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拦车镇市镇职能及其管理

2014-04-06 07:29柴志峰
史志学刊 2014年4期
关键词:市镇晋商太行山

柴志峰

清代拦车镇市镇职能及其管理

柴志峰

清代泽州的拦车镇,地处太行山深处,地势险要,是山西进入河南驿路上的必经之镇。清代晋商贸易活动的频繁使拦车镇的交通职能和经济职能日益凸显,清政府开始重视对拦车镇的行政和军事管理。交通与经济发展使其地位不断提升,以及清政府管理的加强,使拦车镇成为了屏翰晋南的重镇。

清代 拦车镇 职能 管理

清代市镇一直是近代以来研究的热点,邓亦兵对清代前期的市镇给了一个定义:“一般具有两个要素:一是交通发达,商业繁盛,人口相对集中;二是有派驻市镇的机构和官员。两个条件齐备者,大概是较大的市镇,只有第一个条件者,大概是中、小市镇。”[1]传统市镇研究的重心一般集中在江南地区,有关清代山西市镇的研究也仅限于少数学者,拦车镇更是没有涉及。清代拦车镇的发展符合邓亦兵定义的市镇形式,地处交通要道,并且有派驻的机构和官员。本文拟通过档案资料分析清代拦车镇的职能及其管理。

一、清代泽州拦车镇的状况

清代泽州地区,“环山而立,居太行绝山献,据中州上游,山险而峻,水瀑而陡”[2]。泽州与河南接壤,“怀在其南,卫在其东,彰在其东北”[3],地势险要,处于太行万山之中,是太行山南麓向河南北部三府平原地区的过渡区,是山西东南通往河南的重要通道。清雍正六年,泽州升为府,拦车镇属于附郭凤台县,位于太行山南部,太行山“首始河内,北至幽州,凡百岭,连亘十三州之界有八陉”[4](P68-73),其中太行八陉之一的太行陉地势险要,群山耸峙,拦车镇就是太行陉到上的一镇,又名“狼车,金志:晋城镇二,周村、巴公,旧又置星轺镇,曰拦车,以北十五里有孔子回车庙”[5]。

古代元、明、清以前的政治中心多在陕西及黄河以南地区,太行山便成为了中原北部的天然屏障,“控扼太行山南端,处于居高临下之势,攻京都者可驰骤易达;保京都者可屏藩坚固”[6](P68-73)。清代以前拦车镇是太行山通道中兵家必争的战略重镇,经过拦车镇的古道在商代和西周时期就已开辟,“其中高平以南原是由绛(翼城县南)经原(沁水一带)、长平,越太行,从晋城南的天井关至野王(今河南沁阳)的道路,为春秋时期山西的主要道路之一”[7](P6)。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帝幸榆林郡,还至太原,上太行山,欲过御史大夫张卫宅,乃开直道九十里,达河内以抵其宅”[8]。此时,这条道路已经很方便。明代,泽州境内共设有四个驿站,由北向南依次为:长平驿、乔村驿、太行驿、星轺驿。清朝沿用明朝划分,又根据驿路重要程度划分为“次冲”级别的道路。

清代经泽州进入河南的主要路程是:出泽州城向南四十五里到天井关,过天井关向南十五里到拦车镇,拦车镇南十三里分开两条路,一条向东南到横望隘,即大口,过碗子城进入河南;另一条向南到小口,由小口通向河南(即隋朝时所开直道)。拦车镇成为了这条古道上出晋最后一个重要驿站。(见下图1)明清时期,政治中心的北移和经济的长足发展,使拦车镇的政治军事地位渐渐地被淡化,逐渐成为了山西、河南商业交通线上的商业重镇。“出修武,发宁郭驿,三十里抵清化镇,山西冶器之集焉,从清化往北就是太行山,经碗子城、星轺驿至泽州,再北上过潞安直通太原,这正是明代的驿道”[9](P69),从河南清化镇运往山西境内的商品,如粮食,“搬运者如水索一般,太行山昼夜不断行人……自朝至暮,轰轰闹市”[10](P37)。

图1:清代拦车镇地图(本图选自《拦车村志》)[11]

