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学庆
(淮阴工学院 外国语学院,江苏 淮安 223003)
刚开始的时候意识的流的只是个专业的用于在心里学上面的词语。这个词语最先是被美国的哲学大家以及心理学的大家William James在一八八四年的时候一篇名为《论内省心理学所忽略的几个问题》这篇文掌中使用的。意识的流告诉我们了一种非常重要的心理的现象,我们的大脑里都有一种连续的意识的流。其特征如下:一是持续性的。我们每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每时每刻都有这种意识的流的存在,连续不断就是梦中也会出现。二是私密性的。不会被其他的人发现,更别说分享给别人了,有时候就连自己也察觉不出来。三是变动的特性。它不会在某个点停留,没有特定的可以估测到的轨道,他是伴随客观所受的刺激以及主观所作出的反应而变化的很难的捉到它。四是复杂的特性。它的组成好多都是不合逻辑的。例如它是由不理性和理性、情感思想、意识的清晰和模糊,冲动,欲望以及幻觉等。大体说就是它是由人类的所欲的心理的活动所构成的,它也是所有人经验到主观的世界的全部,是所有人的主观的经验的全部涵盖我们所感受和回应的客观的世界。随后文学界也开始出现了所谓的意识流小说。意识的流的作家认为文学就应反映出真实的生活,也就是内心的主观对于客观的现象认知。
笔者具体围绕意识流小说的哲学性、心理性、社会现实性和前景化性四个方面进行探讨。
我们知道意识流小说的出现不是自发的,它离不开当时的哲学思潮。亚瑟·叔本华等人主张意志、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不理性的主义的哲学以及亨利·柏格森哲学的直觉的主义等的一些思想对小说产生以及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亚瑟·叔本华极力宣扬意志论并且称我们人类的所有的表现全是意志。因为人的生活的意志永远也得不到满足,所以认为我们的人生是就是场无穷尽的痛苦与追求。毫无疑问他把情感的意志歪曲了并没极限的放大。还认为我们的心理意识的活动的决定者也是意志,是我们生活的反映以及解释,它构成了人的本质和万物之源。该理论暗合了后世意识流小说作家们的世界观。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延伸了亚瑟?叔本华的“生命的意志”理论,首创了“权力的意志”理论,他对外宣称存在着超人哲学,要求广大的普通的人可以被少数的“超人”所统治。其所认为的是客观的规律其实仅是我们的幻想,而社会与自然里面决定的力量才是自我,我们的价值可以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得以体现,我们一生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扩张宣传发扬自己。他认为人类的文明迅速堕落是由于西方的资本的主义的垄断,我们人类为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择手段,其行为则也是更随心所欲,有悖理性。尼采的哲学思想为意识流小说家文学创作同样开启了启智的窗户。应该说法国的亨利·柏格森的哲学的直觉的主义与心理的时间的学说给意流流小说的产生和发展产生了较为直接推动。在他眼里客观的外部的世界是一种表面的现象,而生活的现实与本质才是主观的世界。我们的思想情绪与意识都是不断的变化的。涵盖人的所有的意识,即是全部的存在。对这种的存在的认识我们不能用经验或者是理性来对待只能靠直觉。除此他还对心理的时间概念进行了提出,认为真实与自然的唯有心里的时间才是,而过去时,现在时以及将来时只是机械的时间的观念。表示的钟表时间是一种机械的时间观念。真正意义的时间是心理与意识的。而时间也不是经过许多由许多独立的部分机械的组合,他是立体且多层次的,融意识为整体的“具体的过程”。他的心理的时间透露着明显的唯心主义的色彩。同时它给意识流主义小说在安排时间以及布局结构等方面有悖于原始现实的主义的小说创造了理论上的依据。可以说,意识流小说从它诞生那时起就已深深地烙上了西方唯心哲学的烙印,这些哲学思想为后来的意识流小说家的文学创作提供了哲学启迪,也就凸显了意识流小说的哲学性。
