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老年人心理问题的产生及护理

2014-04-08 03:58:49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6期
关键词:青年人老年人心理

冯 琳

(安徽理工大学校医院,安徽 淮南232001)

我国人口的平均寿命随着经济的发展逐步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让老年人身体健康,精神愉快地度过晚年,心理护理就显得尤为重要。帮助老年人游刃有余地处理好力所能及的问题,使老年人心情愉快、健康长寿,以不同的方式为社会再作贡献。

一、老年人的心理特点

老年人由于年龄的原因,在心理上也产生了显著的变化,与中青年人相比,其心理特点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特点。

智力下降反应迟钝。在相同的时间内,老年人学习的速度明显比中青年人慢,语言表达速度变得缓慢,还经常发生迟钝和啰嗦的现象,表达能力明显下降。

记忆力差明显衰退。老年人在记忆力方面,通常表现为近期记忆、机械记忆不如中青年人,往往对刚才发生的事情,一转眼就忘了,对别人告诉的事情,一打岔就忘了,看完一段文字,合上书本,却很难想起来看的是什么;老年人的远期记忆同中青年人相比较好,回忆准确,但是要想很长时间。

思维能力显著下降。老年人的思维的活跃程度、思维反应的速度和思维运转的灵活性,远不如中青年人;而且思维很容易被打乱,缺乏一致性和连贯性,经常出现前言不搭后语的逻辑障碍。

二、老年人常见的心理问题

(一)失落感引发孤独感

老年人每天不用按照朝九晚五的时间上下班。同时,由于现代住宅日趋陌生化,周围的邻居也不熟悉,老年人人际交往大大不如上班时间。这样,一方面是行动不如工作时方便;另一方面是生活中空闲时间增多,想自己活动就受到了很大的限制,与此同时,儿女们又纷纷成家立业,现代工作生活的压力又使得儿女们整天忙于工作学习和照顾小孩,没有过多的时间关注老年人。虽然大多数子女对老年人很孝顺,在物质方面有着无微不至的照顾,但是在情感方面却缺乏交流。老年人心理上会时常感到空虚、寂寞,时间长了,就会不知不觉地产生失落感,特别是当老年人生病的时候,这种失落感与日俱增,表现特别强烈。当这种失落感积累到一定程度,由量变产生质变,老年人心理上就有可能产生绝望的孤独感,如有的老年人不愿意出门,如此恶性循环,越来越怕见熟人,整天待在家里,与世隔绝,自感低人一等,心理上往往产生伤感,抑郁情绪,精神萎靡不振。

(二)焦虑感引发恐惧感

焦虑感本身是一种普遍的现象,就算是中青年人,也都可能有过焦虑的体验,但是中青年人这种焦虑感很快会消失,一般不会对身心健康造成太大的危害,但是老年人由于不用上班,就会在家里胡思乱想,加重这种焦虑感,持久过度的焦虑则会严重影响个体的身心健康。有的老年人行动不便,体弱多病,疑病性神经症等原因;有的老年人则是因为经济窘迫,日常生活常规的打乱,如各种应急事件、搬迁、以及家庭关系不和睦等原因;有的老年人由于患某些疾病如直立性低血压、甲状腺功能亢进、痴呆、低血糖以及某些药物的副作用等均可引起焦虑反应。当这种焦虑感积累到一定程度,由量变产生质变,老年人心理上就有可能产生恐惧感。不免对生活留恋,对死亡产生恐惧感,如得病后,有的老年人求医心切,希望立即得到诊断及满意的治疗,对疾病的治愈期望很高,但客观事实告诉他们某些特殊疾病不能瞬间出现奇迹,特别慢性病的反复,患者易产生焦虑和抑郁,情绪紧张,烦躁不安及消极心理,进而导致躯体因素与心理因素两者相互影响,并形成恶性循环。有的老年人因为经济状况的原因,不想给儿女们增加过多的经济负担,对自己的病情抱着拖一天算一天的态度,不愿意及时去就医,甚至不愿意对儿女们说起自己的病情,等到病情加重,不能再拖的时候,已经耽误了最佳治疗的时期,心理上的恐惧感就更加强烈。而这种恐惧感一时半会也不会消失,长此以往,老年人的身心就会加速衰老,并可诱发其他生理疾病。

(三)抑郁感引发自卑感

抑郁是当代人经常出现的问题,甚至很多年轻人,常常把“郁闷”挂在嘴边。随着老年人的逐渐衰老,情绪变化也日益明显,有时候会出现心理失调,产生抑郁症,甚至有的会有轻生的念头。有的老年人一下子从忙忙碌碌的工作转化为无所事事的状态,社会交往急剧减少,感到自己一下子远离社会,悲观失望,遇事灰心,造成心情抑郁。有的老年人受到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及癌症等某些慢性疾病的困扰,从而产生抑郁心理。当这种抑郁感积累到一定程度,由量变产生质变,老年人心理上就有可能产生自卑感。自卑简单地说就是自己瞧不起自己,用书面语来说就是自我评价偏低,它是消极的情感体验一种。有抑郁引发的自卑感特别强烈,老年人一旦产生自卑感,不是仅靠药物治疗可以解决的,还必需辅之于心理治疗,必要时要请心理医生甚至精神病医生诊治。

