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江县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设成果与思考

2014-04-06 22:24
四川水利 2014年4期
关键词:蒲江县山洪防汛

(蒲江县人民政府防汛指挥部办公室,四川 蒲江,611630)

1 基本情况

蒲江县位于成都平原西南边缘,县城鹤山镇距成都市75km。全县总面积580.14km2,总人口26.3万人,辖8镇4乡、109个村、23个社区。县境内主要有蒲江河、临溪河两条河流,总长76.76km。全县多年平均降雨量1246.2mm,降雨主要集中在6~8月份,易发生暴雨洪水及山洪地质灾害。通过对全县山洪灾害的普查,蒲江县山洪灾害遍及全县12个乡(镇),涉及村庄(社区)61个,防治区面积达332km2,受威胁人口2.53万人。

据气象记载,建国以来,蒲江县几乎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暴雨洪涝发生。特别是2010年“8.19”特大洪水,全县最大降雨230.2mm,县城区蒲江河最大洪峰流量1300m3/s,超警戒水位1.15m,超20年一遇保证水位0.5m,是解放以来我县有记载的最大洪水,造成全县直接经济损失33677万元。山洪灾害已成为威胁我县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突出隐患,迫切需要加快防治步伐。2011年在国家、省、市防汛部门的关心支持下,蒲江县被列入成都市2012年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建设项目县之一,给我县山洪灾害防治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2 项目概况

我县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建设一个县级防汛会商中心,建设58个野外监测站点(其中简易监测雨量站34个、自动监测雨量站10个、自动监测水位雨量站6个、自动监测视频站4个、自动监测气象六要素站4个),建设46套无线预警广播,建设群策群防体系。

项目概算总投资为619.97万元,其中中央和省级补助资金470万元,其余资金由地方配套。该项目于2013年1月7日进场施工,在各参建方的大力配合下,于5月22日基本完成建设内容,6月3号通过初步验收。在四川省列入2012年度实施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项目的58个建设县中,蒲江是率先完成建设任务的一个县。

3 主要作法

3.1 政府重视、部门配合,确保项目进度

蒲江县政府高度重视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项目建设工作,专门成立了领导机构,加强项目建设的领导、协调、督查和监管工作。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县水务局、国土局、气象局和各乡镇加强沟通和协调,及时解决工程建设相关问题,成都市防汛办也多次组织专家到现场检查、指导工程建设,从而确保了项目有序、快速推进。

3.2 规范建设、加强管理,确保项目质量

蒲江县在实施过程中严格按照实施方案要求建设,切实按照“三控制两管理一协调”的项目管理要求,做好工程质量、进度、投资和安全管理。(1)严格控制材料设备采购进场。每一批设备材料进场后,均由县水务局、监理单位、施工单位三方到场对照合同规格、品牌、数量一一组织验收签字,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安装;(2)严格控制施工质量。施工过程中县水务局技术人员和监理人员坚持跟班作业,现场监督,发现问题及时沟通协调,及时解决;(3)严格工序验收。站点建设、县级监测预警平台建设等单元工程结束后,及时组织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进行现场验收,合格后方可进入下一阶段施工,保证了项目建设质量;(4)加强监督检查。施工过程中,及时组织技术人员对工地进行巡检、抽检,检查质量,确保工程按期按质完成。

3.3 资源共享、合力建设,确保项目效果

在建设过程中,蒲江县坚持资源共享、合力建设的原则,积极整合现有信息、通信资源,最大限度地提高项目监测预警效果。(1)实现与公安天网视频共享,将全县山洪监控重点区域的19个天网视频接入防汛指挥中心,进行实时监控;(2)实现与“村村通”广播共享。全县村村通广播覆盖率90%以上,将山洪危险区建设的无线预警设备与村村通广播相整合,通过无线广播的方式将信息直接传递到村社,传递到群众,切实解决信息传递“最后一公里”问题;(3)将气象局监测信息、水务局系统监测信息、国土局人工监测信息整合,确保工程效益最大。

