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梁剑(1988—),男,汉族,山西省阳泉市人,学生,会计硕士,单位:山西财经大学,研究方向:内部控制和会计电算化。
摘要:我国走出去战略让会计的跨国监管需求日益强烈,本文先从会计跨国监管的所需的基础环境支持入手进行分析确立跨国监管的可能性,然后在此基础上归纳提出会计跨国监管的宏观操作措施。希望借此来指出一条解决的路径,为会计的跨国监管提供一些启示和思路。
关键词:会计;会计跨国监管;监管基础;监管措施
金融危机的爆发,给我国企业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我国企业纷纷在政府的“走出去”战略指引下开始外大规模的国市场争夺,这让我国企业在国外的经济活动中开始扮演重要角色。这些发展是我们愿意看到的,但在看到机遇和成果的同时,我们也该注意到随着战线越拉越长,经济活动越来越广,财务会计的监督问题开始突显,跨国监管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
跨国会计的监管问题,首先要有监管的基础和可行性,在此基础上的监督管理措施才能有意义。
一、会计跨国监管的基础
要让监督管理的措施能够实施,就要有一个能够实施环境来作为基础,只有推动这个基础才能让会计的跨国监管成为可能。这个基础主要是指规则和人员这两方面,体现在现实的财会领域就是会计准则和会计人才。
1、会计准则。会计准则是一个财务会计的流程规定,是一个与国外企业财务交流的基础。在我国改革开放后,我国市场开始从计划形式向经济形式转变,那时有国外企业开始把握机会在我国进行经济活动,但那时我国用的“三段式平衡表”让国外企业无法理解和运用,后来为了适应国际的经济活动,我国开始了会计准则与国际接轨的过程。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我国对外资资本的需求开始越来越旺盛,同时走出去的呼声也越来越强烈,政府、企业和会计学界开始推动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
如今的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成效显著,已经得到国外的认可,还被认为是一种其他国家可以借鉴和效仿的中国模式。这种最基础规则上的等效和彼此可理解,正是推进会计的跨国监管的最基本因素,只有有了这个基础,会计的跨国活动才能被很好的深入理解和及时管理。
2、会计人才。人才决定着一个行业的整体水平和活动复杂程度。会计人才在会计领域也不例外,而且由于国家间人文环境、经济水平和社会氛围的不同,会计人才在跨国的经济活动中往往显得更为重要。会计人才的素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外语水平。跨国活动面临着不同的言语环境,尽管华语圈的范围越来越大,但在目前这个形势下,不同语种不同语言的国家地区已经有了充分交流的需要,外语在这些国家地区的活动中已经变得无法回避,是融入当地经濟活动必不可少的技能。
(2)观念认识。儒家文化影响让会计人员在国外的经济处理活动中往往陷入理解困境,不论是对专业知识还是对经济活动的认识理解上,这些不成文的潜在影响,往往会造成一些不必要的误会和损失,所以会计人员的跨国活动要对处所国家有个比较清晰的认识,同时要有一个开放的观念态度来适应国外的社会氛围和人文环境。
(3)专业知识。专业知识是会计人员的最基本素质,是企业财务活动的最基本支持。跨国的特性,让会计人员需要充分的专业知识来认识和运用会计准则,目前会计准只是趋同,并没有相同,所以会计人员需要有专业的知识储备来应对国外的复杂的经济环境的同时,还要能顺畅地配合国内的监督机构的监督和管理。
二、会计跨国监管的措施
1、国家宏观导向。国家层面的措施主要是三个:政策规则制定,国家交流合作,人才培养计划。
(1)政策规则制定。政策规则是基本的基本,是会计活动的最起码的原则保证。在此基础上,其中的会计准则还提供了方便国内监督管理的标准处理流程。面对会计的跨国监管,会计方面的政策规则要进一步与国外趋同,为国内监管会计的跨国活动提供可理解的详细会计信息和合理的监督管理依据。
