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书屋发展中经费与图书资源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4-04-08 21:11:41孙治国
菏泽学院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书刊农家书屋

孙治国

(菏泽市图书馆,山东菏泽274000)

为贯彻落实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切实解决广大农民群众“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的问题,2007年3月,新闻出版总署会同中央文明办、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民政部、财政部、农业部、国家人口计生委联合发出了《关于印发(农家书屋工程实施意见)的通知》,自此,山东省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在全省范围内实施这关系广大农民切身利益的民生工程。在这几年建设中,山东省农家书屋的发展现状如何?是否发挥了应有的作用?本文也正是围绕这些问题,深入H 县的农村,通过实地问卷调查、深入访谈等形式获取了大量关于H 县“农家书屋”工程实施的第一手资料。总体来说,H 县各种形式的“农家书屋”基本覆盖所辖的行政村,有的正在开始建设,有的已经发展得相当成熟,图书总量也已取得相当高的水平,“农家书屋”的建设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然而,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农家书屋”建设上还存在相当多的问题。本文综合运用社会学的相关知识理论对该县的“农家书屋”建设在资金与图书资源方面所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

一、农家书屋发展中经费与图书资源方面存在的问题

农家书屋的建设采用了在部分地区试点,然后在全国推广的做法,这种循序渐进的科学的建设方式避免了在建设初期因经验不足而造成的人财物浪费。尽管如此,现阶段的农家书屋在建设和发展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尤其是经费的不足与图书资源的缺陷非常明显。

(一)经费不足

农家书屋的建设呈现出“雷声大,雨点小”的现象。国家规定农家书屋的资金投入是以政府投入为主导,主要由地方政府投入,国家适当补贴。新闻出版总署提出在2010年前在全国农村范围内建成20万个农家书屋。这样一项庞大的工程需要有大量的资金支持。地方政府投入书屋建设,还要考虑到地方财政收入情况,由于农家书屋要求覆盖的网点多,要安排好每个农家书屋的资金问题,也是个难题。很多地方都是前期投入建设积极,后期热情减退,资金链衔接不上。H 县属于国家级贫困县,由于地方财政困难,政府及相关部门没有明确规定经费运作来源或者设立专项资金,农家书屋建成之后,就很少再有经费投入,很多村子里的书屋都处于瘫痪的边缘。按照国家出版总署的要求,每个农家书屋的图书数量不得少于1500 本,报刊不得少于30 种,电子音像制品不得少于100 种。对于像H 县这种相对贫困地区,这个书刊配备标准偏高,即使国家拨款及县财政补贴全部用于农家书屋建设,但还是达不到这个要求。更何况,农家书屋还需要后续不断的资金补给,添置新书刊,购买先进设备,这些更是超出县财政可承受范围,最后只会是变相地从农民手中拿钱。

(二)图书资源短缺

调查发现,农家书屋的藏书一般都在1000 册左右,少则一百多本,而且书刊年代久远,跟不上现代新科技发展的脚步,满足不了农民的需求。调查中,很多农民都反映,农家书屋藏书种类有限,书刊质量差,多为盗版,有关农村科技方面书籍甚少,且时效性差。农民想了解学习一些最新的科学技术,比如养猪、养鸡、蔬菜嫁接等方面的新知识,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国家规定农家书屋每年的更新标准是10%,但是许多地方达不到这个标准,时效性强的书都不能及时更新。农家书屋成立之初,为了节省资金,所藏书刊大多来自群众或单位捐赠,所以造成书刊的实用性不强。农民最需要的还是科技类图书或者光盘,但捐赠者是从自身角度出发,捐出的书籍大都是不需要、不喜爱或者破旧的,而且集中在文化、社科类,这些都很难迎合农民的需求。一些社会捐赠也忽略了农民的实际需求,捐赠前没有进行实地考察,不了解当地农民的知识结构、农业水平,导致许多图书闲置浪费,没有用武之地。

