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尔夫回归奥运会后的影响及其中国发展策略

2014-04-07 09:57潘华云
河北体育学院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高尔夫运动体育

潘华云

(湖北工业大学 体育部,武汉 430077)

2016年,高尔夫将重返奥运会。借助高尔夫球重返奥运的东风,我们所期望的中国高尔夫全面发展的繁荣景象并没有出现,反而出现了两极化的趋势:以国家队和重大赛事为代表的竞技高尔夫发展得如火如荼,而大众高尔夫在中国的发展至今未见晴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状?我们到底需要的是奥运会金牌还是高尔夫项目?高尔夫的发展方向在哪里?这种发展需要什么样的路径?对于这些问题的论证,有助于更理性地看待高尔夫在中国的开展。

1 高尔夫进入奥运会的背景

高尔夫起源于苏格兰,是来自于民间的户外运动。1900年巴黎奥运会,高尔夫球同射箭、马术、足球等共10项运动被增设为奥运会比赛项目。但1904年圣路易斯奥运会后,由于高尔夫还没有普及,参赛国家实在太少,基于现代奥运会项目设置随意等原因,再加上奥组委没能和圣安德鲁斯皇家球场俱乐部安排好规则和时间,到1908年伦敦奥运会,高尔夫项目被取消。

高尔夫撤出奥运会后,国际高联为重返奥运会做了很大努力,但过程却漫长而曲折。2005年,在新加坡举行的国际奥委会会议上,呼声最高的高尔夫球因为无法在“职业选手参赛权”等问题上达成共识,失去了参加北京奥运会和伦敦奥运会的机会。之后国际高联和高尔夫相关人士经过不断地游说,直到2009年10月,国际奥委会投票决定,高尔夫成为2016、2020年奥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1]。高尔夫项目时隔百年后,重新回归奥运会,有其必然性和时代性。

一方面,高尔夫希望借助奥运会这个平台,获得更多的资本支持,更广泛地推进高尔夫的全球化发展。另一方面,国际奥委会希望从高尔夫身上获得更高的关注度和商业收入。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说:“最终,选择了两个能给奥运会带来更多附加价值的项目。”高尔夫运动从早期的苏格兰牧羊人的游戏发展成为当今世界三大体育运动,已在国际上形成了一个巨大的产业市场。在高尔夫产业发达的美国、日本等国,高尔夫产业是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职业高尔夫运动的体育明星效应对青年人有巨大的吸引力,以及各级职业高尔夫巡回赛的强大吸金能力,都使国际奥委会垂涎已久,因此高尔夫此次回归奥运,有着两者共同的利益需求,是二者的互利共赢。

2 现代高尔夫运动的发展特点

2.1 参与的普及性

高尔夫运动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世界上开展范围最广的项目之一,得到了全世界的普遍认同。现代高尔夫作为在西方诞生的项目,在西方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据统计,“全世界现有高尔夫球场总数超过3万个,目前大约有5 700万人在从事高尔夫球运动,美国PGA 高球赛和英国公开赛的电视收视率都能达到几千万、上亿的人次”[2]。而在美国,高尔夫人口就有3 000万,高尔夫是最受大众欢迎的户外运动,美国也是最早的高尔夫平民化国家。根据有关报道,美国人在空闲时间里进行的体育活动,排在第一位的是高尔夫球。在其他发达国家如英国、日本,高尔夫运动的普及率同样很高,而大众参与的普及性是高尔夫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2.2 高度的职业化和产业化

现代高尔夫运动的最大特征就是职业化和产业化,围绕着高尔夫运动有着巨大的产业市场,包括球场的设计和选址、球具和服装为主的高尔夫用品市场;各种形式和等级的职业高尔夫赛事,这些都促进了商业广告、赛事冠名和电视网络转播等产业的发展。另外各种专业培训和职业教育也在高尔夫运动中实现了产业化,运动员用比赛奖金排名次,这些都使现代高尔夫运动在产业化的背景下得到了高速的发展。例如美国高尔夫产业的年产值高达800—1 000亿美元,并以每年10%的比率增长,在高尔夫产业发达的英国、日本等国,高尔夫是体育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3 高尔夫进入奥运会的利弊

