;依托学校解决岭南体育文化推广中的场地设施问题;建立健全社区体育培训组织以培养岭南体育文化的社区传承人。

体育文化;社区体育;广东省;岭南

1 文化与体育文化

关于文化的概念在学术界至今仍然存在着争论,据不完全统计已有200多种定义,目前学者们普遍认同的现代意义上的“文化”概念出自于19世纪英国文化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E·B·Talor),泰勒认为:“文化是一个复合的整体,其中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人作为社会成员而获得的任何其他能力和习惯[1]。”进入20世纪以后,国内先后有学者对文化进行定义:“文化者,人类心能所开释出来之有价值的共业也[2]”,“文化是一种文明所形成的生活方式[3]”,“凡是超越本能的、人类有意识的作用于自然界和社会的一切活动及其结果都是文化,文化即自然的人化”[4]。在对文化诸多定义进行梳理后我们可以发现,虽然关于文化概念的表述或概念反映内容的说法不尽相同,但实际研究的内容大同小异,集中在人们的价值观念、知识、信仰、道德规范等精神领域。

体育文化研究在西方国家开展较早,自20世纪70年代起,很多西方学者开始从文化视点对体育重新进行整体性的审视,1974年国际体育情报协会名词术语委员会将体育文化(Physical Culture)定义为“体育文化是广义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是综合各种利用身体练习和提高人的生物学和精神潜力的范畴、规律、制度和物质设施”[5]。我国体育文化的研究虽起步较晚,但目前已逐渐形成体系,沈晔[6]在总结国内外学者对体育文化的定义的基础上,将体育文化界定为人类独有的社会文化现象,体育的本质是文化的,体育文化是把体育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加以认识;体育文化不仅包括体育设施、人体素质等物质文化,还包括知识、技术等制度文化,以及思想观念文化等精神文化。何斌等[7]认为在对体育文化进行定义时过多的强调其特点、功能、研究对象、研究目的等实体因素可能会有失偏颇,不如从文化学的视角将体育文化定义为在特定社会背景下各种与体育活动相关联的物质与精神的总和。这些关于体育文化的定义都承认人类是体育文化创造的主体,把人的体育活动方式纳入文化范围,从文化与体育活动的关系中揭示了主客体的辨证统一。

2 岭南体育文化解析

2.1 岭南体育文化的定义

饶纪乐[8]将岭南体育文化定义为岭南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创造的物质和精神的体育成果,最具代表性的是广府文化、潮汕文化和客家文化;李旺华[9]认为:岭南体育文化在发展进程中遭遇到了传承空间渐逝、传承人青黄不接和国外体育文化的强势入侵以及决策者缺乏全局眼光、传统项目的失衡发展带来连锁反应等危机,这些都严重破坏了岭南体育文化的传承;杜熙茹等[10]认为,岭南休闲体育文化是在一定社会客观条件的制约下,岭南人民在闲暇时间里,通过从事休闲体育各项可以愉悦身心的活动,满足对体育文化的欣赏、构建和创造的过程;袁海军[11]认为岭南体育文化具有鲜明的岭南文化的特征,岭南文化的诸多特点都鲜明地显示在岭南体育文化之中。

岭南休闲体育文化,从地域上讲,是关于岭南地区开展休闲体育活动的物质、制度、精神文化的总和;从文化层面上讲,是指岭南地区的人们在闲暇时间里,通过从事具有运动性质且能愉悦身心的活动,而处于的一种文化创造、文化欣赏、文化建构的生命状态和行为方式。

2.2 岭南体育文化的特征

2.2.1 传统性和民俗性 岭南传统体育活动与岭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风俗有着密切的联系,岭南传统体育项目在发展过程中与当地风俗习惯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岭南体育活动经过不断演变逐渐成为岭南习俗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如南狮运动,在节日庆典、企业年会、红白喜事等活动中都能看到其踪影。岭南民俗促进了岭南传统体育的发展,同时岭南传统体育也丰富了岭南的民俗内容。

2.2.2 地域性和多元性 岭南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人文环境造就了具有岭南民俗文化特色的传统体育活动,岭南传统体育就是在岭南地域内逐渐形成与发展起来的,如广东潮汕地区的英歌舞、广府地区的南拳、客家的舞龙、瑶族的上刀梯等,不同区域和民族具有不同的代表性体育项目,这些项目合而不同,体现出鲜明的地域性和多元性特征。

