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春芳
(贵州凯里学院,贵州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556100)
经过不断发展,高职院校已经为社会培养了大批优秀的技术、管理人才,为我国经济的发展立下汗马功劳。然而,随着经济、技术、信息的日新月异,仅凭有限的课堂教学,很难实现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而图书馆恰好填补了空缺,成为高职课堂的拓展和延伸。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图书馆管理的内容、模式以及环境都已发生巨大变化,高职院校图书馆管理人员职业素养的培养和提升势在必行。
图书管理工作是为培养专业性、实用型、技能型的人才服务,作为一名高职图书馆馆员应做好自身定位。工作人员必须具有社会责任感,有工作热情和自豪感,力求脚踏实地,形成为学生读者提供优质服务的职业道德情操,要有敬业精神,无私奉献,要有贴心服务的理念,急读者之所急,想学生之所想。
图书整理和流通工作是图书管理的基础工作,然而管理工作远远没有表面上这样简单。作为高职院校图书馆员,首先,要具备图书管理学、情报学等专业图书管理知识。其次,还需具备良好的计算机办公能力,方便高效、快捷、有序地做好图书流通和摆放管理工作。再有,管理人员还需具备一定的外语水平,方便有序管理外籍图书。第四,图书管理人员要有一定的高职专业知识储备,方便应对图书的信息编目、信息检索工作以及学生的咨询等。
图书馆管理人员除了要具备基本的图书整理与流通技能外,还需具备一定的科研水平。因为,在当今的信息社会里,技术与管理等相关高职相关知识日新月异,图书馆管理人员需定期、不定期采购新书。如果不具备良好的科研能力,则新知识、新技能图书的采购无从谈起,图书经费的合理利用也无法保障。
图书管理对管理人员的信息意识要求极高,只有具备敏锐的洞察力,才能通过科学的辨别与判断,从浩瀚的书海里迅速发现有价值的信息,才能做好图书的摆列、图书的流通工作,为高职院校师生提供快捷、有效的检索与咨询服务。
高职院校的图书管理人员是连接书籍与师生的桥梁,面对庞大繁琐的信息,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是保障图书馆正常运作的必要手段。一方面,良好的交流技巧可以增进师生与管理人员的信任和理解,把繁琐的工作有序化。另一方面,良好的沟通和交流有利于塑造管理人员良好的职业素养形象、敬业形象,这些都可以为营造和谐的图书馆氛围打下基础。
在高职图书管理人员的素质培养方面,可以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模式。顾名思义,“走出去”即周期性或灵活地组织图书管理人员到校外去,到临近学校去,到临近的社会图书馆中,参观、交流和学习。在经验分享的过程中,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而“请进来”则指高职院校外聘或定期邀请图书馆管理专业人员入馆指导,或者开设讲座,或者进行网络教学。通过多种方式,加强本校图书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不断更新管理人员的知识储备,保障本校图书馆图书结构的合理性与系统性。
在管理人员的启用上,必须任人唯能,任人唯贤。推行管理人员资格认证制度可促进高职院校图书馆管理人员更新知识体系,激励管理人员提升服务水平。在具体操作方面,高职院校可引进,或根据本校图书馆情况制定相关职业资格标准,对管理人员进行定期的职业资格评定,合格者继续管理,不合格者则需继续自我完善。在职业资格认证达标后,管理人员需持证上岗,在管理工作中不断地更新自我知识和完善服务意识。
考评是提升素质的重要途径,是完善自我的良好手段。在高职院校的图书馆管理人员职业素质建设中,可推行良好的激励机制,引进科学的评价体系。通过评价机制带动竞争动力,树立危机意识,竞聘上岗、择优录取,不断加强管理人员的继续教育渴求,促进管理人员完善自身职业素质。在具体的考评中,应尽量将各指标量化处理,比如合理划分服务态度、思想品质、责任心、专业素养、业务能力等指标的权重,最终整合比例分数,对管理人员的职业素质进行客观评价。
高职院校图书馆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毋庸置疑。随着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高职院校图书馆管理人员应及时调整,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素质,以满足高职师生的图书需求。本文从思想道德、文化知识、科研水平、信息处理、沟通交流等方面对高职图书馆管理人员的素质展开研究,并从素质培训、资格认证、完善考评等角度对素质培养途径进行了探讨,希望通过这些改进措施能够更好地实现高职图书馆的教育价值。同时,也希望更多关心高职教育的学者、教师参与到这一课题的研究中来,共同致力于我国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