3.1 高尔夫奥运化的现实意义

3.1.1 回归体育运动本质

高尔夫运动是中世纪起风靡欧洲大陆贵族阶层的休闲娱乐项目,带有明显的贵族化和绅士化特点,自上世纪80年代传入我国,成为典型的贵族运动,被视为有钱人的游戏。在很多人眼里,高尔夫是休闲、娱乐活动,而不是体育运动。高尔夫再次成为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证明高尔夫本身就是一项体育运动。人们对于高尔夫的态度应该有所改变。高尔夫带有运动项目的竞技特点,只不过与其他对抗性项目不同,它是一种不断挑战自身能力的项目。随着这项运动逐渐回归体育本质,人们也将重新审视高尔夫,慢慢接受并且参与这项运动,高尔夫的运动功能也会逐渐得到民众的认可,并将迎来项目发展的一个快速时期。

3.1.2 促进体育产业的发展

在当前科技快速发展的时代,体育不仅体现出文化价值,而且能创造很高的经济价值。世界上很多发达国家体育产业化的经验表明:体育产业化不仅能推动体育运动蓬勃发展,而且能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目前,我国体育产业化尚处于初级阶段,新财富的一项研究显示,我国体育产业创造的增加值仅占我国GDP的0.57%,与体育产业发达国家5%的水平相比,还十分落后。而高尔夫产业对体育产业的贡献率,美国等发达国家可以达到20%-30%,而我国不足0.5%[3]。

高尔夫回归奥运后,短期内在中国还是得到了一个比较快速的发展,高尔夫球场建设不断增加,以观澜湖世界杯为代表的一些重大赛事落户中国,都给高尔夫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当前我国正由生存型发展阶段进入到发展型阶段,这意味着消费时代的全面到来,而人们也将由重视衣食住行转向重视以人为本的发展,高尔夫作为大众休闲项目,也将日益朝着大众化趋势发展,随着参与高尔夫运动人群的不断增加,高尔夫产业也将快速发展。

3.2 高尔夫奥运化的表现及其危害

3.2.1 高尔夫可能会由休闲运动沦为金牌工具

高尔夫运动是由一项最古老和最富贵族气息的运动逐渐演变而来的现代大众休闲运动[4]。但多年以来,中国竞技体育一直围绕着奥运战略进行布局和配置资源,奥运项目可以享受体制内的丰富资源,而非奥运项目只能在体制外徘徊,举步维艰。在奥运争光计划的指引下,项目被奥运化,也必然被全运化。随着高尔夫入奥,很多人开始担心,高尔夫是否会由一项简单的休闲运动而成为政府和各地方体育局所追求的新的金牌增长点呢?入奥两周年后,这种担心慢慢开始成为现实。2011年6月,高尔夫国家队正式成立,这标志着2016年奥运会备战工作正式开始。随后,海南省成立了省队,广东省、云南省已经开始组建专业队,北京已经有了专业队的指标,而属体制之下的业余体校高尔夫班正在酝酿招生之中。随着各级高尔夫国家队和省市专业队的相继成立,举国体制的三级训练网正在形成。当各地为了体制内的奥运和全运奖牌而耗费巨资组建高尔夫球队时,高尔夫由休闲运动演变成了金牌工具,这种回归又会给高尔夫和中国体育带来多大的益处?

3.2.2 高尔夫球场的过度开发导致自然环境的破坏

发展高尔夫项目,建设高尔夫球场,势必以水和土地资源为依托。随着高尔夫进入2016年奥运会,高尔夫也成为2013年辽宁全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成为各地方体育局的金牌争夺点,各地必将大量兴建高尔夫球场,这需要耗费大量的土地资源和水资源。我国现有世界上1/5的人口,却仅有世界上7%的耕地资源,在我国,耕地属于稀缺资源,乱建高尔夫球场,占用了本就稀缺的土地资源,破坏了土壤的生长环境。同时建设和维护高尔夫球场,除了要投入很大的人力、物力、财力,播种、修剪、浇灌草坪,还要耗费大量的水资源。高尔夫“高”在何处?“高”在健康、文明、高雅、绿色、环保、低碳[5]。当因为高尔夫进入奥运系统、全运系统,而大规模建设、开发高尔夫球场时,就不仅失去了高尔夫本来的“高”,也是在我国现有资源环境下所不能允许的。