2.2.3 兼容性和互补性 岭南传统体育文化本身具有鲜明的岭南民俗特征,同时也对其他类型的体育文化具有广泛的兼容性,岭南体育文化是在中原体育文化和南越体育文化融合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也吸收了部分海外舶来的西方体育文化,这些不同类型的文化元素在岭南体育文化中相互影响和渗透、彼此共生共荣,体现了岭南体育文化的兼容性和互补性。

2.2.4 趣味性与休闲娱乐性 岭南传统体育项目都有较强的趣味性和休闲娱乐性,岭南人民从事这些体育运动多是在劳动之余,以强身健体、消除疲劳和放松身心为主要目的,人们在运动中不是拘泥于运动规则和运动成绩的束缚而是追求个人精神上的满足。岭南传统体育作为一种健康的休闲方式已经完全融入到岭南人们的生活当中,它通过体育文化途径来消除人们体力的疲劳并使人获得精神的慰籍[12]。如广府文化中的南狮运动具有鼓乐激昂、感染力强的特点,习练者可伴随鼓乐声宣泄出喜、怒、哀、乐的个人感情,观众也能陶醉其中并获得共鸣,此类运动展现出了一种闲适悠然的民间生活状态。

2.5 体育技术动作的简易性和参与方式的灵活性

岭南传统体育项目大多对场地设施的要求不高,技术动作简单灵活,特别适合作为大众健身项目进行推广,如舞龙舞狮、英歌舞、龙舟等,习练者可根据自身条件选择不同难度的技术动作进行练习,参与人数不受限制,参与人群的年龄跨度也很大,从儿童至中老年人都可通过适度降低动作难度、调整运动量和强度来参与练习。

3 岭南体育文化与社区体育文化

3.1 社区体育文化解析

杨闯建等[13]认为社区体育文化是指社区居民在体育锻炼和参与社区体育活动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鲜明个性的群体体育意识、体育价值观念、体育行为模式及体育活动环境等文化现象的总和;社会体育文化具有地域性、客观性、可持续发展建设性和时代性。

沈毅[14]认为社区体育文化是指一定区域内各种体育文化现象的总和,是社区居民在本地域内长期生活实践过程中积淀形成的富有个性特色的群体意识、价值观念、行为模式和生活方式等;优良的社区体育文化应该具有如下特质:以面向基层、服务基层为宗旨,以提高社区居民整体素质、精神文化生活质量和社会综合文明程度为主要内容,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及构建和谐体育社区中发挥重要作用。

朱佳文[15]将社区体育文化的结构分为4层:物态文化层,它包括社区体育环境(空间、绿化、场地质地等)、社区体育场地设施;行为文化层,它包括个体行为、群体行为、政府权力机构行为等;制度文化层面,主要有经济政策、保障政策等;精神文化层,主要包括城市精神、体育精神等;四层结构中,物质文化层是基础,行为文化层是中坚,制度文化层是保障,精神文化层是灵魂。

综上所述,社区体育文化是社区居民在社区进行体育活动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与体育相关的各种文化现象的总和,包括物质、行为、制度和精神4层内涵,物质层指社区体育的场地器材、设施条件等,精神层指居民体育意识、体育价值观等;行为层指社区体育中的官方和民间行为;制度层主要指社区体育相关的政策法规;社区体育文化具有地域性、时代性、融合性、共享性、感染性、可建设性等特征。

3.2 岭南体育文化融入当地社区体育文化的可行性分析

3.2.1 共同的岭南文化背景是二者融合的基础 岭南体育文化和岭南社区体育文化都是在岭南地区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是当地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都因受到岭南地区特定的地理位置、社会环境、风土人情等因素的影响而具有鲜明的岭南文化特色;正是同处的岭南文化背景和共同的区域文化特点给二者的融合发展提供了可能,岭南体育文化融入社区体育文化既有助于传承和推广传统体育文化也有助于丰富当代社区文化。

3.2.2 兼容并蓄的共性和合作共赢的机遇给二者的融合创造了条件 岭南体育文化是在中原体育文化和岭南地方文化的共同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具有广泛的兼容性,能接纳并融合各种不同的体育文化形态,既包含了本土文化和外来文化,也包含了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社区体育文化是一种现代文化,是伴随着现代社区和社区文化的发展而形成的,具有强烈的地域性、融合性和可塑性特征;岭南传统体育文化的兼容性和社区体育文化的可建设性决定了二者融合的可能。此外,岭南传统体育文化具有的健身、娱乐和休闲特征与现代城市所倡导的“亲近自然、感受原生态”的生活理念不谋而合,对岭南传统体育项目进行“现代化”的开发并在当地基层社区进行推广,既可推动岭南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又能满足百姓的精神需求,是创造双赢局面的必然选择。

