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 丹
(湖北经济学院,湖北 武汉 430205)
自2002年我国实施“走出去”战略,中国对外投资有了较大水平提高,据商务部等部门联合发布的《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公报》,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从2002年的27亿美元增至2009年的433亿美元,年均增长60%,截至2012年底,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累计净额达5319.4亿美元,据2012年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数据,在对外金融资产中,对外直接投资3,923亿美元,证券投资2,593亿美元,其他投资9,798亿美元,储备资产33,148亿美元,分别占对外金融资产的8%、5%、20%和67%。与以往相比,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也呈现出了一些新的特征。
首先,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增长迅速,2009年中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净额433亿美元同比增长6.5%,从历年数据来看,2008年是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迅速增长的一年,这一年对外直接投资净额559.1亿美元,较2007年增长111%。其中非金融类直接投资达到406.5亿美元,同比增长117%。亚洲是当年流量最为集中的地区,非洲是增长幅度最大的地区。地方对外投资稳步增长,北京、广东、山东、江苏、浙江等省居地方投资的前列,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覆盖了国民经济所有行业类别,主要流向行业有租赁和商务服务业、金融业、采矿业、批发和零售业、制造业、交通运输业、建筑业。
第二,对外直接投资主体多元化格局基本形成。据统计,2008年末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主体中,国有企业居主要地位占69.6%,其次是民营企业占对外投资近20%可以看出,我国对外投资主体既有像中石化、中石油、中远等一大批国有企业,也有像新希望集团、万向、华为等一批发展势头猛的民营企业,在国内激烈竞争中发展起来的一批优秀民营企业已具备了在国际竞争中获取优势能力。
第三,境外投资方式也有了新的变化,以海外收购、兼并方式实现的对外投资比例逐年增加,收购兼并金额占当期对外直接投资流量的一半,并购领域主要涉及采矿业、制造业、电力及专业服务业等领域。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通过收购兼并国外企业或者在海外建立研发机构,开发技术资源。
从以上新的发展特征来看,中国“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差距正在逐步缩小,据邓宁的投资发展周期理论,当一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在2000~4750美元时,该国直接投资流出量上升,且速度可能超过流入量,这预示中国将有可能从资本输入国转变为资本输出国。当然考虑到中国的国际资本地位和资本运作能力以及比国内经营环境更为复杂的国际竞争风险,尤其是此次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全球经济衰退正深刻地影响世界经济及全球现有的经济格局,这场衰退为中国对外直接带来机遇的同时其风险也是与日俱增,其风险来源除了来自市场的还有一些非市场因素的,如政治风险、信用风险、汇兑风险等,故中国的海外拓展需理性发展和量力而行,要有效地分析和防范新时期对外投资的各类风险。
世界经济在经历了2005年的高速增长之后,2006年继续保持了较快增长的态势,从2007年下半年起,主要由于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世界经济增速放缓。由此引起的全球金融海啸也导致了全球的经济衰退。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预测,美国经济增长率将从2007年的2.2%下降为2008的1.4%和2009年的-0.7%,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欧元区在2008年第三季度经济增速同比下降了0.2%。日本经济在第二、三季度连续出现-0.9%和-0.1%的收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欧元经济增长率将从2007年的2.6%下降为2008年的1.2%2009年的-0.5%,日本经济增长率将从2007年的2.1%下降为2008年的0.5%,2009年的-0.2%,世界经济衰退趋势已成定局。
全球金融机构到2009年累计亏损达12552亿美元,大量境外企业市值大幅下降,迫使许多企业申请重组兼并甚至破产,这便使得并购门槛大大降低,尤其是能源和资源类企业的产品价格更是大幅度下降,这对于希望“走出去”的中国企业来说,正是跨国并购极好的利好时机。
