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岔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现状及对策研究

2014-04-07 21:33:30李永亮
河北环境工程学院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自然保护区鸟类野生动物

李 健,李永亮

(佳木斯市环境保护监测站,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4)

八岔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黑龙江省同江市东北部,距市区150 km,与俄罗斯隔江相望,保护区内泡沼、河流星罗棋布,大小岛屿60多个,总面积32 014 hm2,岛上原始森林密布,尤其是2000年由俄罗斯新划归我国的八岔二道江岛、八岔三道江岛,面积近100 km2,野生动物种类繁多,生物多样性极其丰富,是我国为数不多的临江国界型自然保护区和重要的生物基因库。

1 野生动物种类组成

八岔岛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复杂,据考察统计,全区共有脊椎动物5纲35目80科311种,其中,国家级保护野生动物56种,黑龙江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30种[1,2]。

1.1 鱼类

本区共有鱼类9目16科72种,属古北界黑龙江过渡区的黑龙江亚区,具有南北区错综复杂的特点,包含有北寒带、北温带及亚热带的鱼类,从栖息类型看,本区鱼类包括4个类型:缓流或静水中的湖泊定居类型,如鲶鱼、鲤鱼、鲫鱼;江河半洄游类型,如草鱼;江河洄游类型,如鲑鱼(大马哈鱼);冷水性溪流类型,如哲罗、细鳞等。从食性看,本区鱼类可分为3个类型:肉食性鱼类、植食性鱼类、杂食性鱼类。该区共有易危鱼类8种,鱼类重点保护对象为鲟、鳇鱼(即史氏鲟、达氏鳇),鲑鱼(大马哈鱼),哲罗、细鳞、乌苏里银鲑等冷水鱼,其主要生活在保护区核心区和缓冲区内。

1.2 鸟类

八岔岛自然保护区植被多样,生境十分复杂,为各种鸟类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场所。因此,本区的鸟类资源十分丰富,特别是小鸟种类数量较多,据考察统计本区共有鸟类175种,其中国家I级保护鸟类7种,国家II级保护鸟类25种,黑龙江省重点保护鸟类26种,主要有鸿雁、绿头鸭、赤麻鸭、红头潜鸭、凤头潜鸭、银鸥、红嘴鸥、中华秋沙鸭、大天鹅、小天鹅等。

1.3 兽类

八岔岛自然保护区的兽类在动物地理区划上属古北界东北长白山亚区,因此区系成分以古北界成分占绝对优势,如兽类中的貉、猞猁、大仓鼠、马鹿、狍、野猪等,优势种为雪兔、花鼠、貉、麝鼠、狍等。本区共有国家I类珍稀濒危保护野生动物4种:紫貂、东北虎、豹、梅花鹿;国家II类保护野生动物7种:黑熊、棕熊、水獭、猞猁、雪兔、原麝、驼鹿;省级保护野生动物4种,其种群主要分布在八岔岛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内。

1.4 两栖类、爬行类

八岔岛自然保护区两栖类数量较多,但种类较少,区内共有2目4科8种,优势种为黑龙江林蛙、背蟾蜍。爬行类种类及数量均较少,经考察有爬行动物2目4科5种,常见有丽斑麻蜥、白条锦蛇和乌苏里腹。

2 野生动物保护状况

八岔岛自然保护区自1999年成立以来做了大量的工作,先后成立了管护站和野生动物观察站,配备了必要的巡护设备。但由于没有专业的科研和野生动物救护人员,只能做一些基础性工作,遇到一些需要救助的野生动物甚至束手无策,虽然保护区管理工作做得非常突出,但诸多因素使野生动物保护工作比较薄弱,已严重影响到八岔岛自然保护区保护工作。

2.1 大规模的土地开发

20世纪80年代大规模的土地开发,致使八岔岛保护区内大片草原、森林、湿地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野生动物赖以生存的栖息地缩小了,众多的野生动物拥挤在八岔岛保护区一个狭长地带里,食物短缺,还经常受到人类生产生活的侵扰,尤其是濒危野生动物,由于其对生境与栖息地的苛刻要求,加之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差,抗干扰能力较弱,当干扰达到一定强度时,此类物种将会从生态系统中消失。一部分野生动物开始迁徙,一部分野生动物因失去繁殖地而无法繁殖,造成野生动物种群数量急剧减少。

