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业离“大数据时代”有多远?
两化融合,即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从 2013 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以来,一路升温,成为今年刚刚结束的“两会”上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在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提出的 468 份议案中,与“两化融合”相关的占到了近五分之一。
提到“两化融合”,记者们的提问离不开大数据,两会代表的回答,同样掷地有声:从现在开始,传统制造业应该开足马力,吃透大数据的理念。将大数据真正应用起来,是每一个制造行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棋子。
毫无疑问,我们已经在不知不觉中跨入了大数据时代,这并不取决于我们是否了解或感兴趣于大数据的研究与使用,我们的公共信息和社会活动,已经自然而然地成为大数据的组成部分。或者说,我们每一个人、每一个行业,都是一部部以“秒速”计算的大数据库。
正如两会代表所言,身处这样一个信息化时代,不去研究和利用身边的大数据,才是这个社会最大的资源浪费。况且,无论哪个行业,甚或身处其中的个体,都不可能拒绝大数据的“入侵”。信息化的大门既然已经敞开,就无法再关上。
作为传统制造行业的一份子,建材业的两化融合也拉开征程。今年年初,在工信部召开的一次工作会议上,建材业的主管部门——工信部原材料司已经明确提出,从今年开始,要加速推进建材业的信息化进程。原材料司副司长潘爱华很形象地说,建材业的“大数据时代”已觅得朝阳。
但是,这路征程远没有那么顺畅,因为陌生和隔膜所产生的胆怯,甚至会产生某种刻意的抗拒和疏离,这种现象不仅存在于建材业,也存在于绝大多数以“传统”冠名,并醉心于“传统”的制造业。
作为制造大国,中国传统制造业的“两化融合”之路,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但正如两会代表所言,让传统制造业走上信息化道路的捷径就是:大数据。
“我们必须努力去消化大数据、建立大数据,然后应用大数据。”这位两会代表语气坚定且急迫。
“制造业对整个产品生命周期来看,几乎每一个环节都与大数据息息相关。”在国内云计算、大数据领域具有龙头领军地位的中金数据系统有限公司云计算产品部副总监廖常如接受采访时说:“拿建筑行业举例,从整个建筑工程来看,任何一个细节都可以通过电脑 3D 模型来实现,而在建筑开始建造之前,所有模型都可以在电脑上通过大数据分析进行。比如,要用多少水泥和钢筋等建筑材料,通过数据比较进行成本核算。”
这还仅仅是大数据应用中的最简单案例,廖常如说,制造业包括建材业的发展规律有一定的计划性,如何减少浪费,做到最好的生产管理模式,广泛采集处理各种数据,比如采用物联网新技术,可以将 GPS 等地理信息结合起来,做到及时精确管控建材生产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
物流配送与销售的全过程,可以通过数据分析提供预期,并对全过程的反馈及时监控,从而直接影响建材企业对不同区域战略计划的决策。以廖常如的话说,建材企业一整条产业链上的数据运作,通过云后台的分析整理与监控,达到“秒速”决策,这就叫做反馈经济。
这只是针对建材企业大数据应用的一个缩影,纵观全行业的规划与发展,则可以让大数据的应用更为广泛。在全行业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或许“大数据”是一个超乎想象的抓手。