3.2.3 高尔夫“炫耀性消费”带来的消极作用

美国经济学巨匠凡勃伦1899年在《有闲阶级论》中提出“炫耀性消费”,认为购买商品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获得直接的物质满足与享受,更是为了获得心理上的一种满足。在中国,高尔夫目前还是贵族运动,许多人将打高尔夫作为一种彰显财富的机会和身份的象征。我国高尔夫运动所承载的符号意义远远超越了其体育的本质意义,这种负面的消费导向正在逐步侵蚀高尔夫运动的健康发展,并导致高尔夫运动的合法性地位不断受到冲击和挑战[6]。

高尔夫运动的发展历史表明:高尔夫运动的发展与经济、社会乃至文化的发展高度一致。高尔夫普及程度比较高的国家,都是经济高度发达、人均消费水平高的国家。如美国、日本、欧洲国家等。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实际上我们国家的人均收入和个人消费能力还是非常低的。高尔夫这种高成本运行下的高消费项目和民众低消费能力之间产生了巨大差距,当一些高消费阶层和政府公务员等特殊群体介入这个项目,必然会激起无力参与其中的普通民众对于这项运动的不满和仇视,影响社会的团结和稳定。

4 高尔夫进入奥运会后的中国发展策略

在中国,高尔夫运动由于具有了特殊的意义,再加上近几年多与地产开发等敏感词联系起来,不断受到大众的关注和质疑,背负了很多运动属性之外的骂名。对于高尔夫,我们可以批判它的附加属性,但这不等于我们要完全否定高尔夫,抛弃高尔夫,而是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高尔夫的开展,思考在现有国情下,采取什么样的方式能使这一西方大众化的项目融入我国。为了更好地论述高尔夫在我国的发展路径,本文从大众高尔夫和竞技高尔夫两个方面展开。

4.1 大众高尔夫运动的发展策略

高尔夫回归奥运会,必然会推动高尔夫的国际化发展,现在全世界几乎一半的国家都已经普及了高尔夫运动。高尔夫已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基本实现了自身的全球化。与全球化概念紧密相关的就是本土化,本土化是一个过程而不是目的,是一个事物为了适应当前所处的环境而做的变化,通俗地说就是要入乡随俗。随着高尔夫全球化的推进,高尔夫要获得社会认同,成为具有群众基础的大众项目,必须根据我国现有的国情,进行高尔夫中国化的改造。

4.1.1 高尔夫球场的本土化改造

我国是一个人均自然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地少人多是我国的基本国情。这就决定了中国高尔夫球场必须从这一国情出发,而不是简单模仿国外的做法。高尔夫球场用地面积比较大,因此高尔夫球场的选址应格外严格,选择废弃的矿山、垃圾场等非生产用地进行建设,减少耕地使用量;高尔夫球场对草坪质量要求比较高,要频繁使用农药和化肥,可能造成水体、土壤和空气的污染,而且高尔夫球场草坪的用水量比一般绿化草坪大,也会消耗大量的地下水资源。因此节水和环保是高尔夫球场建设过程中所必须考虑和解决的问题。设计和建造符合中国国情的本土化球场是中国高尔夫健康发展的保证。

4.1.2 高尔夫项目的本土化改造

虽然高尔夫作为全球三大体育运动之一,在国际体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在进入我国后,其高端化、高消费的定位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人们参与这一运动,动辄几十万元的会籍和打一轮18洞上千元的花费令广大群众望而却步,这与奥林匹克运动所倡导的人人享有平等参与体育运动的理念相违背,因此要真正使高尔夫摆脱“精英”“贵族”的标签,将高尔夫运动普及推广到大众中,必须要对项目自身进行本土化的改造,把高尔夫运动做成开放和包容的运动。日本在本土化改造后形成的PARK 高尔夫模式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例子。

PARK 高尔夫就是公园高尔夫,场地没有限制,5 亩、10亩都可以,由于其花费低廉、便于开展,日本目前有几十万人在打,是风靡日本的全民健身运动。与这种小型高尔夫类似的还有适于广场开展的广场高尔夫、类似于门球的轱辘快高尔夫、与台球相结合的叭嗒叭嗒高尔夫等。在高尔夫大众化的传播过程中,可以通过本土化的改造,建设小型、经济的高尔夫球场,推广公园高尔夫、草地高尔夫等项目,来满足全民健身的需要。