2.2 非法狩猎及灭绝性捕捞

20世纪七八十年代,由于八岔岛植被茂盛,水草肥美,泡沼河流密布,湿地没有人为破坏,人口少,因此野生动物资源十分丰富,人们纷纷涌向这里,对野生动物大肆进行捕杀,对各种鱼类进行灭绝性捕捞,仅用不到20年的时间,野生动物就锐减了一半,有些甚至绝迹,如东北虎。一些珍贵易危鱼类,如鲟、鳇鱼、大马哈鱼等经济鱼类产量急剧下降,每年鲑鱼期已很难捕到大马哈鱼,在素有鸟岛之称的男女岛上,在没有建区前,人们每年春天都捡走数以万计的鸟蛋,短短几年时间,东方白鹳、大白鹭等鸟类不断迁走。

2.3 农药、除草剂、化肥污染

由于历史原因,在八岔岛没有建保护区前,八岔岛上赫哲族转产开发了几千公顷耕地,农药、除草剂、化肥的大量施用,造成农药残留污染,通过食物链,农药、除草剂、化肥在一些野生动物体内残留,一部分野生动物因体内农药累积到一定程度而死亡,一部分由于农药、化肥污染繁殖率下降,众多野生动物不同程度地受到危害。

3 八岔岛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保护应采取的对策

八岔岛自然保护区资源丰富,但一些单位、个人只顾眼前利益和局部利益,对保护区资源环境造成破坏,致使区内野生动物无处安身,生存环境受到严重威胁,因此,为保护好八岔岛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生存环境,应采取以下对策[3-6]:

3.1 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工作

要加强宣传,不断提高全民自觉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倡导人们主动抵制非法猎杀野生动物和灭绝性捕捞行为,要充分利用各种传媒,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保护野生动物对生态环境建设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意义,让人们意识到,保护野生动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同时,广泛开展法制教育,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等法律法规,在公众中营造依法保护野生动物的氛围,特别是要通过宣传教育工作,使自然保护区周边的群众受到教育,得到周边社区群众的支持和理解,为野生动物保护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从而形成全社会及保护区周边社区群众共同参与野生动物保护工作的新局面。

3.2 协调发展与保护的关系

八岔岛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对保护八岔岛野生动物乃至濒危野生动物发挥着重要作用,并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基本保障。今后需进一步加强和完善自然保护区管理体制,提高管理水平,加强执法保护,制定科学的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保护规划,加强对野生动物的科研监测,坚持科学发展观,要充分协调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发展是首要需求,保护是为了持续发展,保护的实质是为了今后的发展,而发展反过来又促进了保护。

3.3 加强管理,严格执法

针对八岔岛保护区面积大、野生动物流动性大、保护区周边环境复杂等诸多因素,应加大保护区管护力度,对重点地段如保护区核心区、野生动物密集区、春秋繁殖期进行重点看护,对一般地段也应加大巡护力度,同时,要依法治区,对滥捕乱猎、灭绝性捕捞保护区野生动物的违法行为进行严惩。

3.4 完善相关法律

目前我国已颁布了野生动物保护法、渔业法、环保法、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规,但仍不能满足野生动物保护工作发展的需要。因此,应根据自然保护区发展的需要,尽快制定自然保护区法、生物多样性保护法等国家法律,进一步完善野生动物保护和管理的配套法规及实施条例,高度重视新形势下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对现有法律法规不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的条款进行修订补充。

3.5 建立珍稀濒危野生动物保护地

随着八岔岛耕地面积的扩大,生产作业人员的不断增加以及农药、除草剂、化肥的大量施用,放火烧荒、灭绝性捕捞、破坏湿地等一系列违法行为,致使一些以岛以水为家的野生动物种群数量锐减,一些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野生动物濒临灭绝。针对此现象应采取抢救性保护,在保护区野生动物敏感地带和大量密集觅食地带划出一定区域,设立警示牌,退耕还湿、还林、还草,涉及鸟类繁育停留地的水域、泡沼要收回经营权,禁止任何人进入,同时,根据八岔岛自然保护区的生境特点,划定野生动物保护地,如东方白鹳繁育保护地、黑琴鸡保护地、大天鹅保护地、野猪保护地、黑熊保护地,划定两个鱼类繁育保护带,即鲟、鳇鱼保护带,大马哈鱼及乌苏里银鲑保护带,通过以上措施,为野生动物生存繁衍创造良好生存环境。

