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就业观念的影响

2014-04-07 05:27刘青
文教资料 2014年33期
关键词:观念毕业生价值观

刘青

(徐州工程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1)

试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就业观念的影响

刘青

(徐州工程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1)

近年来,我国就业市场形势严峻,给大学生就业带来压力,然而部分大学生不能与时俱进,他们就业心理期望值高,缺乏创新意识,不少大学生以个人利益作为出发点,而不考虑国家的现实需要。基于以上就业观误区,改变大学生就业观念势在必行,高校管理者及全社会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积极使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就业观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大学生 就业观念

中共十八大报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最新概括,在第三个倡导中有关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部分是从一个社会公民的层面进行阐述,涵盖了社会主义公民道德行为的各个环节,具有很强的全面性和系统性。当前,各种文化思潮冲击着大学生的价值观,在当今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融入大学生就业观念的教育是高校乃至全社会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激发大学生奉献精神和顺应祖国发展的需要。

一、大学生存在的就业观念误区

1.脱离实际,心理期望值高。

我国高校从1999年实行扩招以来,到2009年招生规模达到历史最高,已经造成毕业生就业与社会职业需求严重失衡,加上大学生对就业期望普遍较高,使本来已不乐观的就业市场日趋严峻,尽管落后地区和西部地区急需大量的技术人才,他们却不愿到这些基层的地区。对于城市的生源,他们遵循人往高处走的人生定律,就业期望则相对更高。大学生表现出的就业心理说明他们对就业的期待趋于理想化,没有树立从基层做起的职业理念,不能脚踏实地,这对大学生的职业发展是极其不利的。

2.一步到位,谋求长期稳定。

部分大学生想一步找到满意的工作,一味追求终生不变的法则,希望在一劳永逸中寻求平稳的发展。还有一些学生就业前没有对职业做好充分调研,看似找到了满意的工作,可是上岗后往往发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最后不得不重新选择。择业过程中,不少大学生认为的好职业往往是停留在认知的层面,没有看到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差距。事实上,对职业获得真正的了解必须对其进行全方位的体验,只有经过实际感知才能发现自己的职业兴趣,才会做出正确的选择。

3.不求创新,被动接受岗位。

目前,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仍然受到传统和保守思想的影响,毕业后首选大型国有或事业单位,创业不会作为就业的首选,相反被当做迫不得已的退路方式,缺乏当今时代需要的创新与开拓精神。“从社会的实际需要来看,近些年来大学生就业不足不是简单地来自于供过于求的社会压力,更多的是因为他们的‘就业生态位’狭窄和由此导致的对社会环境适应能力的弱化。”[1]目前,我国经济的发展需要更多的大学生去创业,今后是企业家人才辈出的时代,当今大学生要善于抓住机遇,在创业中实现个人超越。

4.注重自我,大局意识淡漠。

一些大学生的就业观是以有利于个人的发展作为出发点,他们往往强调个体的得失,而几乎没有人能从国家的利益去考虑、去选择,国家用人出现如此被动的局面,说明大学生在就业观念上出现了偏差,他们只把眼光投向发达地区,而一些边远地区无法进入他们的视野。有些大学毕业生好高骛远,不能脚踏实地,解决这一问题是大学生要从思想根源上抛开以自我利益为重的观念,提高自身修养,响应祖国的号召,以服从国家的利益需要为就业基准点,到艰苦的地方去,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才能真正解决国家用人之所需。

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新大学生就业观念

党的十八大概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第三个倡导,即“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体现了社会主义国家公民的基本价值追求和道德准则要求,这一点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道德观教育更是一项紧迫的任务。“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社会转型和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一些原有的价值规范已经不再适应时代的发展,使得大学生处于社会文化价值冲突的中心,他们的价值观在个人与社会、理想与现实、新与旧的冲突之中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迫切需要通过价值观的整合与构建,使之在承接主导价值的前提下拥有其自身自由勃发的生命。”[2]尤其是面对当前社会经济利益和分配方式多样化的趋势,如何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形成主流价值观,并促使形成正确的就业观念,是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

1.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形成以国家利益为重的职业取向。

“新世纪,价值观的整合与构建已成为人类文明进一步发展的必然选择。党和国家明确指出要‘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这也预示着作为国民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高等教育,尤其是高等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其目标体系和问题界域都将发生重要转变,开始进入一个整合与构建的全新里程。”[3]党的十八大对于社会主义价值观对公民个体的要求中体现了一种理想的状态,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说明了我国各地区的经济发展还不平衡,国家必须大力支持落后地区经济发展,这时大学生应积极投身到落后地区的发展大业中,因此要对大学生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

当代大学生是祖国建设的中坚力量,大学生应改变只去发达城市就业的想法。在国家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大学生要敢于承担国家的重任,投身到国家的一线建设中,充分发挥中流砥柱的作用。目前,我国的大学毕业生还远未达到过剩的程度,饱和性失业是不存在的,在欠发达地区,人才仍然匮乏,那里迫切需要更多的大学生去服务地方经济的发展。

2.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大学生实现价值目标。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的精神旗帜。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成功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特别是党的十八大提出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主导全社会思想和行为的价值体系,在我国大学生就业市场出现危机的形势下,引领大学生形成积极的就业观显得尤为重要。国家和政府应鼓励大学生到欠发达地区就业、创业,用大学生填补欠发达地区的职位空缺,应积极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解决大学毕业生的后顾之忧。

首先,政府应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建立适应高校毕业生成为社会新增就业岗位主要竞争者的就业政策体系。其次,政府需继续重视和推进社会就业,制定促进各种所有制单位吸纳高校毕业生相应的优惠政策,规范就业,鼓励创业。“这种时间上的延续和逻辑上的递增性的高校创业教育实现框架,往复循环,不断‘生成’大学生的开拓型素质,从而促使大学生不断从‘现实的人’转变成‘发展的人’。与此同时,大学生这种发展的人也成为推动他们不断超越自我的创业,推动社会特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增长、社会生产方式的变革与社会经济形式的变化。”[4]政府应出台鼓励各种资本对毕业生新创高科技实体进行投资的倾斜政策并予以特殊优惠。

3.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重视大学生就业的良好氛围。

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解决中国社会转型期新问题的迫切需要。当前,经济体制深刻变革,利益格局深刻调整,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也在发生深刻变化,他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大学生的总体思想观念需要形成正确的价值共识。我国社会对大学生就业观念的转变势在必行,必须彻底摆脱长期以来固存于人们头脑中的人分五等、官分九级的封建思想的束缚,同时实实在在地为大学毕业生就业提供更多帮助。

大学生是我国就业群体的主力军,全社会都应该从大学生现实出发,形成良好的社会主流舆论环境,消除对艰苦地区和偏远地区的地域歧视,积极传递正能量,社会尽一切所能为这些大学生提供更加优厚的条件。全社会都应携起手来,共同关心欠发达地区的人力资源发展,只有在全民形成尊重知识、营造大学生的良好就业环境,才能唤起大学生的就业激情,我们的国家才有希望,才能促进欠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实现我国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1]罗岩.从大学生就业看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中国高等教育,2010,(9).

[2][3]杨晓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的基本问题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4]罗志敏,夏人青.高校创业教育的本质与逻辑[J].教育发展研究,2011,(1).

猜你喜欢
观念毕业生价值观
9岁的高中毕业生
维生素的新观念
别让老观念害你中暑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健康观念治疗
即兴表演的观念阐释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最“叛逆”的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