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城市社会化条件下我国社区养老的模式与方法

2014-04-07 08:41蔡慧
黑龙江科学 2014年6期
关键词:社会化养老老年人

蔡慧

(菏泽学院,山东 菏泽 274015)

强化社区养老服务功能是适应人口老龄化发展的客观要求,建立和完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必要补充,依托社区构筑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也是解决养老问题、适应老人及其家庭需求的客观要求,鉴于我国养老需求的现状和社区在承担养老服务中的特点和优势,所以社区养老服务将成为今后我国养老服务的主要模式之一。

1 社区养老出现的必要性

1.1 养老观念出现新现象

我国传统的习俗都是老人在家庭养老,“养儿防老”、“多子多福”的旧观念深入人心。随着社会的工业化、现代化程度提高,这种传统观念悄然发生变化,特别是随着城市人口结构逐步老年化和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逐步显效,更随着城区住房逐步向高层发展的趋势,社会养老问题已不单纯是一个家庭的问题。现代社会生活频率加快,很多家庭的年轻人忙于工作和学习,照顾父母的精力不足,养老观念逐渐发生变化。

1.2 社会条件满足不了养老要求

人口老龄化既指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10%以上,也指这一比例逐步上升的趋势。我国现有人口13亿多、而60岁以上的老人达1.2亿左右,并且后者以每年3%的速度递增,由之使得我国不仅成为典型的人口老龄化国家,而且是养老形势最为沉重和严峻的国家。在日趋加重的养老任务面前,我国传统的单纯家庭式分散养老形式渐显力不从心,家庭规模变小,家庭养老功能外移,推行社会化的集中养老日显必要和迫切。而由于城市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总体比农村严格和城市职工工作方式比农村农民的工作方式受到更多的时间与规则等约束,使得城市的社会化集中养老的需求更加迫切。

1.3 养老机构人员的素质问题

社会服务设施不足和社区为老服务远远不能满足老人需求。主要表现在:一是缺少适合老人需要的健身器材,大约一半生活区没有老年活动室和运动场所。二是缺少专业社会工作者。三是服务不及时或缺少人性化服务措施。四是缺少不同档次,尤其是价廉物美的中低档老年公寓。相对老人数量而言,老年社会服务机构提供的床位既少且差,许多托老所不具备国家规定的卫生条件。

2 社区养老的可行性

2.1 学者观点

穆光宗认为,社会发展与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家庭养老的内容和形式出现了分离,养老支持力弱化、养老资源减少,家庭的养老功能弱化,养老从家庭转向社会。学界把社会养老定义为,老年人在敬老院、福利院等养老机构养老。养老模式包括经济供养、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等等方面的因素,社会化养老,指的是老人晚年生活的经济来源和日常照料来源于社会,由社会提供,比如老年人退休金、福利费、医疗费等等由企事业单位、政府及社会保障机构提供,而不是由家庭提供。主要的方面是经济来源社会化,最典型的就是依靠社会保险为来源;生活照料社会化,比如结合家庭,居住在家庭之内,从商业机构购买照料服务;精神慰藉社会化,依靠社区及老年活动中心等设施及机构使老年人的心理不脱离社会,避免步入老年而产生的孤独和苦闷。“社会化养老”这个概念包含了许多现有的养老模式,比如完全的机构养老(养老院、福利院),及不完全的机构养老(短期托老所),完全的自我养老和不完全的自我养老,民政部社会福利和社会事务司闫青春提出:家庭供养为保障,社区照料为依托,机构供养为辅助。我国的国情决定了养老的社会化趋势,日益壮大的老年人对于日常照料、精神慰藉、保健护理、紧急救助及临终关怀等服务呈现增长趋势,并且对这些服务的市场细分呈现出多样化多层次的需求。传统的家庭养老遭遇困境,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和生育观念的转变,家庭规模小型化,妇女参与社会工作率的提高,劳动力的流动性强,等等,照顾老年人的青壮年相对减少;人们生活观念更新,老少分居致使空巢老人增加,生活、空间的分离使得家庭养老名存实亡。养老的人力、时间与经济资源已经严重削弱了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质量,理论上讲,集中的机构养老是社会化养老模式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具有比较优势和规模经济。它有效地组合和配置养老资源,降低了养老成本,减轻了家庭负担,但是其比较低级的服务质量和单一的服务远远不能满足日益增加的老年人群的养老需要。

2.2 理论基础

社区养老背后的理论基础是社会嵌入理论,它认为任何个人都不是孤立的,都是嵌入在特定社会结构和关系网络之中的,通过特定的社会关系网络获得社会支持,以及信息、情感、服务等其他社会资源。

