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默然
周一到周五,“战役”在清晨五点刚过便已开始了。北京周边卫星城那些庞大的单体建筑中,灯光星星点点亮起,一个个小黑点们从楼与楼的天堑中走来。
三个小时后,消停了一夜的北京城已完全苏醒,朝霞透过薄薄的雾气射入公交车和地下铁车站的玻璃幕墙,新的一天又开始了。
路上的车子越跑越多,也越走越慢。还有更多的人走出家门,涌向公交车站、地铁站。在北京浩浩荡荡的扩城运动中,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离开了城市中心,搬入北京周边的“卫星城”。
每一天,他们都要为着那些尚未实现的梦想,乘坐公交车和地下铁,往返于城市的这头和那头之间。在这条摩肩接踵、车龙蔓延的漫长道路上,总有一位朋友与他们相伴——已经覆盖北京地铁全线的中国移动“和4G”。
“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最近,这首歌常常在刘钦锡的耳边响起,陪他度过奔波在路上的时光。
2号线、4号线和13号线呼啸而过,车到西直门,三条地铁交织在一起,构筑起一张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每天八点,供职于一家大型央企的刘钦锡都要从这里上车。
在地铁上不到20分钟的时间里,刘钦锡先打开手机上的新闻软件,看看新闻资讯。接下来是浏览各家体育网站,尤其是篮球圈有什么动态。他是NBA球迷,每次比赛,他都会第一时间在手机上了解比赛进程。满格的中国移动4G信号,让他能轻松看完一段视频直播。“基本没有卡顿,拖到中间也不卡。”
早上八点,住在北京城南的刘云飞也登上了地铁。他是一名警察,每隔一周都要乘坐地铁4号线,去人民大学求学。
大学毕业几年后,刘云飞想给自己充充电,于是报考了人大的在职法学硕士。“跟我的本职工作息息相关,学习和工作相互促进。年轻人嘛,总得求上进。”
这已经是刘云飞上学的第二年了。而他手中这个用了十年的手机号码,也从2G升级到了中国移动“和4G”。
这部手机不仅帮助刘云飞打发了上学路上的漫长时间,还意外地帮助了他的学习。“我们都是开卷考试。以前考试我得从一堆书中翻资料,但也不可能把所有的书带全了。”刘云飞说,“有了中国移动4G网络之后太方便了。无论老师出什么题,我用手机上网一搜,案例、法条全出来了,考试也容易拿高分。”
刘云飞在人大上学的同学还建立了一个微信群,大家经常在上面发布通知,组织聚会。过去刘云飞手机上网不方便,经常错过重要消息,跟同学的关系也不算紧密。自从使用中国移动“和4G”后,他再也没有错过与同学的及时交流。贯穿北京高校集中地海淀区的地铁4号线和10号线,是刘云飞和同学们经常乘坐的路线。现在大家一起出去玩,他还会主动掏出手机搜索地图:“我的快呀!不像以前那手机上网,跟老牛似的,别提多费劲了。”
7月25日凌晨三点,经过三个多小时的奋战,马喆所在的小组完成了最后的安装和调试。经过确认,北京移动负责4G地铁施工项目的马喆兴奋地宣布:“2号线全线4G信号贯通,今晚可以睡个好觉了!”
地铁隧道内散布着微弱的灯光,人手一把手电筒,复杂的地形夹杂着轨道和各种管道、线路、坑道,稍不留神就可能被绊倒,甚至受伤。闷热的隧道里,所有人的衣服都湿透了,但大家脸上露出的是满足和喜悦。一位年轻的工程师抱着笔记本电脑,坐在钢轨上竟然累得睡着了。
自从开始北京地铁4G项目施工后,马喆和他的小组已经养成了昼伏夜出的习惯,他坦言:“这是我经历过最紧张的施工项目,几个月时间比过去一年加班熬夜都多。”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利用碎片化时间上网已经逐渐成为用户习惯。在上下班的高峰期,地铁线无疑是用户最希望网络畅通的地方。此前,北京地铁没有4G网络覆盖,3G信号也时断时续,这成为众多市民诟病的地方。
但很少有人知道,在实际操作中,地铁內的环境复杂,特别是隧道内的传播环境更为复杂,4G信号的传播损耗非常大,给移动网络的设计和施工带来了巨大挑战。而且,地铁白天需载客运营和维护,电信运营商只有凌晨的短短三个小时时间来铺设4G设备。
不过,在中国移动的努力之下,今年8月底,北京地铁全线包括机场快轨在内的16条线路都已经完成了中国移动4G信号的覆盖, 移动用户在站厅、站台及列车行进中都可以畅享移动的高速网络。而且经专业机构测试,目前北京地铁线路的中国移动4G表现十分稳 定。
在地下深处,马喆掏出手机,打开自己的微信朋友圈:“我几乎每天都能看到朋友们晒出北京地铁哪条路线的地铁4G信号特别好,心里总是暖洋洋的,特别有成就感。看到大家能用上我们亲手装好的网络,是我们最大的幸福!”
