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晋刚
(1.中南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湖南长沙410083;
2.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系,山西运城044000)
教育是传递社会生活经验并培养人的社会活动[1]3,也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2]139。因此,教育应该遵循规律、精心施教、科学育人。而披着真教育的外衣,从事与教育规律相悖的教育活动的伪教育,异化着教育的本质,带来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当下,由于缺乏对伪教育的深刻认识,以至于伪教育的病变悄悄的进入到我们的身心。中医主张治病要扶本,因此,要彻底远离伪教育,必须要深入认识伪教育,本文试图从伪教育的内涵、成因、表征、判断、危害和发展趋势等向度来探索伪教育,从而使我们更加深层次的了解伪教育,远离伪教育,回归教育原点,树教育之根本,追求教育真理,科学实现教育目的,培养真人。
《说文解字》解释:“伪,诈也。诈者,欺也。释诂曰。诈,伪也。从人,为声。危睡切。”[3]古人畏天,认为天下任何事物都有其天然的形态和天然的运行规则,因此必须尊重事物天然的状态,而不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人为去做。
相对于事物的本质而言,伪是人为的,也是形式的。徐锴曰:“伪者,人为之,非天真也。”任何事物都有其属性和发展规律,不受人为的改变,我们能改变的不是其属性,只能是其外表形式,因此伪是形式的。
“伪教育”(Halbbildung)一词出现于十九世纪末,指的是一种一知半解、附庸风雅的文化,最初主要被用来描述那些来自下层的暴发户的虚假文化状况。德国哲学家西奥多·阿多诺认为当时的资产阶级教育其实就是一种伪教育,其篡改了自由教育的理想,并将其形式化和庸俗化。阿多诺还指出伪教育“从教育中产生出的,现在作为一种否定的客观精神(不仅仅是在德国)沉淀下来的东西,本身应当是从社会的运行法则中,也就是从教育的概念中引导出来的。它变成了社会化了的伪教育,变成了无处不在的异化了的精神。按照其起源和意义,它不在教育之前,而在其后。其中的所有东西都被社会化的手段所囊括,不再有未被赋形过的自然。”[4]因此,他也将教育的危机理解为“异化的精神”,认为它从教育的概念中引导出来,却成为了“伪教育”[5]。伪教育是教育问题或伪问题,是教育现象与本质的不统一。遵循教育规律的教育是人们追求的,是符合人类社会发展需要的教育。教育规律是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具有本质性的联系[6]。伪教育是一些人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主观改变了教育的客观规律事实,或者是由于教育者知识能力的局限性而进行教育实践时与事实产生了不一致或冲突的教育活动。因此有人认为,伪教育就是打着教育的旗号,而其理论和实践偏离或背离教育的本质,从而导致直接或间接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阻碍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7]。
教育理论是通过一系列教育概念、教育判断或命题,借助一定的推理形式构成的关于教育问题的系统性的陈述。教育理论在逐步的创新与完善的同时也存在将教育理论误读误解,断章取义,不加研究,以至于使一些教育经典理论和现代创新的教育理论被曲解、曲用,甚至被游戏的将伪教育理论夹杂其中。学者纪大海认为教育伪理论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语言游戏。主要是无新意、无启迪,围绕语言做文章。二是食洋不化。三是诠释主义。诠释经典,大同小异。四是学术造假。五是“权威真理”[8]。人们对于理论或观点的探讨在不断的前进中,如对希腊三子、先秦诸子百家等教育观点在不断的解读与讨论,对卢梭的自然主义儿童观、杜威的儿童中心论等也在不断的诠释与商榷之中,等等。这些都在推动教育理论的不断完善与成熟。
教育在本质上是实践的。教育的实践本性意味着教育是意向性的、发生性的、情景性的、伦理性的、经验性的、智慧性的、反思性的[9]。
然而,伪教育实践却背离教育的实践本性,已逐渐渗透到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之中。
1.社会教育中的伪教育实践。社会教育是教育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之外的一切社会文化教育机构或团体对社会成员进行的教育。社会教育由来已久,它具有对象的全民性,教育内容的及时性、实用性,地域的广泛性,形式的多样性。社会上的一些教育如“皮纹测试”、个别教育工作者的一些伪观点等都是伪教育。一些社会教育和培训机构为了追求教育经济效益,他们扩大招生,虚假的宣传,不按教育规律办事,随意调整授课内容,将伪教育之行为隐于真教育理论之下,借助真之力量施展伪之威力。
