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产品产地生态环境状况与农产品安全研究进展

2014-04-07 19:51陆泗进魏复盛吴国平许人骥
食品科学 2014年23期
关键词:土壤环境重金属农产品

陆泗进,魏复盛,吴国平,许人骥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北京 100012)

我国农产品产地生态环境状况与农产品安全研究进展

陆泗进,魏复盛,吴国平,许人骥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北京 100012)

随着我国工农业的快速发展,农业生态环境污染日趋加重,对农产品安全构成严重威胁,而农产品安全问题是直接关系到人体健康的重大民生问题。本文从农业生态环境对农产品安全的影响与危害角度阐述生态环境污染现状,全面分析农业生态环境对农产品安全的危害和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农业生态环境;土壤污染;农产品安全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解决食物供给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1-2]。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的30多年以来,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措施,中国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成功创造出了以仅占世界15%的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生产出了占世界总产量21%的粮食,以占世界不到10%的土地面积养活了占世界22%人口的辉煌成就。随着中国农业连年丰产丰收,中国粮食和其他食用农产品实现了由长期短缺到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2]。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生态环境污染问题日益显现,由于“三废”不达标排放,污水灌溉,以及长期不合理的农药、化肥、除草剂、生长调节剂等化学合成物质的大量施用,造成农业生态环境污染不断积累和加重,大气、水体、土壤多种污染相互交织在一起,构成了农业生态系统复杂的复合污染。这些污染物在土壤和水体中残留、积累,还能通过物质循环进入作物和畜禽体内,直接威胁人体健康[3-4]。

由此可见,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不仅关系到人民的生命和健康,还直接影响着我国农产品的出口以及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农产品产地环境和农产品的安全性正遇到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污染问题已成为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索[5]。

1 1 我国农产品产地生态环境状况

1.1 大气

从2012年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开展的全国农村区域空气质量监测工作结果来看[6],2012年全国农村区域站SO2的年均浓度范围为1.9~74.7 μg/m3,平均浓度为22.3 μg/m3。农村区域站NO2的年均浓度范围为5.3~49.4 μg/m3,平均浓度为19.9 μg/m3。全国农村区域站PM10的年均浓度范围为26.9~158.8 μg/m3,平均浓度为77.1 μg/m3。总体来看,全国农产品产地区域SO2、NO2、PM10浓度水平尚未对农产品安全构成威胁。

但国道、省道等的两侧、钢厂、矿区附近,因大气沉降通过污染土壤影响土壤上生长植物的重金属积累和通过植物地上部分吸收进入植物体,导致这些区域的土壤和农产品中常常有较高含量的重金属[7-8]。特别是叶菜类蔬菜与空气直接接触面积较大,通过表皮细胞和气孔吸收有害物质的可能性也较大[9]。许多工业发达国家过去大气沉降对土壤系统中重金属累积贡献率在各种外源输入因子中排在首位[7]。国内这方面报道也较多[10-12],应引起人们更多的关注。

1.2 水体

我国主要江河水质状况总体较好,但部分劣Ⅴ类水体对农业生产有不利影响。从2012年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开展的全国地表水水质监测工作结果来看[6],2012年,十大流域总体为轻度污染,主要污染指标为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和高锰酸盐指数。监测的704 个国控断面中,Ⅰ~Ⅲ类水质断面占68.9%,Ⅳ、Ⅴ类占20.9%,劣Ⅴ类占10.2%。其中,西北诸河、西南诸河和珠江水质为优;长江和浙闽片河流水质良好;黄河、松花江、淮河和辽河为轻度污染;海河为中度污染,但劣Ⅴ类水比例达到32.8%。这些劣Ⅴ类水体如不加以控制与治理,必然会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构成威胁。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十分短缺的国家,农业生产严重依靠灌溉,据统计,约占全国耕地面积50%的灌溉面积上生产着全国粮食总产量的75%~80%[13-14]。我国有效灌溉面积自1990年的4 740.31万 hm2增长到2009年的5 926.14万 hm2,平均每年新增1.3%,而农业用水比例则自2001年的64%下降到2008年的62%,被严重挤占[15]。另一方面,我国各地河流、湖泊等地表水体污染的不断增加更加重了水资源短缺的矛盾。在水资源日益短缺与水体污染不断加剧的双重压力下,清洁无害的农业灌溉水源就显得极为珍贵。为弥补水源的严重不足,农区利用污水进行农业灌溉的现象在我国已较为普遍,尤其在我国北方地区,污水已成为农业灌溉用水的一个主要水源,有些地区曾经甚至不加考虑地将工业污水也作为水源进行直接灌溉[16]。污水灌溉是曾经的历史过程,虽然现在已基本停止,但污染仍然存留于污灌区。例如我国辽宁、河北等省部分区域菜地土壤重金属含量较高甚至超标,可能与历史上不合理的污水灌溉相关[16-18]。北京市通州区位于城市东南郊,历史上,在北京市区周边曾形成以重金属为主要污染物的东南郊污水灌溉区,笔者在查阅工作资料过程中发现,高峰时污水灌溉面积达到500多万亩,污水灌溉历史在20~50 年以上,其中达到中度、重度污染的土地面积约5万亩以上。随着北京农业向观光农业、精品农业的转变,农业灌溉用水已基本改为地下水源;同时,随着工业废水达标排放和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运行,河道水体中重金属浓度显著降低,农业土壤中重金属等污染物的来源被切断,土壤环境质量逐渐得到改善。由于重金属难以降解,在个别地区重金属仍存在超标现象。2013年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开展的蔬菜种植区土壤环境质量例行试点监测结果表明:北京市通州区马驹桥镇大松垡村Cd、Cu和Zn仍存在超标现象,可能也与该区历史上为污水灌溉区有一定关联。

