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社会学视角对青少年网络越轨行为的研究

2014-04-06 08:06左晶晶李景盛
关键词:社会化青少年

左晶晶,李景盛

(安徽大学 社会与政治学院,安徽 合肥 230000)

当人类历史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信息高速公路”为标志的第二次信息革命正向我们走来。网络越来越强烈地介入到我们各项社会活动中,深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并产生巨大的影响。正像一个硬币的两面,网络是一柄双刃剑。一方面为我们社会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但同时由于网络是一个独立于现实世界的虚拟空间,很容易衍生出各式各样的被社会否定的越轨行为,严重地干扰了正常的社会秩序。青少年已经成为网络的庞大目标群体,是备受关注的对象。在青少年时期,他们个性心理和人格结构尚不成熟,容易追新猎奇,缺乏生活经验,分辨是非的能力不强,在网络中对自我要求不严,这就很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而发生网络越轨行为。因此,要正确看待青少年与网络的关系,从社会学的角度加以分析青少年网络越轨行为,探索出切实可行又行之有效的办法来解决青少年网络越轨行为中会遇到的问题。

一、青少年网络越轨行为的界定及其主要类型

越轨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出现的一种社会现象,普遍存在于人类社会中。从社会学意义上说,越轨是指特定社会条件下社会成员的行为偏离或违反社会准则的行为,亦称离轨行为或偏离行为。以越轨行为所产生的空间不同为划分依据,我们将越轨行为分为现实越轨行为和网络越轨行为两种。青少年网络越轨行为是指在网络的虚拟世界中,由于青少年网络行为的复杂性、不够自律性时常在网络社会里发生违反社会规范或价值观念的网络越轨行为。主要有以下三种常见表现:

(一)网络成瘾

伴随网络日益普及,越来越多的青少年被互联网内容所吸引,过分沉迷网络,并达到成瘾的程度。这种网络成瘾如同吸毒、酗酒、赌博等不良嗜好一样,长时间的依赖而深陷其中的一种心理异常行为,表现为在网时间超长而导致青少年在社会、心理功能上有明显损害。

(二)网络色情

按照大家共性的认识,网络色情是指网上以性或人体裸露为主要诉求的信息,其目的在于挑逗、引发使用者的性极度兴奋,通过传播黄色淫秽的图片和文字信息等渠道传递信息。随着互联网扩大化的趋势,导致网络色情也相应的快速蔓延。而这时,青少年正值人生发展与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很容易受到外界的感官刺激而沉溺其中,网络色情无形中为青少年敞开了一道大门。迷恋网络色情,长期接受这些不健康、畸形的信息会对青少年的身心和谐与健康发展带来不良的影响,最直接也是最明显的影响是,荒废他们正常的学业或工作。

(三)网络犯罪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计算机网络技术不断的发展及应用,青少年已成为网络使用的一只不容忽视的主力军,计算机网络成为青少年犯罪的又一个新途径。同传统的犯罪相比,青少年网络犯罪主体的年龄偏小。由于青少年心理不成熟,意志力较差,加上现实生活中的不良风气和负面影响,比较容易导致逆反心理的产生,过分依赖网络,会导致青少年在社会化过程中容易发生认知偏差和个性扭曲,从而误入了歧途,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二、青少年网络越轨行为的社会成因

青少年属于社会的弱势群体,其合法权益更容易受到侵犯,社会应尽可能引导他们阳光健康成长。青少年网络越轨行为这个问题要从根源上说,是其个体与各种社会环境二者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究其主要社会环境成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网络环境下对青少年越轨行为的诸多影响

1.网络环境下社会控制的弱化与青少年法制观念的缺失

社会控制理论是一种侧重于青少年犯罪形成理路研究的重要范式,该理论的基本假设起点是人为什么不犯罪。正是由于社会控制的较强凝聚力,将个体和主流的社会制度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才不会导致个体去做一些与现实社会规则相违背的事情。一旦当个人和社会联系薄弱或联系受到削弱时,就会导致违反社会准则的失范越轨和犯罪行为的发生。而网络是一个梦幻的虚拟世界,使沉迷于其中的许多青少年脱离人世,渐渐分辨不出真实与虚拟之间的区别,这一情况极容易削弱青少年和社会的联系,现实社会的规范制度的尊严和权威在网络社会中荡然无存,这导致对青少年社会控制的弱化。

青少年正处于身体和心理发育的一个特殊时期,法律法规意识淡薄,对自身行为的正当性、合法性难以有正确认识与判断。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各种封建迷信、腐朽思想、西方思潮以及色情、暴力等方而的不良信息也伴随而来,这容易造成青少年是非观渐渐变得模糊,道德意识下降,身心健康容易受到侵害。[1]甚至导致青少年思想道德观念混乱和无政府主义的泛滥。同时,网上各种信息良莠并存、真假难辨,极容易使青少年听不进正确的教育和劝导,产生逆反心理,不能正确地认识自我。他们只是简单的看待网络行为,而不是从一种更高的层次法律的角度去看待,常常忽略了自己的行为与犯罪之间的关系,对犯罪行为后果的预见性不强。