2.学校教育中的伪教育实践。学校教育可以说是教育活动的核心,狭义的教育就是指学校教育。学校教育具有可控性、专门性和相对稳定性,这特点是具有两面性的,它促使教育科学发展的同时,也成就了伪教育。学校中教学活动既强调艺术性,更强调科学性。按照教师资格准入制度,教师应当是经过专门的教育学、心理学训练的,明白应该如何按照教育心理规律施教。然而现实的学校教育中,学校管理者和教师拥有教育话语权、行为权,甚至教育霸权,还存在与上述不相符的现象。以下从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进行阐述。
第一,基础教育中的伪教育实践对儿童来说是害人的教育。当前经常可以在报刊杂志、电视广播和日常生活中听到、看到或接触很多诸如“给幼儿举办集体婚礼”、“红领巾与绿领巾”、超级神童、各种特长班的特效宣传等。这些教育的内容、形式和做法在教育规律中断章取义,偏离或违背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与规律。郑州的一所幼儿园给“幼儿举办集体婚礼”的所谓依据是建立在蒙台梭利儿童敏感期理论之上的婚姻敏感期。一些学前教育专家认为,园方没有根据儿童心理成长的特点,没有遵循幼儿发展规律,而用娱乐成人的活动来替代纯真的儿童的游戏,随意编造所谓的婚姻敏感期,达成的是成人功利化的目的。洛克的白板说认为知识源于经验、感觉,人出生后心灵如同一块白板,一份清白的记录,一张白纸,在上面可以留下经验的数据。人类所有的思想和观念都来自或反映了人类的感官经验。因此作为认识主体的儿童,精神专一,思虑纤弱,有其认知的局限性,而认识客体又有其复杂性和认识过程的曲折性,往往使得对儿童施加伪教育时,儿童成为受害者,有些伪教育对儿童的伤害极其严重,严重影响孩子健康成长。
国内有些重点中学是应试教育制度下的非常成功的学校。很多中学为了追求更高的升学率,考入重点中学或985、211高校,通常占有优质的教育资源,采用一些较为严厉的管理制度和方法,使教与学围绕升学率而进行,只问知识收获如何,分数高低,不问孩子是否得到更多的人性教育。关于素质教育,近几年,一些的中小学开展素质教育的做法各有千秋,如多上几门艺术课,不顾学科知识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老师用答疑解惑代替讲解,开展赏识教育,鼓励无原则的表扬,为发言学生的主体作用,开展民主,课堂充满了提问,表演式的公开课等,基础教育中存在较多的伪发现、伪创新、为讨论等。学生的成长是生命体的成长,其内容和结构是相对综合的,学生的成长不断需要拓展知识,还要深化思维、丰富情感、磨练意志、健康体魄,不能只是灌输,还要通过交往来体验。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认为,智慧的本质是适应,而每一个智慧活动都含有一定的认识结构。他反对传统的单向活动(刺激→反应,即S→R公式),提出了双向活动(刺激←→反应,即S←→R公式)[10]。因此我们呼唤教育的理性回归,按教育规律办事。
第二,高等教育中也存在伪教育实践,主要表现在伪科研。科学研究是高校的三大功能之一,教育科研是教育实践的第一生产力。大学教育的目的不是百科全书式的知识灌输,它的主要任务是追求真理,科学研究是第一位的[11]。无论是纽曼、洪堡还是克尔,无论是英国、德国还是美国的高等教育,都强调科研的重要性。纽曼认为大学应当追求智性和美德,他还说:“如果我们正确地看待,一所大学就是一个家园,一座大厦,科学的和睦家庭的大大厦。”[12]中国正在努力建设高水平研究性大学,科研是世界高校的排名最重要的因子之一。然而伪科研、学术不端也正阻碍了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的步伐,当然也包括教育研究的步伐。近年来,高校的伪教育、伪科研也在被不断的揭露出来。学者李镇西指出了“伪教育科研”的十大表现:一是迷信权威,亦步亦趋;二是“课题”崇拜,华而不实;三是眼睛向上,追赶时髦;四是故作“特色”,滥贴标签;五是说做各异,阳奉阴违;六是冠冕堂皇,以售其奸;七是论著晦涩,不知所云;八是职称论文,虚假写作;九是虚张声势,热衷炒作;十是“科研”牟利,以饱私囊[13]。上述表现虽然不是科研的主流,但是它对科研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原本十分严肃严谨的教育科研,变得比较随意虚假,重结果轻过程,使科研成为显示办学政绩、晋升职务或追求利益的工具,科研道德滑坡。很多学术不端现象公布于众,有的课题数据造假,有的没有开展研究,将假设直接变为研究结果,有的牵强附会,有的剽窃他人成果,等等。
尤其是教师教育中的伪教育危害更大。教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韩愈在《师说》中给教师的职业定位是“传道、授业、解惑也。”教育家夸美纽斯也认为“对于国家的贡献哪里还有比教导青年和教育青年更好或更伟大的呢?”[14]然而,有些师范院校的教师对一些学生提出的教育问题的解释并没有建立在科学正确的教育理论基础之上,有些教师的授课知识或观点还存在较大的争议,有的甚至是错误的,但还在作为科学的正确的传播。因此在教师教育上,我们更要求真,发挥师范教育的优点,突出教育理论和技能的教学,培养师德高尚、精通教育理论、业务精良的未来教师。