1.3 土壤

1.3.1 我国大部分农田土壤环境适宜耕作

国土资源部历时10 年,投入130多万人力开展了“中国耕地质量等级调查与评定”调查,于2009年发布了《中国耕地质量等级调查与评定》成果,将中国耕地质量分为4 个等级:优等地、高等地、中等地、低等地。调查结果显示,4 个等级耕地面积占全国耕地评定总面积的比例分别为2.67%、29.98%、50.64%、16.71%[19]。从国土资源部进行的全国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进展与成果来看,“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从1999年开始实施全国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进行全国区域生态地球化学评价与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截至2010年底,共计完成调查面积165万 km2,涉及全国31 个省(区、市),覆盖全国东、中部平原盆地、湖泊湿地、近海滩涂、丘陵草原及黄土高原等主要农业产区”。“调查表明,全国土地质量总体良好。根据国家有关标准,调查区符合种植绿色农作物土地面积占87.9%,存在潜在生态风险的占12.1%,其中属中度、重度污染土壤约占3.0%。符合种植无公害农作物土地面积占92%,表明土地是清洁安全的。”“特别是华北、东北地区质量最好,优质土地面积分别达99%和96%”[20]。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2012年组织对全国30 个省市种植粮棉油作物土壤(4 606 个点位)进行的例行监测结果显示[6],属清洁、尚清洁的土壤所占比例为90.6%,轻度污染土壤为6.4%,属中度和重污染为3.0%。中国环境监测总站2013年继续组织对全国30 个省市种植蔬菜种植区土壤(4 910个点位)开展的例行监测结果显示,蔬菜种植区土壤以清洁(安全)和尚清洁(警戒线)为主,所占比例为86.4%。轻度污染、中度污染和重度污染的比例分别为8.7%、3.4%和1.4%。

由于不同部门和不同学者对土壤污染调查工作的侧重点不同,采取的调查范围和研究角度各异,得出的土壤污染情况也有所差异。为更好地摸清全国土壤环境质量状况,应在全面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科学、客观地评判全国土壤环境质量状况,不应低估也不宜过分夸大当前的土壤污染形势[21]。

1.3.2 部分中度和重度污染区域土壤潜在生态风险较高,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影响较大

2011年10月25日,环保部部长周生贤在提到土壤污染时指出,“从土壤污染看,全国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不容乐观,受污染的耕地约有1.5亿亩,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辽中南和西南、中南等地区土壤污染面积较大。固体废物堆存占地和毁田约200万亩。一些城市污染场地再开发的环境风险不容忽视”。“损害群众健康的环境问题仍然比较突出。近年来,重金属污染事件呈高发态势”。“全国约有1.2万座尾矿库,其中危、险、病库占12.4%,对周围水和土壤环境污染严重”[19]。

根据2014年4月17日发布的《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全国土壤环境状况总体不容乐观,部分地区土壤污染较重,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堪忧,工矿业废弃地土壤环境问题突出。工矿业、农业等人为活动以及土壤环境背景值高是造成土壤污染或超标的主要原因。全国土壤总超标率为 16.1%,其中轻微、轻度、中度和重度污染点位的比例分别为 11.2%、2.3%、1.5%和 1.1%。污染类型以无机型为主,有机型次之,复合型污染比重较小,无机污染物超标点位数占全部超标点位数的82.8%。耕地土壤点位超标率为19.4%,其中轻微、轻度、中度和重度污染点位比例分别为13.7%、2.8%、1.8%和 1.1%,主要污染物为Cd、Ni、Cu、As、Hg、Pb、滴滴涕和多环芳烃。从污染分布情况看,南方土壤污染重于北方;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东北老工业基地等部分区域土壤污染问题较为突出,西南、中南地区土壤重金属超标范围较大;Cd、Hg、As、Pb 4 种无机污染物含量分布呈现从西北到东南、从东北到西南方向逐渐升高的态势。