清朝时,晋商已经成为了国内盐、粮、布、绸、绒货、茶、铁、烟、颜料等商业的主要经营者,是当时势力最大的一个地方性商人集团,在全国商界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晋商在国内的商品贸易活动中,突破了区域界限,密切了国内各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尤其是蒙古地区与内地之间的联系。在晋商进行长途贩运,往来于蒙古和内地之间的贸易活动中,在从山西进入河南到达洛阳或者从河南过黄河进入山西这段路程中,太行陉道是必经而且最艰险的路段,因此,位于太行陉道上的拦车镇显得尤为重要,其主要职能有交通职能和经济职能。

二、清代拦车镇主要职能

1.交通职能。

清代泽州处于“河东盐及本地物资向东向南转输的运道上,这里几乎是陕西和晋南向河南及以东以南运输的必经之路,也是与以北的太原连接的重要通道”[12](P66)。“居人往来,商贩辐辏,莫不经石脊绝山献,猿投峻壑之区。所恃一线羊肠,惊心怵目以达之耳……凡潞、泽两郡,自西北而来者,熙熙攘攘,莫不由之,岂可令人叹悬度之厄乎?”[13](P33)在“石脊绝山献,猿投峻壑”的“一线羊肠”通道上,拦车镇是来往于山西、河南必经的市镇。交通条件是“市镇概念中的首要因素,关键就在于交通运道是市镇产生的原因”[14]。所以,市镇的首要职能应该是交通职能,处于交通要道的拦车镇亦然如此。

2.经济职能。

首先,拦车镇作为晋豫商路在太行山中一个重要的驿站,成为商品贸易一个重要的中间环节,给大量过往的客商提供了食宿场所。《山西外贸志》记载:同治年间,“通过晋北的大路上,我几乎每天都遇见伴随着经张家口赴恰克图的长列砖茶驼运队的华商……这种砖茶来自湖北和湖南,从汉口经樊城和社旗镇至山西。再经过潞安府、沁州和太原府。在距大同西南34英里处分为两路:一部分茶叶直接运往归化厅,另一部分运往张家口。大家知道,从前运往俄国的茶是取道山西的。”[15](P110)山西祁县的大德诚茶商,从福建、湖南等地贩运茶叶到恰克图的路线中,往来都要在拦车镇住宿休息。茶商进入泽州境内的路程安排是:“五十里至长平驿宿,六十里至乔村驿宿,六十里至泽州府宿,由泽州过太行山六十里至拦车宿。”[16](P483)清代晋商商品贸易中,不仅仅茶叶的贩运如此,各种商品货物如盐、铁、丝绸等都要经过泽州出入山西,拦车镇成为了晋商商品贸易的重要中转站,为来往的商人、旅客提供住宿和补给。“鼎盛时期全村的骡马店约有六七十家,往来住宿的驼骡数百余头,与之配备的为留人小店,约有四十余家,每天喂养牲口,留宿行人,通夜不息”[17](P43)。

拦车村志中记载的骡马店铺

村志中记载的清朝拦车镇的骡马店以及客栈的数量共有百余家之多,从店铺的数量以及规模能够反映出当时客商往来之多、拦车镇建筑规模之大以及发展程度,通过为过往晋商提供食宿服务,拦车镇的旅店业高度发展。

其次,拦车镇也为过往行商提供了交易场所,同时也刺激了拦车镇的商业发展,除了骡马店的经营外,此外还有“铁器行、杂货、粮油、百货、医药、土场、烟酒、棉布、丝绸、文具、印染、酿造盐店、当铺等行业,组成形式有独资、合资两种。经营方式有坐商、摊贩、货郎担。除本村经营的商行外,还有河南省的沁阳、博爱、济源、温县、孟县等地的人在此经商”[18](P43)。

拦车镇商业的不断发展以及给过往晋商提供的服务正是其经济职能的有力体现。

三、清政府对拦车镇的管理

清初拦车镇仅仅是沿袭明朝制度,仍然作为泽州的一个驿站,只设有驿丞。随着拦车镇不断地发展,人口不断增加,由此造成的治安隐患使官方不得不重视对其之管理。清政府通过行政和军事两方面对拦车镇进行管理。

1.行政管理。

市镇由所在府、州、县级政府官员进行管理。“交通发达,商贾辐辏,距离府、州、县城比较远,成为各级地方政府鞭长莫及,无暇顾及之地的市镇,中央政府派驻机构与官员,对这类市镇进行管理。常见的机构是巡检司署,还有府同知(简称同知)、府通判(简称通判)、州同知(简称州同)、州通判(简称州判)、县垂、县主簿等衙署”[19]。市镇的大小不同,发展程度高低不同,派驻的官员级别就不同。