舆情监测平台,是大数据信息化平台中,最基础也最重要的云平台之一。何为“舆情监测”?通用的定义是通过对互联网传播的公众对现实生活中某些热点、焦点问题所持有较强影响力、倾向性的言论与观点的一种监视和预测行为。
廖常如介绍,在“大数据时代”,舆情监测的内涵和意义更为广阔,也是传统制造业目前有可能最需要建立的大数据信息平台。
简单的理解,以建材行业最大的板块——水泥行业的产业特色和发展现状为例,化解产能过剩、加快兼并重组是当前水泥行业的首要任务。无论是政府主管部门、地方政府、行业协会及各区域分会,还是 4000 多家水泥企业,尤其是各大区域的领军大集团企业,如果能够在大数据云平台上建立起科学有效的舆情监管与协调处理机制,及时监控各大区域产能释放的情况、市场价格的变化、违规新建拟建项目的遏制状况、各大企业全国范围内兼并重组的信息与变化等等,不仅仅可以大大节省巨额的人力物力与资力,更会得到有史以来最精确、最广泛、最同步、最及时的数据信息与资讯,哪怕是最偏僻的地方,也可以被“云”所覆盖。
什么是大数据(bigdata)?它在百度百科上的概念是所涉及的资料量规模巨大到无法透过目前主流软件工具,在合理时间内达到撷取、管理、处理、并整理成为帮助企业经营决策更积极目的的资讯。
这个晦涩难懂的概念用一个例子就能说清,刘邦为什么能战胜项羽?在历史的角度上原因很多,但从今天的话题来看,因为刘邦掌握了“大数据”。刘邦的队伍进入咸阳后,萧何将秦朝有关国家户籍、地形、法令等图书档案一律收走。这些秦朝的律令图书档案就相当于大数据,使刘邦对天下的关塞险要、户口多寡、强弱形势、风俗民情等了如指掌,从而制定了正确的方针政策和律令制度,找到了可靠的依据,对日后打败项羽、西汉政权的建立和巩固,起到了巨大的作用。这个故事看似不太着边际,却一目了然的解释了“大数据”的作用。
而在网络时代的当下,大数据的数量规模、复杂程度早已不是人工可以掌握的,这个数据量有多大?举一个直观的例子:每天互联网上要发出 2940 亿封邮件,200 万篇博客,1288 个新应用可供下载,数据流量可以刻 1.68 亿张 DVD 光盘。如此数量巨大、结构复杂、类型众多数据构成的数据集合,只有基于云计算的数据处理与应用模式下,通过数据的整合共享,交叉复用,才能形成智力资源和知识服务能力。
讲到这里,很多概念性的名词蹦出,比如“云计算、云平台”,恐怕有很多人不明白其含义,以及大数据的产生的背景和演变的过程,大数据应用的知识和常识以对社会发展产生的革命性变化等。对此我们专访了中金数据系统有限公司云计算研发部副总监关懿新。
云计算的概念最早出现在 2006 年,在当年 8 月举行的搜索引擎战略大会上,谷歌 CEO 施密特在回答主持人提问的时候,第一次使用了“云”(cloud)这个词来描述他的服务器。
其实这样的想法由来已久。早在 1995 年,为了对抗快速崛起的微软,甲骨文(Oracle)公司的 CEO 拉里·埃里森就推出了一款名为“网络计算机”的设备,当时售价 500 美元,不需要安装微软的操作系统就可以使用。埃里森揶揄道:“个人电脑(PC)是一种可笑的设备。”他设想这样一台设备,可以像插入插座获得电力一样,即插就能获得数据。但是,这款设备生不逢时,很快就退出了市场,因为当时的网络传输速度极慢,产生的数据也没有那么大,在自家的电脑上就可以轻松完成。但是,埃里森的这个想法却深深地影响了硅谷,奠定了现在云计算的雏形。
“云计算是把大量的数据资源架构在互联网上,或者说是云端,一个你看不到,但是能够给你提供服务、能够调动大量的计算机资源给你提供服务的地方。比如说你需要这种服务,需要十台计算机或者一百台计算机,但你不需要把计算机都买过来,云计算是可以提供大规模的计算机,远程地为你提供服务。”关懿新解释道。
云计算能够提供可弹性的计算资源在商业上为客户进行服务。中金曾经为某三维动画制作公司做 3D 效果的渲染,因为这家公司做完这部片子就不再需要这个服务,所以不打算购买计算机但可以租用了中金的计算机的服务。
