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日尔河为非洲第三大河流,全长4200km,流域面积150万km2。沿途流经贝宁、布基纳法索、喀麦隆、乍得、科特迪瓦、几内亚、马里、尼日尔及尼日利亚等9个国家,是流域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尼日尔河水力资源丰富,在水力发电、灌溉及航运等方面开发潜力巨大。由于大量水力资源未得到充分开发利用,因而严重制约了流域各国的经济发展及国民生活的改善。
流域国家中有7个属于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约有7000万人居住在农村地区,其粮食及民生保障完全依赖河流资源及现有水利设施。流域人口极易遭受多变的气候及洪涝灾害的影响。
流域中部位于富于挑战的萨赫勒地区。该地区极端天气非常普遍,政局动荡不安,严重影响了当地人们的生活。过去10a中,流域生态环境相当脆弱,旱灾引起的粮食危机问题尤为突出,而气候变化将使这种极端灾害(旱涝)进一步加剧。因此,加强灾情预防、规划及基础设施建设成为该地区恢复正常生活的关键。要想更好地利用水资源,就需要通过投资来改善水资源储藏及利用。另外,一些国家政局动荡导致的难民数量增多等因素使有限的资源承受了更大压力。
针对尼日尔河流域现状,水利部门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包括:
(1)减轻环境退化;
(2)通过水资源投资管理来提高流域用水效率。
尼日尔流域管理局(NBA)是经授权的流域区域性组织,其目的是促进9个成员国相互协作,共同开发管理流域水资源。NBA的前身是1980年成立的尼日尔河委员会(NRC),其战略使命是促进各成员国之间的相互合作、共同开发流域水资源,并协调各国开发政策。流域各国的制度、财政、技术及人力资源等诸方面能力较为薄弱,尽管作了修改公约和其他一些尝试,但作用不大。直到20世纪90年代初,九国政府决定重新构筑流域合作框架。这项复兴进程又称作“共同愿景计划”,在世行及其他发展伙伴的支持下于2002年开始启动。
尼日尔是一个有1600万人口的内陆大国,国土面积为126.7万km2,大部分为沙漠地区。基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人类发展指数,尼日尔在187个国家中排名第186位。2010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GDP)为720美元(按同等购买力计算)。
由于尼日尔河是该国唯一的可利用的河流,因此沿河两岸聚集了大量人口和主要城市。尼日尔人口年增长率为3.3%,其中47%的人口在15岁以下。尽管该国是世界上GDP最低的国家之一,但其经济及社会两项指标目前已均有提高。
尼日尔自然资源有限,旱灾连绵,可耕面积大约只占国土面积的12%。尼日尔经济以农业为主,按生产要素成本计算,2009年该国农业经济占GDP总量的47%。60%的经济活动为农业,80%的人口靠农牧业为生。
尼日尔农业对降雨模式有着较强的依赖性,频繁的干旱导致农产量极不稳定。2011年大旱导致农业歉收,使其GDP增长速度降低了3.8%。
尼日尔要实现经济发展必须在尼日尔河修建一座多目标水坝。研究证实,将坝址定在尼日尔境内的坎大吉(Kandaji)为最佳方案,可以利用其充足的蓄水进行灌溉、供水与发电。
坎大吉大坝建于尼日尔境内的尼日尔河上,上游距马里边境约60km,下游187 km为其首都尼亚美,距其下游国家尼日利亚边境约489 km。
坎大吉大坝主坝为土坝,坝顶长度8.4 km,体积约385万m3。大坝控制流域面积39万km2,保证入库流量857 m3/s,防洪标准为1万a一遇,最大洪水流量3150m3/s,溢流坝为混凝土坝,坝顶长度108 m,坝内装有18座扇形闸门。露天发电厂房装有4台转速为107.1 r/min的转桨式水轮发电机组。发电站总装机为130MW,年均发电量为629 GW·h/a(基本发电量为402 GW·h/a),水能利用率为35.5%。
坎大吉水电站归属西非电力联营集团,建成后将使该地区产生巨大的开发效应。建设方式将采取区域、国家及地方三位一体,各级部门,包括农业、环境、能源及水利部门按优先次序协同开发的形式。另外,项目在增加该地区农业产量、提高农民经济收入、减少贫困等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
作为经济发展转型项目,坎大吉水电站将给西非最贫困的地区提供相当大的发展机遇,为当地人民带来更多的粮食、水、电,并可以减少贫困。非洲国家在寻求经济稳定高速发展之际,类似坎大吉这样的项目可以充当整个西非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不仅可以提高灌溉及发电能力,还可以改善医疗及教育条件,为日益增多的年轻人提供就业机会。
坎大吉项目研究开始于1976年,最初的项目设计仅侧重于该国利益而未考虑地区影响及利益。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尼日尔河流组织加强了自身建设后,才从地区利益出发对项目设计进行了优化。另外,此次优化还涉及在控制地区影响的同时,为尼日尔及其他流域国家设计一个具有经济吸引力的项目,并保证项目规模适合流域水资源现状。
