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室”要工作

2014-04-09 05:42于永正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14年3期
关键词:香江于永正工作室

编者按:

本期我们向大家介绍的是山东省青岛市香江路第二小学“于永正语文名师工作室”。全国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于永正是这个工作室的发起者和导师,该校的省优秀教师孔令凤为工作室负责人,顾玉利校长对工作室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和关怀。这个工作室以“名家引领、教研交流、教艺切磋、互动提高”为宗旨,力求实现工作室“既是名优教师发源地,又是青年骨干教师的聚集地,还是未来优秀教师成长的摇篮”的目标。

青岛市香江路第二小学成立“于永正工作室”的时候,我就说,成立工作室不是赶时髦,装潢门面,工作室要工作,否则,就成了聋子的耳朵——摆设。三年来,在顾玉利校长的领导下,在我的弟子孔令凤的主持下,他们不但工作了,而且工作得很出色!

他们做的工作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三件:一抓学习,二练内功,三促转化。

他们学什么呢?第一学理论,研读书籍。他们不但研读我的书,学习我的思想,研读我的“五重教学”,而且研读许多大家的理论。他们把学习体会与自己的工作实际结合起来,思想认识有了很大的提高。第二学经验,学别人的经验。他们除了听我的课和报告,还请进来、走出去听其他名师的课,学习他们的先进经验。很多教学研讨活动,工作室都会派出老师参加,远到北京、厦门等地,就近也经常请李红霞、毕迎春等名师到学校进行课堂教学示范,这些做法开阔了老师的视野。

香江路第二小学的老师认识到,语文教学不是凭精巧的设计和教学技巧取胜,决定语文教学成功与否的是老师的语文素养。备课不只是写教案,而是要把“功夫”花在“练功夫”上,如练书写的功夫、朗读的功夫、表达的功夫等。因此人人修炼内功——读书、练字、练朗读、练表达……为了强化内功,促进交流,学校特地开设专栏展览教师的粉笔字、钢笔字、毛笔字、简笔画等作品,定期将作品收入到每个人的成长档案袋,供他们互相学习,积累提高。顾玉利校长的毛笔字练习已达到三万多字,给老师们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习练内功不仅大大促进了本校教师的专业成长,而且在周边学校起到了辐射作用。就连黄岛区教研室的教研员也兴起了练字之风,刘永春老师写的字和两年前写的判若两人,连他自己也不相信一本本工整入体的字是他写的!

更重要的是,工作室的老师掀起了读书热潮。朗读成了老师们每天课间的节目,办公室里不管老教师还是年轻教师,都拿着课本在认真朗读。学校真正做到了让读书成为工作的一部分、生活的一部分。与此同时,三年来,他们撰写的教学心得有近百万字,各类课堂教学研讨课达五十多节。这很了不起。

当语文老师对语文教育有了正确的认识,有了正确的学生观、人才观,能写一手好字,会朗读,会表达,他怎么教都能教好。

把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是最可贵的!香江路第二小学的语文教学有两大变化:其一,课程变了。除了教语文课本,还像韩兴娥老师那样,构建了自己的课程体系。其二,教学方式变了。如今,在香江路第二小学的语文课上,处处是朗朗的读书声,是书写的刷刷声,学生在听说读写的实践中,增长着才干,丰富着语文素养。课堂上再也看不到老师滔滔不绝分析讲解的独角戏了,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学生的作业也由做应试题变为做对学生终身发展有利的作业——写好字,读好书,作好文。

三年前,崔峦先生曾呼吁“向内容分析式的阅读教学说再见”,直到现在真正能够“再见”的为数不多。但香江路第二小学的每个语文老师都做到了。

教育的结果最终要看学生。老师观念变了,教材变了,教学形态变了,学生变了吗?变了。如今——香江路第二小学学生的书写能力、朗读能力、阅读能力、表达能力已今非昔比,在青岛市中小学生规范汉字书写比赛中,书写成绩连续三年高居榜首。读书、写作已经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升到全区的前列。

香江路第二小学的经验告诉我们:工作室的负责人必须是位热心人——热心于语文教育,热心于这份工作。倘若没有顾玉利校长的热情支持、督促,没有孔令凤这样热心甚至痴迷忘我的主持人,断然不会把工作开展得如此之好,不会取得如此斐然的成果。

工作室要工作。我相信香江路第二小学“于永正工作室”有了这样一帮有志者、热心者,追逐着教育教学的梦想,致力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今后的工作会做得更好。

猜你喜欢
香江于永正工作室
乘车往返粤港澳大桥
于永正:短暂与永恒
风正一帆悬
于永正从教年记
香江系
把握“语言建构与运用”的基础性
依托工作室的软件工程实践教学研究
地方本科院校设计类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探究
归乡忆旧
以工作室为平台的校企合作模式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