3.家庭教育中的伪教育实践。家庭教育是一个人在家庭这个特殊的社会结构中所受到的教育,主要包括传授知识、道德教育和情操陶冶。古今中外很多国家都重视家庭教育,中国古代的家庭教育非常发达,《周易》、《论语》、《礼记》、《列女传》、《童蒙须知》、《颜氏家训》、《小儿语》等都反映了当时的家庭教育的形式和内容。家庭教育具有启蒙性,可相机而教,然而受家长素质和观念影响较大,经验性和随机性较强。中国家长希望孩子成龙成风的愿望比较强烈,“早谕教”的学前教育观比较突出,教育中拔苗助长现象经常发生,各种家教方法随之产生。近年来的“徐妈”、魏永康妈妈、“虎妈”、“狼爸”等名震一时,其实这些父母们的教育只是特例或个案,并且他们的教育理念和过程、对象不可复制,他们可能成就了孩子,但在某些方面却是失败的。正如卢梭所说,“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象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我们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15]P91有位被母亲打造出来的神童,13岁考上重点大学读本科,成为当时湖南省年龄最小的大学生;17岁考上中科院的硕博连读研究生;20岁时,因生活自理能力太差,知识结构不适应中科院的研究模式被退学。谈到这里,我想说的是在这些家长眼里到底什么是成功,什么是孩子的幸福,他们向外人讲述的家庭教育与真正实施的家庭教育有没有出入。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衡量人类社会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制约教育发展水平的决定因素。教育产生于人类社会初始阶段,存在于人类社会生活的各种活动过程之中[1]P3。在古代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科学与教育刚刚萌芽。此时人们对科学感到迷茫、对教育规律认识不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科学与教育有较大的进步,人类通过教育和实践掌握了更多的知识、文化,并不断创新。在这个过程中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但同时遇到了很多当时无法正确解决的问题,产生了巫师,出现了伪科学,也产生了伪教育。
我们说的价值观,一般是指人们在一定条件下经过反复实践逐渐形成的对于是非、利益、善恶的系统观点或评判原则。由于人们所处的历史时代不同、所具有的社会立场和根本利益不同,因此形成了不同的社会价值观。教育价值观是指人们对整个教育核心价值或基础价值的看法或观念,它规范着、指导着或调节着人们的教育行为。教师总是在做各种各样的选择,在自己的教育观念、思维方式与价值取向指导下,开展着各种教育实践行为[2]P139。
我们不妨用分析哲学的教育观点来审视教育,社会本位、个人本位、文化本位和物质本位的教育观,都有其教育目的,为特定的社会、国家、民族或个人发展服务。鸦片战争时期,各国列强为了达到利用中国人统治中国人的目的,他们在幼儿园开设宗教和外语等教育内容,让幼儿从小学习西方文化,接受西方思想观念。这些幼儿园的创办,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给中国的学前教育带来了积极的影响,促进了科学化的幼儿园课程教法,培育了一批专业化的幼儿教师队伍,但同时也让幼儿从小对西方的文化产生了认同感,扭曲了儿童的三观教育。与此相似的是当前很多国家和民族在加强文化建设和本土认同上,希望培育“有根”之后代,也可能产生一些不妥的做法。如日本在对待二战问题的认识上。他们采取篡改历史教科书、参拜靖国神社等与历史相悖的做法,其中伪教育势必会被利用。以卢梭、福禄倍尔、马斯洛等为代表的“个人本位论”者认为,教育目的应根据人的本性的需要来确定,使受教育者的本性、本能得到自然的最完善的发展。他们着眼于个人价值,而将社会价值置于次要位置,这就使得价值之间出现冲突与对立,教育便是使其达到某种本位的价值的重要手段。如果以营利为第一目的,极大地追求物质利益,那必然会伴随伪教育的产生。教育一旦有了立场,主观因素就会起到更大的作用,这也使得某些教育之伪不可避免的出现了。
伪教育是伴随着教育的产生而产生的。伪教育和教育产生于相同的教育土壤,是不同的两个发展方向,伪教育朝着不健康的方向发展,异化了有力的思想基础,危害了教育的正常发展。黑格尔认为,本质和观念并不像笛卡尔的二元论哲学认为的那样是绝对分离的。因为对他来说,在思维的最后阶段任何二元论都无法让人忍受:必然要进行最后的综合。[16]P34伪教育之所以能够不断的侵蚀教育,危害教育,有一个重要因素是它与教育有相像或联系之处,经过粉饰,便被贴上了教育的标签。
2012年12月24日中国教育学会第二届教育家沙龙中,学者劳凯声认为,辨别教育问题的真假有两个标准:一是逻辑标准,即问题在逻辑上要能够自洽;二是实践标准,即在实践中能举证。
列宁这样说过:“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因为它不但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还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17]
毛泽东在《实践论》一文中指出:
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才是人们对于外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实际的情形是这样的,只有在社会实践过程中(物质生产过程中,阶级斗争过程中,科学实验过程中),人们达到了思想中所预想的结果时,人们的认识才被证实了。人们要想得到工作的胜利即得到预想的结果,一定要使自己的思想合于客观外界的规律性,如果不合,就会在实践中失败[18]。