2.网络环境下青少年个人行为的失范和社会化能力的减弱

网络的隐蔽性为青少年提供了相对自由的空间,使得青少年隐匿部分或全部真实世界的身份和特征成为可能。这会极大导致青少年处于去个性化状态,使他们在现实世界中对自己的观察和所要履行的社会期望,以及通常的内疚、羞愧、恐惧和承诺等行为控制力量,随着网络中主体的匿名性和行为的隐蔽性而逐渐消失。这就为青少年个人行为的失范提供了天然屏障。

人的社会化就是个体从自然人转化为合格社会成员的过程,是贯穿于人的始终的一个过程。每一阶段的社会化都以前一阶段的社会化为基础,并对后一阶段的社会化产生影响。青少年是介于童年与成年之间,青少年的社会化是人一生社会化的重要阶段,他们生理、心理发展不平衡,情绪容易不稳定。网络无疑在这一过程中对青少年社会化产生了巨大影响。青少年在上网过程中,接受到许多新的内容,对原来固有的认知图式有所改变,也对自己的社会角色做重新定位,但是这种改变和定位与现实社会是不相适宜的。因此,当青少年从梦幻的网络世界回归到现实中时,却发现一切都是虚拟的,使他们感到空虚,感到无人理解。同时,网络交往和现实交往的差异会诱发青少年双重人格障碍的形成,即凭空想象出自己所希望的、感兴趣的或者好奇的人格特质,这与个体在现实中的人格相互独立,保持彼此的稳定性。这会使他们的态度发生明显变化,社会化程度将受到不同层面的严重影响,也给个体心理健康带来障碍,甚至表现出明显的攻击倾向和反社会行为。[2]

3.网络环境下青少年道德危机

互联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新型空间,它将我们的地球真正变成了地球村,各种不同的信息、思想文化、价值观念充斥着网络。在这个“虚拟社会”里,充满了多元文化、价值观念和伦理道德的矛盾、碰撞和交流,孰是孰非、孰真孰假一时间很难令人做出清醒的判断。[3]同时,由于互联网采用的是分布式的网络结构,所以任何政府、任何力量都很难对其中的信息进行彻底控制和封锁。加之,我国网络发展历程较短,完善的道德规范和执行监督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而现实生活中,网络道德失范行为也没有受到相应的制裁。这在一定程度上让道德败坏的人钻了法律的空子。

可知,网络道德有赖于参与者文明上网的道德自律。青少年涉世不深,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初步形成,还不成熟,分辨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还很弱,面对网上新奇、刺激的信息难以自拔,极易受到网络的诱惑,容易陷入道德相对主义的泥潭。而且,西方国家通过网络这个开放世界对我国进行文化渗透,使青少年逐渐接受西方的价值观念,这对我国开展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因此,这网络负面影响的存在,有可能使青少年个人主义膨胀,道德责任意识弱化,不敢面对现实生活中的各种责任,从而造成他们道德水准的下降。另一方面,网络社会的虚拟性造成青少年缺乏社会谴责的内疚感,易形成不讲诚信的坏习惯。

(二)学校教育中普遍存在着重智轻德的倾向,忽视对学生课外活动和闲暇生活的指导

从全国来看,大多数学校全面深化素质教育,在学生协调发展的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不可否认的是,还有相当一部分学校存在着重智轻德的倾向,只顾学习成绩。这就导致部分学习成绩较差的青少年容易有强烈的挫败感,容易被学校的教育所忽视,整天闷闷不乐,精神上寂寞孤独。同时,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越来越多,但学校并未对学生课外活动和闲暇时间的指导引起重视。网络的存在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忘却来自学校生活压力和烦恼的场所,使他们得到暂时的快乐。但是如果青少年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就容易受到网络上存在着的各种诱惑的影响,偏离正轨,从而使他们易成为网络的成瘾者,也易成为网络不良行为或违法犯罪行为的实施者。[4]

(三)不良家庭环境和不当家庭教育成为青少年网络越轨行为的催化剂

家庭是社会最基本的组织细胞,是青少年认识社会准则和建立行为规范的重要场所,家庭教育有着其他教育形式所无法取代的特殊地位。因此,家庭因素就构成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和谐健康的家庭环境,帮助青少年塑造健全理想的人格和青少年社会适应能力发展的需要,为其健康成长提供重要的环境保障。相反,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新的教育理念不断出现,家庭教育问题也愈发显现,主要表现在:一是家庭结构的不完整,使青少年人生价值观处于失控状态,易受社会不良因素影响而走上违法犯罪的歧途;二是教育方式不适当,过于放纵、严厉都是不正确的,子女就容易出现越轨行为;三是家庭成员的不良行为,使子女透过观察和模仿,进而产生负面影响。这些不良的家庭环境就会成为青少年走上网络越轨行为的催化剂。