3.2.3 采用行政和市场双重调控手段推广岭南社区体育文化切实可行 在当前成熟的体育文化推广机制尚未形成的前提下,为促进岭南体育文化的繁荣、规范城市社区体育文化的组织管理、优化配置体育文化资源,探索采用政府培植和市场调节的双重管理模式在社区体育中推广岭南体育文化具有现实性和可行性:通过完善社区体育法律、法规实现文化推广的制度保障;通过政府拨款、企业投资、居民消费三条路径筹集岭南体育文化建设和推广的资金;以开发社区体育文化信息网络系统、构建覆盖面广、联动性强的城市社区体育文化网络来实现岭南体育文化在社区之间的交流和共享;通过完善社区体育的硬件设施、探索优化资源配置的方法、建立社区体育文化的产业化运行机制等手段促进岭南体育文化在社区持续健康发展。

4 岭南体育文化在广东省基层社区推广的意义

(1)探索岭南体育文化在社区体育中的推广路径,有利于挖掘、保护岭南体育文化,凝练岭南体育文化的特色,为振兴岭南文化和推动地方文化事业的发展服务。

(2)岭南体育文化在社区推广既能传承传统体育文化又可丰富当代社区文化,而城市社区体育文化的繁荣将有利于社区功能的发挥、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3)岭南体育文化在社区推广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不仅能直接促进广东省社区体育和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而且能间接推动教育、科技、传媒、基础设施建设等事业的发展,在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同时也助力广东实现从经济大省向文化大省的跨越。

(3)岭南体育文化在社区推广也将为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开辟出一条新路径,为促进我国各地区和民族体育文化的繁荣提供一些借鉴经验。

5 岭南体育文化在广东省基层社区的推广策略

5.1 推广原则

5.1.1 开放兼容原则 开放兼容是岭南体育文化的灵魂。潮汕、广府和客家3大民系的体育文化多元共存、合而不同,共同铸就了岭南体育文化丰富多彩、千姿百态的风情魅力,推广岭南体育文化应该突出其多元一体、开放兼容的特色。岭南文化是由固有的本土文化、南迁的中原文化和舶来的域外文化所组成,正是因为吸收了海外大量的体育文化精华而获得了丰富的发展,近代岭南体育文化才具有鲜明的先进性[8];因此,推广岭南体育文化必须坚持包容并进,只有不断将当代先进文化融入岭南体育文化中才能保证其可持续发展。

5.1.2 改良共赢原则 岭南体育文化以广府、潮汕、客家体育文化为代表,虽然经过了时代变迁和外来文化的渗透,但传统性和地域性仍然是岭南体育文化的突出特点,而社区体育文化是在社区环境内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在属性上偏向于现代文化;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岭南体育文化要融入现代社区,就必须本着改良共赢的原则,通过文化精髓的留存和表现形式的适当改造来实现传承传统文化和丰富社区文化。

5.1.3 民办官助原则 岭南体育文化的推广可引入公共服务供给理论,将推广服务的供给者与生产者分离,按照民办官助的指导思想,使政府和社会力量在体育文化推广服务中分别担任供给者和生产者的角色,由企业、社会组织和社区居民共同负责具体的推广工作,政府负责制定相关政策法规并筹集资金购买服务,只有将政府职能定位准确才能保证岭南体育文化的推广效率。

5.1.4 因地制宜原则 岭南体育文化包含了潮汕、广府、客家、少数民族等地域文化,各地域文化涉及的体育项目种类繁多、内容丰富,在推广过程中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当地居民的认同感是地域文化在属地推广的最大优势,而推广项目的选择和改良也应力求新颖活泼、简单易行,要使参与人群达到既增强体质也娱乐身心的效果。

5.2 推广策略

5.2.1 制订岭南体育文化在社区推广的政策法规,实现依法推广 岭南体育文化在社区推广的过程中,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规划,以推进体育文化推广的法制化、科学化进程,真正做到岭南体育文化推广的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政府应尽快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岭南体育文化的社区推广机制,一方面可以保证岭南体育文化在社区实现有序推广,另一方面也可以推动社区体育管理的法制化进程,同时也为社区体育文化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保障。政府还应切实建立健全有关社区体育管理和文化建设的规章制度,如社区体育监督制度、社区体育文化建设评价体系等,加强执法监督,深入开展体育法律法规的宣传普及,增强各类社区组织和居民的体育法律意识,以确保社区体育文化建设的制度化、规范化,减少工作的随意性、盲目性。此外,在对社区体育文化软件建设加强管理的同时也要制订社区体育硬件建设规划,逐步打造社区良好的体育设施环境,为岭南体育文化在社区推广创造便利条件。