国家要求农家书屋必须收藏一定数量的必备书目,这看似对农民有益,但由于中国地域广阔,各地的环境、农业种植、农作物差异明显,统一配备书目,模式化的管理,没法体现地区农业特色,造成图书配备的失衡。以H 县为例,其位于山东省的东南部,经济作物以苹果、桃子为主,但是必备书目中却有关于甘蔗种植技术的书,这对于H 县农家书屋来说就是资源浪费,花钱买的书却用不上。此外,农家书屋书刊设置忽略了农村儿童孩子的需求,儿童读物匮乏。农村小学没有图书馆,孩子们的课外读物很少,而他们却极其渴望学习知识,农家书屋内有限的书刊远远不能满足各个年龄段孩子的需求。

二、对“农家书屋”长效建设发展在资金与图书资源方面的建议

农家书屋对于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来说是一个机遇,也是一个发展平台。就目前来看,农家书屋工程建设面临着重重问题,如果不能及时解决,势必会耽搁农村文化建设进程,影响农家书屋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本文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如下对策和建议。

(一)“农家书屋”发展的资金建设

1.保证政府投资的长期性和稳定性

如今,农家书屋的建设主要还是依靠地方政府的财政投资,国家给予适当补贴。农家书屋作为一项长久的农村文化建设工程,要持久发挥作用,必须依赖国家的长期性的不间断的投资。国家要建立农村文化建设投资的专项财政支出体系,以此保证每年对农家书屋都有一定规模的投入,且这个投资不会因为特殊情况而减少,保证农家书屋资金链不能断裂,确保农家书屋专项资金的长期性和不间断性。国家有财政支持,地方政府也要积极落实政策,将国家的补贴全部用到农村文化建设当中,建立地方性稳定的财政支出制度,并把这个作为公共文化建设的投资长期坚持下去。

国家的财政补贴长期稳定的同时也应当体现出地域性。我国的地区差异明显,东西部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差别很大。对于经济相对发达地区,地方政府完全可以负担农家书屋工程建设支出,国家补贴会相对较少。但是对于贫困地区,地方财政紧张,无法保证农家书屋工程建设的长久持续资金支持,这需要国家给予更多更具稳定性的财政补贴。因此,对于中西部地区农家书屋的建设,国家应当保证资金投入的长期性和稳定性,地方政府也应该建立完备的资金投入与支出的约束制度,增加资金管理的透明度,做好资金的预算,科学合理地运用,同时建立后备资金储蓄,以在资金上保证农家书屋的可持续发展。

2.动员社会力量参与

国家大力推动农家书屋工程的实施,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到其建设当中,扩大其资金来源。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也委托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设立农家书屋工程发展基金,接受社会的捐助。省级新闻出版行政部门也都委托有关公益性社会团体或公益性非营利的事业单位接受社会捐赠。农家书屋作为受益人,也可直接接受社会捐赠。政府通过这些措施来探索多方资金参与农家书屋工程建设,以减轻政府的财政压力。

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可以鼓励乡镇企业进行投资办书屋。企业自办或者与政府合作办书屋,企业的资金投入可以促进农家书屋的持续稳定发展。反过来,农家书屋的建立,也同时为企业培养后备人才。地方性企业的发展依赖于当地的人力资源,加大文化知识的普及,提高地方群众的素养,为企业的发展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有了农家书屋,企业员工也可以有业余充电的机会,为他们学习专业能力知识提供了一个平台,且丰富了员工的精神生活。此外,政府可以与企业合作设立农家书屋长期专项资金,企业每年根据生产效益不定期给予农家书屋提供一定比例的资金支持,而政府作为回报,可以在政策上给这些企业一定的倾斜,减免税收、为企业招募工人并提供培训机会等等。由此,可以实现企业、政府、农民互惠共赢的局面。