3.6 加强相关领域研究

科学研究是野生动物保护的基础工作,在野生动物保护工作中,要采取科学研究途径,运用先进技术,探索区内野生动物资源的种类、分布、栖息地、种群数量、繁殖状况、濒危原因以及开发利用状况等,要根据八岔岛自然保护区内野生动物的特点,尤其是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特点,建立和完善统一的野生动物保护监测网络。建立保护区气象、水文、水质观测监测站,鸟类环志站,野生动物救护站,特种鱼类洄游监测站,配备较强的科研队伍,按照统一的技术规范,利用先进技术手段,对国家重点保护的I、II类野生动物的状况及其生存环境进行长期动态监测,开展野生动物生态学研究,不断积累和完善保护区内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种群数据库、经济动物种群数据库,建立野生动物保护区域地理信息系统。

3.7 开展广泛合作

广泛开展区域性合作乃至国际性合作是当代野生动物保护的一个重要措施。八岔岛自然保护区东与三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毗邻,北与俄罗斯大赫黑契尔国家级保护区隔江相望,各种珍稀濒危野生动物、鸟类、鱼类游走于两区、两国之间,因此,加强区域间和国际间的合作,是一项十分重要和必要的工作,可以通过相互间的工作交流,互通有无,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在交流中争取资金和技术上的帮助和支持,从而促进野生动物保护工作向更深的方向发展,维护好八岔岛保护区的生态环境。

3.8 加强资金投入

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保护工作做得好坏,与自然保护区能力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有着直接关系,尤其是八岔岛自然保护区,由几十个岛屿组成,夏季完全用船只巡护,冬季寒冷漫长,大雪深达1m,普通车辆无法完成日常巡护任务,这就需要购置空中巡护设备、雪地巡护设备,同时,建设保护区远程监控系统,利用高科技手段对自然保护区进行全程监控,及时发现并制止盗捕、盗猎人员。开展科学研究需办公场所,开展监测需要仪器设备,野生动物救护需医疗器械和栖息场所,因此,购置必要的巡护设备、卫星定位监控系统是保护保护区野生动物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基础设施建设也是保护区能够正常工作的有力保障。

4 结语

八岔自然保护区经过几年来的有效保护,区内野生动物种群数量有所增加,一些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保护野生动物在保护区内有所发现,但前景并不乐观,保护区周边人类生产、生活活动对保护区内的野生动物生存构成了一定的威胁,如灭绝性捕捞、湿地破坏以及俄罗斯境内大规模砍伐森林、大面积开发土地、放火烧荒等,这就要求保护区采取切实可行的对策,加强区域间的合作,为野生动物的生存探索一条更广阔的路。

[1]常家传,桂千惠子,刘伯文,等.东北鸟类图鉴[M].黑龙江: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2]王伟光,李晓民,李彦杰.八岔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生态开发旅游研究[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0(1):85-86.

[3]李晓光.翠湖湿地公园水生植物资源及其保护与管理[J].湿地科学与管理,2012,8(4):23-26.

[4]吴炳岩,侯武才.南瓮河国际重要湿地资源现状与保护管理建议[J].湿地科学与管理,2012,8(4):32-33.

[5]董务闯,余杏生,仇宽彪,等.吴中区湿地资源现状调查和保护对策[J].湿地科学与管理,2012,8(2)22-25.

[6]刘增礼,林寿明,魏安世.广州市湿地资源现状及保护对策[J].林业调查规划,2007,32(3):79-82.

猜你喜欢
自然保护区鸟类野生动物
善于学习的鸟类
学与玩(2022年9期)2022-10-31 02:54:08
七姊妹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保护野生动物
少先队活动(2020年7期)2020-12-18 01:48:39
保护野生动物
少先队活动(2020年8期)2020-09-11 06:43:12
我的湿地鸟类朋友
文苑(2020年12期)2020-04-13 00:54:14
保护野生动物
保护野生动物
鸟类
小太阳画报(2019年1期)2019-06-11 10:29:48
鸟类的叫声
保护自然保护区刻不容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