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钟瑜
“三亚到兰州,好遥远,吃新鲜水果真不是问题,店主细心包装,耐心解释,快递工作人员细心周到,赞一个!”
“木瓜送到了,物流很快,刚吃了一个,很甜、没有损坏的,卖家服务态度很好,满意的一次网购,5分好评。”
“刚刚收到宝贝,非常新鲜,还带芒果枝叶,可是还得捂几天,很成功的购物。”
……
浏览着电脑屏幕上一条条顾客收货的评价,三亚海源智联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清脸上露出了丝丝微笑,经过半年的努力,在海南省农业厅的支持下,与阿里巴巴合作的“淘宝网·特色中国海南馆”终于推出公众视野,被大家认可。
去年11月25日,海南涉农产品第一次集中“触网”预演。“聚划算之海南厨房”活动挑选了一批具有明显海南地域和时间特色的农产品,包括谭牛文昌鸡、藻花香猪肉、琼中绿橙等13个产品在网上售卖,3天时间,共售出琼中绿橙45吨、藻花香猪9.75吨,仅椰子饭一项,3天销掉了以往线下全岛一年总销量的63%。
去年12月12日,“淘宝网·特色中国海南馆”正式开馆,开馆仅4天,线上销售成交额就突破了3000万元。
海南是我国唯一的热带岛屿省份,也是我国冬季瓜菜、热带经济作物、热带水果的重要生产基地,但受农产品保鲜难、销售渠道不畅等因素制约,时常被“丰产不丰收”的魔咒困扰。
与淘宝网合作,让分散的农企和农民集合起来,通过统一平台营销,把农产品放到网上卖,这是互联网时代海南农业发展的一个选择。
如何看待这种销售革新?海南省农业厅市场与信息处处长张健表示,它对海南农产品的影响至少有三:
一是创新了交易模式,是一种快捷的流通业态。过去想要吃上新鲜的水果,时间确实是个问题。白居易在《荔枝图序》中讲到“若离本枝,一日而变色、二日而色变,三日而味变,四日五日色香味尽去矣。”唐朝时,为了让杨贵妃吃上新鲜的荔枝,也不惜快马加鞭从南国专运荔枝到长安,留下了“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千古名句。在现代由于网络市场的出现,也能满足嘴馋的消费者。
通过线上与线下两种购物体验进行对比,消费者在网上采购农产品,通往73个城市48小时内配送到家,农产品保鲜度依旧维持原样。若是线下购买,以北京为例,从海南运送到北京最快也需要三天时间,到达北京之后还得经过一级批发市场、二级批发市场的流转,最后产品进入超市、商场上架,再到消费者手里可能已有八天十天了,农产品的鲜活性就无法保障。因此,通过线上的销售,消费者花差不多的钱,能品尝到比线下更优质的农产品,自然选择网购水果的消费群体会增多。张健表示,如今开启的电商模式,真正将海南农产品的销售范围扩大至全国,就算远在千里,也让买到新鲜水果成为可能。
二是网络为海南农产品“蹿红”提供可能。“在海南有很多产品,本地人觉得是名品牌的,放至全国却鲜有人知,消费者不买你的账、不认同你的品牌,品牌的好与坏是依靠消费者的口碑建立起来的。”张健说,而网络正是舆论的焦点,农产品借助网络这个媒介销售,势必会引起网民的讨论,于是口碑就在讨论当中产生。
三是产品源头可溯源,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农业产品信息化发展除了运营本身,农产品的信息追溯同样是不可或缺的一环。以海南馆来说,所有在线上销售的农产品均有一个“3G二维码”标识,消费者只需根据这个标识就能找到生产农产品的源头,真正让消费者买得放心、吃的安心。张健表示,追溯系统能解决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问题,防止产品质量问题的出现,为农产品信息追溯提供了可能。
然而面对销售革新,刘清更多的是关注销量有没有上去、一次活动过后对品牌的知名度有没有提升。在运作海南馆之前,刘清也有十年的农产品推广经验。自从接触电子商务之后,刘清才真正感受到网络力量的强大。海南馆开馆活动结束后一段时间,刘清接到了“藻花香猪肉”秦老板的电话,秦老板在电话那头激动地告诉刘清,他的店面已扩展到深圳,而这一切完全归功于产品在海南馆的线上销售。而秦老板的收获不仅仅是线上那点收入,他的“藻花香猪肉”已经成为海南叫得响的农业品牌。
运行海南馆后,刘清每天会到网上浏览商家的销售情况,她兴奋地告诉记者,四季旺水果专营店是2月的销售冠军,海南芒果有525件月销售纪录,3373次的累计评价;木瓜则有72件的月销量,438次的累计评价。
看着旗下一家家店铺逐月往上递增的销售记录,刘清心里美滋滋的。
涉农产品首次接触电子商务,虽给海南农业带来了无限惊喜,但对于海南滞后和薄弱的电子商务发展来说,还处于摸着石头过河阶段。刘清说,经过半年的探索发现,物流配送难是制约海南涉农电子商务发展的最大瓶颈。
由于海南农产品具有小批量多批次的消费特色,物流的运营次数较多,经过仓储与配送的多道过程会造成农产品价格上升,商家往往将最终上升的成本转嫁到消费者手上。