5.2.2 确立政府、社会组织、企业和社区居民多方合作的推广主体 在政府力量不足、难以依靠自身力量实现岭南体育文化在社区成功推广的情况下,发动社会力量,将体育文化推广和建设的具体工作委托给体育非盈利组织的做法将成为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只有依靠社会各方力量的支持,岭南体育文化的推广才能最终实现“政管企办,官助民营”的运作模式。依据公共服务供给理论的相关原理,可以将体育文化推广服务的供给者与生产者分离,明确政府是服务的供给者,负责增加服务的制度供给,培育和发展服务的生产者并激励他们积极介入体育文化推广服务;服务的生产者包括相关的营利组织、非营利组织、社区自治组织、志愿者组织、社区居民等,负责社区体育文化推广工作并从政府那里获得相应的补偿;探索建立以半公益半商业化的社区体育俱乐部为中心的社区体育的组织体系,通过“以服务养服务”实现岭南体育文化推广的社会化、产业化运营机制。

5.2.3 创新岭南体育文化的推广形式,挖掘其社会价值,提高社区居民的认同感 岭南体育文化在社区推广应贴近群众需求,把赢得社区居民的广泛参与和丰富社区体育文化氛围当作首要目标,为此需要从3个方面进行创新:(1)要提高文化品位,社区体育文化活动的内容应兼顾娱乐性与知识性,在推广岭南体育运动项目的同时也可以举办一些体育文化讲座或体育艺术表演活动,寓教于乐,提高社区居民的文化鉴赏力;(2)要突出文化特色,活动内容和活动形式的选择应能够体现岭南特色,可以通过在社区举办一些体育文化节来专门展示区域体育文化,如岭南香山每年4月的八洛佛节(舞龙狮)、粤北瑶族的盘王节(长鼓舞)等;(3)要传递正能量,岭南体育文化进社区要倡导通过运动获取健康的生活理念,同时抵制如赌博等与高尚体育文化相抵触的不健康的活动,通过文化推广来实现社区环境的美化。

岭南体育文化的推广要发挥其价值引导功能,力求在推广体育文化的同时提升社区居民的文化认同感,并向社会传递正能量。在推广内容上要精选岭南体育文化中的先进文化,即那些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且易于引起岭南人民强烈共鸣的体育文化,以此提高人们的文化认同感;在推广形式上要对岭南体育项目进行适当改良以适应现代需求,把岭南体育文化中的包容、仁爱、务实等优良品质植入社区文化,使社区居民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通过主流文化的传播和正确价值观的确立,对社区居民的体育行为产生积极影响,以体育文化为纽带,培养共同的社区意识,提高居民对社区体育的参与度,充分显示岭南体育文化促进体育参与的社会价值功能,在提升社区居民对社区体育文化的认同感的同时促进社区体育文化事业的繁荣。

5.2.4 加强社区与学校体育的合作,依托学校解决岭南体育文化推广中的体育场地问题 广东省各学校体育场馆向社区开放是促进岭南体育文化在社区推广的有利措施之一,也是促进社区体育文化建设和构建完善的社区体育服务体系的需要。岭南地区不同地域和民族都有其代表性的体育项目,这些项目种类繁多、内容丰富,不同项目在推广过程中会有不同的场地要求,基层社区现有的场地设施条件还无法满足这些项目的需要;为缓解岭南体育项目在社区推广中的场地设施需求较高与现有条件不足之间的矛盾,可以考虑在满足学校体育教学、竞赛和校内体育活动的使用需求外将其有组织地向社区开放,这一举措对促进岭南体育文化的推广、繁荣校园体育文化和推动社区体育文化的建设都有帮助。