三、青少年网络越轨行为的社会对策

现实越轨行为给社会正常秩序甚至社会的运行带来许多负面的影响,严重破坏社会公共秩序,对社会成员的约束力减弱,导致社会凝聚力降低等等。就和现实社会中出现的任何越轨行为一样,青少年网络越轨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它的破坏性,给社会的发展和稳定带来了许多不良的影响。这种越轨行为的形成既有青少年自身的心理特点方面的原因,又有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原因。其中,影响较大的是社会成因。为了净化网络空间,消除网络媒体对当前青少年社会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努力使不利影响转化为有利方面,我们必须为预防和控制青少年网络越轨行为提供相应的对策。[5]

(一)整合家庭和学校为一体的社会教育

从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整合的角度出发,其核心价值是教育,就是注重对青少年的网上活动进行引导,避免因迷恋网络而做出越轨行为,做到防微杜渐。这就要创造条件去满足青少年的成就感和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来预防青少年网络越轨行为的发生。

为了使青少年自我实现成就感,首先应当要求家长学习先进的家庭教育,对孩子施以民主的教育管理方式。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积极酝酿一种快乐和睦、平等自由的家庭氛围,让孩子学会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优势,树立自信心和成就感。从学校的角度来看,学校教育是个人一生中所接收教育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学校应为孩子选择一条真正适合的教育路线,在教学过程中实现学生主体性的同时,还应注重评价方法的多元化,让每个青少年都有获得成就感的机会。在家庭的爱护和学校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下,青少年将具有更多的成就感,从而摆脱网络的负面影响。

利用健康有益的课余生活来抗击网络对青少年的诱惑。为此,家长应当学习科学的教育孩子的方法,关注孩子的情绪和想法,培养他们有益身心的兴趣和爱好,及时沟通并对孩子进行正确指导。学校则要设计与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让青少年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扩展自己的思想,充分展现自我,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家长和学校之间要经常进行沟通,引导青少年正确使用计算机和网络,避免在青少年管理上出现脱节的现象。

(二)加强网络法制化管理,完善网络立法

我国已建立了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可惜遗憾的是,这并未对矫正青少年网络越轨行为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即便是在法律约束的情况下,青少年网络越轨行为仍然经常发生。由于青少年网络越轨行为常常被归类到网络越轨行为中,并没有考虑到青少年身心两方面的特殊性,致使我国还没有一部专门针对青少年网络越轨行为的专项立法。这不仅表现出有些早期的法律法规体系已越来越不适应信息技术与信息工具发展的需要,而且也说明我国网络立法体系在青少年这方面仍然存在明显的不足,不利于青少年网络越轨的有效防止。因此我们应该尽快加强网络的法制化管理,制定和健全网络发展的政策和法规,[6]网络立法还要注意与现行的法规体系保持良好的兼容性,使法律体系科学的和谐统一。

(三)完善网络行为规范和网络监督机制

网络在可以提供无限的、可共享的、快捷的信息资源的同时,也充斥着大量有害信息,这些信息具有很强的隐蔽性、煽动性、蛊惑性,青少年如果长期浸淫这种环境下,容易使其精神堕落、道德败坏。[7]因此,我们要对互联网内容传播加强监管,使其扬长避短,净化网络文化环境。要适应网络技术的发展需要,就应该建立起网络信息管理的常设机构,组建一支网络技能高超的,同时还具有较高的政治觉悟、良好的政治文明素养以及较强政治鉴别力的网络大军,并赋予他们特定的权利,通过实时监控和审查减少有害信息的传输,约束青少年在网络上的越轨行为。建设适合青少年需要的网站,宣传青少年的网络行为道德规范,以减少青少年网络行为失范的现象。

(四)加强网络德育工作

社会学家认为,在对社会问题预防的环节中,道德手段有着其他手段都不可替代的解决之道,它使人们从内心去辨明是非善恶、克服内心矛盾,培养人们自觉的按照一定的规范和原则来约束和支配自己的行为,因而它是一种严格要求自律的控制方式。因此,在目前没有健全网络法律法规和缺乏强有力的网络技术支撑的时候,加强对青少年的网络道德教育,确定其价值取向,使外部的道德教育内化为青少年的道德观念、准则。用道德的理性来控制青少年自身的网络行为,使他们的一切网络行为和个体利益必须服从于网络社会的整体利益,这无疑是从源头上对青少年越轨行为治理的好对策。

[1]陈瑜.青少年网络犯罪的社会学分析[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5,(4):27-30.

[2]彭文波,徐陶.青少年网络双重人格分析[J].当代青年研究,2002,(4):13-15.

[3]牛蒙刚.青少年网路道德危机及网络道德教育对策[J].淄博师专学报,2007,(2):17-20.

[4]纪秋发.青少年网络犯罪:原因与对策分析[J].青年探索,2007,(5):21-24.

[5]田丹.网络媒体与青少年社会化[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07,(5):159-160.

[6] 舒洪水.青少年网络犯罪之对策研究[J].犯罪研究,2006,(4):23-25.

[7]孙志强.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原因、危害及应采取的对策[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11,(1):135-138.

猜你喜欢
社会化青少年
青少年发明家
牵手校外,坚持少先队社会化
行政权社会化之生成动因阐释
社会治安社会化治理的法治路径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
社会化阅读:读者阅读需求的解决方案
公共文化服务亟须推进社会化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
关爱青少年的“三个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