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志勇
(山西西山金信建筑有限公司,山西古交 030200)
太原选煤厂卸煤系统改造翻车机房长45.6 m,宽16.13 m,深15.4 m,高14.97 m。北侧距离211皮带中心线44.635 m(该段距离内,地面以下15 m,双皮带走廊),东侧紧靠旧卸煤沟及其铁路运输线,西侧与三条铁路线(选煤厂铁路编号9道、10道、13道)相邻,12道、8道在施工期需拆除,施工完后再恢复,±0.000以下为钢筋混凝土结构,以上为钢结构,外围彩板。施工期间不得影响拟建建筑物四周所有设施的生产、运营。
经过对工程细致研究,决定地面以下,以深梁底部为分界,上半部分采用正作法,下半部分逆作法的施工方法,即Ⓑ轴施工→在Ⓐ轴~②/Ⓐ轴之间采用机械分层分步开挖,挖至深梁底部,东、西、北侧边坡支护(另有支护方案)→进行下部逆作法段灌注桩施工→从深梁底部正作至漏斗梁底部施工→正作法段外围回填土至漏斗梁底部→从深梁底部向下逆作施工,并将基础一起施工完毕→漏斗梁施工→漏斗梁上部结构施工→正作法段外围回填土至室外地面→地面以上钢结构、轨道、吊车梁、彩板施工→照明、动力线路安装→单机试运转,联合试车→交付使用。
1)施工定位测量:根据2007年5月16日中铁三局设计院国家标准水准点(807.384 m)移交和设计单位±0的设计高程,用闭合法将高程引至施工现场,在安全适用的地方,测设一个临时水准点,并做好必要的防护,作为施工高程控制的依据。控制桩由C20混凝土内刻有十字线的钢板制成定位桩、标高桩以钢板上焊φ16小球顶标高控制,并加以保护。
2)轴线传递及控制:在距建筑物一定距离(不易被碰撞处)设置定位控制桩,用混凝土埋设钢板,钢板中心设十字中心点,作为轴线传递校核用。各条轴线放完后,将皮带中心线、漏斗中心线、翻车机中心线等控制线测设控制桩,做好标记保护好,由控制线放出各条轴线,逆作施工时用经纬仪校核控制线位置,以此检测各条轴线偏移情况。逆作施工时,边施工边将控制线用经纬仪向下传递到工作面。
3)高程传递:采用双镜悬挂钢尺法,即两台水准仪同时在下层和上层架设。
4)基坑监测:基坑开挖前,在基坑四周适当设置铁路轨道、地面、旧建筑物、新建筑物桩(柱)沉降观测点和直线控制点,施工期间必须每天至少观测两次,并做好记录,进行对比,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5)由于原有卸煤系统与新系统紧紧相邻,需在原有卸煤系统西边12根框架柱每根上设置一个沉降观测点,施工期间必须进行监测,以防变形。
1)正作法施工部分。
按照常规做法施工。
2)逆作法施工部分。
施工均采用模板为长1.8 m,1.5 m,宽0.3 m的钢模板。内侧支模,内侧模板支模时每隔1 m~1.5 m设置300×300的混凝土浇筑口,在浇筑口处模板上部设置喇叭口,喇叭口处浇筑完后多余混凝土待其强度达到15%时,人工拆除并将该处修整平顺,因采用从上而下的逆作法,混凝土浇筑完成后钢模板不能拆除,需待下一层混凝土浇筑完成后方可拆除。模板加固采用50钢管作围檩,围檩与内侧满堂脚手架对拉、对顶连接固定,脚手架与上部以成型的混凝土结构连接固定。
施工过程中必须保留一层模板,而且上、下层模板规格对应一致,钢模板之间采用密封条封闭。
1)混凝土施工缝接缝质量控制:根据地质勘察报告,地下水位在基础垫层下800 mm,可以不考虑,但由于设计年限50年,考虑50年间的水位变化,最外围所有混凝土墙体施工缝都设置一道钢板止水带。