“客户根据需要多长时间、多少台机器来付费就可以了。这样的服务在互联网企业刚起步的时候,需要的资源比较少,可以租少量的服务器,随着业务的快速扩张,可以从云端租用大量的服务器来支撑他们的业务。”关懿新说:“这样比自己购买计算机省下了一大笔钱和精力。”
云平台是海量计算机管理的平台,它是虚拟的平台,且灵活可变,在中金数据系统有限公司采访时,记者看到了机房里一台台服务器,云平台的概念是用一个软件把这一百台服务器管理起来,需要计算的时候就在上面产生一台虚拟机器,而这台机器所用的 CPU 是下面一百台物理机提供的。因为一台物理机可以根据它的能力产生若干台虚拟的计算机,所以客户可以根据需求来定制这台虚拟计算机来提供服务,服务完成之后这台虚拟计算机就自动消掉了。
云平台分为几个层次,IAAS 基础层是虚拟机一层,负责动态管理物理资源,PAAS 平台层提供更基础的软件层,一般面向开发商,提供报表、数据分析、数据库的服务。SAAS是软件层,直接提供软件服务,为客户直接从手机端、PC 端提供服务,客户直接从软件上看到结果。比如舆情服务、信息推荐等。
大数据催生了云计算,反过来,云计算又进一步激发了人们对大数据的认识。从表面上看,大数据和云计算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从技术上看,大数据与云计算的关系就像一对完美搭档,二者存在很多的交集,相互依赖。大数据必然无法用单台的计算机进行处理,必须采用分布式计算架构。它的特色在于对海量数据的挖掘,但它必须依托云计算的分布式处理。
大数据的出现,为云计算提供了释放能量的空间,也指明了云计算真正有价值的方向。大数据对云环境有着很高的依赖,云计算不仅大大提高了企业处理大数据的计算能力,而且不需要投入和管理过多的硬件设备,按照需要进行付费,有效地优化现有的资源。从这一层意义上来说,云计算为大数据提供了保管的场所和畅通的访问渠道。大数据作为企业的核心资产,对其进行有效的盘活,发掘出其在商业决策中的巨大价值是云计算的内在灵魂和必然的升级方向。
“互联网公司通过云计算为企业提供服务,近些年在全国建立了很多数据中心,当时提倡的概念是集约化建设。通过建设集中的数据中心之后,很多单位只需要租用数据中心的服务。”关懿新打了个比方:“简单说,原来各个单位都在建小机房,后来集中成一个大机房,提供动态的资源分配为各个单位服务。”
逐渐这个概念得到推广,政府把原来只是在 IT 界的“云计算”推广得更大、更远,开始建设云计算中心。“大约从2010 年开始,云计算的计算能力升级,能够把若干台机器统一管理,进行大规模的运算,能对海量的数据进行运算。于是互联网公司把数据挖掘应用的更加广泛。云计算中心分为几种,一种是私有云,在政府或企业范围内建作内部使用;一种是公有云,在互联网企业界,比如微软、谷歌、阿里巴巴等,公众可以访问,但云计算的安全性、可用性以及成本等方面仍存在诸多的疑虑;另一种是混合云,就是把私有云和公有云混合在一起。”关懿新说道:“当大数据和百姓的衣食住行息息相关时,是它推广速度最快的时候。比如前一段出现的腾讯推出的嘀嘀打车、平安推出的网络保险,就是基于大数据的分析和挖掘,对数据进行分析,推算出用户的需求,产生商业的应用来影响到每个人的生活。”
“什么是大数据?”当我们再回头思考时,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却也很难回答。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人说,大数据就像一个神奇的钻石矿,当它的首要价值被发掘后仍能不断给予。也有人说大数据像漂浮在海洋中的冰山,第一眼只能看到冰山的一角,而大部分隐藏在表面之下……
大数据不仅是一个技术,未来或许将成为一个行业,依然让人琢磨不透,这就是大数据的魅力。
来源:中国建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