(2)国家交流合作。国家交流合作是要求国家间通过交流经验和政策等来进一步理解本国会计在对方国家的经济活动,并建立相应的规则和措施来应对不同的国家情况。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国家间的合作关系,合作监管彼此企业的正规运行,保证企业合理纳税等,也能让企业能够在一些处理误会上能够得到很好理解而不至于遭到巨大惩罚。
(3)人才培养计划。会计跨国监管的基础已经说明了会计人才的巨大作用。在人才方面,国家层面的人才培养计划是保证跨国的会计人才素质和储备的最有效手段,相比于需求的激励的滞后性,国家层面的导向能够发挥重要作用,能让会计跨国人才及时弥补行业需求的同时,也能顺理成章的让会计人才受到规范统一的知识结构,让随后的跨国监管能够标准流畅的进行会计信息的交互,减少监管的理解成本。
2、建立接轨机制。会计流程上要接轨,国内国外企业毕竟有着很多不同,尽管在会计准则日益趋同的今天,由于思维观念,国情因素的不同,仍旧存在着不少差异,如何面对这些差异处理这些不同就需要重点关注。对于这些差异或不同,可以从接口和双轨两个思路来思考。
(1)接口思路。外国和国内存在的差异,在关键的流程环节上可以寻找一个突破口,一个转换方式,让国内监管机构和信息使者需要国外的会计信息时,会计处理能够在遇到这种问题根据标准化的转换方式直接转变信息输出方式,满足国内要求。同时在国内的一些经济或政策变化影响到在国外的中国企业的经济活动时,也能根据这个转换标准转换成国外监管和信息使用者的需要信息。
(2)双轨思路。外国与国内存在的差异,在具体的处理流程环节上进行两种方式同时处理记录,根据不同方向的信息需求者进行信息汇报,无损且及时地满足来自国内和国外的不同信息需求者,同时也能创建一种对比监督的会计资料,方便监督管理。
3、信息技术的应用。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在带来无限商机的同时,也为很多监督管理的进行带来新的理念。信息技术的充分运用在方便了财务会计系统处理传统经济活动的同时,也能便利快捷的为不同的信息所有者提供信息资料。对于监督管理来说,信息技术让监督管理成为实时进行,随时随地监管会计在国外的账务处理和经济活动。
4、建立行业平台。会计的跨国监管也需要会计行业和区域人际圈的协助。这就要求能够建立一个平台,在平台上能够找到先行企业交流经验,也可以形成一个行业内的自律体制。这个平台至少要提供人际交流和案例资料这两个基础的功能。
(1)人际交流。人是社会的动物,创建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不仅可以让会计人员能够更好的适应当地的经济坏境,也能很高的通过交流学到其他财务人员的经验和教训。最关键是通过这种人际关系的建立,会计活动的影响就会被相应的放大。优秀的会计人员会被认识和推荐,而易出错和舞弊的会计人员则会逐渐被淘汰。
(2)案例资料。平台要能够储备并不断完善自己额财会信息案例资料库,通过这个专业案例资料库,不断规范财会人员的财务行为,回避可能的风险和损失,让财务人员利用这些可能很好的适应国外的经济活动环境和相关的规章制度,在保证正常活动的同时,帮助企业进行更准确的决策参考和帮助监管建构更好的理解国外的会计活动。
综上所述,面对日益严峻的会计跨国监管需求和已经出现的问题,我国只有在规则和人才满足监管需求、为监管提供了可操作性的基础上,让政府和会计行业从各自本身的职能出发,并结合信息技术才能加强和完善会计的跨国监督。(作者单位:山西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1]杨书怀.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变迁与启示[J].财政研究,2009,(8):58.
[2]左安磊.论中美会计行业跨国监管合作的法律制度:机遇中美跨国监管合作协议文本构建的考察视角[J].国际商务财会,2013,(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