雍正六年,山西巡抚觉罗石麟奏报:“泽州之拦车镇,系南北行商往来、住宿之所,虽设有附近之星轺驿丞一员,均不足以卫地方。”[20]清政府同意将新设的泽州府同知“分防于拦车镇,专其缉捕”[21]。新建府同知衙署有仪门、大堂、二堂、内宅、书房、衙役房、拘押所、厨房等房屋五十余间,占地面积约4000平方米。“知府佐官驻于镇中应该说是比较特殊的”[22],拦车镇由官秩五品的府同知驻守,可见其重要程度高于一般市镇。

2.军事管理。

军事方面是由绿营军的汛弁驻守防卫市镇地方。雍正五年,“拦车镇开始添设把总一名,汛兵二十名”[23]。并修建把总署,建有大门、仪门、大堂、屏门、二堂、宅门、内宅、东西书房、东西衙役房,后院有内堂房,西有马房、马王庙、马棚、箭道等房屋六十余间。雍正六年泽州升府之后,凤台县“先原共设一十九汛,雍正四年内裁去六汛,现存十三汛,而拦车镇之一路共设有七汛”[24](P584)。

泽州府志记载拦车镇一路设汛分布[25]

从拦车镇一路设汛情况来看,设汛分布比较密集,有利于相互之间的支援协防,同时,绿营的基层将领把总率领汛兵20名驻扎拦车镇,也显示出了拦车镇地位的重要。

拦车镇因其地理位置、交通条件的重要性而在晋商贸易活动中逐渐发展起来,又在晋商贸易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交通职能和经济职能,雍正时清政府开始不断重视对拦车镇的管理,随着晋商贸易以及政府管理的影响,拦车镇在清朝发展成了屏翰晋南的重镇。

[1][14][19]邓亦兵.清代前期的市镇[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7,(3).

[2](清)朱樟.泽州府志·卷之四十六·修建孙公峪路碑记[M].凤凰出版社,上海书店,巴蜀书社据雍正十三年刻本影印,2006.

[3]张正明,科大卫.明清山西碑刻资料选[Z].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5.33.

[4][6]王尚义.刍议太行八陉及其历史变迁[J].地理研究,1997,(1):68—73.

[5][8](清)朱樟.泽州府志·卷七·关隘[M].凤凰出版社,上海书店,巴蜀书社据雍正十三年刻本影印,2006.

[7]晋城市交通志[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9. 6.

[9][12]杜正贞,赵世瑜.区域社会史视野下的明清泽潞商人[J].史学月刊,2009,(9):66—69.

[10]陶宏伟.明清山西商业市镇研究[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12,(2):37.

[11]李保太.拦车村志[M].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 2007.

[12]张正明.晋商兴衰史[M].太原:山西出版集团,山西经济出版社,2010.83.

[13](清)朱樟.泽州府志·卷十二·物产[M].凤凰出版社,上海书店,巴蜀书社据雍正十三年刻本影印,2006.

[15]姚贤镐.中国近代对外贸易史资料.渠绍森,庞义才.山西外贸志[M].太原:山西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1984.110.

[16]史若民,牛白琳.平、祁、太经济社会史料与研究[M].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2.483.

[17][18]郭朝辉.拦车古村聚落与居民形态分析[D].太原理工大学,2010.

[20][21]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雍正朝内阁六科史书·吏科·四十一册·山西巡抚石麟题请将泽州改升为府治并新设员缺本[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191—195.

[22]张研.清代市镇管理初探[J].清史研究,1999,(1).

[25]清世宗实录.雍正五年九月辛未条.

[24]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 [M]·二十八册·山西巡抚觉罗石麟奏覆遵旨查勘应行安兵设汛地方情形折[M].584.

[25](清)朱樟.泽州府志·卷十九·兵制[M].凤凰出版社,上海书店,巴蜀书社据雍正十三年刻本影印,2006.

柴志峰 内蒙古师范大学 硕士研究生

(责编 高生记)

猜你喜欢
市镇晋商太行山
论江南运河与沿岸市镇发展之关系
浙商理念挖掘开发晋商资源
《太行山写生》
荣欣堂:传承晋商饮食文化
传承晋商精神 再创时代品牌
晋商自主品牌|晋善晋美酒业
酉阳县涂市镇水稻绿色高质高效栽培技术
移风易俗的路径探索——基于涴市镇红光村乡村振兴促进会的分析
太行山(外二首)
宋代草市镇研究中的定性与定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