5.2.5 建立健全社区体育培训组织,培养岭南体育文化的社区传承人 具备一定数量精通岭南体育文化的社区体育指导员是在社区成功推广岭南体育文化的必要条件之一,而目前广东省基层社区尚不具备这一条件,解决岭南体育文化社区传承人缺乏的难题可采取的措施有:(1)建立社区体育指导员培训机构——社区体育指导员协会,加强岭南体育文化社区传承人的培训,培训内容包含运动技能和文化理论,并由协会建立统一的指导员管理制度,规范社区体育指导员的注册、培训和晋升;(2)完善体育文化推广的奖励机制,激发文化传承人的工作动力;(3)政府出资广泛招募相关专业人士参与岭南体育文化推广的指导,组建一支组织能力强、技术指导水平高的岭南体育文化推广师资队伍,由这支队伍负责文化传承人的培养工作;(4)将精通岭南体育文化的社区体育指导员纳入社区体育志愿者协会,社区体育志愿者协会是城市社区内以志愿精神为动力的群众性体育自治组织,主要任务是发动和组织志愿者提供定期的、无偿的体育公益服务,其中包括社区体育文化建设和推广服务,发挥社区志愿者组织在体育文化推广中的作用。同时,要借助岭南体育文化的推广来实现繁荣社区体育文化的目标,社区指导员需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不断学习达到全面掌握岭南体育项目的技能和文化内涵的目标,逐步提高推广技能和业务指导水平;对社区体育组织的骨干也要进行定期培训,努力提高其在文化推广方面的领导能力,逐步提高社区体育文化推广的组织化程度,实现岭南体育文化的规范化推广。

6 小 结

岭南体育文化是我国传统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岭南”特色和包容性特征,“植根岭南”是其发展壮大的前提,岭南体育文化在广东省基层社区推广可实现体育文化和社区建设的双赢。完善社区体育法规、依法进行推广是实现双赢的保证;确立以政府、社会组织、企业和社区居民为主体的责任方是保障其成功推广的关键;创新推广形式,挖掘岭南体育文化的社会价值,提高社区居民的认同感是促进其成功推广的必要条件;充分利用学校资源是解决岭南体育文化推广中的场地设施短缺问题的有效手段;建立健全社区体育培训组织以培养岭南体育文化的社区传承人是保证文化可持续推广的重要措施。

[1]爱德华·泰勒(英). 原始文化[M].1871.

[2]梁启超. 什么是文化[M].灯学,1912,12,9.

[3]胡 适.胡适文存[C].合肥:黄山书社,1996:16.

[4]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4:4.

[5]国际体育情报协会名词术语委员会. 体育运动术语词典[M].罗马尼亚出版,1974.

[6]沈 晔.关于体育文化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12.

[7]何 斌,罗湘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体育文化研究的回顾与反思[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0,25(6):522~525.

[8]饶纪乐.岭南体育文化探析[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8,28(4):1~3.

[9]李旺华,康 涛,刘 芳.兼容并蓄·传承发展——岭南体育文化探析[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0(1):13~15.

[10]杜熙茹,韩 晗,姚业戴.2010年亚运会对岭南休闲体育文化特色的开发与推动[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0,30(3):34~37,54.

[11]袁海军.从建设和谐社会的视角看岭南体育文化发展模式[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1,31(4):37~40,49.

[12]刘 毅,曹月勇. 论休闲时代的岭南传统体育[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 ,2008, 18(5):103~105.

[13]杨闯建,李 亮.南昌市社区体育文化建设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7,23(3):27~28,35.

[14]沈 毅.浅析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社区体育研究[J]. 安徽体育科技,2003,24(3):46~47.

[15]朱佳文.成都市成华区社区体育文化建设状况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1.

The Research on the Popularization of Lingnan Sports Culture in the Grassroots Communities of Guangdong Province

ZHANG Long

Lingnan sports culture and the grassroots communities sports culture of Guangdong Province have the same cultural background and inclusive character, promoting Lingnan sports culture popularizing into the local community by the administrative and market dual means is able to achieve a win-win of Lingnan sports culture and community sports culture. Specific measures include: achieving populariz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legislation passed in the Community Sports; establishing the main popularizers consisting of the government, social organizations, enterprises and community residents; innovating the promotion form, excavating the social value of Lingnan sports culture, improving the identification of the community residents; relying school resolving the facilities issues of popularizing Lingnan sports culture; establishing and improving the community sports training organizations to cultivate the community inheritor of Lingnan sports culture.

Sports culture; Community sports; Guangdong Province; Lingnan

1007―6891(2014)06―0087―05

G80-051

A

2014-06-27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研究基地项目成果。课题编号:125A142。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体育部,广东 深圳,518055。

Dept. of P.E., Shenzhen Polytechnic, Guangdong Shenzhen, 518055, China.

猜你喜欢
岭南社区体育
忆岭南
黄河之声(2022年14期)2022-11-16 10:58:50
社区大作战
幼儿园(2021年6期)2021-07-28 07:42:08
雨岭南
心声歌刊(2020年5期)2020-11-27 01:56:04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甘肃教育(2020年2期)2020-11-25 00:50:04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当代陕西(2019年16期)2019-09-25 07:28:38
不辞长作岭南人
商周刊(2018年26期)2018-12-29 12:55:58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易说岭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