农业部环保监测系统2000年对全国24 个省(市)320 个严重污染区土壤调查发现,大田类农产品超标面积占污染区农田面积的20%,其中重金属超标占污染土壤和农作物的80%。农业部1996—1998年调查表明,全国污灌区面积约140万hm2,遭受重金属污染的土地面积占污染总面积的64.8%,其中轻度污染占46.7%、中度污染占9.7%、严重污染面积占8.4%,以重金属Hg和Cd的污染面积最大[22-23]。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采矿区和冶炼区周边及部分城郊地区,这些区域农田土壤重金属的含量较高,部分已超过GB 15618—1995《土壤环境质量标准》Ⅲ级,并对农产品安全生产构成了严重威胁。国内研究者和媒体对这类问题最为关注,相应的报道也较多[24-28]。如广西污染高风险地区主要分布在河池市丹池矿化带及其延伸区域上,如河池市南丹南部、环江西部和金城江区;在湖南株洲冶炼区、湖南石门采矿区、云南会泽采矿区、甘肃白银采矿区、广东汕头采矿区周边等区域采集的农田土壤重金属含量也较高,属于高风险地区[29-31]。在这些高风险地区内,一般存在着农产品重金属含量超标的问题。

2 我国农产品产地环境存在的问题

2.1 我国农业生态环境监管基础薄弱,法律法规及标准体系不能适应农产品产地管理的技术需要

我国农业和环境保护的现有法律体系远不能满足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基本需求,如我国尚未有土壤污染防治的专门法律,《农药管理条例》颁布20余年未进行过重大修订,因此也造成了监管缺乏依据。

相应的技术标准规范也存在着严重不足,如现在仍没有农产品产地环境污染物分类标准,现有的标准规范某些限值也不完全合理,如我国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中,由于土壤系统的复杂性和标准制订当时科研工作的不足,仅包括As、Cd、Cr、Hg、Cu、Pb、Ni、Zn 8 种重金属元素以及六六六和滴滴涕2 种难降解的有机污染物指标,许多重要的土壤污染物未涉及[32]。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土壤污染不断加剧,污染物的种类、数量不断增多,《土壤环境质量标准》这一近20年前制订的标准已明显不适应新形势下我国土壤环境状况的需求。

中国幅员辽阔,土壤类型十分复杂,各种土壤类型性质存在较大差异,现有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缺乏普遍适用性。标准所规定的10 类污染物质的指标值多是根据这些物质在土壤中的平均本底含量来确定的,中国土壤类型众多、土壤性质复杂,同一元素在不同区域、不同类型土壤中的本底含量存在较大差异,有的甚至相差4 个数量级。因此,依据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土壤背景值的统计量定出一个全国通行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在实际应用中必然会出现偏差[33]。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对一些重金属标准的定值还可能存在过度保护或保护不足的问题[34]。在近年来国内开展的土壤监测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比国外土壤环境标准,可发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中Cd的阈值过低,而Pb的阈值过高。

现行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中的重金属元素均以总量为指标,并未考虑其在不同类型土壤中的毒性差异,也未考虑重金属元素在土壤中的赋存形态。实际上真正造成土壤污染的是可提取态重金属。因此,现行标准无法准确判定土壤痕量元素的真实污染情况[35]。《土壤环境质量标准》是从总体上对土壤环境进行评价和管理,并没有针对具体的农作物,即不能满足中国不同种类农作物安全生产的需要,而由此产生的农业环境和食品安全问题不容忽视[29]。

2.2 局部高风险区域土壤重金属的含量较高,对农产品安全生产构成严重威胁

有色、黑色金属冶炼是造成采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主要原因。由于矿石中无机元素的伴生性,冶炼区周边土壤均具有多种重金属复合污染的特点。金属矿冶活动对周边地区土壤中Cd、Pb、As等重金属的超标率贡献较大。我国西南地区的铅锌矿开采过程中造成的污染最为严重,导致了矿区及周边土壤中Cd、As、Pb等超标,黑色金属矿区及其周边土壤中重金属污染严重[36-37]。我国部分采矿区、冶炼区等重金属扩散的重点区域,农田土壤中重金属含量超标的现象较严重,必须引起高度重视[36-38]。此外,污水灌溉引起的土壤重金属污染是我国污水灌溉区最严重的问题。根据《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在调查的55 个污水灌溉区中,有39 个存在土壤污染。在1 378 个土壤点位中,超标点位占26.4%,主要污染物为Cd、As和多环芳烃。这些区域的农产品安全问题也值得关注。