教育实践是师生在特定的社会——文化境脉中进行的促进人生命成长和发展的活动[19],是检验和判断真教育与伪教育的唯一标准。教育实践检验和判断教育真伪的过程是一个渐进的螺旋式的过程。无论是教育理论还是教育实践,都要被后来的教育实践所检验。教育实践帮我们由浅入深的辩证的认识关于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经过一定的实践积累,我们会发现有些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是正确的理论实践,因为真理与真理不会发生矛盾。那些在理论上符合教育规律的基本框架,在实践上为了儿童的发展,能否使儿童幸福的教育才是真教育,反之则为伪教育。
何为真?“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20]自然的真性在内心存在,流露于外在的只是一种神情。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观点。教育的过程是追求真理和科学的过程。教育要按教育的规律办事,陶行知先生强调知情意行合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大学需要大师,教育需要大师。大师最重要的精神是什么?是求真。陈寅恪先生、季羡林先生、任继愈先生、钱学森先生等为我们塑造了大师的形象,他们一生求真,无论遇到什么事件与变革,都坚持真理不动摇。教育上的求真,应当包括做真人、求真知、爱真理。正如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所言:“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教育机构和教育者都要常怀“真”心,以人为本,尊重人和教育的发展规律,敬畏求真精神,树立求真意识,营造求真氛围。更要注重加强培养有真知识、真才能、真道德的“真人”的教育的实践过程。国家和社会层面可以加强对教育的监管、监督和指导力度,让伪教育无处藏身。学校等教育机构可以通过提高管理质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课程建设来远离伪教育。受教育者个人尽量选择信誉较高的教育机构和老师,还要有比较和敢于怀疑的精神,并学以致用,适时检验。
所谓教育观,简而言之,即人们对教育的根本性看法和态度[21]。教育观是人们对教育的看法的出发点,有什么样的教育观,就有什么样的教育需求和什么样的教育标准。为了达到教育求真的目的,人们的教育观应当具有以人为本的理念、实事求是精神和正确的人才观。作为家长要遵循儿童的发展和成长规律,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2012年10月教育部发布《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建立对幼儿发展的合理期望,严禁“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要选择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人们就必须确定自己的目的是什么,还要考虑哪种课程和技术对于目的的实现来说是最适当的[16]6。柏拉图非常重视美、善和正义的教育,并且认为天赋是受教育的基础,他说:“如果目的是为了追求美者和善者,我说这门学问还是有益的,如果是别的目的,我说它是无益的”[22]297,“如果得到的是不合适的培养,那么最好的天赋就会比差的天赋得到的结果更坏”[22]240。教育问题本身是价值问题,是对教育事实的价值判断。建立个人与社会和谐统一的教育价值观,使教育的内在价值与外在价值统一于人的实践,以人为本恢复教育的人文性,以社会为依托促进教育的生产性,实现教育价值观的科学选择[23]。作为学校等教育机构要塑造灵魂工程师的“灵魂”,树立教师正确的教育价值观,不要因一己之误或一己之私损害教育的真谛。作为家长,要心存孩子,不要急功近利,上当受骗。
经典是人类文化的精华,现在意义上的经典是指具有典范性、权威性的著作,是经过历史选择出来的“最有价值的书”。伪的东西是经不起历史的考验的,不可能成为经典。读经典犹如与大师对话,在与睿智的大师的对话中辨别真伪。读经典要形成一种文化自觉和文化氛围,正如朱自清先生说言:“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再实用,而在文化。”易中天认为经典就是一个民族最有价值最有意义的著作。要读经典的经典,精华的精华,要读元典。读经典会对人们的性格和“三观”产生重大影响。这将影响到对教育的认识。教师中的大师,都经历了反复阅读、怀疑、解读经典到著写亚经典或经典的历程。精髓领袖和精神导师在经典中讨论的是永恒的问题,这样的问题永远回答不完。读经典就是要读人、读人生、读人生智慧。孔子认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自己想追求幸福,也让别人幸福。卢梭认为生活得有意义的人,并不是年岁活得最大的人,而是对生活最有感受的人[15]15。如果教育者有如此的幸福观,那么我们这个社会的“狼爸”“虎妈”们可能会少些。所以我们追求享受教育的同时也要让别人追求和享受,甚至要先人后己,这其实是经典告诉我们要远离伪,远离伪教育。也是经典使我们能够辨别教育之真伪和教育家之真伪。关于如何开展经典阅读与教育,当前可供参考的文献颇多,此处不再赘述。