2002年尼日尔政府成立了“尼日尔河谷开发高级使节团(HCDNV)”,以负责坎大吉水电项目的实施。整个项目包括3个阶段。
一期工程由政府及其他合作伙伴出资,2009年开始动工,预计2016年完工。工程包括修建坎大吉大坝及水库、水电设备安装、地方社区经济开发以及有关移民安置的环境与社会缓解措施。
这一阶段的移民安置工作分两个步骤。
(1)步骤1。移民5410人,同时包括在安置地开发面积为2000hm2的灌溉农田以帮助首批移民维持生计。这一阶段地方经济开发的重点是保障移民及当地居民的生活并扶持其经济活动。为此,经协商已制定并公布了一份“移民行动计划(RAP)”。
(2)步骤2。这一步涉及的移民人数约为32500人,制定并公布了一份“移民安置政策框架”。第一阶段内,RAP必须完成。同时,保证受项目影响人群(PAPs)在水库蓄水前(目前计划是2016年)得到安置与补偿。2010年与俄罗斯一承建商签订了土建合同,该公司于2011年5月开始施工。摩洛哥工程开发局与斯塔基公司组成的一家合资公司担任大坝建设及机电设备顾问。
二期工程由政府、世行及其他合作伙伴出资。施工包括水电站、输电线路、公路、灌区开发、库区及下游区社区规模扩建。按照最优施工技术方案,二期工程应当与一期工程施工同时启动,并应于2016前后完工。
二期工程将更加注重当地经济发展。法国开发署(AFD)、非洲发展银行(AfDB)及世行将共同出资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其融资范围包括下列子项:
(1)电站设备及安装;
式中:μs=ρg(α+nβ);ρ为渗透水的密度;α为土体压缩系数;n为土体的孔隙率;β为水的压缩系数。
(2)工程监理;
(3)成立流域独立专家组负责大坝安全、环境与社会事务;
(4)对能源总体规划及与西非电力联营集团连网进行重点研究;
(5)大坝及电站运营合同设计;
(6)为HCDNV提供资金支持,包括为加强项目实施的人员提供资金保障。
另外还有3个子项用于支持资源规划及社区开发。第一子项重点在于规划、执行和监测环境及社会保障缓解措施。第二子项将通过以下方式支持灌溉农业发展。
(1)编制坎大吉地区长期可持续发展总体规划(开发45000hm2灌溉农田及其他一些项目,如渔业、贸易、旅游及畜牧业)。
(2)恢复现有的1000hm2灌溉农田以加强粮食安全,为总体规划提供经验教训,以确保新方案的长期持续性。
第三个子项强调地方建设,包括加强当地能力建设,以及地方发展与投资计划的实施。
三期工程的重点是开发4000hm2的灌溉农田、扩大经济规模以及加强社区建设(包括渔业、畜牧业、贸易及农业,提高雨养农业产量等)。三期工程启动时间大约在一、二期工程结束时或水库蓄水后。
项目所需资金约为6亿美元,分联合融资与配套资金两部分。融资机构包括:
(1)国际开发协会(IDA);
(2)阿拉伯经济开发银行(BADEA);
(3)阿布扎比基金会;
(4)非洲发展银行(AfDB);
(5)法国开发署(AFD);
(6)西非国家经济体投资银行(EBID);
(7)伊斯兰发展银行(IsDB);
(8)科威特经济发展基金会(KF);
(9)沙特基金会(SF);
(10)西非发展银行(WADB)。
尼日尔政府出资约为1.85亿美元,IDA提供2.03亿美元的软贷款,占坎大吉项目总成本的25.8%。
坎大吉项目给西非地区带来的利益体现在,雨季时能提供能源出口,旱季时可以通过坎大吉大坝调节尼日尔河流量,以及通过流域管理活动来改善环境。
从国家利益来看,坎大吉项目可以改善灌溉农田质量,提高粮食及经济作物产量,并给其他经济活动,如渔业、畜牧业及农产品加工行业带来发展机会。通过地方发展规划,社区服务状况得到改善。
世界银行非洲可持续发展部董事J·塞伊尔先生表示,坎大吉项目在满足尼日尔人民发展需要方面将作出重大贡献,正如支持像坎大吉这样的改造项目,有信心通过能源方案的开发与实施使西非地区获得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坎大吉水电站属于高收益高风险的项目。世行在肯定其巨大收益的同时也衡量了其风险性。该项目存在诸多复杂因素,其技术、融资、政策、环境治理及荒漠地区现状等因素是其成败的关键。
2002年成立了坎大吉项目指导委员会(CdP),以负责其施工进度。尼日尔总理担任该委员会主席,副主席由国土规划管理与社会发展部部长担任。委员会成员还包括相关各部部长、发展伙伴、NBA及HCDNV,其中,HCDNV被设为该委员会秘书处。2002年成立了技术协调委员会(CTC),以协助HCDNV的工作,由HCDNV高级专员担任主席。目前,CTC代表仍由原班人马组成。
目前大坝施工已经开始,由于靠近马里边境,难民涌入会给当地带来不安定因素,因此需要立即着手当地的资源规划及社区建设工作。另外,对项目风险进行持续监测并及时予以缓解也是项目成败的关键。
从坎大吉项目上可以看出,设计精良的项目可以极大地推动经济发展。他同时期待高效完成该项目,以便为尼日尔和流域其他国家创造更多的收益及更好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