2.3 农药和化肥对农业增产起了很大作用,但存在过量使用问题

据国家统计数据显示[15],1995年全国农药使用量约为108.7万t,2009年约为170.9万t,2010年达到175.8万 t,各类农药用量呈上升态势,剧毒、高残留农药正逐步淘汰和禁用,农药新品种不断涌现并投入使用,但仍存在着管理不科学、过量使用等问题。目前我国有2亿多农户、76万家农产品和投入品生产经营企业,对于小规模、分散经营方式的农产品(尤其是蔬菜水果),其生产过程中的农药使用管理基本处于放任状态。主要表现包括以下三方面:1)使用前农药产品购买不规范。使用什么品种基本由农药经销商的意见与农户的经验决定,包括农药企业的广告,因此超登记范围的情况比较普遍;2)使用过程管理不规范。由于大多数地区缺少专门的基层植保技术人员,除超登记作物外,不按农药使用规定与安全间隔期要求,超次数、超量、超时限使用等问题较为普遍;3)农药伴侣的监管空白。违禁农药作为伴侣的隐性成分再次出现在农产品生产过程中,这是值得高度关注的严重问题。

1984—2010年,我国粮食单产提高了56%,但化肥用量增加了225%。我国肥料当季利用率在30%左右,而且还有下降的趋势,国际公认的化肥施用安全上限是225 kg/hm2,但目前我国化肥单位面积平均施用量达到400 kg/hm2左右,是安全上限的1.8 倍左右。发达国家化肥利用率一般为60%~70%,据此推算我国还有50%的化肥节约潜力。同时,化肥使用还存在结构不合理的现象,其中氮磷肥施用过量且易污染水体环境,而中微量营养元素比较缺乏。目前许多地区农业生产中易出现大量使用氮肥的情况,这一问题在蔬菜种植过程中尤为突出,氮肥的大量使用造成蔬菜中硝酸盐残留超标,人体摄入的硝酸盐大部分来自蔬菜,约占到80%。硝酸盐在细菌作用下可还原成亚硝酸盐,可导致血液中毒,致使人体出现头昏、缺氧等症状。另外,有机肥中激素、兽药、重金属的污染问题突出。有机肥使用过程中,未进行有效的安全性评估,浙江省土壤肥料研究所近年来所做的调查显示,所检测的有机肥中有30%的样品重金属超标,主要为As、Cu和Zn。

2.4 农村环境污染问题还没有得到完全解决

除关注农业面源污染外,乡镇企业污染和城市污染的转嫁也应当引起高度关注[39]。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日益严重的城市和工业源污染问题使得我国政府越来越意识到加强城市环境保护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我国政府逐步加强了环境管理职能和体制的建设,城市和工业源污染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但在此背景下,一些在城市无法生存的污染工业逐渐开始向农村转移,如小型的造纸厂、化工厂、冶炼厂等,它们以乡镇企业的名义在农村逐渐发展起来,当前已经开始显现污染从城市向农村蔓延的态势。目前,在农村的环保基础设施缺乏、环境监管缺位、农民环保意识淡薄的情况下,城市污染企业下乡,加之乡镇企业快速扩张的后果就是农村工业污染迅速消耗农村的环境容量,最终给农村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如果不加以控制,任其发展,将会对我国农产品安全构成严重威胁[40-42]。

2.5 “三小”问题还将长期存在

我国粮食特别是蔬菜生产还是以个体为主,一户就负责两三亩地的生产,农户安全意识较为薄弱。通过对农户调查分析可以发现,很多农户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尚未形成共识,在农产品质量安全保护的实践中,尽管农户参与的积极性比较高、参与面广,但是农户的参与层次普遍不高,多数农户的参与为被动的接受性参与,即信息提供性质或咨询性质的参与,参与式方法运用尚不充分,农户的参与深度还存在不足。安全生产知识的普及范围较小,大部分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质量安全意识较弱。有关部门曾对1 099 个农户进行过调查[43],其中90%的农户选购农药时优先考虑施药效果,而不考虑农药毒性;90%农户施药时不采取安全防护措施;80%农户随意废弃农药包装物和剩余农药;70%农户不知道农药超标对人体的危害;大多数农户不按规定的安全隔离期采收。

