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玉玲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徐州 221116)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曾指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明确指出:“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方式和方法要努力贴近学生实际,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学习特点。”如何提高高职院校思政课的针对性、实效性,是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基于实事求是原则,在分析学生特点、教师结构和教学现状的基础上,采取分层教学模式,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高等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教学[2013]3号)指出,建立和完善多样化的高等职业教育考试招生方式。高职教育考试将逐步与普通高校本科考试分离,为学生接受高等职业教育提供多样化入学形式。高职院校在普通高考招生外,已经采取单独招生、对口招生等招生方式多年,多元的招生方式使得高职院校生源多样化,学情进一步复杂化。以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为例,生源来自全国23个省份、23个民族,12775名在校生中,少数民族学生占3%;通过普通高考进校的占50%,通过对口单招、自主招生,包括退伍军人、企业青年进校的占46%,插班进修的占4%;来自农村的占66%;家庭贫困的占25%。生源多样化必然带来学生综合素质、学业基础、学习能力和发展夙愿的较大差异,以2013年为例,江苏考生最低录取线高于省控线98分(江苏高考总分480分),而外省考生则多数压线录取,少数民族新生汉语水平普遍不高。从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相对于文科背景的学生,理科生更习惯做被动的受众,他们在引导下有言说的需要,但语言表达能力需要提升,书面表达缺乏有素地训练,需要引导和强化;相对而言,文科生感性认识较为丰富,理性认识需要深化。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如果我们还继续采取千人一面的教学模式,必然使一部分同学“吃不好”,一部分同学“吃不了”。
高职院校思政课面临着教学目标的一元与生源的多样之间的冲突。思政课作为公共必修课,与其它的公共必修课如数学、英语不同之处在于,无论是重点名校、普通本科院校还是高职院校或民办院校,除《形势与政策》外,都须用中宣部、教育部组织编写的教材和教学大纲,说明我国对高校思政教育的目的与要求是全国统一的。在这种“一刀切”的模式下,目前的教学现状是:《形势与政策》、《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理论性相对较弱,采用案例教学,以考查方式考评,各类生源的学生都能较好的参与;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内容不仅涉及历史的宏篇巨制、艰深的理论体系更有复杂的社会现实,对文化理论基础差的学生很具挑战性。思政课的学习过程是一个知、情、意、信、行的完整过程,它比一般的课程学习更为复杂、更为全面,需要触及个体的心灵,需要个体全面参与。美国学者英格尔哈特认为,目前中国大学生,越来越强调自我表现、珍视个人自由、注重民主参与,具有了后物质主义价值观。但是,目前我校《概论》一般按专业进行两个班合班上课,有时还会出现不同专业、文理混合合班的情况,教学内容、教学要求、考核方式等基本上是统一的,抑制了很多学生自我表现的欲望和参与的积极性。期末以上机考试形式进行,所有学生使用同一题库,按同一标准评判。结果是,同一位老师教的学生,艺术专业和中职生源的学生的成绩远远低于文科生和普高生,让前者很难找到学习的成就感。
《概论》采取同一教材、同一大纲、统一考核、统一要求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个体的差异和个性化要求,背离了实事求是的认识路线、教学原则。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精髓内在要求《概论》教学既要注重全体学生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知识的教育,又要关注大学生个体发展的差异。应该以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要为导向,在统一教材下积极探索高职院校思政课特别是《概论》分类培养、分层教学、分层考核改革,以提高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分层教学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古老命题。最早可以追溯到2500多年前我国教育家孔子的教育理论。孔子说:“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论语·雍也》)。孔子的意思是,中等资质以上的人,可以告诉他深奥的道理;中等资质以下的人就很难让他了解深奥的道理了。宋代朱熹将孔子这一教育思想概括为“孔子教人,因材施教”(《二程遗书·卷十九》)。陶行知先生也认为: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长期以来,这项教学原则得以继承和发扬,已形成为中国教育的优良传统,在中国现代各种教育学论著中均将因材施教作为一项主要的教学原则加以遵循。