农民是农家书屋的主要受益者,政府也可以根据当地的财政投入和经济收入,发动群众筹资开办农家书屋。政府可以根据农家书屋建设的规模,对所需经费做一个精确预算,然后确定政府最多可以投入多少,剩下的资金通过动员村民来补上。当然捐款的前提是自愿,政府可以鼓励经济条件好的家庭多投资,对捐助者适当地在其他方面给予优惠或者帮助。动员群众投资同时也是对农家书屋的宣传,让农民切实感受到农家书屋的益处,农民群众自己出资开办的书屋也能得到更多的关注,因为农民自己出钱,他们就会更在意这个工程建设如何,如何运转,能给自己带来什么好处,投入的钱有没有回报。投资农家书屋能得到的回报就是免费阅读书刊,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再学以致用到种植、养殖当中。这增加了农民多去书屋、多读书的动力,因为这是投资回报的唯一途径。这样一方面可以对农家书屋的发展起到监督作用,另一方面也增加了书刊的利用率,体现了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理念。

(二)“农家书屋”发展的资源建设

农家书屋建设的必备条件就是丰富的书刊信息资源,资源缺乏的书屋没有任何吸引力。因此,农家书屋的建设应重视搜集信息,丰富资源,以满足农民的需求。

1.增加书刊音像资料

农家书屋应该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如何使有限的经费发挥最大作用。农家书屋购书的一个前提指导思想就是要满足农民的需求。通过进行读者资源需求的调查,了解农民最需要最喜爱看的书刊资料。农民一辈子与土地打交道,作为这样一个特殊群体,有其特定的需求。建立农家书屋的最终目的还是为农村经济和文化发展服务,农家书屋首先应购买一些农业技术方面的资料,与农民的生产活动密切相关,如《致富信息》、《科技文稿》等,这些科技信息资料包含信息量大,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时效性较强,深受农民读者的喜爱。其次,农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单调,受文化水平的限制,阅读的主要书刊是大众通俗性读物或者报纸。再次,青少年儿童也是农家书屋的一部分读者,需要引进对孩子成长有益的书刊,如新概念作文、童话故事、神话寓言、校园文学等。就目前来看,农家书屋资料主要是书籍、报刊、杂志、报纸,很少有音像资料,音像资料形象生动,更易于吸引农民,被农民所接受,所以应加大对音像制品的收藏。总之,农家书屋资料的采购要结合农民的阅读水平、书刊的学科属性、价格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让投入产出效益最大化。

2.发挥网络信息技术的作用

网络信息技术对农家书屋的发展来说,是一把双刃剑,既是一个机遇也是一个挑战。数字信息化技术最大的特点就是资源共享,同一个时间同样的内容可以供多人使用,避免资源的重复建设和浪费。现在,全国很多地方都建立了农业数据库,其中包含有农业政策、农业技术等多方面信息,农民可以从这里获取最新的科技信息和惠农政策。信息资源的共享降低了获取知识的成本。农家书屋应该充分利用这些网络信息技术,在书屋中配备电脑,这样一方面增加农民获取知识的渠道,丰富知识量,另一方面,也可以减少纸质书刊的配置,减少农家书屋的投入成本。

印度实施的乡村数字图书馆对我国也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印度政府把乡村网吧作为一种很好的信息传播形式,并将其列为可贷款建设项目。我国农村地区电子阅览室数量很少,但是农村网吧数量却是逐年增多,所以可以借鉴印度的发展经验,在发展农村书屋的同时设置农村电子阅览室,把网吧列为电子资源建设的一部分。农村网吧一般都是私人开办,政府可以介入其中,与其合作,由私人投资硬件设备,通过适当的收费或者其他方法由政府给予补贴,实现双赢。