3 我国食用农产品质量

近年来,我国食用农产品质量提升较快,呈现“稳中向好”的趋势[44]。根据农业部及各地对粮菜等农产品的抽测结果显示,2003年以前的农产品抽检合格率在60%~80%之间,近1、2年来已提升至95%以上。特别是“三品一标”等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合格率很高,近几年一直保持在98%以上。但与发达国家整体农产品检验合格率98%~99%的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目前国家与省市级农产品质量检测机构或质检机构关于农产品或食品中农药残留的检测仍然无法包含所有农药使用品种,只能按相关标准的要求进行检测,所包含的品种相对较少;而市场检测方面,目前主要采用速测法,只能检测残留量相对较高的有机磷或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因此,如果想要进一步提高农产品抽检合格率,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还要做很多艰苦细致的工作。

此外,目前对于农产品中重金属的检测还不普遍。重金属污染具有隐蔽性、难以降解、易于富集等特点,对农产品安全的危害可能较农药残留更大。2011年我国粮食部门在全国除台湾、西藏外的30 个省份315 个市的1 200 个县采集农户样品6 123 份,监测结果表明:稻谷、小麦、和玉米重金属含量总体在安全范围之内,但也出现了重金属超标现象,主要超标重金属为As、Hg、Pb和Cd等。从不同品种来看,稻谷和小麦有重金属超标检出,而玉米未检测出超标样品。同时,从地区来看,重金属超标率较高的粮食主要分布在南方和西南的省区区域,这也与上述省份土壤重金属含量较高相一致。与粮食作物相比,蔬菜更易受到重金属污染,国内相关的文献报道也较多[45-50],如北京、上海、天津、沈阳、太原等局部地区都有蔬菜重金属污染状况的报道,从中可以看出我国蔬菜的重金属污染多以Pb、Cd和Hg为主。这些局部区域的调查或研究结果都表明,菜地土壤重金属超标问题已逐渐成为威胁中国蔬菜发展且亟待解决的突出环境问题。但需要指出的是这仅是一些典型调查结果,其代表性尚显不足。

4 对策与建议

4.1 借鉴国外“双指标”和“分级标准”的经验,研究修订制订全国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我国现行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中的重金属标准值是1995年根据“七五”土壤背景值研究结果制订的全量标准,而未考虑其可溶态对农作物的实际影响。例如土壤中有效态Cd含量与粮食Cd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而与Cd全量相关性不大。另外,南方土壤酸化突出,土壤酸度pH值下降0.5~0.7,有的甚至超过1,这部分重金属对土壤pH值变化敏感,土壤pH值降低,重金属就会释放出来,进一步加重了重金属进入食用农产品的危害。因此研究制订重金属的“全量”和“有效态”双指标标准,对于土壤的风险评价与管理十分必要。“全量”高意味着可能是背景值高,但是否对农产品有害具有不确定性,而“有效态”含量高则一定会造成不利影响。在“双指标”的基础上,再根据国情和地方实情研究制订分级标准,如分三级的标准:1)一级为未受污染土壤的指导值、基准值、背景值、筛选值;2)二级为污染因子的临界值、预警值,对土壤和农产品要进行跟踪观测,若种植土壤对食用农产品不存在风险则可继续耕种,但若存在不可接受的风险,则区域内土壤的利用方式将受到限制,或者须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3)三级为食用农产品禁种区或土壤修复的目标值。对那些受到中度、重度污染的土壤区域,如工矿污染区周边、危废堆积场地、废弃工矿场地、污水灌溉区等已证明土壤生产的食用农产品明显超标、危害食品安全的区域,应严加监管控制,禁止再种植食用农产品(包括饲料),对受损的农民应给予生态补偿,对已生产出的农产品应研究妥善的处理处置方式,防止其混入市场。

4.2 尽快启动土壤污染程度甄别和风险等级划分的研究

我们既要充分认识到我国局部地区中度、重度污染土壤对食品的严重危害,又要防止对土壤超标或污染的扩大化估计,这都不利于有针对性地制订科学、合理、可行的正确政策措施去解决问题。如前文所述,我国现行重金属标准是基于全国背景值的平均值来制订的,例如Cd的土壤背景值为0.33 mg/kg,而有的省市土壤Cd背景值的95%置信区间就已超标[51],如贵州为2.977 mg/kg、广西1.262 mg/kg、云南0.956 mg/kg、湖北0.714 mg/kg。不同土壤类型Cd背景值95%置信区间也有超标[51],如石灰岩土为3.70 mg/kg、磷质石灰土2.022 mg/kg、燥红土0.355 mg/kg、水稻土0.368 mg/kg。土壤重金属超标是高背景值还是人为污染造成的?在其上种植的食用农作物品质是合格的还是超标的?该区域生产的农作物食用是否已造成危害?这都需要对土壤-食用农产品-人群健康进行风险评估和甄别,真正把中度、重度污染的土壤区域或地块划定出来,对不同风险级别的土壤采取不同措施来应对。