2)逆作法施工:所有模板在上部浇筑口间距不大于0.9 m,并且在每两个浇筑口中间间距50 mm设置两个φ25的钢管分别顶住钢板止水带两侧接缝根部,在混凝土拆模板后下一步混凝土浇筑前及时进行注浆。
3)逆作法施工时,下段混凝土须待上段混凝土强度达到50%以上后方可浇筑,施工关键在两段混凝土的接缝处水平施工缝处理。首先,先将已浇筑的上段混凝土底部在钢筋焊接前用钢丝刷清理,并用水冲洗干净;其次,当下段混凝土浇筑到最后300 mm高度时最为关键,因为这部分混凝土既是同强度等级的膨胀混凝土,又有止水带,稍有不慎,就可能出现最后收口不严密的质量问题;第三,注浆管的安装,必须安装到位,管内应用干锯末填堵,并用胶带纸将注浆管两端封严。
4)止水带外侧混凝土浇筑不满。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由于混凝土从内侧向外侧浇筑,混凝土需绕过止水钢板,故外侧混凝土浇筑可能不到位,须采用压力注浆将止水带钢板用浆液封严密。在上一步支模前,从内侧向外侧斜下方(直通到止水带上部偏外侧)安装注浆管,待下一步混凝土浇筑完成,上一部混凝土拆模后,从注浆管向外注浆,即可将止水带外侧空隙封闭。
1)建立安全保证体系,制定安全责任制,实现安全生产,安全指标达到无死亡、无重伤、无轻伤“三个零”目标。
2)所有电气设施、设备必须保护齐全,接地、接零良好,防止触电事故发生。动力电源的插头、接线盒、配电箱均按规定配瓷插头保险。
3)各类机械操作人员应按机械安全操作技术规程操作、检查和维修,确保机械安全。
4)进入施工现场,必须佩戴好安全帽,要正确使用劳保用品。特殊工种持证上岗。
5)施工的工人不得在基坑内、脚手架上打闹、抽烟和乱扔垃圾。
6)上人马道四周应挂好安全网。
1)塌方控制:土工作业逆作时由于采用机械、人工配合作业,结构墙体外粉土占相当大的比例,其中可能有不少松动部分容易造成塌方,必须严格控制每一步的开挖深度。
2)通风控制:因基坑与上部地面高差较大,而且,施工时人员较多,工作时间长。须在地面配备两台10 m3鼓风机向工作面通风,通风管沿已成型的混凝土壁铺设至工作面。
3)施工人员垂直交通控制:在墙体内壁,每隔4 m预埋铁件,焊接带护笼的铁爬梯用于施工人员垂直交通,并且,规定同时上下不得超过3人。铁爬梯结构构造上必须牢固可靠。供人上下的踏板其使用荷载不应大于1 100 N。
4)施工材料垂直交通控制:本工程作业时,上下高差较大,物体坠落是安全关键,因此,a.所有操作人员作业前必须正确佩戴安全帽;b.吊车垂直运输必须专人负责、专人指挥,采用对讲机进行联络;c.在上口部位搭设两道安全网和密目网,仅在仓体中心处预留3 m×3 m的材料交通口;d.材料起吊时,基坑内施工人员不得在其下部停留。
5)基坑临边坠落控制:施工现场通道附近的各类洞口与坑槽等处,设置2 m高的钢管脚手架与密目网组合的防护设施与安全警示标志,并夜间设红灯示警。
本工程基坑边缘距离东、西两侧铁路边线仅仅2.16 m,在施工准备阶段计划采用基坑支护桩,仅基坑支护初步计算费用需要1 836万元,整个工程计划工期450 d,使用先正后逆法施工,仅基坑支护费用降低到535万元,整个工程实际工期360 d完成,该方法减少了工序,提高了工效,缩短了工期,同时大批量地减少了大型设备的投入,减少了人力投入(实际节约人工480工日,人工费62 4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