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音乐咸水歌的“生命”延续——论广东咸水歌在东莞松山湖的旅游开发

2014-04-08 09:01广东省东莞理工学院师范学院523808
大众文艺 2014年10期
关键词:沙田东莞旅游

杨 艳 (广东省东莞理工学院师范学院 523808)

咸水歌是流行于珠江三角洲一带的民间水上歌谣,由于地区差异,致使咸水歌在风格与内容方面也有着一定的差异,就广东省而言,有咸水歌的地区大到市级,小则地区,如中山的咸水歌、广州番禺区的咸水歌、广州海珠区的咸水歌和东莞的咸水歌,东莞的咸水歌又分布至多个镇区,如流传于沿海及水乡的沙田、麻涌、虎门、长安、中堂、望牛墩、阳江东平等镇。咸水歌虽遍布各地,但由于所采取的保护和传播方式的匮乏,加之这种原生态的民间音乐“土”气重,让大众不易于接受,咸水歌是一种不易于被大众所接受的民间音乐,终究就因为“土气”重,所以被众人所“抛弃”。通过前期的调查研究发现,东莞沙田咸水歌这种地方性民间音乐之所以不能被大众所接受,大概有以下几个因素:1.大众缺乏对民间音乐文化背景的了解;2.当今的东莞民间音乐都是以无伴奏音乐清唱形式进行,且具有浓郁的地方特点(如使用方言演唱、旋律单调、无节奏、演唱风格随意等特点),致使不常接触它的很难听懂,由于不懂便不感兴趣,最终导致不被大众所接受; 3.本土音乐纯属民族文化,在民俗活动中虽频繁使用,但都属“内部”形式,与民族以外人群不相干,从而外族人群与其几乎不接触;4.民族性强,音乐无变化,一直保持原有的特点与风格,停留在原始阶段,与现代化发展脱节。种种现象直接导致此类地方音乐文化面临失传的危机。据资料记载,咸水歌早期本有乐器伴奏,因无人挖掘和得不到传承与发展而失传,所以如今的咸水歌只能以清唱的形式进行,这些不利于咸水歌发展的因素导致“身处”多地的咸水歌至今仍处于濒临绝迹的状态。

咸水歌本身存在无歌谱记载和稀少图文资料的不利因素,加之过去的水上居民大多不认识字,也较难形成曲谱文字。如今虽有众多从事民族音乐研究的学者对咸水歌的资料进行搜集和整理,以此采取一种保护措施,但对咸水歌的保护方式不能只局限于对资料的搜集、整理和演唱,应以多元化的角度对其民俗和文化进行有力度的保护,才能使这种遍布多地的民间歌谣的生命得以长久的延续,甚至使之生命力愈加旺盛。

一、咸水歌的保护现状

现因各地政府对咸水歌的重视,所以部分地区的咸水歌被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范畴,在调查研究中发现,无论咸水歌是否被界定为非遗,对其的保护手段都如出一辙,最终总结出以下几种保护方式:(1)博物馆保存的方式。博物馆存放的资料较为丰富,通常是将光碟、图文资料和疍民的生产工具放置博物馆进行保存和展示。光碟的来源都是众多研究咸水歌的学者们所制作和提供,如坦洲文化站的工作人员将每次所组织的咸水歌的各项活动进行录制,再将录制的视频进行处理,最终制作出《坦洲咸水歌之乡》的VCD光碟,里面记录了大量咸水歌歌手的表演和演唱。除此以外就是物品和图文资料的存放,在东莞沙田镇的“水乡文化博物馆”内陈列着疍家物品近500件,其中有疍民的服饰大尾衫、佩饰银链、工具麻蓝、咸水歌旧歌书和部分疍民的生活劳作用品等,还有按实物比例建造的茅寮屋和渔船等物件。如图:

图1 存放至沙田水文化博物馆内新建造的疍民新中国成立后所居住的茅寮屋

图2 沙田咸水歌《莳田娘》旧歌书

这种方式从上个世纪80年代就已经开始进行,在薛艺兵关于对非遗怎样保护的问题上认为“这种博物馆式的保存,就是把活态的东西凝聚在书面文本、录音文本中加以保存。这种做法实际上不是 “保护”,而仅仅是“保存”。在学术研究和保护静态的物质文化遗产方面值得这样去做,但在对活态的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中,这种做法不起作用。”1

(2)将咸水歌引进校园的形式。在中山市东升镇胜龙小学建立了一个“咸水歌特色班”,由28个小学生组建而成的一支队伍,并且每个学生都会唱咸水歌,还常参加各种演出和比赛。2009年3月新合小学被中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命名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山咸水歌传承基地。2011年4月横栏小学成立了中山市第四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咸水歌”传承基地。2011年4月民众镇新新平小学被中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确立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山市咸水歌传承基地”。2012年9月东凤镇东罟小学被中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授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山咸水歌传承基地”牌匾。以上被确立为咸水歌传承基地的学校,都单独开设了一门咸水歌学唱课程,也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的会唱咸水歌的小歌手。