此次危机前,有些发达国家在某些领域和行业人为地设置壁垒,使得中国企业很难进入。危机的爆发使得这些国家不得不在部分领域和行业降低投资壁垒,为中国企业实现海外并购提供了很好的机会。如在2008年初,首钢曾提出以高价收购吉布森山公司的股票时就受到了澳大利亚监管部门的阻止。然而随着危机的加深,经济的衰退使得该公司的现金流出现了巨大问题,最终不得不重新求助于首钢,澳大利亚监管部门也被迫让步。无独有偶,美国也为了尽早走出困境,也被迫适当放宽了资本进入金融领域的限制,投资者可以持有最多33%的银行股权而不会被视为控股股东,与此同时美国也放宽了资本进入当地实体经济的限制,如美国能源部最近公开表示,欢迎中国对其石油和天然气领域进行投资。
截至到2013年底中国外汇储备已达3.82万亿美元,居世界首位。在我国如此巨额的外汇储备中,美元资产占比达70%左右,其中美国国债又占了相当大的比例,但其收益率低到只有3%到5%,且在美元不断贬值时,中国的外汇资产缩水很大,低回报和高风险使得外汇储备的有效利用迫在眉睫。此时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呼之欲出。近年来,中石化、中石油开始大力挺近国际能源资源产业,在非洲、中东等石油储备丰富地区均有所涉足,充裕的外汇储备为其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经济衰退为美国和世界经济增长前景带来了不确定性,加上一些国家保护主义势力抬头,以国家安全为由限制外资进入,便使得中国企业对外投资时机的选择面临一定的风险。
政治风险,一般指因国际关系、政府干预等对企业造成的风险。主要有战乱风险,货币汇兑风险,财产没收风险,外汇管制风险以及为政治目的服务的一些限制性经济政策。如配额限制,产品进出口管制等。随着国际政治局势的动荡和变化,政治风险的表现形式也呈现出新的特征,如绿色壁垒、技术壁垒、碳排放税等。不同地点,不同时期,不同企业面临的政治风险会有不同。有的是来自的政府干预,如2005年,中海油斥资185亿美元收购美国尤尼科石油公司,因美国国会的阻扰而失败。也有的是来自政策变化风险,如俄罗斯2006年底出台的关于整顿批发零售市场经济秩序,规范外来移民就业等相关政策法规,就使得十万华商遭受了重大损失。还有的是来自民族主义风险。如2004年,西班牙鞋商和贸易保护主义者打着保护民族产业的旗号,针对中国鞋企发起了多次的抗议,更有甚者,少数激进分子还烧毁了大批中国鞋,行成了震惊世界的烧鞋事件。
从2005年7月21日起,中国名义汇率调整为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主要盯住美元的政策。而在金融危机时期,美元汇率与许多经济体货币始终处于波动之中,故而加大了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外汇风险。具体的有外汇经营、交易、结算等风险。
由于我国对外投资主要仍以国有企业为主,而国有企业由于在管理制度、治理结构上的缺陷,如所有者和经营者的目标取向不同,责权不对称等,使得国有企业在国际竞争中缺乏竞争力。
文化风险包括与东道国的语言交流障碍,当地的文化风俗等方面的差异,给企业对外投资带来的影响。如中国企业家一般缺乏风险意识和独创精神,往往因不敢果断决策而错失良机。而西方企业家则勇于创新,尤其是在新产品的研发,新技术的运用等方面都有不俗的表现。
对外投资风险具有复杂性,要想取得好的投资成效,与政府的支持密不可分。政府对于本国企业海外投资的法律和政策保护实际上是以两国或多国政府实行双边,多边保护协议为基础的,本国政府应积极参予各种国际、区域性组织的多边、双边投资保护协定,将对外投资保护工作纳入国际保护体系。
进一步完善国际投资担保体系,积极利用多边投资担保机构。多边投资担保机构可以向跨国投资者承保外汇冻结险、资产征用险、合同中止险、武装冲突险等。对外投资保险制度是资本输出国政府对本国对外投资者在国外可能遭遇到的政治风险提供保证或由风险投资者向本国投资保险机构申请保险后,若发生承保范围内的政治风险致使投资者受损,保险机构予以补偿的制度,许多发达国家政府为了保护本国对外投资,专门建立了政府保险机构帮助本国对外投资企业规避风险。
充分发挥进出口银行和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的金融服务支持作用。中国进出口银行应给予本国企业对外投资提供信贷、保险、担保等国际化经营所必须的金融服务支持,尤其在目前经济衰退,各国各类资产缩水背景下,政府推动金融服务支持战略更是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对外投资企业应把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增强品牌效应作为自己经营发展的主要战略。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环境,对外投资企业必须不断提升自己的研发和创新能力,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对外投资企业要对商标、市场等核心要素要有一定的控制权,提升品牌意识。
对外投资企业从产品的研发、生产到销售都要适应当地市场,实行本土化经营。应充分了解投资所在地的经济及社会文化环境,认清母国文化与东道国文化之间存在的差异,对企业战略行为作相应的调整,加强对员工的跨文化培训,以便在企业内建立有共识的文化,降低跨文化风险。
[1]张琦.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风险识别与防范[J].国际经济合作,2010,(4).
[2]陈漓高,等.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环境与战略研究[M].人民出版社,2009,(9).
[3]刘主光,金融危机对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影响及其策略选择[J].经济问题探索,2101.
[4]夏善晨,建立中国企业海外拓展支持体系的思考[J].国际经济合作,2010,(5).
[5] 曹旭平,等.中国对外投资风险防范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