社会嵌入性(socialem beddedness)简称嵌入性,该理论的代表人物是格兰诺维特,他继承和发扬了前人关于嵌入性概念的解释,提出自己的观点,他的嵌入性概念既反对社会化不足的概念,也反对过度社会化的概念。他指出,行动者既不可能脱离社会背景采取行动、做出决策,也不可能是规则的奴隶,相反行动者在具体的动态的社会关系制度中追求目标的实现。所以嵌入性概念并不完全否定这两种社会化,而是主张两者的相互支持,主张个体与结构二者之间的融合和互动。许多传统的理论认为,人进入了老年期应该以享受为生活目标而不再需要社会化了,传统社会的老年人具有天然的教化权位,他只对别人施行教化,而自己则决不会重新面对社会化的问题。然而,社会嵌入理论和现代社会发展证明,老年人仍然需要继续社会化,主要的理由之一在于角色的转换,这种转换及影响表现为:一是劳动角色转换为供养角色,这容易使老年人产生经济危机感。二是决策角色转换为平民角色(在家庭中,由“家长”角色转换为被动接受照顾的角色),它容易使老年人产生“被抛弃感”和寂寞感。三是工具角色转换为感情角色。工具角色是指人们肩负着一定的社会公职,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各领域占据着主体地位,他们所扮演的角色是为了某种特殊的目的,如职业的角色。情感角色是为满足身心情感的角色,比如在家庭中父母、子女间的角色。这样角色的转换使老年人常常碰到性别角色模糊问题以及伴随而产生的老年夫妻之间的冲突。四是父母角色转换为祖父母角色。除了角色转换外,老年人还将遭遇多重“突然失去”的威胁,如子女情感支持的突然失去(子女成家分居,老年人进入“空巢”家庭)、健全身体的突然失去(疾病并可能面临肢残或死亡)、配偶的突然失去(丧偶并带来心理健康上的问题)。所有这一切对老年人而言都将要面临的新的问题,都需要通过继续社会化、加强学习、提高修养和不断自我调整来予以解决。社区养老是老人继续社会化的一个很好的平台,通过社区为老人提供的各种服务,可以使老人在角色转换过程中更好的应对。增强社区老人在角色转换过程中的适应性,减少角色突然转变的失落感。

3 对策与建议

3.1 提高对于社区养老服务工作的重要意义的认识,摆正社区养老工作的位置

社区养老服务工作是迎接人口老龄化挑战,满足老年人各方面需要和促进老龄工作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一项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措施。因此,必须加大资金的投入与宣传的力度,同时强化政府的主导地位,在政策制定上给予社区养老服务一定的政策优惠,鼓励其健康发展。同时,也要规范各级管理,明确各部门职责,充分认识发展和加强社区养老服务工作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3.2 使社区养老服务走上社会化的轨道

要想扩大社区养老服务的规模,多渠道筹集资金,就必须使社区养老服务社会化。只有将服务机构、服务对象、服务管理、资金筹措等社会化,才能将社区养老服务工作纳入到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之中,促进其积极发展,逐步实现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动力机制,免除社区养老服务工作在资金等方面的后顾之忧,更好地建设社区养老的基础设施,使其在硬件上达到要求,更好地服务于老年人群。上海市实行的“星光计划”,将福利彩票中的很大份额用于支持本地的社区养老,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3.3 使社区养老服务走上专业化的道路

必须意识到社区养老服务工作是一项长期而又具有丰富内涵的工作,应该采取一些专业化的措施来提高社区养老服务的专业化水准。如建立专业人员的培训机构,对在岗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再培训,国家有关机构可制定一些专门的服务职业资格标准,实行劳动准入制度,等等,以此来提高专业服务人员的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同时,还应扩大宣传,充实志愿者队伍。

3.4 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发展社区养老服务

除了要在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的思想风尚,建立比较完善的服务设施之外,更要有相关的政策法规作为保障,使社区养老服务由伦理型向法制型推进。

3.5 加强领导确立政府的责任范畴

由于我们的社会未富先老,政府的各项涉老工作面临严峻的挑战,老龄部门的工作在政府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老龄工作需要强化工作机构。建议市级老龄委由政府直管、归口政府办管理,这样更有利于老龄工作的开展。为适应新的形势,还应在编制、经费等方面充分满足老龄部门的工作需要。

全面的社区养老服务体系的建立不是短时间能够完成的,更不是短时间能够完善的,它需要长时间的实践探索。对待老年人的态度体现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也是社会是否和谐的重要标志,推进社会化养老事业的健康发展已是必然的趋势。

[1]金德田.加快实现养老社会化的步伐[J].党政干部学刊,1995,(04):123-126.

[2]傅德辉.依托社区服务促进养老社会化[J].政策,2002,(09):231-235.

[3]林娜.社区化居家养老论略[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4,(12):78-81.

[4]阎安.论社区居家养老:中国城市养老模式的新选择[J].科学经济社会,2007,(02):89-93.

[5]白涛.城市老年问题和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研究[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7,(03):178-182.

[6]樊改娟.老年人的精神保障问题研究[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04):67-71.

[7]谭樱芳.建立与完善城市老年人社区照顾体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156-160.

[8]陈德君.人口老龄化与养老服务保障体系[J].人口研究,2001,(06).

猜你喜欢
社会化养老老年人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牵手校外,坚持少先队社会化
行政权社会化之生成动因阐释
养生不是养老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养老更无忧了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养老之要在于“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