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敏
(绍兴文理学院 外国语学院,浙江 绍兴 312000)
大学英语主题写作主谓搭配认知研究
——基于小型音体美专业主题写作语料库
王敏
(绍兴文理学院 外国语学院,浙江 绍兴 312000)
本文基于小型音体美专业主题写作语料库,分析汉语主题结构向英语主谓结构转化过程中,受汉语主题结构影响出现中介语主谓搭配错误。以中介语所保留的汉语主题结构特点为分类标准,中介语主谓搭配错误可分为:主语缺失;谓语缺失;主语与谓语逻辑关系不当;主谓语序不当;主谓数与语态不一致五类。显示出汉语主题结构深深影响中介语主谓结构的构建,启示在二语习得中,特别针对音体美专业学生,注意中英主谓结构对比,以期改善学生谓语动词错误频繁问题。
主题结构;主谓结构;主谓搭配
英语传统语法学派,Sweet(1958)[1]指出一个句子是由一个逻辑主语和一个逻辑谓语组成,能够表示一个思想。英语转换生成语法学派,Chomsky的句子基本生成规则也是:S—NP+VP[2]。不论是那种学派,反映了一个共同的认识:主谓结构是英语句子的普遍形式,英语是主谓结构的语言。高明凯指出:一个句子“必须由一个主语和一个谓语组成,只有少数例外。所以主谓关系是句子结构的基本条件”。[3]王力也认为:句子的特点在于有主谓结构”。[4]表述说明,主谓结构在语言分析和英语习得中占及其重要位置。因此本研究基于小型音体美专业主题写作语料库,着眼于大学英语写作中主谓搭配错误,并从中英语言差异的认知角度进行深层原因探究。
学生词语运用成功与否,取决于他们是否构建围绕主题、联想以及词语搭配关系的词语网络。[5]学习者所使用的词丛绝大多数与语篇的内容直接相关。[6]因此在教学中应重视主题写作,以及主题写作错误分析。本研究围绕大学英语精读教程第三版单元主题,搜集本校音体美专业学生习作,建立主题写作语料库。本文围绕相关主题,针对语料库中主谓搭配错误,探索其认知方面的原因,试图就如何避免此类错误提出策略。
James指出言语失误的研究大致经历了3个发展阶段:从20世纪50~60年代的对比分析(contrastive analysis)到70年代的错误分析 (error analysis),再到80年代的迁移分析(transfer analysis)。[7]可见,二语习得研究已从外部环境因素与母语的纯语言干扰因素转移到与过渡语体系发展有关的学习者内部因素,即关注与心理语言学有关的错误(psychololinguistic errors)。[8]Gass(1996)指出近二十年来,母语迁移的研究不再被认为是母语语言结构的机械迁移,而被看做是隐含在二语习得中的认知机制。[9](P275)
而主谓搭配这一语言结构的迁移,不是语言结构的机械迁移,而是隐含在二语习得中的机制所决定的,这一习得机制在过渡语体系中有明显的表征,与中英语言差异息息相关。本研究将对过渡语系的表征进行分类,并结合中英主谓结构之间的差异进行原因分析。
最近人们通过分析和统计,发现在汉语中,主谓结构句型只占50%左右,还有50%是一种主题结构(申小龙,1988)。[10]正如赵元任先生所说:“在汉语中主语和谓语间的语法关系与其说是一种是施事和动作关系,不如说是话题和说明的关系。”综上所述不难得出结论,英语是一种注重主语的语言,英语中的主谓结构语法限制非常严格。而汉语是一种注重主题的语言,这样主语和动词的语法关系就不那么重要了。
中国大学生二语写作心理过程类似汉译英的过程。二语写作错误产生的首要原因是“转换错误”(Corder,1981),“母语干扰”(mother-tongue interference)(Habbard,1983),“语言转换”(Selinker,1972)。[11]由此可见,在错误常现的二语写作中,其心理过程为母语转换为目标语。而汉语的主题结构转换为英语的主谓结构时,不可避免的存在着汉语的主题结构倾向,而不符合英语的主谓结构。
本文研究对象为本人所教绍兴文理学院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10级,12级音体美专业学生,共6个班级,音乐10级,音乐12级,纺织服装10级和12级,美术12级。作文命题围绕大学英语精读第三版预备级至第三册单元主题。利用智能作文评阅系统搜集学生作文电子文本,建立绍兴文理学院小型音体美专业主题写作语料库,作文600余篇。由于本文篇幅有限,主要就“Prejudices Against Women”主题所涉及主谓搭配常见错误进行分析。此篇习作与大学英语第三册课文“The Dinner Party”所涉及主题相关,要求学生分析对女性偏见产生的原因,以及应该采取的措施。
音体美专业学生英语写作中更倾向于汉译英过程,因而此类低级错误出现频繁。英语中主谓结构语法限制非常严格,主要表现为主语与外位修饰语之间要保持一定逻辑关系;主谓数,语态保持一致。本文从中英语言差异角度,深度剖析其认知原因,将其错误分为如下五类:主语缺失;谓语缺失;主语与谓语动词逻辑关系不当;主谓语序不当;主谓数与语态不一致。
(一)主语缺失