在世界教育史上,分层教学原则也一直为教育界有识之士所推崇和教育部门所遵循。它以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本杰明·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为基础。“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只要在提供恰当的材料和进行教学的同时给每个学生提供适度的帮助和充分的时间,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完成学习任务或达到规定的学习目标。”与此相关的是掌握学习的目标,每进行一个教学内容,均有明确的可操作性的目标。它将集体教学、小组教学、个别辅导、同伴帮助、个人自学等多种教学形式相结合,充分利用教学评价,保证教学始终以评定作为衡量的标准。从而较好的解决了统一教学与学生个别差异性的矛盾。它重视反馈矫正策略,赋予教学评价新的意义。
基于以上理论,分层教学是指从学生知识基础、学习能力的实际出发,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几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针对差异,确定不同层次的要求,创设“因材施教,分类指导”的环境,有针对性地采取教育措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达到相应的教学目标。
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从提出、应用到成熟,须经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这个过程是痛苦的,需要冒很大的风险,如果处理不当,处于这个阶段的教师和学生都将成为前进道路上的牺牲品。因此需要进行细致详尽的可行性论证和周密的策划,遵循逐步实施、稳步推进的原则。高职院校生源多样化背景下《概论》分层教学通过对学生按生源类别分层并在此基础上设定对各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配备不同类型的教师,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来实现。
高职院校《概论》实施分层教学,首要的也是最大问题是如何对学生进行分层。当然,学生层次的划分要做到绝对合理是不可能的。在班级授课制的情况下,由于班级人数、每个老师带的班级都比较多,班内分层教学实施的难度较大。既不能像数学、英语一样面向全体学生,打破原有专业、固定班级,通过考试来分层,也不能像体育课一样通过学生选课来分层。根据学生的学习爱好、潜力等分层,又不易把握。因此尽量根据不同生源类别来对学生进行分层是相对合理且可行的。
本着符合学生实际、有利于教学、不会过多增加学校管理成本的原则,首先基于教学大纲和培养目标,以学科专业为依据将学生划分为三类:文科类、理工科类、艺体类;在此基础上按生源做第二层次的划分,即普通高考生、对口单招生、自主单招生、少数民族生、企业生等;具体安排合班时还应该综合考虑到不同的专业等因素。
教学目标差异化设计是差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高职院校《概论》教学主要是理论教学,其总体目标是使学生树立起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能够以理性、客观、发展的眼光和积极的心态来看待当前我国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实施分层教学模式时,我们针对学生掌握知识的不同情况,将教学目标设定为初、中、高级三个层次。初级目标以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为主,即要“知其然”;中级目标要求进一步能够把握这一理论的内在逻辑,即要“知其所以然”;高级目标更进一步,掌握理论的精髓,即认知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一理论解释新的问题,活学活用。
初级目标层次适用对象主要为艺体类学生、理科类对口单招生、民族生及企业生等。此类学生大多外向活泼、勇于表现自己,但文化基础较差且马克思主义理论储备较少,对政治理论学习热度很低。教学中应主动降低理论深度和难度,采用互动式、讨论式和案例式教学方法,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以大众化、充满时代气息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讲述理论。
中级目标层次适用对象主要为理工类高中生源学生,这是我校学生的主体部分。他们思维缜密、专注认真,比较理性,多有重理轻文、重专业轻基础倾向,且马克思主义知识比较薄弱,对政治理论学习兴趣低,甚至存在抵触情绪。教学中教师主要讲清基本观点和原理,不追求理论深度。可以通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鲜活的案例来激发其学习理论兴趣,消除其抵触情绪。