3.充分利用出版部门的资源

农家书屋的书刊音像资料只纯粹依靠购买是远远不够的,经费有限购买的书刊也有限,不能保障农民的阅读需求。农家书屋应把握自身特点,利用市区县图书馆实行资源共享,在市级、县级图书馆、新华书店、乡镇文化站、农家书屋之间形成资源的互换流动。通过与出版部门的合作,由他们定期或者不定期地调配书刊资料,具体数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文献载体形式也可以互相补充,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农村书屋藏书数量不足、时效性差等问题。这样,农家书屋就成了连结读者与出版发行、与社会的重要纽带,从中可以透视农民的读书需求和农村发展信息,最终实现农家书屋与出版部门的双方共赢。一方面,出版传播者可以利用书屋这个平台,掌握农民阅读动态,分析其阅读心理,开展图书出版的选题策划,宣传出版信息,并以此为依托,拓展功能,开展图书代购等出版服务。另一反面,资源的整合使农家书屋能充分体现出地方特色与优点,农民也可扩大阅读面,获取精神食粮,形成良好的阅读风气。

4.广泛利用社会资源

在一些经济相对贫困的农村地区,仅仅依靠地方政府的力量来开展农家书屋的建设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凝聚各种社会力量,调动各方面资源协同发展。首先,在国家各级图书馆、新华书店等系统内部开展资源捐助活动,可以采取一对一对口资助,充分利用每年图书馆和新华书店的旧书籍,让资源得到回收再利用,避免资源的浪费。其次,积极动员鼓励社会上有爱心的人士,通过与国家、省市县图书馆系统和地方政府的合作,捐赠书刊资料。中华民族具有强大的凝聚力,无论是富有还是穷苦,都有着一颗善良的、乐于奉献的爱心,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都会伸出援助之手。凝聚社会的力量,把爱心奉献落到实处,就能有效地推动农家书屋的发展。再次,农家书屋的建设还要跟社会公益性团体、慈善组织等合作,他们可以为农家书屋提供多种资源。

5.重视本地特色资源建设

农家书屋是一个可以展示和传播本土地方文化的平台,它也担负着传承地方文化的重要职责。地方政府可以通过多种渠道,挖掘和整理出本地民风民俗、历史古迹资料等多方面的宝贵资源,使地方最有特色、最具有代表性的民间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都能在农家书屋中得到充分展示,让农民了解家乡的历史和人文,使民族文化得到传承。以H县为例,其地处淮河上游,历史文化悠久,文化资源丰富,尤其是历史文化遗存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全县内有各类古遗址29 处,文物库房现存各类文物近600 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1 件,国家二级文物14件,国家三级文物52 件。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有地方歌谣、民间故事、民间谚语、放河灯等各种各类庙会文化,彩色泥塑、布雕画、船家女红绣品、民间戏曲等多种艺术形式。在该县的农家书屋建设当中应当多多收集历代原籍为本土的名人所著述的文献资料,收集各种文化艺术资源,收集有关本地风土人情、名胜古迹的著作、散文、图片等资料。展示这些具有地方特色的资料,农民对此也比较感兴趣,可以提高书刊的利用率,同时借助农家书屋这个载体,可以传播地方特色文化,扩大本土文化的影响力。

[1]杨义民.中国式农村图书馆发展之我见[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9,(1).

[2]冯瑞丽.西北农村社区图书馆建设的分析与思考[J].社会纵横,2009,(6).

[3]张广明.区县图书馆实施农家书屋建设的思考[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1,(7).

[4]王海燕,等.山西省农村书屋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1,(4).

[5]邹瑜.社会主义新农村背景下的农村图书馆建设[D].湘潭大学,2010,(6).

[6]余江华.印度数字图书馆发展研究[J].图书馆,2008,(5).

[7]刘丽.“农家书屋”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图书馆杂志,2008,(2).

猜你喜欢
书刊农家书屋
2023年精品书刊订阅
农家笑
篽箖·上野书屋
现代装饰(2021年4期)2021-11-02 07:08:14
看咱农家这丰收节
心声歌刊(2021年6期)2021-02-16 01:12:36
农家笑
心声歌刊(2020年5期)2020-11-27 01:56:06
春回农家
梦幻书屋
多翻书刊益处大
快乐语文(2016年10期)2016-11-07 09:44:46
“捡”来的书屋和辅导站
中国火炬(2015年4期)2015-07-31 17:39:27
书刊信息:环境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