蔡基刚[12]指出,由于汉语大多数句子是主题结构,并非主谓结构,因此只要句子意思表达清楚了,逻辑主语有没有就不是很主要了。而英语作为主谓结构,句子没有主语就不成句子。王力[4]“就句子结构而论,西洋语言是法治的,中国语言是人治的,法治的不管主语用得着用不着,总要呆板地求句子形式的一律;人治的用的着就用,用不着就不用,只要能使对话人听懂说话人的意思,就算了”
以下例句中a为学生习作中原句,b为中文表达,而c为笔者修改后的英文表达。
(1)a.people think that women encounter things easily excited,the man is relatively calm.
b.人们认为女人一旦遇到问题就容易激动,而男人可以保持平静。
c.When women encounter difficulties and emergencies,they tend to become more influence in emotions,while men can remain calm.
a句按照汉语的思维方式建立,话题是“女人遇到问题”,然后对其进行评论,“容易激动”,汉语中形容词充当了谓语,而且主语缺失。而英语一定要遵循主谓结构,添加谓语动词十分重要,在c句中添加了谓语动词,并且由于多个谓语出现,添加了连词when,理顺句内逻辑关系。
(二)谓语缺失
英语的主语是相对谓语而言的。只要有主语,谓语总要存在(除了省略结构)。英语的谓语动词可以说是句子的主轴。而汉语是主题结构,并非主谓结构,因此句子中谓语动词有没有没有关系。
(2)a.Some women working ability even stronger。
b.有些妇女的工作能力更强。
c.The working ability of some women is even stronger.
b句汉语表达中形容词充当了谓语,因此学生习作中谓语动词“is”缺失,而英语中必须添加is.
(3)a.Working suitable men for example engineer.
b.适合男性的工作如工程师。
c.For example,one of the occupations suitable for men is engineer.
b句汉语表达“如工程师”充当了谓语,而英语中for example不适合做谓语,必须改变句子结构,因此c句中添加谓语,才符合英语的习惯。
(三)主语与谓语逻辑关系不当
英语中的主谓结构语法限制还指主语与外位修饰语之间要保持逻辑关系,也就是说,外位修饰语的表意主语要和句子主语保持一致。
(4)a.our country proposed a system that the equality of men and women.
b.我们的国家提出男女平等体制。
c.our state government proposed and implemented an equality system between men and women.
b句中 “国家”应该是政府意义上的国家,因此a句中“country”改成“state government”在逻辑上合适。
(5)a.However,this proposal did not much effect
b.这一提议影响不大。
c.this proposal didn’t cause much effect.
a句中effect不能独自作为谓语,必须添加cause,才符合英语的主谓一致规则。
英语中被动句使用频率大大超过汉语被动句使用频率。当英语被动句出现时,其主语和谓语动词搭配与原主动句中动宾搭配结构存在一致关系,而动词与宾语的搭配存在严格限制。如下句中中文表述“提高地位”,其中“提高”与“地位”无法搭配。
(6)a.Although today women’s degree has been increasing,but women still need more chances and respect.
b.虽然今天妇女的地位有所提高,但是妇女仍然需要机会和尊重。
c.Although today women’s status has been improved,women still need more chances and respect.
a.句中妇女地位提高,不能与increase搭配。“地位”与“提高”英语词汇选择都错误。因此在c.句中改成“status”和“improve”,符合英文逻辑关系和搭配规则。
(四)主谓语序不当。
汉语中用地名,时间,工具做主语很普遍。因为它们实际上被看成句子的话题。因此即使是状语成分,也可以放在主语位置上。而英语语法不行,一般没有状性主语。受汉语影响,学生英语作为常出现这种状性主语的现象。
(7)a.The mian reason why existing this phenomenon is the Chinese old system.
b.存在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中国的旧体制。
c.The main reason why this phenomenon exists is the Chinese old system.