4.1.3 发展高尔夫的群众体育社团

体育社团就是以体育运动为目的或活动内容的社会团体。体育社团是社会团体的重要类型,也是体育活动的重要组织形式之一[7]。在国外,高尔夫爱好者是高尔夫发展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各种形式的群众高尔夫社团组织比比皆是,但对于只有20年发展经历的中国高尔夫来说,群众性的高尔夫社团组织在相当长时间内处于空白状态。高尔夫进入奥运会后,极大地促进了高尔夫在国内的发展,高尔夫运动也势必会在全民健身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应大力发展高尔夫的群众社团,促进高尔夫在群众中的普及与发展。要坚持事业性高尔夫社团和自发性高尔夫社团发展相结合的思路,打造高尔夫群众体育社团,社团管理部门、体育行政部门应引导帮助各地高尔夫协会的组建,建立健全省、市、县三级高尔夫体育社团网络,鼓励各地探索体育社团的社会化、实体化进程,积极开展高尔夫的交流、宣传,提供高尔夫信息和服务;同时扶植民间自发组织的非正式的高尔夫社团,加强与事业性高尔夫社团的组织与联系,以获得外界的支持,鼓励、组织群众参与高尔夫运动,扩大高尔夫在全民健身中的影响力。

4.1.4 加强高尔夫文化的宣传

高尔夫运动在中国的发展仍缺乏核心动力,原因不在于高尔夫运动本身,而在于高尔夫发展的文化土壤还不肥沃,高尔夫文化在中国仍处于缺失状态[8]。因此要有效地传播高尔夫文化,进而推动高尔夫运动在中国的普及。首先,高尔夫要在中国健康发展,让高尔夫成为大众休闲运动,就要消除大众对高尔夫的误解和偏见,用事实证明,高尔夫对经济、环境乃至全社会有着正能量。其次,小球中心和中国高协要在宣传中起到主导作用,承担主要责任,进行高尔夫的正面宣传,宣扬高尔夫文化中讲究礼仪规范的要求,宣传高尔夫运动的“绅士文化”“自律精神”“诚信精神”,特别是在广大青少年中普及和推广高尔夫文化,以利于高尔夫运动在中国的长远发展。再次,媒体要有意识地加强对高尔夫文化的宣传,在报道重大赛事、明星球员的同时,关注高尔夫与中国本土文化的结合,重视高尔夫文化的传播,扩大高尔夫文化在中国的普及与发展。

4.2 职业高尔夫运动的发展策略

职业高尔夫的发展路径主要是改革现有高尔夫管理机制,建立高尔夫职业俱乐部,培养有影响力的职业高尔夫运动员,创建以市场为导向的规范的职业联赛,坚定地走职业化之路。

4.2.1 改革高尔夫行政管理机构

在我国现行的体育管理机构中,高尔夫项目主管部门为国家体育总局小球运动管理中心,为国家体育总局直属事业单位,是政府一套班子、两块牌子的结构。它既是管理中心,具有行政管理的职能;但作为小球协会,它又是一个社会团体、群众团体;同时它还可以凭借自己的权利搞创收,有着企业的行为,所以,小球运动管理中心是群、事、企三位一体。它作为管理机构,负有监督的职能,同时又办联赛,所以是管、办、监三位一体,通俗地说就是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

按照国际高尔夫发展规律,各家高尔夫俱乐部本应获得在市场中自由竞争的机会,但事实上,在我国,小球管理中心却控制着职业高尔夫的发展。对比一下国外高尔夫的发展,包括商业开发在内的实权掌握在职业联盟而不是中心手中,联盟里有职业经理人进行经营,确保体育机构可以按照市场化的模式运作。相比高尔夫国家队能否短期内出成绩,这种制度和思维上的改革才是中国高尔夫迫切需要的。

在我国转变政府职能的宏观背景下,中国体育体制改革必须改变运动项目管理中心模式,走协会实体化的道路,政府将办体育的权力交还给体育协会,专心致志地完成服务市场、服务社会的公共服务职能[9]。伦敦奥运会后,以举国体制为代表的中国体育管理体制不会有根本性的改变,只有在现实背景下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高尔夫体育管理体制,才可以将高尔夫从小球运动管理中心分离出来,尽快实现高尔夫协会实体化和独立发展。