28岁的赵亮已经在这座城市生活了十年。日复一日,家住通州的他从地铁八通线的果园站上车,经过两次复杂的换乘——在国贸站换乘1号线,然后在东单站换乘5号线,去往东四。
飞速发展的北京地铁网络,让身为律师、追求效率的赵亮可以在四十分钟内到达城市中的任何繁华之地。北京地铁之堵虽然有碍情绪,但好在越来越快的网速和越来越好的覆盖给律师赵亮带来一些安慰。
今年3月开始使用中国移动“和4G”后,赵亮在路上的时光变得丰富而有效率。走进地铁,他打开手机,先处理工作邮件,然后开始看新闻。看完热点事件后,他开始刷朋友圈,看看大家的分享。“以前每次上下班坐地铁的时间都特别难熬,途中没有4G,也就只能聊个天,还经常发送消息不成功。”赵亮兴奋地说,“现在八通线、1号线和5号线上都有4G,而且速度很快,看视频很流畅,上班路上刚好能看完半部电影!”
早上八点刚过,王巍也戴着耳机登上了北京地铁。这个时刻,几乎每一个在地铁里的人都被挤得元神出窍。王巍被挤得甚至连拿手机看屏幕的空隙都没有,只能先上网听歌。
2004年研究生毕业后,王巍来到北京攻读博士学位,并在中国人民大学谋得了一席教职。随后,王巍把家安在了城市的南郊。“人大附近的房子太贵了,只能买郊区的地铁房,交通便利,价格也可以接受。”王巍说。
一直要到西单,车厢里才终于宽松了许多。这时,王巍才能腾出空来,开始好好地摆弄自己的手机。与这个时代的大多数人一样,他也常在微博、微信等社交网络上与自己的亲朋好友分享自己的发现与心情。
作为一名资深网友,王巍的习惯是逛论坛。水木社区的“掌上智能”是他最喜欢的版块之一。他在这里了解各种手机的最新动态、技术参数和网友测评,虽然这跟他的工作没什么关系。
2013年年底,当中国移动“和4G”宣布正式投入商用时,王巍还在美国访学。在水木社区看到网友的讨论后,他立刻就来了兴趣,还特意搜索了国外运营商4G的相关报道。今年9月一回到国内,作为中国移动的忠实粉丝,他立刻办理了中国移动“和4G”套餐。
水木社区上,有一个版也是王巍常逛的,那就是他的老乡版“山水黔情-贵州”。每天他都要到这里“听听乡音,叙叙乡情”。有一天,他打开手机忽然看到了有老乡发的贵阳小吃“酸粉”照片,“味道很特别,那是我们当地特有的,就像北京的豆汁。”他的脑子里一下想起了那股特殊的味道,在地铁的汹涌人潮中,思乡之情瞬间被深深地勾起。
下午四点半,故事的续篇继续在京城上演。每天,北京有超过1000万人乘坐16条地铁线路出行,他们中不乏像赵亮、刘云飞这样的年轻人,他们在这个城市里穿梭,去往各自的目的地,演绎生活的酸甜苦辣。
近两年来,大量“北漂”的涌入让北京每一个郊区、每一座卫星城里的小区都洋溢着白手起家的理想主义味道。2008年前后,京城房价开始一骑绝尘,几乎每一个坐过地铁的人都见过那些花花绿绿的地产广告,“这里有你和你想要的生活”。
对这些在北京打拼的年轻人来说,北京常常是堵的,是贵的,是拥挤的,是排斥人的,但当他们在无数个早晨或夜晚穿越北京的地下网络,中国移动就像是一个形影不离的朋友,随时随地,至少可以让他们的心无限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