三、老年人的心理护理

(一)保持积极向上的良好心理

积极向上的良好心理胜过任何药物治疗,在心理治疗方面有着很积极的意义。要指导老年人合理有效地关注自身的身体健康,自己患的疾病要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把生活、家庭、业余活动和社会适应等问题综合考虑,合理处理,不抗拒衰老这一自然规律,用愉快的心情,自然而然地享受幸福的余生,应对可能遭遇的困难。要关注自己的心理变化,喜怒哀乐等七情六欲是人之常情,要学会顺应和愉快地接纳这种变化。要帮助老年人减轻其孤独、恐惧的心理,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就是用乐观向上、心胸开阔的态度享用自身愉快的心情这一宝贵的资源,用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培养生活情趣,培养自我积极的思维方式,培养自身的充满好奇心,培养自身乐观开朗的性格。用积极的观念看待事情就会发现人生是多么美好,最美不过夕阳红,从而使老年人走出心理困境,不断发现人生积极的意义。

(二)保持适度的脑体运动

老年人之所以对人生提不起精神,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脑体运动,当然,老年人的脑体运动一定要适度,否则就会适得其反。老年人身体的衰老是没有办法的,但是要采取积极的措施,防止心理方面的衰老、无聊和空虚,首先要帮助老年人养成活到老学到老意识,保持一颗永远年轻的上进心。老年人要不断学习,追求上进,适度的学习对延缓衰老尤其是延缓心理衰老是有很大益处的。要鼓励老年人勤于学习,科学用脑,帮助他们走向社会,保持与人交往。身心健康相辅相成,脑体运动不可偏废。要鼓励老年人多参加慢跑、快走、打球、爬山、太极拳、健身舞等一些健身活动,还有一些活动如琴、棋、书、画、钓鱼等都能有效地延缓记忆力以及思维能力和精力等高级心理功能的减退。通过对身心的锻炼,心肺功能也得到了增强,能以旺盛的精力投入到每天的工作学习之中,身体好了,心情愉快了,许多不良的心理情绪也就自然而然地消除了,健康快乐也就伴随着老年人的生活了。

(三)及时疏导老年人的不良情绪

尽管我们采取了很多措施,帮助老年人积极健康地生活,但是仍然不能完全杜绝老年人出现心理问题,当发现老年人出现心理问题甚至是心理疾病时,要鼓励他们要正视问题,不要回避问题,不要讳疾忌医,要及时到心理医院甚至是精神病医院进行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同时要循序渐进地引导老年人培养自我调节情绪的能力,要鼓励老年人多参加户外活动,用户外活动的方法转移老年人的注意力,充实老年人的生活;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可以给老年人换一个生活环境,用更加温馨、更加舒适、更加宜居的生活环境来调节老年人是生活;带老年人到可以适当发泄情绪的地方,如空旷的场地,专门的诊疗中心,让老年人适度地发泄自己的情绪,把不好的情绪宣泄出来之后,老年人的心情会好很多;必要的时候通过药物治疗和有效地心理干预,使其能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晚辈们要多尊敬老年人,和老年人和睦相处的时候多听老年人的话,有时候即便是老年人说的不对或者不完全对,也不要当老年人的面指出来,更不要反驳老年人,甚至斥责老年人,与老年人相处,还应该增加一些非语言的交流,如帮助老人做一些喜欢的事情,学会艺术化地解决老年人提出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搀扶老人走路,轻抚老人等。同时,老年人和未成年人一样,家人给予的关心越多,就越能够增加老年人对生活的信心,从而提高生活和生命质量。

[1]林玥,叶汉英,张玉青.对长期住院老年人心理问题干预的护理体会[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3,12(4):474.

[2]周玲.老年人心理问题与有效护理措施探讨[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23(6):83-100.

[3]张凡.浅谈老年人的心理问题及护理对策[J].中国实用医药,2013,8(11):214-215.

[4]陶海霞.老年人心理问题的分析与自我调适[J].管理学家,2013(17):13.

[5]颜军梅.老龄化时代老年人心理问题及健康生活模式探讨——对武汉市的案例分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10):20-21.

猜你喜欢
青年人老年人心理
看见具体的自己
光明少年(2024年5期)2024-05-31 10:25:59
让更多青年人与博物馆实现“双向奔赴”
华人时刊(2023年15期)2023-09-27 09:04:56
认识老年人跌倒
保健医苑(2022年1期)2022-08-30 08:40:44
平凡中的伟大 青年人的楷模
青春(2022年8期)2022-08-03 12:01:52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保健医苑(2022年6期)2022-07-08 01:25:16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保健医苑(2022年4期)2022-05-05 06:11:20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4
心理感受
娃娃画报(2019年11期)2019-12-20 08:39:45
掉发变胖失眠,现代青年人早衰现状
意林(2019年9期)2019-06-02 16:59:40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海峡姐妹(2018年1期)2018-04-12 06:4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