4.2.2 以俱乐部模式大力推行高尔夫职业化

竞技体育职业化是体育发展的最高形式,也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10]。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当今世界体坛的职业化呈现出以职业俱乐部为实体,以职业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竞赛为基本商品,并通过职业联赛的方式获得巨大利润的趋势。

俱乐部是竞技体育商业化和职业化的主要载体。参照国外高尔夫俱乐部的发展模式,我国职业高尔夫的发展,必须尽快建立和完善以企业制度为基础的高尔夫俱乐部发展模式,厘清政府、体育组织和俱乐部的关系,清晰界定高尔夫俱乐部产权关系,建立权力的监督和制约机制。职业高尔夫的管理体制应当包括职业俱乐部和联盟的自律管理机制、高尔夫协会的行业管理机制和政府行政部门的依法监管体制三个部分,联赛的投资权、经营权和收益权则还给俱乐部。

高尔夫作为世界上高度职业化的项目,建立了世界职业高尔夫巡回赛体系,一年中任何一周都有职业高尔夫球赛,众多赞助商、发达的电视转播和世界顶级知名品牌的合作伙伴,使高尔夫在国际上已形成了巨大的产业市场。反观中国,目前拥有广阔且还未充分开发的高尔夫体育市场和潜在高尔夫消费者。根据2010年度《朝向白皮书——中国高尔夫行业报告》,2010年,国内球场共产生992 万打球轮次,较去年上升了13.8%,高尔夫核心人口数增至33.3万,增幅为11%,并且这两个数据一直呈现增长趋势。我国营业中的高尔夫设施总数为395家,折合490个18洞高尔夫球场,本年度国内球场设施增值速度为13.5%[11]。1994年中国有了第一个高尔夫巡回赛,当时一站比赛几万元奖金,现在的中巡赛奖金已经达到上百万。中国高尔夫俱乐部联赛是自2007年举办的全国性高尔夫俱乐部团队赛事,对于提高中国高尔夫选手水平,促进和推动中国高尔夫运动的普及和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因为中国高尔夫联赛管办不分,品牌无从谈起,特别在奥运金牌战略的影响下,高尔夫联赛势必会沦落为国家队的附属品,在奥运年,高尔夫联赛面临着为国家队让路、调整赛程、明星运动员不能保证出场率等问题。其实,联赛不仅是小球中心的比赛,也是高迷和赞助商的比赛,联赛的安排理应首先符合高迷、球员和赞助商的利益,只有这样联赛才能吸引更多的观众,才具有自由的市场平台,才能吸收更多的商业资金,获得长足的发展。故应尝试建立市场化运作的高尔夫职业联赛,并形成常态机制,不断创新联赛的运行模式,加强与媒体的合作,强化高尔夫的休闲价值,为我国体育探索职业化道路开辟新的路径。

4.2.3 改革高尔夫后备人才培养体系

以家庭为主的培养模式到以国家、个人、企业三者结合的培养模式的转变,成为我国青少年竞技高尔夫适应奥运战略的现实之路。自上世纪80年代高尔夫进入我国后,我国高尔夫选手是以自负盈亏的“个体户”方式生存的,现在年轻的新生代高尔夫球手绝大多数是在家庭模式下培养的,家庭模式是高尔夫人才培养的主流。虽然家庭培养模式灵活,可以使有条件和有天赋的孩子得到发展,但也有家庭承受昂贵的开支、孩子易受父母主观意志影响、缺乏比较而导致运动员水平提高缓慢等弊端。目前国内球场都是会员制球场且数量有限,导致青少年的训练时间得不到有效保障,这也成为举国体制下培养人才的弊端。在高尔夫国家队成立后,中国青少年高尔夫开始逐渐向举国体制靠拢。举国体制是利用有限资源发展竞技体育的一种方式,选材尤为重要,只有发现好的高尔夫苗子,才能集中国家有限的资源去实现最佳的目的。因此,在高尔夫的青少年人才选拔中,应重视训练体系和竞赛体系的建立。一是训练体系,通过平时的集训、夏令营等去发掘人才;二是竞赛体系,重新整合目前的高尔夫青少年竞赛资源,增加竞赛数量,使比赛贯穿全年,通过比赛发现人才。一旦发现人才,选入国家训练系统,由省市专业队来培养,通过举国体制和家庭的结合,可以有效地减少政府和家庭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资源浪费。另外,青少年培养必须借助社会力量,一些有实力的企业和球场,应该对青少年提供优惠条件。笔者认为,在目前的高尔夫发展阶段,国家、家庭和企业结合共同来发现和培养青少年高尔夫人才是一种理想模式。