对照学生习作的英文与中文,可以看出,a句中主谓语序完全是按照汉语思维方式建立。在中文中,“存在”可以放在“现象”之前,而英语中,“现象”是“存在”的谓语,必须按照英语语法规则进行重新组合。
(8)a.In the society also presented many powerful women. b.这个社会也出现了一些有权利的女性。
c.Many powerful women have appeared in this society.
在b句汉语中“出现”,是说明状性主语“这个社会”,并非英语意义上的主语,此句英语意义上的主语应该是 many powerful women.
(9)a.in the important occupation fields,the men are the major
b.在重要的职位领域,男性是主力。
c.the high level occupations demanding lots of responsibilities are majorly held by man.
a句中根据句意逻辑主语应该是“重要职位”,而不是“男性”。
(五)主谓数与语态不一致
汉语中表示被动关系的“被”经常会省略,受此影响,而且汉语不存在屈折变化,没有单数和复数区别。中国学生在主谓数、语态一致性上的概念是不强的。
(10)a.This phenomenon reflected in many aspects. b.这一现象反映在许多方面。
c.This phenomenon is reflected in many aspects.
a句中学生习作中谓语动词“reflected”应该使用被动语态,而在中文表达中并没有明显的被动表现。因而学生没有注意主语与谓语语态的一致。
综上所述,音体美专业中介语水平靠近汉语语言结构一端,在谓语动词使用这一领域,仍然存在严重错误,谓语动词领域的错误据统计占音体美专业中介语错误主体。而英语的谓语动词可以说是句子的主轴,英语的五种句型SV,SVO,SVOC,SVC都少不了这一谓语动词。[10]因此了解这一错误的深层认知原因,并对比主谓典型搭配的汉语主题结构和英语主谓结构模式,并就其差异重点讲解,对于帮助音体美专业学生提高写作水平有重大意义。
本文从汉语主题结构向英语主谓结构转化过程中,受汉语主题结构影响出现的错误进行分类,其标准为中介语所保留的汉语主题结构特点。显示出汉语主题结构深深影响中介语主谓结构的构建。启示在二语习得中,特别针对音体美专业中介语水平靠近汉语语言结构一端,在外语教学中,应该围绕相关主题,针对重点表达,选择典型主谓搭配,对比主谓典型搭配的汉语主题结构和英语主谓结构模式,并就其差异重点讲解。希望从根本上避免典型搭配错误。
(注:本文系2011年绍兴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一般课题“基于语料库的音体美专业大学英语主题写作词汇搭配认知研究”)
[1]Sweet,H.A New English Grammar[M].Great Britain,1958.
[2]蔡基刚.英汉写作修辞对比[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3]高明凯.汉语语法论[M].北京: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
[4]王力.中国语法理论[M].北京:北京中华书局,1987.
[5]李文中.基于中国学习者英语语料库的主题词研究[A].杨惠中,桂诗春,杨达复.基于CLEC语料库的中国学习者英语分析[C].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174-192.
[6]濮建忠.词块与英语学习[A].杨惠中,桂诗春,杨达复.基于CLEC语料库的中国学习者英语分析[C].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193-211.
[7]James,C.Learner Language [J].Language Teaching,1990,(4):205-213.
[8]Ellis,R.Understand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53):57-58.
[9]赵蔚彬.从动/名词搭配失误看母语迁移对二语习得的影响[A].杨惠中,桂诗春,杨达复.基于CLEC语料库的中国学习者英语分析[C].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10]申小龙.中国句型文化[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
[11]李汉强.英汉对比分析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运用[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3,(4):155-157.
[12]蔡基刚.英汉写作对比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