人要少犯错误,就要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我们要反思曾经遇到的伪教育,要有问题意识和怀疑精神,建立在一定的科学理论基础知识,正确判断真伪。现代理念论的代表人物笛卡尔建立了著名的笛卡尔第一定律:“我思故我在”。教师在实施教学时应采取分析与批判的态度,不是单纯的继承、复制,而是进行评价和研究,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在此基础上促进文化与教育的融合与进步。
从实际出发,认识、研究、远离伪教育意义深远。作为教育者或被教育者,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肩负起对文化教育的传递或传播重任,坚守教育理论与规律阵地,发挥教育实践功能,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向伪教育说不,使教育回归真理的原点,为人才培养和社会进步做出积极的贡献。
[1]顾明远.教育大辞典:第一卷[K].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
[2]叶澜.教育学原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3][汉]许慎.说文解字[K].经韵楼藏版.[清]段玉裁,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379.
[4][4]Adorno. Gesammelte Schriften: Theorie der Halbbildung [M].Frankfurt: Suhrkamp Verlag,1997:93.
[5]谢永康.从教育到伪教育——黑格尔和阿多诺对近代教育观念的批判[J].高校理论战线,2013(1):48.
[6]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版社,1999:1.
[7]朱小闯.伪教育何以盛行[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1(34).
[8]纪大海.教育中的“伪科学”现象例评[J].中国教育学刊,2011(9):19-22.
[9]扈中平.教育的本体解释——评《教育解释学》[J].教育研究,2009(9):110.
[10]皮亚杰,B.英海尔德.儿童发展心理学[M].吴福元,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1.
[11]杨德广,谢安邦.高等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473.
[12]雅罗斯拉夫?帕利坎.大学理念重审——与纽曼对话[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62.
[13]李镇西.教育科研:警惕“伪科学”![EB/OL].(2006-04-26)[2013-05-06].http://blog.cersp.com/index/1002259.jspx?articleId=508475.
[14]夸美纽斯.大教学论[M].傅任敢,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2.
[15]卢梭.爱弥儿——论教育:上[M].李平沤,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16][16]Howard A. Ozmon Samuel M. Craver.Philosophical Foundations of Education[M].石中英,邓敏娜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
[17]列宁.列宁全集:第 55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183.
[18]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一卷[DB/OL].山西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2005-09-09)[2012-10-15].http://www.sxu.edu.cn/yjjg/rcsh/newsbook.asp?classid=69amp;newsid=290amp;name=老一辈革命家著作
[19]李润洲.教育实践研究初探[J].现代大学教育,2011(2):1-2.
[20][战国]庄周.庄子[M].纪琴,校注.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7:370.
[21]扈中平.关于中西教育观的比较与思考[J].教育评论,2002(1):10.
[22]柏拉图.理想国[M].郭斌和,张竹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23]谷桂华.教育价值观的理性思考[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