4.2.4 鼓励职业高尔夫运动员单飞

随着中国高尔夫水平的不断提高,职业化道路已经成为业界的共识。2012年6月11日,中国选手冯珊珊赢得女子职业高尔夫协会锦标赛冠军,成为内地第一个赢得高尔夫大满贯的选手。在高尔夫回归奥运的背景下,冯珊珊的成功引发了人们的热议。和李娜一样,同样是主流项目的大满贯赛事冠军,同样是中国弱势项目的突破者,同样是单飞模式,但与李娜相比,冯珊珊的单飞更为彻底,走了一条坚定的职业化道路。单飞模式来自于中国女网,所谓单飞模式,就是国家网球管理中心与彭帅、晏紫、李娜、郑洁签订了单飞协议,即运动员可以享受自主训练、自主参赛、自主组建竞赛团队、自主制订参赛计划,同时自负盈亏,但需上缴8%—12%的个人收入。另外,单飞的球员必须无条件听从国家队的召唤,代表国家出战联合会杯、亚运会和奥运会等赛事[12]。单飞模式是网管中心探索网球职业化道路的一种新尝试。高尔夫和网球同为三大世界体育运动,同样是小球的代表,同样是市场化和职业化极高的项目,但网球已经走出了一条单飞模式,而高尔夫在回归体制后还在艰难的探索之中。笔者认为,高尔夫完全可以借鉴网球目前的单飞模式,即举国体制和单飞模式相结合。举国体制重点应放在青少年培养上,充分利用国家资源,培养有潜力的高尔夫球员。而对于有条件的职业高尔夫球员,要鼓励他们单飞,参加高水平的职业高尔夫巡回赛,政府应给予足够的空间和支持力度,以更好地消除目前国内高水平的职业选手进入国家队后的顾虑。

5 结语

对于有着浓厚奥运情节的中国体育来讲,在中国发展高尔夫,绝不能因为高尔夫入奥,就把奥运金牌作为高尔夫发展方向的出发点和归宿,更不能将此视为唯一追求和终极目标。在中国发展高尔夫,必须考虑中国国情,以更合理的方式推动高尔夫的本土化,促进高尔夫在中国的普及发展。当前我国正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转型,职业化是衡量体育强国的重要标志,应改革现有高尔夫管理机制,构建市场化的高尔夫俱乐部体制,推动高尔夫职业化发展。

[1]万发达,吴爱芳.高尔夫回归奥运会的文化学思考[J].体育学刊,2011,18(4):45-48.

[2]于春艳.高尔夫球橄榄球重返奥运会思考[J].体育文化导刊,2010(3):134-137.

[3]卜海涛.高尔夫产业:撬动城市经济的绿色杠杆[N].中国财经报,2010-04-20.

[4]刘惠英.珠三角高尔夫球热的文化思考[J].体育文化导刊,2008(10):30-32.

[5]高尔夫“高”在何处?[N].中国体育报,2011-03-22(02).

[6]张建会,钟秉枢.高尔夫运动的符号消费[J].体育学刊,2009,16(9):36-38

[7]刘英奇,李继东,季彦霞.基层社区治理视角下的基层体育社会团体发展研究[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3(5):5-8.

[8]付成.论高尔夫文化在中国的传播[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32(12):20-23.

[9]张新萍.后奥运时代的中国体育[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9.

[10]鲍明晓.职业体育是体育强国的核心竞争力[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3-5.

[11]朝向白皮书——中国高尔夫行业报告(2010年度)[EB/OL].(2011-04-15)[2013-12-22].http://wenku.baidu.com/link?url=MOIdBQ70ZtkQ0QrpOtf8kX8 KdqV0gqJCDlPW6vw_4twuHmUfP4ezJbt_IEz_I8c8y ZZsPfcHfICiU630xqjwVRluTSTV32H38RD_4wdwYxO.

[12]梁高亮.我国女网单飞模式与举国体制辨证关系研究[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0,24(4):54-57.

猜你喜欢
高尔夫运动体育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高尔夫MK7.5的 10位对手
不正经运动范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高尔夫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
谈体育实践课中知识的扩展
休闲高尔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