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永宏,张立志
(1哈尔滨市住宅新区物业管理总公司,哈尔滨 150090,2哈尔滨市新阳物业管理服务中心,哈尔滨 150010)
通信行业的加速发展为社会经济的腾飞创造了空前的发展空间,通信工程在国民经济建设、公众生活和科技研究方面的价值和作用,正在日益突出,把握通信工程的现状,认知通信工程的规律,促进通信工程的发展显得非常重要。
通俗地理解通信工程,就是在一定的网络和体系内,对通信信息进行信号的加工,进而实现对信号的利用,达到通信的效果。通信行业对于通信工程理解一般为:通信工程是对通信信号的产生、编码、传输、解析和利用的各种通信设备和线路的总称。通信工程涉及计算机、维修、光纤、网络、电话等各种方式,是当前科技发展最为重点和关键的领域,并具有广阔的发展图景,是现实和今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程。
通常情况下,通信工程通过一定的连接方式,实现了终端间或终端与主机间的连接。由于地域跨越较大,因此造成了通信工程位置难于找到规律性的分布形式,出现对地理条件和自然环境的适应性,这就在通信工程的特征上,表现出分布分散的特点。
通信工程建设中,常会遇到河流、山脉、住宅、企业等方面的影响,为了确保通信效果,常常会更改通信工程的设计,出现了通信工程位置、结构和功能上的变化,导致在工程上出现随机性的特点。
通信工程是一个互联互通的结构体系,同时要满足各地、各类人群的通信需要。因此,必须建立起长距离的通信工程线路,这样才能有效实现通信工程的设计与功能目标,形成对通信工程性能与价值的体现。
我国通信行业主要可以划分为两个主要部分,一是通信工程的制造和建造企业,二是通信的服务企业。这两大部分有相互的沟通,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分离,但是在通信工程方面都有强烈的一致性。当前,通信工程的发展技术是社会和公众日益扩大的通信需求,作为通信工程的主要服务行业——电信行业——是当前建设通信工程的主体。当下,一些公司或企业,以一定的形式,参与到通信工程的建设中,缓解了通信工程建设资金与技术的不足。但是,也存在主体过多、水平参差不齐的实际问题。通信工程在发展过程中,还呈现出人才方面的不足。没有足够数量的通信工程人才,高素质通信工程人才不足,这是当前制约通信工程发展的主要原因,导致通信工程难于适应新时期的发展需要。
通信工程在未来的发展中,要注重运用高速无线宽带网络技术,实现人们对通信服务的要求。一方面能够大大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也能提高整个城市的信息化程度。从另一方面,也促进了我国信息现代化的发展水平。
光通信技术,是通过光的高速传播、节点转换以及宽带光的接入等自动化网络技术,在通信工程中的应用,这就需要通信工程必须实现更加规范的管理,进而提高通信工程的服务质量,从而使光通讯,能够在人们的生活中得到运用,更好地为人类、社会服务。
IT是通信技术的一种特殊技术,目前已经在社会上广泛使用。通过IT,可以实现在网络上的交易与服务,从而实现通信工程的全面运营与推广,发挥通信工程独特的功能。值得一提的是,我们要注意,目前通信工程的建设中,还出现了一个新型的概念——“物联网”——其实质就是要通过相关仪器、全球定位系统及激光扫描等设备,进行全方位管理,以提高我国的网络化进程。这个新型概念在通信工程的未来发展中,是值得进行研究的。
通信工程未来发展的重点,应该放在培养人才方面。通过高校教育来逐步实现人才的培养,无论是专科、本科教育,都可以为其培养现代化的通信工程人才。比如,专科可以采取职业教育的形式,保证学生能够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及职业技能。而本科院校的通信工程专业教育,可以把重点放在以专业学习为主,培养一批理论研究性以及应用实践型的全方位发展的通信工程人才。而在进行专业学习的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建立健全的人才机构体系,这种未来致力于通信工程研究的人才,才是满足社会要求的高素质人才。
通信工程是社会重要的交互式工程,在未来的生产和生活中,通信工程必然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特别在信息和网络技术不断创新与发展的今天,应该抓住通信工程发展的良机,从通信行业进步和通信市场发展的实际出发,尊重通信工程的客观规律,通过不断创新和持续探索,与时俱进地打造通信工程建设的新体系,使通信工程这个基础性、关键性的工程得到稳定而健康的发展,更好、更多、更完整地为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提供基础性保障,进而实现通信工程的行业、产业价值。
[1]刘海波.简论通信工程现状与特点及发展前景展望[J].科技致富向导,2013,(14):78.
[2]项洪印,鲍慧.现代交换技术课程平台化互动型教学改革与实践[J].价值工程,2010,(29):45.
[3]陈财.通信工程中的传输技术的有效应用[J].科技促进发展(应用版),2011,(02):46.
[4]尤劲.通信工程项目从监理到项目管理的转化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0,(31):12.
[5]孙军利.建设通信工程莫忘安全管理[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1,(0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