对于清洁和尚清洁(即宜耕和尚宜耕)的土壤宜列入优先保护,防止其受到污染。对于轻微、轻度污染的土壤区域或地块,应由污染主体切断污染源,防止其继续污染,并由环保、农业部门监督实施。还要继续跟踪观测并研究因地制宜的适用的、低成本生态修复方法,如土壤改良、提高土壤pH值、增加土壤有机质、水旱轮作、种植耐污染作物等。对于那些中度、重度污染的土壤区域或地块,经风险评价和甄别,确认已威胁食用农产品安全和人群健康,应果断采取措施,禁止耕种食用农作物,将该地改作生态用地、建设用地或进行无害化处理以降低其生态和健康风险。

4.3 建立土壤保护和污染防治的合作协调机制

建议国务院协调各部门建立数据交换、合作共享的机制,由一个部门(环保部或农业部)牵头,联合国土资源部、质检总局、工信部、卫计委等相关部门参加。建立全国土壤保护和污染防治的合作协调长效机制,对各部门已取得的关于我国土壤质量和污染现状资料进行深入分析研究,规划、制订全国土壤保护(保育)行动计划,按照各部门的职责分工,各司其职,避免相互保密,克服工作重复又存在缺位与遗漏等弊端。

同时组建全国土壤和农产品监测网络,分工负责开展土壤和农产品的定点、定时监测。由牵头部门与多部门联合,编报全国土壤和农产品质量评估年度报告书,为政府的监督管理提供技术支撑;逐年积累科学数据资料,为制定修订相关法律标准提供科学依据,也为公众的知情权、监督权提供一个范本,并与公众建立正常的沟通渠道。

4.4 加强农药、化肥管理法规标准建设

强化法律法规建设,制定国家层面的《农药管理法》和《化肥管理法》。借鉴欧美国家的先进经验,加强农药登记和再登记管理,并实施农药经营和使用的全过程管理;加快我国农产品农药残留限量标准制订修订步伐;加强化肥使用管理,遵循科学、安全、高效的原则,合理使用化肥,严禁有毒有害物质进入农田;应在各地因地制宜开展测土配方施肥的推广应用,有效控制化肥用量。同时,在有机肥登记管理中,其质量标准需更新修订,将抗生素激素等新型污染物的影响纳入考虑范围,从源头降低有机肥对农产品的污染风险。

高度关注残留地膜及其化学污染物对农产品安全的影响。建议由政府组织,企业参与,建立农用地膜回收的制度,并对农用地膜回收再利用的企业给予支持,使农用地膜回收走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减少其在田间残留的危害。

4.5 深化农业体制机制改革,推进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建设

我国农业生产几千年来都是以“自给自足”分散式的小农经济为主,加之人多地少,难以形成以生产商品为主的农业产业化。例如在英国,1 个农业人口平均拥有70 hm2耕地,而美国人均耕地0.7 hm2,是中国人均耕地的7 倍,少量农业人口生产出大量的农业商品(粮、油、奶、蛋等)提供给社会,如果某区域土地受到污染产生危害或质量下降,可以将其撂荒弃耕或轮作,而这在中国很难做到。

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三农”问题全面深化改革的部署,探讨通过农村土地流转、农业企业带动、农业合作社、大户型和农业项目带动以及公司加农户等多种形式的改革,发展农业产业化、规模化、规范化和现代化,推进生态农业建设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随着生态环境治理问题的日益突出,确保耕地、水、空气、种子、肥料、饲料、除虫手段无毒化等复杂劳动已经成为农业生产活动的首道工序,而耕田、播种和收割等简单劳动成为农业生产活动的第二道工序。面对环境保护的严峻形势,也需要树立新的农村价值观:站在“生态文明”的高度,开展农业现代化生产。通过土地集中,建设粮食、蔬菜、果品、油料生产基地,加强农技站的建设和运行机制建设,推广现代农业的科学技术,发展生态农业,减少化肥、农药用量,提高农业生产收益。

4.6 加快推进农产品安全行动计划

农业部从2007年开始推行“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简称“三品一标”的安全行动。至2012年底,“三品一标”种植面积达6 300多万hm2,占全国耕地面积的47%,其产品合格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效果非常明显,应深入总结经验,进而加快在全国的推广应用。建议强化农业技术站的建设和运行机制,结合农业生产体制、机制改革,使农产品生产规范化和标准化,做到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技术指导和监管;做到测土配方施肥,减少氮肥、磷肥的使用总量,多用有机肥。我国化肥每公顷土地的用量已是世界警戒值的2.5 倍,其利用率仅占30%,大量化肥的使用不仅造成了浪费,也是水环境富营养化的重要污染负荷。加强农技推广站对农业病虫害的测报、预报,禁止使用剧毒高残留的农药,指导科学精准用药,并与生物或物理方法相结合防治病虫害,以达到减少农药使用量的目的。

建议国家探讨逐步将对化肥、农药生产企业的补贴变为直接对农业生产者的生态补贴,如北京市、江苏省对农民多用有机肥、播种绿肥、规范施用农药进行补贴,这可以充分调动农民规范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主动性,促进农产品质量的提高和农民收入的增加。

[1] 邓国取. 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现状研究[J].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农学版, 2004, 23(3): 75-78.

