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一婷
(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河北 秦皇岛 066004)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对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定位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1]。培养高职学生的实践能力是教学的重点,这是每一位高职院校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
高职类环境专业学生不同于本科毕业生,他们面对的工作岗位往往是在生产一线,需要掌握熟练的操作技能、必要的专业知识,同时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素质。环境类学科是一门具有很强实践性的学科,要求学生在具备坚实的理论基础的同时,还需要具备实践动手能力和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由此看来,实践教学对于环境类学科的日常教学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它不仅是日常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还是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重要环节。一个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是能够很好地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前提。
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以下简称中环院)是一所以培养环境保护专业人才为主的全日制高等专科学校,是我国最早开展环境教育的高校之一。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已经形成了一套实践教学体系,为了更好地满足高职院校发展的需要,学院加大了对实践教学环节的投入,积极进行实践教学改革,对已有的教学体系继续完善,争取早日形成一套具有高职特色、培养一线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实践教学体系。
高职院校的教育模式受到了传统教育的影响,传统学科式教育的影响导致了“学科本位”、“知识本位”的课程设置,始终没有完全转向为高职教育中以“能力本位”、“职业本位”为特色的课程设置。这种教育模式会导致把理论教学放在首位,而把实践教学当作辅助教学手段的现象。实践教学在很多情况下,开设的目的仅仅是为了验证理论教学,这使得教师和学生对实践教学环节都不够重视,降低了学生对实践教学内容学习的积极性[2]。
目前,很少有高职院校能够形成一套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高职院校的大部分教材还是学科式教育的教材,重理论,轻实践,缺乏针对性,没有体现高职高专培养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的任务要求;使用的教材大多是理论阐述,对于实践中能用到的知识涉及较少,教材的高职特色不明显。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对实验内容的安排相当随意,挑选的实验内容往往没有经过验证,导致学生即便完成了实践环节,还是缺乏有针对性的锻炼,很难达到实际工作中对技能水平的要求。
高职院校学科式的教育模式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从而对实践教学投入不足,并且大规模扩招使教学资源不足问题更加突出。大部分院校都存在实验室场地不足、实验设备落后、校内实训基地配置不完善、校外实训基地不够丰富等问题,不利于实践教学更好地开展。
实践教学不同于理论教学,要求教师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许多教师在这方面还有所欠缺,这就要求学校要聘任有实践经验的专兼职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实践教学的环节。
针对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存在的诸多弊端,结合中环院基本情况,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构建完善的环境类实践教学体系以及建设相对应的实践教学环境:
为了实现高职高专类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必须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建立新的教育思想。在实践教学上进行改造,构建与理论教学相结合但又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以充分体现高职高专院校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方针,以培养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具有较强专业实践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实践教学是以基本素质训练和实验为基础,以基本技能和专业综合技能训练为核心,以满足现场实际应用为着眼点,以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为最终目标。
实践教学内容设置是根据企业工作岗位的实际需求,并结合高职高专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生基本素质。构建一个完整、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需以培养具备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的目标为依据,把知识讲授、能力培养、综合素质提高综合在一起来共同考虑。中环院通过对企业进行充分的调研,以环境类专业特点和社会需求为出发点,将环境类实践教学划分为“基础性实验”、“综合和创新性实验”和“校内外实习实训”三个基本模块,每个基本模块由不同的教学单元组成。整个实践教学体系是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一步步地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从形成基本的实验能力开始,到专业知识的拓展,最后到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逐步完成由理论水平提高到实践能力提高的过渡,促进学生理论知识、动手能力、综合素质的协调发展。与之对应的实践教材的开发,结合中环院学生的特点,对应不同的模块,学校组织编写了相对应的具有高职特色的实践教材或指导手册,设置了系统的实践教学内容。
实践教学环境建设与前面所述的实践教学内容中“基础实验”、“综合和创新性实验”和“校内外实习实训”三个模块相对应,针对不同的模块采取相应的建设措施,使之更好地发挥具体的作用。
3.3.1 基础实验教学环境建设
基础实验主要包括: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物理化学实验、仪器分析实验、化工原理实验、环境化学实验、环境监测实验、环境微生物实验等基础课程以及与专业基础课程相对应的基础实验。目的是通过基础实验的学习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掌握基本实验技能和方法,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这一实践教学模块基本成熟,实验室现有资源配置合理,根据基础实验的相似性合并了一些实验室,增加了仪器设备,合理安排实验顺序,提高了实验室的利用率。
3.3.2 综合和创新型实验教学环境建设
开设与专业结合的综合实验和自主设计的创新型实验,这一模块内容主要包含了对水、气、声、固体废弃物等综合类污染物治理能力以及一些设备的初步设计能力的训练,主要包括室内环境综合实验、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实验、固体废物处置与资源化实验以及一些课程设计。通过这一模块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分析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主完成方案制定、工程计算设计等方面内容,与实际挂钩,更贴近于工作岗位对能力的需求,同时还可以为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的完成作准备。
