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坛个体户,闪光不易也要闪

2014-04-08 23:29张鑫明
看天下 2014年26期
关键词:郭川李娜帆船

张鑫明

得知李娜退役的消息时,郭川正在北京体育大学综合馆里训练,5000米跑完,汗水浸透了T恤,他心里一惊,“退了?!”反复读了几遍那封千字告别信,亚洲网坛一姐的奋斗、喜悦、伤病、无奈与感谢,让郭川陷入沉思。

“我甚至从一开始就不应该出现在这里,你们记得吗?最初有很多人不相信我的天赋和能力,但是我最终证明了他们(有时甚至是我自己)是错误的。”李娜的这句话扎到了郭川的心坎儿里。

49岁的郭川,皮肤晒得黝黑,双目有神,已是训练馆内年龄最大的运动员。放眼望去,身边是一群练田径的小伙儿,个个夹带着青春气息。他应该出现在这里吗?

或许,他应该继续待在航天部下属的公司当副总,管理国际商业卫星的发射;或者,他读完MBA后可以和朋友做生意。但他却选择来到北体,自己一个人,每天练上两个小时体能,为明年秋天穿越遥远的北冰洋做着准备——那时陪伴他的就只有一艘帆船。

也曾有人不相信他的能力。“你看你,身不高,体不壮,玩得动帆船吗?”他不声不响,去年完成了138天单人不间断环球航行。体育总局的一位老干部向北体打了声招呼,郭川可以免费进校训练。这座场馆,是他唯一能享受到的体制内的东西。其余,全部靠自己。

像他这样的人还有很多,国内铁人三项领军人党琦,极限跑者陈盆滨,斯诺克名将丁俊晖,职业拳王熊朝忠……这些体制外散养的“个体户”,名头虽不如“李娜”响亮 ,但他们各自有各自的天空。只是,那一片片小天空会是中国体育的未来吗?

一个在海上打仗,一个在陆上打仗

9月21日,李娜举行退役新闻发布会。

人们始终把她看成一位倔强斗士,一个与体制对抗的符号,谢幕前她却说:“我不喜欢单飞这样的词语,我希望更多的中国运动员能够通过走职业化的路线取得成 就。”

跨过千禧年,喜好滑雪和户外探险的郭川在朋友的带动下接触到帆船。当时大陆地区的帆船运动为零,他只能去香港航海,好奇心没能得到满足,看到国外开展得好,就琢磨着去一探究竟。

八年前,郭川自我开启帆船职业化道路,前往欧洲学习,聘请国外教练,并参加远洋比赛。从体制内走出来和玩帆船,对郭川来说,两者没有必然的联系。当年他只是想换换环境,摆脱生活的常态,就向航天部提出辞职。“那是2001年,生活压力远没如今这么大。如果换作现在,我真得慎重考虑下。”

郭川去了法国,在职业化道路之初,混迹在玩了几十年帆船的高手身边,就像个插班的小学生,既要克服语言障碍,又要忍受内心的孤独。适应过程漫长且艰难,他一度患上了幽闭恐惧症,怕见人,想当逃兵,航行于浩瀚海洋,竟有种窒息的绝望感。他付出了时间与耐心,逐渐得到同行的认可,“西方人比较简单,他们看你做事的方式和结果,不看面子和形象。”

没有营养师和体能训练师。郭川的每顿饭简单至极,重复吃着蘑菇、生菜和香肠三种食材,大锅炒,方便也尽量保证身体渴求的能量。当远航时,等待他的只有被抽掉水分的冻干食品。

“郭川环球航行项目管理人”刘玲玲就是在法国看到他的训练情况后,才下决心帮他。她的公司负责郭川环球航行的商务谈判,品牌赞助,媒体宣传及赛时技术团队的运作与对接等事务。

“他做事非常执着、专注,这是打动我们的地方,”刘玲玲说,“2011年年底的Mini Transat(6.5米跨大西洋比赛),由于没有专业团队支持,几乎没有人了解他遭遇的磨难。我们知道后认为如果他不能成功,那就没有人能够成功。”那次航行,郭川以第30名的成绩完赛,成为第一位参加并完成该项赛事的中国人。