[2] 范小建. 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总体状况[J]. 农业质量标准, 2003(1): 4-6.

[3] 胡定金, 王伟. 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湖北农业科学, 2006, 45(5): 525-526.

[4] 田世英. 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及对策措施[J]. 中国农业信息, 2005(4): 4-5.

[5] 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 提高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对策研究[R]. “三农”重大问题研究专题报告之十一, 2003.

[6]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2012中国环境质量报告[M]. 北京: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13: 57-89; 160-163.

[7] 张乃明. 大气沉降对土壤重金属累积的影响[J]. 土壤与环境, 2001, 10(2): 91-93.

[8] 戴燕宁. 大气污染对农作物的影响[J]. 辽宁科技学院学报, 2011, 13(1): 15-17.

[9] 章明奎, 刘兆云, 周翠. 铅锌矿区附近大气沉降对蔬菜中重金属积累的影响[J]. 浙江大学学报: 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10, 36(2): 221-229.

[10] 邢小茹, 薛生国, 张乃英, 等. 鞍山市大气尘和金属元素沉降通量及污染特征[J]. 中国环境监测, 2010, 26(2): 11-15.

[11] 傅嘉媛, 郑泽群. 大气污染物SO2对农作物环境的影响研究[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3, 11(2): 135-138.

[12] 傅嘉媛, 郑泽群. 大气污染物烟尘对农作物环境的影响研究[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4, 12(1): 165-167.

[13] 刘润堂, 许建中. 我国污水灌溉现状, 问题及其对策[J]. 中国水利, 2002(10): 123-125.

[14] JIN Leshan, YOUNG W. Water use in agriculture in China: importance, challenges, and implications for policy[J]. Water Policy, 2001, 3(3): 215-228.

[1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2010中国统计年鉴[M]. 北京: 中国统计出版社, 2010: 313.

[16] 方玉东. 我国农田污水灌溉现状、危害及防治对策研究[J]. 农业环境与发展, 2011, 28(5): 1-3.

[17] 杜益平, 张胜田, 江希流, 等. 农产品产地灌溉水环境质量现状及其评价程序研究[J]. 农业环境与发展, 2006, 23(5): 38-40.

[18] 黄春国, 王鑫. 我国农田污灌发展现状及其对作物的影响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 2009, 37(22): 10692-10693.

[19] 杨军, 郑袁明, 陈同斌, 等. 北京市凉凤灌区土壤重金属的积累及其变化趋势[J]. 环境科学学报, 2005, 25(9): 1175-1181.

[20] TENG Yanguo, WU Jin, LU Sijin, et al. Soil and soil environmental quality monitoring in China: a review[J]. 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 2014, 69: 177-199.

[21] 郑玉歆. 土壤污染问题边缘化状态亟待改变[J]. 学习与实践, 2013(1): 47-57.

[22] 郑喜珅, 鲁安怀, 高翔, 等. 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现状与防治方法[J].土壤与环境, 2002, 11(1): 79-84.

[23] 陈怀满. 土壤-植物系统中的重金属污染[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96: 27-28.

[24] 崔斌, 王凌, 张国印, 等. 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与危害及修复技术研究进展[J]. 安徽农业科学, 2012, 40(1): 373-375.

[25] 董亚辉, 戴全厚, 邓伊晗, 等. 不同类型铅锌矿废弃地重金属的分布特征及污染评价[J]. 贵州农业科学, 2013, 41(5): 109-112.

[26] 李渝, 罗龙皂, 蒋太明. 贵州省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现状及其评价研究进展[J]. 农业环境与发展, 2012, 29(4): 11-14.

[27] 雷鸣, 秦普丰, 铁柏清. 湖南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的现状与分析[J].农业环境与发展, 2010, 27(2): 62-65.

[28] 刘晓双, 亦如瀚, 吴锦标, 等. 云浮硫铁矿矿区土壤重金属含量的空间分布[J]. 环境工程学报, 2010, 4(12): 2843-2847.

[29] 肖细元, 陈同斌, 廖晓勇, 等. 中国主要含砷矿产资源的区域分布与砷污染问题[J]. 地理研究, 2008, 27(1): 201-212.