高级目标层次适用于人文、社科类学生。相对于理工科学生而言,他们更加关注社会,思维比较活跃,加之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知识较好,对理论学习有一定的兴趣。可以尝试打破教材章节顺序,采用问题式专题教学,体现学术性和思辨性,适当提高理论的深度和宽度。教学方法和初、中级目标学生类似。
实际上,实施分类分层教学的另一个前提条件是高水平、充足的师资力量。师资队伍是分层次培养模式实施的保障。合理安排任课教师,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历次的问卷调查发现,高职院校的学生普遍喜欢教学有激情、课堂活跃、风趣幽默的思政课老师。但正如学生之间千差万别,不同性格、教育背景和从教经历也使教师的差异性非常明显,表现在教学方式方法的使用、对教学内容的掌握与选择、师生关系的沟通处理等方面。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师资进行合理的最优化的安排。一般而言,让教学经验丰富、人文知识功底深厚,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老师教文科类(高级)班比较合适;艺体类(初级)班的学生更喜欢上课有激情、知识面广、多媒体技术好的老师;责任心强、具有较强理论功底的老师适合安排在理工科(中级)班任课。当然,为了应对分层教学带来的挑战,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特别是非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出身的教师需要不断学习,提高专业理论素养和教学技能,此为治本之道。值得欣慰的是,近年来,从教育部、教育厅到学校各级领导都越来越重视对思政课教师的培训和进修工作,为教师素质的提升搭建了诸多平台。
教学目标的实现离不开教学方法的运用。目前高职思政课常用的方法有讲授法、讨论法、案例教学法等。近年来,关于思政课教学方法的改革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大家都在极力改变原来的知识灌输式教学方法,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在实施分层教学时,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要体现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的原则。基于高职学生对网络、手机等新媒体的高度依赖,对各层次的学生均可以采用网络教学。就课堂教学而言,讲授法、讨论法的使用,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和较好口头表达能力,因此对文科类学生可以多用;案例教学法,可较多的用于理工科学生,因为具体案例更有助于他们对抽象理论的理解;对艺术、体育类学生,尽可能多地采用多媒体直观演示(包括视频、图片等)进行案例教学。
实现分层差异化教学的考核方法选择。《概论》设计考核方式时应淡化横向比较,强调现在与过去的纵向比较,看到学生的进步。《概论》的学习成绩评价方法比较复杂,争议也颇大,要尝试改变传统单一性评价的模式,实行平时加期末的综合考核方式。到课率、作业、课堂表现等情况构成平时成绩的基本要素。具体到各个层次的学生:对于初级班的学生,实行综合考核,平时成绩占40%,期末占60%,期末考核以闭卷为主。考试题型主要为选择题、判断题等,主要考查学生对基本观点和原理的掌握情况,可以建立试题库,采取网上答卷和评卷的方式进行;对于中级班的学生,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各为50%。期末考核方式与初级班相同,主要考核学生对基本观点、基本理论的掌握情况,但题库难度要要有所增加;同时加大平时作业的难度,以材料分析题为主,重在考核学生运用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于高级班而言,考核应更注重平时,平时成绩占60%,期末占40%;平时作业的设计与中级班类似,而期末考核则以小论文、调研报告或PPT制作和展示为主。当然,采取非闭卷考试的方式需要教师更加严格把关,以避免学生作业抄袭、雷同的问题,否则不仅达不到分层教学的目的,反而助长了学生的不良习气。
从课程和高职生源的特殊性出发,坚持“以学生为本”,积极探索思政课分类分层教学是对新形势下高职教育转型过程中的思政课改革的有益尝试。但是,此项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除了期间的辛苦和阻力之外,教学中如何合理划分教学对象、确定教学目标、实施教学内容、考核与评价学习效果等方面都有待进一步研究。
[1]针对生源多元实施分层培养人本化推进高职学生就业梦圆——记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就业工作特色[N].新华网江苏频道,2014年05月12日.
[2]操国胜,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视阈中思政课分层分类教学研究——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为例[J].池州学院学报,2013年第2期,127-131.
[3]陈秀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分层教育教学研究[J].前沿,2006年第10期,71-73.
[4]宋志华,基于“教学做”一体化的高职思政课分层教学模式探讨[J].高等职业教育,2013年第4期,5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