中环院建有环境技术研究与实验中心,可以完成综合和创新性实践教学环节。该中心建筑面积1 500多平方米。实验仪器设备1 000余台套,总值1 000余万元。其中,水处理实验室是荷兰政府亚洲援助项目支持建设的,为环境综合实验中污水处理工艺相关实验的开设创造了必要条件,同时为开展各种水处理技术的岗位培训、科研开发、咨询服务提供了资源与条件。目前有些课程的效果已经初见成效,如《环境综合实验》经过几年的实践改善,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并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
学院还争取了中央财政资金支持,建成了“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实训基地”,购置了与生产一线相同的实训设备,做到实训要求与工作需求一致,实训内容与工作任务一致,有利于学生的环境监测职业技能的培养和职业素质的养成。
3.3.3 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
为加强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学校新建了一个环境工程仿真实训室,使学生对实际工作中涉及到的各种设备有了初步认识。为了补充和完善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充分利用校外资源,努力建立和完善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目的是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职业训练。企业运行的过程中一般都具有很多的环节,有一套完整的工艺流程以及相应的配套设施。把企业作为校外基地进行实践教学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可以把企业实习基地作为校内实训基地的补充,依托企业实习基地进行教学,在企业实习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动手操作的能力,使学生毕业后能够快速地适应新的工作。学院教师积极对校外企业进行调研,建立了多个企业实习基地,主要涉及:城市污水处理、工业废水处理、大气污染控制、中水回用、环保设备与施工、固体废物处理,并从企业聘请具备一定经验的技术管理人员进行指导,学生去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实效性良好。
3.3.4 实践教师的培养
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是一个关键性的问题,特别是如何建立一支数量充足、质量合格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问题[3]。按照高等职业教育方针,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办学方向,从打造“双师型”队伍入手,进行了“双师”教师队伍建设,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1)选派一批中青年教师定期到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挂职锻炼,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4];(2)鼓励教师参加科研课题,并且积极为企业进行污染控制、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等方面的咨询与服务等工作,在这些科研和服务中,教师的技能、实践经验有了长足发展;(3)引进一些优秀的工程技术人员作为专职教师,或从企业聘请兼职教师,同时将没有企业工作经验的教师与企业教师形成互帮互助的对子,专业教师向企业学习实践经验,提高实际操作技能,解决生产实际的能力,企业教师学习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学院通过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重点抓好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和“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努力建立一支教育观念新、创新意识强、师德高尚、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
3.3.5 实践教学管理制度的完善
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离不开完善的管理制度。实践教学的制度主要用于实践教学的计划以及评价环节,无论是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环境以及实践教学教师队伍都应该围绕实践教学体系建立的目标,科学合理地进行完善和管理[5]。在实践教学中,注重管理和及时发现问题,并对应建立了实践教学管理办法和学生考核体系,为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提供了保证。
学院针对考核方法进行了改革,从实验预习、实验设计、实验过程、实验报告和技能测试、职业能力测试等方面,全方位地对教师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估。考核的关键点集中在专业基础能力、专业技术能力和综合素质能力。专业基础能力包括理论知识的掌握及灵活运用能力、数据处理及分析能力、资料收集能力等;专业技术能力包括实际操作能力,观察问题、分析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素质能力包括学习态度、团队协作、语言交流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能力。以上三种能力相互衔接,缺一不可。制定考核指标与评分标准,将各种能力细化成可以量化的考核指标,公正、客观地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估。
几年来的实践教学水平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增强、企业的良好反馈可以证明,完整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只有抓好实践教学环节,构建高质量的实践教学体系,服务企业、服务学生,才能最终达到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赢的目的[6]。为了更好地实现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这一目标,中环院还将继续结合学院的情况以及学生的特点,深入开展实践教学体系的完善、实践教学环境的建设以及教师队伍建设提高的探讨和改革,以更好地为社会服务,培养出受社会欢迎的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
[1]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Z].2000-01-01.
[2]王国英.高职高专实践教学环节的问题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30):38-40.
[3]彭华.民办高校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探析[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11,13(3):12-14.
[4]李明武.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实践教学质量[J].现代企业教育,2008(20):175-176.
[5]丛俏,曲蛟,蔡艳荣.高校环境类专业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实践教学体系改革[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9):114-116.
[6]徐安书.关于高职食品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J].职教论坛,2012(29):2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