“海南农产品的目标市场主要放在岛外,这对于物流、配送、冷链运输的要求很高。”刘清表示,海南自有品牌澄迈“桥沙地瓜”就曾经历过物流难的尴尬。“桥沙地瓜”是海南省著名品牌,很多东北、华北等地的消费者很想在网上购买,但高额的运送费用让许多消费者望而却步。因此,很多商家抱怨,他们也不希望产品的价格高,但是成本摆在那里,不涨价就意味着亏钱,“赔本赚吆喝”的事可不是谁都能干的。
农产品的运输更是让商家头疼的关键所在。“从海南运至内地需要排队过海,对于有保鲜时效性的农产品来说,遇上大排队会让商家直冒汗。”刘清说,前段时间,他们就接到过关于琼中绿橙的投诉,因为物流积压仓底的原因延迟,致使消费者收到绿橙时,很多已经烂在箱底。
琼海石榴种植户王建斌也曾尝试过网上销售,他将自家生产的石榴通过陆运快递至内地,但也因为时常收到石榴烂在箱底的反馈,让他的网络“试水”不得不以失败告终。因此,有了众多的前车之鉴,为了能让消费者吃上最新鲜的农产品,刘清不得不走高成本的空运。
其实陆运也好,空运也罢,无论走何种物流形式,在运途中农产品的保鲜、保质是各商家最注重的,通过合适的包装也确实能减少农产品运输过程中产生的伤害。在网销市场,也有值得去学习的经验,像水果皇帝、四季旺、凤凰花等店家,均长期从事农产品的网销经营,他们本身对农产品有比较成熟的包装技术,也对农产品的保鲜期拿捏较为精准。四季旺水果专营店掌柜林志远,是海南琼中黎族小伙,他告诉记者,哪种水果大概能配送至多远他心里会有一把秤,并不是所有的水果都能通往全国。对于水果的包装,林志远很有心得,依此将泡沫网袋、纸袋、海绵对水果进行包装,不仅能避免运输过程中因使用外力造成的水果碰撞达到减震的效果,还能增加水果的鲜度。
但仅是通过对农产品的包装来补上物流这一短板,却是杯水车薪。
“酒香,也怕巷子深”,成为不少优质农产品打开销路的瓶颈,然而,不受时空局限的电子商务成了山高路远的特色地域农产品竞相争夺的香饽饽。而一边是农产品电商方兴未艾的美好愿景,另一面却是赔本装吆喝的可怕现实,农产品要如何借助电子商务来解开传统农产品“丰产不丰收”的现实茧结。
近年来,以淘宝网为代表的电子商务平台的发展,为涉农电子商务的开展创造农民与网商得以低成本对接的市场。但不可否认,绝大多数农民对电子商务还比较陌生,农民不愿意革新销售模式。总的来说,要扭转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相对滞后的局面,还得由政府、网络平台和物流公司多方来共同出力。
早在去年7月25日,海南省委书记罗保铭在参加省委六届四次全会时就提出,要跟上时代发展的潮流,探索发展农业电子商务,增加农民收入。对此,张健表示,省政府应制定海南特色农业电子商务发展战略,为海南提供政策环境;进一步以电子政务网为载体,加强宣传和信息服务,积极引导农民和涉农企业进入市场,多层次、多渠道参与电子商务。
有了政策环境的支持,如何打造消费者认同度高的品牌就得看各家平台商的“看家本领”了。“10个企业家说这个牌子的东西好,倒不如一个消费者说好。”刘清说,品牌认同度怎么出来,关键在于产品的质量,海源智联公司在其中就起到了把关的作用,严格按照标准对产品进行筛选,尽量确保商品的标准化和可鉴别,通过对农产品的品牌打造、质量监控、品质分级、包装分级等方式,使产品成为有区别的、可鉴别的产品。
虽然与海南馆合作的农企和农民初次“试水”电子商务收获颇丰,但相对于更多勤恳种植的农民来说,他们更愿意相信看得见、摸得着的传统销售,对着电脑隔空喊话的创新模式很难让多数农民大胆放手实践。因此,加大对农产品生产组织、各类涉农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扶持是涉农电子商务寻求规模发展的突破口。在省五届人大二次会议上,三亚代表团李劲松等代表就建议,鼓励农民个人、各类生产组织和企业发展电子商务,搭建综合性电子商务交易平台,优先扶持一批产业化的龙头企业,建立农业电子商务示范基地,通过示范辐射,带动农业电子商务的全面发展。
物流是海南农产品发展电子商务的最短板,是大家众所周知的,如何补齐这个短板?
李劲松等代表表示,若企业达到一定的规模,不妨可以考虑自建仓储中心或合作物流,在异地建立冷库配送中心,实现异地配送。实际的操作就是,经营者在网上设定时间对时令的农产品进行预售,然后根据每个区不同的销售量,大批量、一次性地运往各地区的仓储中心,然后再统一进行配送。但是,建设仓储中心需要高成本投入,超出了农企业的支付范围,若是政府出面,扶持农产品运销企业,在内地选定几个区域建立仓储中心,所有售出岛外的农产品经由仓储中心发货,这样就可以解决农产品物流小批量、多批次带来的成本过高及受路途遥远限制的物流难题。
阿里巴巴马云曾说10年后,希望中国任何一个地方,网购用户最多只要8个小时就能收到包裹。虽然现在看来,这只是个梦想,但也确实为我们描绘了一个美好的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