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学中心区空间环境设计探讨

2014-04-07 03:59朱若男
山西建筑 2014年30期
关键词:中心区文脉界面

李 文 朱若男

(东北林业大学园林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高校教学中心区空间环境设计探讨

李 文 朱若男

(东北林业大学园林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针对高校校园教学中心区空间环境设计整体性不足、人文因素缺失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了高校校园教学中心区空间环境的设计方法,给出了教学中心区整体性与人文性的设计思路,以创造出理想的教学环境。

校园,环境,整体性,人文性,设计

校园教学中心区的空间环境对整个校园有重大的影响意义,因此对教学中心区的空间环境设计的探讨是十分有必要的。当今校园建设仓促,设计往往只单纯地重视建筑的外部造型,而忽视整个空间的整体连续性,以至于不能够充分地与使用性质相协调,也就形成了艺术脱离功能的后果。为了创造出高效、更有意义的教学环境,我们应该加强重视起常被忽视的校园空间环境的设计问题。

1 高校校园教学中心区空间环境设计的现存问题

1.1 空间设计整体性不足

现今,校园教学中心区的空间设计整体性明显不足,追其原因主要为缺乏校园总体规划和整体环境观念。在调研后发现大多数校园的建设杂乱无章,缺乏联系性,出现了很多的景观碎片,没有整体性可言。主要表现在校园建设的形式化、单一性;校园景观缺乏个性,模仿痕迹过重,有的甚至看到优秀的案例直接照搬,丝毫没有考虑到校园空间的协调和统一;在空间的处理方面,校园景观不富于变化,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在建筑的布局方面,其各自为政,没有相互的协调,管理者往往为了增加空间的利用率而一味的建设,完全不考虑建筑与周边的公共环境景观的关系,这种以建筑自我为中心的行为使校园空间环境的质量大大降低,导致景观结构的模糊和不可识别性。不仅建筑与建筑,建筑与景观之间缺乏过渡,建筑立面的不连贯也会造成校园的呆板,无法给人留下一个完整的、有序的校园印象。

校园学生的行为活动往往体现出校园的文化氛围,因此创造好的校园交往环境空间是校园建设的重中之重。而在实际建设的校园交往环境空间中,空间的利用率不足、视觉上没有连续性、功能上没有过多的考量,校园空间没有秩序可言。这往往使校园产生许多被遗弃的空间,造成空间的浪费,无法切实给学生一个良好的交往空间环境。

1.2 人文因素的缺失

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精神是规划设计应该遵循的最基本的原则,所有的规划设计都应围绕着使用者——人来展开,使他们产生认同和归属感,这正是大学校园规划设计的人文尺度,而其他尺度都不可能违背这一基本尺度。但是,在笔者调研的个别高校中,这一尺度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只有理论上的应用,而缺乏实践精神,打着以人为本的旗号进行建设,却没有过多的重视人文场所精神,使其成为了一句空话,被严重的曲解化。

在校园中心区的建设中,已经渗透了城市建设的门面意识,主要表现在我们日常见到的宽阔的马路、广场,大尺度的草坪、花坛、喷泉等已逐渐进入校园。设计者一味的追求宏伟大气的效果而忽略了最基本的原则,忽视了使用者的心理感受。一些新建的校园中心区广场,虽然够大,能够在有效的时间内疏散人流,可是却没有植物的遮挡和座椅。这就使场地的功能没有实现最优化,缺乏人文关怀。也许广场的宏伟大气会使人产生一时的震撼,可时间久了就没有丝毫感动而言,显然,那只能称作“门面”,而不是舒适的“起居室”,没有反映人类的真实需求,使得校园的人文精神逐步削弱。

2 高校校园教学中心区空间环境设计方法

2.1 空间环境的整体设计

2.1.1 空间构架的整体设计

教学中心区空间构架的整体设计包括了两个方面内容:

1)教学中心区与整个校园空间构架的关系处理,包括道路系统的统一融合及空间结构组织方式的结合。

2)教学中心区内部空间构架的整体性设计。

对于集中型校园,可加强中心区的控制力,将中心区的建筑或广场等作为空间的核心,使空间形态与功能有机统一;对于线型规划结构的校园,可通过带状的走廊、干道、轴线等将主要活动空间串联起来,同时通过统一的设计要素创造出整洁统一的空间序列;当线型规划中的控制线由一条变为多条时,就形成了网格控制,网格控制的特点是各个空间相互交叉渗透,利于学科间交流,网格控制应注意要保证空间布局的模数化,这样才能使空间在自由变化的同时保持整体性。

2.1.2 空间层次的整体设计

为了满足师生的各类活动,教学中心区的空间层次应丰富多样。通常按使用性质可将其分为开放性空间、半开放空间、中介空间。开放性空间是校内外联系的主要活动空间,可称为是校园的“门面”,同时也是校园的重要交往空间。其空间形态是丰富多样的,不同的形态又有其独特的使用功能和寓意。半开放空间具有一定的私密性,对师生来说会有一定的安全归属感,利于师生之间的交流,因此这里的空间应是宁静、平和的。中介空间体现在室内外空间的相互联系渗透,有回廊、雨棚等形式。这类型的空间通常为人提供静态的活动模式,是一种半开放、半私密空间。