(3)组织活动的形式。如今随着政府和更多人对咸水歌的重视,当地文化馆部门和爱好咸水歌的群众都会在不同时期组织各种演出和比赛,将咸水歌以舞台表演的形式进行文化宣传,以达到咸水歌的传播为主要目的。如从2007年就开始举办的“珠三角咸水歌歌会”,有来自中山、番禺、东莞、惠州等地以及海珠区滨江街等十多支参赛队伍。三亚河西区已组织了两届疍家咸水歌大赛,参赛的选手中年龄大至80多岁,小至6岁,除此以外,三亚南海社区的一些老人们自发来到老人活动中心一起演唱咸水歌,其演唱形式多样丰富。2013年9月16日在沙田镇先锋村举行了“每天绽放新精彩——文化惠民千场演出进基层”的咸水歌专场,在活动中聚集了几百名村民一起欢唱咸水歌。 2013年12月6日,隆昌社区举办了咸水歌专场演出活动,并邀请了专业的咸水歌演出人员为社区的居民们奉上了精彩的咸水歌表演。

(4)出版书籍的保护形式。咸水歌的历史、内容、特点和歌谱等都被部分研究咸水歌的专家和学者们编著成书籍的形式,予以保护和流传。如吴竞龙所著《水上情歌——中山咸水歌》(2008年10月)、沙田镇文化广播电视服务中心主编《沙田咸水歌》(2009年9月)、东莞群众艺术馆编《东莞民间歌曲集成》(2009年6月,书中搜集和谱写出29首东莞咸水歌歌谱)、民众镇新平小学编印了《咸水歌》教材、沙田镇各中小学开展了咸水歌的培训,选取了10首以儿趣、学习为题材的原生态咸水歌曲目,编制印刷成咸水歌教材《沙田镇咸水歌校园培训曲目》,作为必学曲目。

由此可看出对咸水歌的保护措施采取了多种手段,才使得濒临绝迹的水上歌谣得以保存至今,但这些保护措施的只能起到“圈内”效应,几乎是研究咸水歌的人群才会通过以上途径去了解咸水歌,可见这些保护方式只是将咸水歌的演唱文化和部分资料得以有限的保存和局部的宣传,并起不到扩大咸水歌发展空间的作用。

二、旅游开发促进咸水歌发展

旅游是现代化的一种娱乐方式,它是一道重要的文化传播渠道,它让更多的人知悉了不同的人文地理的历史文化。2003年由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与国家旅游局共同起草并颁布的《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标准》将旅游资源定义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2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资源是多种多样的,但只有能对群体旅游者产生旅游吸引力的资源才能纳入旅游资源的范畴,旅游者之所以前往旅游地旅游,其动因就是因为该旅游地有吸引旅游者的对象,旅游吸引力所吸引的旅游者是群体旅游者而不是个别人的个体行为,如果不能吸引群体旅游者则不能对发展旅游业产生效益。旅游项目产品的开发对旅游业的发展也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随着旅游的大众化和普及化,旅游消费需求日益多样化和层次化,旅游者希望在旅游地区提供丰富多彩的旅游产品,使他们“求新、求知、求乐”的旅游愿望通过旅游得到满足,而在旅游地区开发民间音乐文化的旅游项目,则完全满足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获得了解和学习当地的民间音乐文化的历史和习俗等知识,并在耳目一新感触的同时获得快乐。