意识流主义文学家觉得按部就班的传统小说写作手法不仅没办法对杂乱无章的现代的体验以及意识进行真实的反映,而且很难准确的描绘他们所想要的生态环境。于是,他们迫切需要新的视域来折射现代人的真实状态,表现人物意识中朦胧的、不甚透明的部分,它不是日常精神力量所能掌控的,是随着人的思绪随波逐流的。现代主义作家所寻求的从客观外在转向人物内心深处的探秘,着手真实地反映西方人的现代意识,离不开19世纪心理学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其中重要杰出的当数美国的心理学名家威廉·詹姆斯他的心理的学说以及奥地利的心理的医生名为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精神的分析的理论把我们的精神的活动存在普遍的规律解释出来,让我们更深刻的了解意识和精神。威廉·詹姆斯的认为是我们不光是拥有简单人感觉,我们意识也是个有各样的印象,直觉和感觉组合一起的综合的一体,聚成如潮水那样的奔腾纷乱主观的生活流。他称之为“意识流”。他还把人类意识上的活动喻为鸟类活动的方法即栖息飞行。长时间的被埋入大脑里面的思想的内容是栖息;把飞行的部分叫“过渡的部分”。所谓的“过渡的部分”其实就是意识的流的作家对纷乱的复杂的,幻化无常的,且非理性与逻辑精神与意识的流动。奥心理的医生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精神的分析的学说”认为人类有“本我”,“自我”及“超我”这三方面组成心理的结构。本能上的传统欲望和冲动由“本我” 集中的体现了出来,因此是非理性的、无道德的、无意识的、不辨是非善恶的,它的活动受欢乐原则(解除压抑和获取自由)的支配。“自我”是本我和外部世界、欲望和满足之间的居中者,为“本能的现实化”,为理性意识的部分,根据“现实原则”的活动,按照外世界要求对“本我”进行排斥压抑。而“超我”则按照社会的行为的标准与要求作用于我们的内世界。它是小的时候后天的教育下而产生的结构模式;它是人所掌握的社会对他的要求的系统,它是禁忌、道德、伦理的规范和标准以及宗教戒律的仓库或体现者,其作用主要是对没有的意识,非自觉的与不理性“本我”进行抑制。他认为本我,自我和超我彼此保持平衡时,个性发展正常,如果它们之间失掉平衡,则会造成精神的分裂。对于现代的资本的主义的国家,处在绝对的支配的地位的是机器和金钱,在巨大压力下“自我”无法忍受,就会出现焦虑紧张与恐惧的心理。疏离的感觉与异化的感觉覆盖整个的弥漫于整个的社会。他的学说深远的影响了西方的现代的主义的文学。福克纳,伍尔夫与乔伊斯等一些意识流主义文学家在创作过程当中都曾从此受到启发。他们所描绘的正是这种被极度压抑的“自我”。可以说20世纪意识流作家们的作品中都折射了现实社会中人们的心理性。“如果现代心理学家未能全面而系统地揭示人的心理活动的奥秘和普遍规律,那么乔伊斯既不能深入了解精神世界的本质,也无法推出一系列如此精湛纯熟的意识流技巧。”这一点也不夸张。
任何一种新事物的出现都脱离不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从世界的文学的发展的进程和容易知道,全新的创作的题材与表现的形式会随着社会的重大的变化而呈现出来。意识流小说产生、发展于19世纪末二十世纪的初期,英国等一些国家一个接一个的由自由的资本的主义向帝国的主义的阶段进行过渡。这时资本的主义的世界慢慢的就出现瓦解,相应的传统的社会的结构也逐渐的解体。这些国家为了扩充自己的领土开始对世界重新的瓜分,由此爆发了一战。一站消耗了大量的财富,削弱了资本主义经济基础,造成人员的大量伤亡,亿万万的人心灵被摧残。满足不了现状的青年人的前途迷茫无期,没有前进道路方向,变成了精神匮乏,无助孤立的“迷忙一代”。那个动荡不安的时代,人类间关系被深深的毁坏,本性极大的被扭曲,没有了自信自尊的存在,只有孤立的感觉与异化的感觉在倍增。残酷的战争彻底粉碎了传统的伦理道德和社会秩序,在现实的面前理想,浪漫的主义以及所有的原始的美好价值的观念荡然无存。人们心中充满了对西方文明的幻灭感,他们的精神快要崩溃,非常恐惧不安的在这个动荡不安战火纷乱的世界生存。尼采甚至宣称“上帝已经死了”,信仰大厦倒塌。因为生活于这样处处是危机,慌乱可笑的社会背景下,所以生活也越来越难以想象,大脑的思维与言行常常不一致。现代的文学家通过思考写作把老百姓不同的不寻常的心理在小说里面得以反映。就像教授李维屏于《英美意识流小说》这本书中论到,“对于意识的流的作家来说,于那样异化严重与慌乱可笑的年代,运用完整的,有趣的合理的故事情节对生活展现是不合适的,也不能把读到的人的真实的感受召唤出来。”无比锋利社会的矛盾与日渐的突出的精神的危机务必会通过文学的作品以生动形象直接的深刻的方法揭示,批判、鞭挞当时社会和社会中的人。