难以企及李娜身上实力雄厚的千万级别赞助,小到郭川吃的冷冻食品,大到商业赞助,都由刘玲玲一人负责,她形容郭川在海上打仗,她在陆上打仗。2012年11月开始的环球航行,准备阶段惊心动魄,由于国人对郭川及远洋航海均持观望态度,签了一些赞助商但一分钱都没有到账。最让人抓狂的是临出发前一个月,船又坏了。起航前一周,他们匆忙找船东签订了租船合同,出发当天的凌晨,郭川本人还在码头亲自搬运物资设备。

郭川透露,明年穿越北冰洋的航行筹备情况比较乐观,“我一定要做这个事情,达到世界第一的高度。”这是他的野心,也透出了些许无奈,年届半百的他只能从高处做起。

和网球运动员一年马不停蹄地征战世界各地不同,帆船项目有时要系统准备1-2年,才能开启一次远洋航行。这段日子里,对航行者和其陆上团队的要求甚高,如何制定计划并严格执行,是备战期间的关键所在。

“我到这个年龄,需要自己管理好自己。”郭川对本刊记者说,“不同阶段有不同的侧重点,体能训练和营养方面,我本人来把控,赛时再集中气象、海洋和船体专家等优势资源。团队也闲不下来,他们要为我找赞助,为航行储备力量。”

爱体育,但不一定非要活在体制内

8月30日下午,郭川以嘉宾身份来到铁人三项运动员党琦的分享会。两人相识多年,从事的项目均与水有关,但性质与技巧完全不同,郭川要在海上航行数月,党琦要以最快的速度游出3.8公里的海域。党参加的是大铁三(Ironman),游泳3.8公里、自行车180公里、跑步42.195公里。至今,他已囊括国内大小赛事38个冠军,名副其实的“一哥”。

“一哥”短发,方脸,有着令人艷羡的健硕身材。他比李娜大四岁,仍以“娜姐”称之,“我很喜欢娜姐,她有魄力,性格直率,是网球领域的榜样。她有伤病,退役一事她和团队肯定经过了深思熟虑,是慎重的决定。她如果再坚持,成绩下滑的话,商业价值会受影响。这个时间段退是比较明智的选择。”

大铁三却让党琦愈老弥坚,这是一项需要成熟心智和人生积淀的运动,运动员参加相应年龄段的比赛,有时选手间年龄跨度超过60岁。

铁三界有个不成文的说法,只有完成Kona Ironman的铁人才是真正的铁人。每年10月份,Ironman世界杯总决赛都会回到铁人三项运动的发源地夏威夷Kona岛。2010年,党琦在海口拿到了Ironman China的名次,挺进夏威夷,成为中国参加世界大铁三的第一人。

党琦曾是名游泳运动员,从6岁一直练到15岁,强项是200米个人混合泳,13岁时拿过同年龄组的全国冠军。父亲是名举重运动员,主攻100KG以上级,他本想让儿子练举重,但党琦实在不喜欢。10岁那年,党琦正参加市里的游泳比赛,场边助阵的父亲却突发心肌梗塞死在看台上。教练为了他能打好后面的比赛封锁了消息,上岸后,他看见父亲被人抬了出去,但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和李娜很像,父亲的早逝硬生生塞给党琦一个必须独立的未来,无论是好是坏。

那个年代,中国男子游泳很难拿到世界冠军,师兄们练到20多岁后退役,多数找不到好工作。文化课也耽误了,那不是他想要的结果。

15岁,党琦退役,半年后考取了黑龙江政法大学,毕业后进了齐齐哈尔市一家律师事务所,两个月内,他办了几起民事纠纷案,办案中的猫腻让他不忍直视,“我喜欢干那种靠自己实力来决定结果的事,但我的能力不足以改变那些规则。”他辞了职,凭借健康阳光的外形成功应聘南航空乘,这份工作磨练了他的性子,但日子久了,难再有新鲜感,“机舱里搞不出创新和突破。”

他去海口开了酒吧,还搞过房地产,最终定居北京,干起了与运动有关的健身教练,2007年元旦随朋友参加过一场杭州铁三比赛后,一发而不可收拾。

游泳运动员的基础再加上后天的努力,党琦很快在铁三圈脱颖而出,只要他去的比赛,冠军很少旁落。他辞掉了健身房的工作,和朋友开了家自行车店,由朋友打理,他专心训练。

成绩好了,自然有商家找上门,赞助的形式有资金有物品,从蛋白饮到训练服装,但是数量和额度都很有限。四年来,党琦没买过一件新衣服,几套简单的运动服在身上换来换去。钱是不敢乱花的,要留给比赛的报名、交通和食宿,他拿到的那些冠军的奖金根本无法满足训练和生活,好在有车店的生意支撑。