民间音乐文化的旅游资源开发,首先,需建立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可持续发展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由于人们对发展经济和环境保护的认识进一步深化而提出的,它具有主张人类社会与大自然和睦共处、在维持资本存量的基础上获得更多的福利总量、充分合理的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控制人口增长,提高全民素质、各国家、地区、个人甚至我们的后代都有平等的发展机会等五个基本内容。其次,“地区”的选择是决定咸水歌文化宣传力度的重要因素,旅游资源开发中的区位理论,是关于人类活动的空间分布及其空间组织优化的理论,该理论指出影响以至决定人文现象的空间位置和组合关系的因素主要有自然因素、经济技术因素、社会政治因素。卢云亭按旅游中心发展及功能特征提出了资源型、客源型和混合型三种旅游资源开发类型。资源型的特点是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对旅游者吸引力较大,由于其旅游资源上的优势,发展旅游业有很大潜力,因此,在开发规划中,以保护性开发为主。客源型又称市场性,是以人造景观旅游吸引物为主。混合型是介于资源型和客源型之间的类型。从这些理论可以看出,咸水歌的旅游开发完全具备以上三种类型,并折射出旅游与咸水歌文化的宣传和保护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结晶和共同的财富,也是人类社会得以延续的文化命脉,它不仅包含了人类的情感,还有难以言传的意义和不可估量的价值,一个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往往蕴含着该民族传统文化最深的根源,保留着该民族文化的原生态以及该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对民族原生态文化的保护和传播要有针对性的做好阶段性和突出性的挖掘抢救工作,更重要的是采取长期有效的保护措施,其中对民间艺人的保护尤为重要,他们是传播民族文化主要的和唯一的重要渠道,所以对咸水歌文化的保护首先要从保护咸水歌民间艺人做起,以蓄养传承源头。咸水歌都是由该族群的疍民们通过口头传授而得以流传扩散,是不立文字,即兴创作的产物,所以具有先赋特性的他们则是咸水歌传承的活水源头之所在。随着时代的变化,如今专唱咸水歌的艺人已逐渐消失,一些自发组织的团体也在解散,据《水上情歌——中山咸水歌》一书中的记述,咸水歌也曾出现过演唱艺人和演唱团体:“在明末清初,疍家人出现了歌手和专门演唱的艺人,他们大多数是陆居的沙田人。这些歌手和艺人不仅知曲识韵、记忆力强,而且还善于观察生活和搜集素材进行创作,他们学习和吸取广府人的‘木鱼歌’‘龙舟’‘南音’‘粤讴’等曲艺的长处,也吸取客家人‘采茶歌’的艺术精华,创作出各种咸水歌……歌手艺人主要出现在婚庆嫁娶和逢年过节等喜庆场合,进行赛歌斗歌活动,有的还在码头卖唱和受聘为红白喜事人家演唱。”3如今咸水歌歌手的足迹已逐渐消失,一方面是由于疍民中的演唱歌手得不到社会的重视,另一方面,随着现代化城市的发展,疍民们的后代都已不了解自己家族的历史文化,以前的习俗也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消失。聘请疍民作为咸水歌歌手,以演出的形式不仅能增加他们的收入,并且可以在族群中或社会人群中培养更多会唱咸水歌的艺人,则是一种对咸水歌民间艺人最为有效的保护措施。如新疆回族自治区米泉市,自2003年起,市政府每年每月给有贡献的老艺人生活补助费200元,并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同时加强对后继人才的培养,通过老艺人带、请民间艺人授课、举办专题培训班等形式,逐步形成了一支老、中、青、少结合的回族民间文化艺术人才队伍。民间艺人的经济依托和来源,也是影响咸水歌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民间艺人的经济收入状况对全身心地投入传播和培养新传承人提供了基本保障。但每个地方的民间艺人都有着不同的经济依托和来源,这种作为保护咸水歌之一的方式,是可以借鉴其他地区对民间艺人保护的方法的,如一些民间音乐团体的经济则是依托该村落社会的村民们,“河北省保定地区安新县赵北口镇南街的‘音乐老会’,1990年在会的户数有380多户,捐款有260户左右,捐物有20多户,演奏人员365人,学员有40余人。河北省保定区雄县张岗乡韩庄村的音乐会在‘文革’时期中断,20世纪70年代后恢复。村大队很支持,只要有人愿学,在家上课练习,不出工大队也给记分。”4所以在对咸水歌的旅游开发中,召集、聘请会唱咸水歌的疍民们参与演出,通过劳动的形式增强他们培养咸水歌传承人的意识与积极性是一项及其有必要的保护性措施。正如薛艺兵所认为的“真正需要保护的是民间艺术的生存机制——也就是使它能够活态地传承下去的自我生存能力。”5

三、东莞咸水歌旅游开发的实施方案

随着时代的变迁,现已很难见到疍民的踪影,他们几乎都已上岸居住,会唱咸水歌的疍民也都是中老年人群,随着老年人的逝去,咸水歌的生命也在随之缩短。如在东莞沙田镇的立沙岛上曾经居住着一群疍民,但由于2013年沙田镇对疍民们的唯一水上居处进行改建,将本身就已是小族群的疍民们赶上陆地生活,这种情况使人为疍民和咸水歌的文化延续甚为担忧。没有了水上的生活,疍民们的习俗也随之大为改观,其最具特色的水上婚礼也已难觅踪影。据此现状,采取旅游开发的形式对咸水歌文化进行大范围的传播、传承和保护是一项迫在眉睫的行动。在东莞市开发咸水歌的旅游业,沙田镇的咸水歌作为旅游项目的重点内容是最好的选择,沙田镇是当今东莞疍民风俗保存最原始、最多、最好和最聚集的地区,将沙田镇疍民风俗和咸水歌文化移植到东莞市松山湖旅游区,在众多游客眼前“再现”已近消失的疍家习俗和咸水歌文化。