可以说,社会现实的残酷性给意识的流的小说发展与产生带来了不可缺少的历史社会背景。这一点在意识流小说代表人物维吉妮亚·吴尔夫和詹姆斯·乔伊斯的作品中都得到了印证。吴尔夫《达罗卫夫人》所描述的赛普蒂默斯是一战牺牲品和受害人。饱受混乱精神折磨的他重复说着的一句话就是“我真想自杀”,他感受到了“整个的世界都挥舞着鞭子,最后在哪落下呢?”他最后终于跳楼自刎了。从他的一死可以看出他的精神的危机是多么的极端,对生活没有希望只有满满的恐惧。这也对那个历史阶段同代人生活的状态真实的进行了反映。乔伊斯《尤利西斯》里面不仅揭示了都柏林里3位普通的市民的一整天感性的生活,也当时整个的西方的社会精神的危机与现实的社会。人们生活在“可爱的又肮脏都柏林里面”,这个世界是处处隐藏危机与严重被异化。现代的资本主义价值观念已然全面崩溃和瓦解。
这一小段话描写了爱尔兰沦为英格兰统治的殖民地人民的困苦生活。有些人为沦为被殖民者而内心充满痛苦,而有些人却一点羞辱感都没有,他们生活在“可爱、肮脏的都柏林”,精神空虚、堕落、沉沦、纵欲,充满了孤独感与恐惧感。
“前景化”一词于十九世纪的三十年代的俄国的形式的主义的学派和布拉格的学派所创造的专业词语。其实“前景化”就是把原始的艺术的形式或者是老的艺术的形式偏差打破然后创新出新的艺术形式。在Mukarovskv看来常规的语言以及固定的日常所用的语言造成“惯例化与自动化”语言的形成。常规固定的语言会让我们出现对艺术的形式以及语言的审美上的疲劳,我们需要打破常规让它更“前景化”。小说里面角色复杂意识的活动通过意识的流的小说的语篇来进行情调,“通过前景化角色的主观的思想与感受,把外部客观的外部叙述推向了背景。按照这样的变化写作者把故事和读书人间距离缩短。让读到的人直接的进到了主观的人物世界对人物的情绪与感知的特点就行感受。由此将角色的距离拉近,模糊也变清楚,把角色的独特的眼光与思维的方式近距离的展示。”[11]通过没有规矩的构词,灵活,没规矩的句法的结构及多重的叙述的模式等把活动的意识表现出来。曾经文学家 利奇有说:“运用创造性的语言表现有俩方面,第一,已被规定的或许的表达的方法被写作者创造性的选择了,第二,超常规表达的方法,把语言里面没有出现过可能的新的表达的方法创造出来。”
注释:
①此文里面的《尤利西斯》英文的文字的引用出自P lanet P D F版电子书。
②此文里面的《尤利西斯》译文为金隄所译的人民文学出版社所出版版本。
[1]威廉·詹姆斯.心理学原理[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3:239.
[2]唐翼明.论意识流及其对中国现、当代小说的影响[J].长江学术,2007,(1):57.
[3]吴亮.新时期流派小说精选丛书?意识流小说[C]//纪众.新时期小说创作中的意识流[A],时代文艺出版社,1988:3.
[4]梅·弗里德曼.申雨平,王少丽,曲素会,陈冯女燕,译.意识流:文学手法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3.
[5]汉姆弗莱.徐言之,译.意识流小说[M].中外文学:第六卷,1977:99.
[6]廖星桥.外国现代派文学导论[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8:30.
[7]李岩.20世纪英国意识流小说独特的写作技巧和局限性[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1):86.
[8]吕西安·戈德曼.吴岳添,译.论小说的社会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249.
[9]李维屏.英美意识流小说[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56.
[10]王守元,郭鸿.文体学在中国的进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181.
[11]方开瑞.论小说翻译中的人物视角问题[J].中国翻译,2003(6):31.
[12]G eoffrey N.Leech.A Linguistic G uideto E nglish P oetry[M].B ritain:Longman,1969:24.
[13]李维屏.乔伊斯的美学思想和小说艺术[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