党琦必须保证自律性和执行力。国内没有教练帮他,他自己花钱从西班牙找了位高手,对方通过邮件为他制订计划并解决伤病等问题。铁三比较特殊,以大赛日期为准,往前倒数30周,再分段进行备战,每天的训练内容都不一样。全年下来,党琦的训练时间达1200个小时。他从来没看过《中国好声音》的直播,每晚8点半准时睡去,早晨5点起床训练。

生活略显窘迫,记者问他是否会羡慕体制内的运动员。

他回答得斩钉截铁,“不会的,我喜欢我现在的生活。我去体制内如果给我吃药,吃废了,我还干不了了呢。”

曾经的他好喝酒,练了铁三后,滴酒不沾,规律生活。热爱之外,党琦将此运动视为使命,他想组建一个十人以上的中国团,去Kona参加Ironman世界杯总决赛,那才能体现一个国家的整体实力。情况不乐观,他会坚持去做,“在国外,就有很多走职业化道路成功的例子。我们热爱体育,不一定非要在体制内生存。”

体坛个体户时代到来?

党琦和郭川均是辞职后,专心从事自己所钟爱的体育项目,而极限马拉松跑者陈盆滨至今仍是苏泊尔电器的员工。他的职业履历丰富,在浙江台州打渔十几年后进入苏泊尔,当过车间工人、保安、园艺工……老板喜欢跑步,就支持他跑向世界各地。

运动天赋令陈盆滨从渔民转为跑者。2000年大年初一,老家台州鸡山乡政府举办俯卧撑比赛,他一口气做438个,无人能敌,得了600元奖金。大年初二的登山比赛,他又是第一名。比赛和当冠军的感觉让他很欣喜。同乡说,你耐力这么好,去练练跑步啊,他点头称是,踏上了跑步之路。

跑步是一项孤独、与自我较量的运动,很多人会感到枯燥,陈盆滨却视其为乐趣,“我是个宅男,出门跑步反而能消磨我的时间,山顶看风景,树林里闻鸟语花香。跑步路上有起有伏,很像人生,有高峰也有低谷。”

两年前,他荣获巴西亚马逊254公里丛林马拉松亚军,终点离机场很近,看着起落繁忙的航班,眼淚淌了下来,“要回家了。”上次这么想家,是在命悬一线的关头,他和哥哥出海打渔,木船磕碰礁石,侧面漏了个洞,他俩要不停地将灌进来的海水舀出去,整整一个晚上没停歇,直到天亮了,有大船来营救。今年11月22日,陈盆滨将赴南极洲挑战100公里,若完成,他将成为第一个跑完世界七大洲极限马拉松赛事的运动员。

单打独斗惯了,陈盆滨曾以为跑步是一个人就可以全部搞定的运动,但当国际赛事或商业活动找来时,他手忙脚乱。近期,他签了一家体育经纪公司,帮忙打理身边事,“靠个人力量,很难再往上走了,要变得职业些,我才能专心跑步”。

李娜希望退役后开个网球学校,郭川也有类似的想法,以俱乐部的形式来推广帆船运动,党琦每周都会组织队友赴京郊集训,“党家军”的规模越来越大。陈盆滨则希望自己能走一条精神之路,带动更多的人参与跑步,“只需要一双跑鞋,你就能参与其中。它能带给你最单纯的快乐。”

随着姚明、李娜的退役,中国体育的巨星时代似乎画上了句号,身价千万的运动员难寻,但众多体坛“个体户”们的大量涌现,多点开花后,一条条灵活多变的职业化发展路线铺陈开来。中国体坛百家争鸣的时代,能否到来?

猜你喜欢
郭川李娜帆船
《榜样》:艺术创作的一次“出圈”表达
神秘小镇的秘密
Application research of bamboo materials in interior design
永不失落的文明
大桥上的守望者
万里阳光映大漠
帆船
Analysis of the Effects of Introversion and Extroversion Personality Traits on Students’ English Reading And Writing Abilities with its Relevant Teaching Advice
新年音乐会上的欢呼
环保小帆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