[30] 曾希柏, 徐建明, 黄巧云, 等. 中国农田重金属问题的若干思考[J].土壤学报, 2013, 50(1): 186-193.

[31] 黄奎贤, 覃柳妹, 吴少珍, 等. 广西河池市重金属污染现状分析与治理对策[J]. 广西科学院学报, 2013, 28(4): 320-324.

[32] 房辉, 曹敏. 云南会泽废弃铅锌矿重金属污染评价[J]. 生态学杂志, 2009, 28(7): 1277-1283.

[33] 周国华, 秦绪文, 董岩翔.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制定原则与方法[J].地质通报, 2005, 24(8): 721-727.

[34] 高怀友, 赵玉杰, 师荣光, 等. 区域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基准研究[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5(增刊1): 342-345.

[35] 夏家淇, 骆永明. 我国土壤环境质量研究几个值得探讨的问题[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07, 23(1): 1-6.

[36] 王小庆, 马义兵, 黄占斌. 痕量金属元素土壤环境质量基准研究进展[J]. 土壤通报, 2013, 44(2): 505-512.

[37] 吴攀, 刘丛强, 张国平, 等. 黔西北炼锌地区河流重金属污染特征[J].农业环境保护, 2002, 21(5): 443-446.

[38] 翟丽梅, 陈同斌, 廖晓勇, 等. 广西环江铅锌矿尾砂坝坍塌对农田土壤的污染及其特征[J]. 环境科学学报, 2008, 28(6): 1206-1211.

[39] 束文圣, 张志权, 蓝崇钰. 中国矿业废弃地的复垦对策研究(Ⅰ)[J]. 生态科学, 2000, 19(2): 24-29.

[40] 李玉红. 农村工业污染亟需重视[J]. 环境经济, 2010(8): 31-34.

[41] 王淑平. 乡镇企业环境保护困境及对策的理论思考[J]. 中国经贸导刊, 2003(6): 14-17.

[42] 苏杨, 魏际刚. 新农村建设中解决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的对策[J]. 经济研究参考, 2007(4): 43-48.

[43] 林真, 李卫华, 丁洪. 我国新农村建设中的环境污染问题及其治理措施[J]. 农业环境与发展, 2007, 24(1): 32-35.

[44] 王纪华, 许奕华, 陆安祥, 等.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控信息化的思考与实践[J]. 上海农业学报, 2010, 26(1): 70-73.

[45] 谢正苗, 李静, 王碧玲, 等. 基于地统计学和GIS的土壤和蔬菜重金属的环境质量评价[J]. 环境科学, 2006, 27(10): 2110-2116.

[46] 罗菁, 魏勇, 解忠义, 等. 湖南省蔬菜等农产品污染状况及其治理对策[J]. 湖南农业科学, 2011(10): 28-29.

[47] 马往校, 周乐, 段敏, 等. 西安市蔬菜中重金属污染状况分析[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03, 31(6): 178-180.

[48] 周艺敏, 张金盛, 任顺荣, 等. 天津市园田土壤和几种蔬菜中重金属含量状况的调查研究[J]. 农业环境保护, 1990, 9(6): 30-34.

[49] 罗晓梅, 张义蓉, 杨定清. 成都地区蔬菜中重金属污染分析与评价[J].四川环境, 2003, 22(2): 49-51.

[50] 田丽梅, 臧山水, 张建顺, 等. 天津市污灌区蔬菜重金属污染调查及防治途径[J]. 天津农林科技, 1999(6): 21-22.

[51] 魏复盛. 中国土壤元素背景值[M]. 北京: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1990: 106-109; 331-337.

Analysis of Agricultur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Agriculture Products Safety in China

LU Si-jin, WEI Fu-sheng, WU Guo-ping, XU Ren-ji
(China National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Centre, Beijing 100012, China)

The pollution of the agricultur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China is increasingly serious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ization and urbanization, which poses a major environmental hazard to the safet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The problem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safety, directly associated with people’s health, is a major livelihood issue.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agro-ecological environment pollution in China and provides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hazards of the agro-ecological environment to agricultural products safety as well as existing problems. Finally, some countermeasures are proposed.

agricultur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soil pollution; agricultural products safety

X322

A

1002-6630(2014)23-0313-07

10.7506/spkx1002-6630-201423061

2014-04-02

2012年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项目

陆泗进(1979—),男,高级工程师,博士,研究方向为水土环境监测评价与修复。E-mail:lusj@cnemc.cn

猜你喜欢
土壤环境重金属农产品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重金属对膨润土膨胀性的影响
测定不同产地宽筋藤中5种重金属
有机氯农药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土壤环境安全及其污染防治对策
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ICP-AES、ICP-MS测定水中重金属的对比研究
再生水回灌中DOM对重金属迁移与保留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