各层次空间之间的联系需要有序统一,才能达到空间层次的整体性。首先最直接的连接方式即路径空间联系,路径空间的设计避免过度单调,所以需要融入一些设计手法以满足教学中心区多种功能的需要,同时还要注意空间的松弛、动静有秩,丰富师生的心理感受,尽可能的与师生的行为紧密联系在一起;其次可通过中介空间进行联系,例如庭院、廊桥等可作为室内外空间的过渡及连续,使各空间有机结合的同时达到层次的丰富及流动性。

2.1.3 空间界面的整体设计

对于教学中心区空间界面的整体设计,首先应建立界面形象的整体感。主要从轮廓、尺度、比例、形式等方面进行塑造。界面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轮廓,界面轮廓的整体性主要体现在体量和外部形状上。在整体设计中,教学中心区界面的轮廓应尽量给人连续舒适的空间感受,这样利于校园教学氛围的形成;要达到整个空间的连续性,界面的尺度和比例也应保持统一,同时在界面的造型方面要注意形式的统一和要素的提取,还应保证材质和色彩的连续协调。

其次,各界面之间的组合要有一定秩序性。对于界面之间的连接要做到自然连续,有时可能需要通过廊架、绿地等元素进行过渡,以达到连接的目的。一般对于教学中心区来说,界面通常采用三面或四面围合的方式,这样的方式会产生向心力,给师生带来安全感,利于师生之间的沟通。同时还要注意围合界面的尺度控制,通常建筑层数在5层~6层,而各建筑单体之间要有25 m噪声间距的要求,根据调研显示大约1∶1~1∶2的高宽比对于师生来说是舒适可接受的。而各界面之间通过层次的划分能够形成与功能相适应的不同空间领域,这样可避免人流的交叉干扰,从而达到有序整体的设计目的。

2.2 注重空间环境的人文性

空间环境的人文性特征体现在其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及与历史文脉的融合之中。具有人文性特征的校园空间环境可以形成具有强烈整体感的地域空间文脉,使校园空间不仅可以在形式上得以延续,而且也可以在精神上获得共鸣。

我国大学校园的空间发展格外注重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力求营造清新典雅的外部空间环境及内敛含蓄的内部人文特色,例如中国古代书院则明显将“天人合一”贯穿于书院的空间设计观念之中,从而肯定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关系,也成为校区环境与自然融合的典范。校园空间环境设计应遵循并顺应自然环境的构成,挖掘校园周边的自然美,注重自然对学者身心的影响力,营建具有自然人文性的校园空间环境,为园区形成独具人文特色的校园环境空间。例如北京大学中心教学区与自然环境巧妙结合的未名湖,独具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环山绕水、堤岛穿插,不仅提供了古典优美的自然景观环境,同时为校区形成了独具地域特色的人文性景观空间,使北京大学校区景观独具特色。同时,在校区空间环境的设计中也要注重引借周边自然环境,使两者的空间形态相互融合,使校园空间环境融入城市的空间文脉,形同一体,彰显校园空间环境的人文性地域风貌。

历史文脉是大学校园空间环境人文性特征的精髓,校区所在地的历史及地域民族特色都赋予了校区空间环境独一无二的历史人文性特征。北京大学教学中心区的燕园完整的保留了其独具历史神韵的精华,与周边的皇家园林比邻呼应,加之未名湖的交相辉映,构建了北大优美宜人的大学校园空间环境,形成了浓郁的地域文化气息。历史文脉的延承不仅仅只在于校园空间环境的人文性体现,同时也表现在空间的界面形式上。空间界面以其直观的物质形态潜移默化的向大学生传播着历史的人文观点,例如我国古代书院建筑所传扬的儒家思想,清华西区建筑形象所体现的历史遗迹等。校园的历史文脉在空间环境各要素的融合之中得到了保留和传承,所蕴含的人文精神也为校区增加了历史的厚重感和古朴浓郁的学术气氛。

[1] [丹]扬·盖尔.交往与空间[M].何人可,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2] 张鹏举.界面——从城市空间环境看建筑形态构成[J].新建筑,1997(15):95-97.

[3] 李 瑞.某中学教学楼建筑设计概述[J].山西建筑,2014,40(1):29-30.

Exploration on space environment design of college teaching center

LI Wen ZHU Ruo-nan

(CollegeofLandscapeArchitecture,NortheastUniversityofForestry,Harbin150000,China)

The paper analyzes college campus teaching center space environment design problems including integrity shortages and humanity factors shortage, explores college campus teaching center space environment design methods, and shows teaching center integrity and humanity design concept, with a view to create ideal teaching environment.

campus, environment, integrity, humanity, design

1009-6825(2014)30-0022-03

2014-08-10

李 文(1971- ),女,博士,硕士生导师,副教授; 朱若男(1991- ),女,在读硕士

TU244.3

A

猜你喜欢
中心区文脉界面
二十四节气的历史文脉
设计的文脉 第一季
设计的文脉 第一季
设计的文脉 第1季
国企党委前置研究的“四个界面”
转向盘中心区试验及数据处理
城市中心区地下人居环境空间规划
城市中心区异型交叉口改建方案研究
基于FANUC PICTURE的虚拟轴坐标显示界面开发方法研究
人机交互界面发展趋势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