东莞市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是2001年11月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的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腹地,处于穗港经济走廊中段,南临香港、深圳、北靠广州,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园区规划面积72平方公里,坐拥8平方公里的淡水湖和14平方公里的生态绿地,是一个生态自然环境保持良好的区域,在湖区园内拥有东莞新八景之首的松湖烟雨、沟谷、紫薇园、中心公园等一批生态旅游景点,周边生活设施发展齐全,无论是否节假日前来休闲娱乐的游客都人来人往。虽然热闹非凡,但旅游项目却极不丰富,显然无法匹配这种现状,据实际调查,目前园区内所开发的旅游项目有阳光沙滩游泳场、烧烤场和卡丁车游玩场,除此以外就是自行车租赁行业,但多数游客都选择租借自行车骑游的方式。基于此现象,可利用坐拥着8平方公里淡水湖地区的有利资源,打造“水乡文化”的旅游项目,将咸水歌以表演的形式展现给慕名而来的观光休闲人士,通过与现场观众互动的形式把情歌、斗歌及水上婚礼等疍民习俗生动再现出来。以外,疍民过去的生活场景以及其他歌曲则以纯表演的形式进行演出,这样不仅为松山湖的旅游项目增添亮点,也将具有东莞本土特色的文化进行了有效的传播、传承、保护和发展。实施方案如下:

1.建造疍民的水上设施。在湖区水位较低且靠岸边的位置,设立水乡文化专区。并摆置疍民们早期生活时居住的渔船、搭建后期居住的寮屋和疍民们捕捞水产的工具等设施,尽可能的体现疍民的原始风貌。

2.表演人员组建。一方面可以聘请沙田疍民(中年或中老年人群)定期表演,由于疍民不具备表演能力,他们的表演仅限于演唱具有代表性的疍民咸水歌。另一面可以对原生态的咸水歌作品进行艺术改编,使之能尽量适应现代受众的欣赏口味,以增加其受众面,从而让更多的人来了解来喜欢咸水歌;在演员的培养与组建方面,可以利用东莞理工学院师范学院学生的有利资源,对其进行培养和培训,使其能熟练地演奏或演唱改变过后的咸水歌作品。

3.表演内容。(1)观众互动型。可通过不同歌曲来进行,如“斗歌”,这是一种智力类歌曲,其内容有《猜花名》《猜鱼名》等的歌曲;“爱情歌”,属于一种男女对答的歌曲,一问一答,前后呼应,颇有情趣;由于咸水歌的特点是即兴演唱,自由填词,所以在互动演唱时,歌词可根据现场情况随意编配。(2)独具疍民特色的水上婚礼。此环节观众可亲身体验与疍家姑娘在水上举行婚礼的整个过程。(3)纯属表演类的咸水歌,这是一种独属演员的表演环节,此时演唱的咸水歌应以叙事类歌曲为主要表演内容,如“劝亲歌”“送别歌”“女子自叹歌”“望郎歌”“苦情歌”等。表演形式可采用多样化形式进行,分为:演唱,在演唱咸水歌时可加入一些疍民们生活场景的表演;舞蹈,舞蹈的表演内容可以是歌词内容的体现;器乐演奏,通过改编使用部分民族乐器加以组合并分声部演奏咸水歌旋律。

这样的形式在旅游项目中,通常都倍受游客的喜爱,他们可以在享受欢乐的同时,也能轻松愉快的了解到疍民习俗和咸水歌文化,以此对咸水歌进行大力推广的方式,已达到了民间音乐文化和旅游业发展的共赢效应。“活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当以“动”的形式进行保护,这种保护形式才是真正延续民间音乐文化生命的有效措施,正如薛艺兵所认为的“真正需要保护的是民间艺术的生存机制——也就是使它能够活态地传承下去的自我生存能力。”

在当今流行音乐和西方音乐的包围和覆盖中,这种原生态本土音乐似乎正在被渐渐边缘化,恰恰是这种现象局限了其发展空间,为了使这一类的东莞民间音乐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旅游开发不仅对咸水歌扩大了发展空间,更是对咸水歌进行革新的最佳时机,致使缩短其与大众间的审美与接受距离,使咸水歌在新的历史时代焕发出蓬勃的活力。

注释:

1.薛艺兵.《关于非无知文化遗产保护的价值判断问题》.《民族遗产》,2008.4:3.

2.徐学书主编.《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3:1.

3.吴竞龙著.《水上情歌——中山咸水歌》.广东教育出版社,2008.10:135.

4.管建华著.《音乐人类学导引》.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4:132.

5.薛艺兵.《关于非无知文化遗产保护的价值判断问题》.《民族遗产》,2008.4:3.

猜你喜欢
沙田东莞旅游
从盐田到沙田
东莞,东莞
莞香
墨韵书香
沙田镇:“三大纪律、六项注意”颁布地
2018年广东东莞荔枝收成看好
旅游
致桂树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