3.4 深耕基层、群测群防,确保有效应对

蒲江县在项目建设中,坚持以人为本,突出抓好防灾避灾群测群防体系建设。(1)加强宣传培训演练。全县共组织县级和乡镇培训16场次,参加培训人数1300人次,组织县级和乡镇演练14场次,参加演练人数1400人次,共制作、发放山洪灾害防御光盘、明白卡、知识手册等各类宣传材料6万余份,在危险区设立醒目的警示标牌,在受威胁人口相对集中的地方设立宣传栏,使山洪灾害的基本知识和避灾常识深入千家万户;(2)完善防御预案体系。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无缝覆盖”的要求,全县编制了县、镇(乡)、村三级山洪灾害防御预案,划定危险区域和安全区域,设定临界雨量或警戒水位,明确预警形式和发布程序,落实人员转移方案,细化各类人员责任,提供了强有力的防御行动指南;(3)重视信息传递发布。我县除了在山洪危险区配备传统的铜锣号、手揺报警器等信息传递工具外,充分利用手机短信群发和无线预警广播快速传递雨情、汛情。全县防汛信息手机短信群发人数达3500人,信息覆盖县、镇乡、村社防汛负责人、沿河村社(低洼地区)重要人群、地质灾害点监测人员、重点企事业负责人和学校负责人。通过无线预警与村村通广播相结合,基本实现信息无缝传递,最大限度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4 运行效益

我县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项目建设改变了防汛工作的传统方式,防汛信息化水平极大提高,该项目在2013年汛期已初步发挥效益。(1)雨水情监控及时。全县水雨情监测系统的58个野外监测站点,成了防汛指挥的“千里眼、顺风耳”,通过站点提供的实时监测信息,随时掌握各个乡镇的雨情、水情,为抗洪抢险抢占先机;(2)预报预警效果明显。县防汛办通过预警短信平台及时将重要天气预报、降雨情况和预警信息发到所有防汛责任人,起到警醒和指导作用。特别是通过无线预警广播实现异地发出预警信号,快速传递给群众,群众的生命安全有了“保护神”;(3)群测群防体系不断完善,群众自防自救能力进一步增强,防汛抢险工作有条不紊。

5 存在的问题与思考

5.1 山洪灾害普查还需进一步深入

山洪灾害普查是山洪灾害防治县区非工程措施建设内容之一,是防范灾害、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为危险区划定、临界雨量和水位等预警指标的确定、监测预警系统建设、责任制组织体系建立、防御预案编制等后续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根据普查成果,实施方案划定我县34个行政村为危险区,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发现全县还有为数不少符合条件的村未被划定为危险区,在项目试运行中,许多村反映预警指标设置不合理,特别是临界雨量与实际不尽相符,造成预警过于频繁,或者不能及时预警。因此,山洪灾害防治普查工作还需要进一步深入,对所有受山洪灾害威胁的区域进行复核、评估,科学调整预警指标。

5.2 部门联动还需进一步加强

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项目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范围广,建设内容多,项目建设不仅需要建设、监理、施工单位的协调配合,也需要水务、国土、气象、乡镇等各个部门的共同支持,项目运行更需要移动、电信、供电等部门的基本保障。特别是监测站的数据回传依赖电信和移动的网络,视频点还需电网供电,如果出现网络故障或停电故障,监测数据将无法及时回传,视频监控无法正常工作,而在暴雨洪水时停电断网较为频繁。因此,建议电信、移动、电力等部门要提高运行的可靠性,保障项目正常运行。

5.3 基层村组自防自救意识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基层村组是防御山洪灾害的前沿和主战场,但广大群众自防自救意识不强,基层应急管理能力依然薄弱。因此,必须加强基层应急管理基础工作,从根本上提高基层应对突发山洪灾害的能力。(1)要让宣传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进农户,大力普及防灾知识,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2)要加强村组干部培训,使基层干部掌握山洪灾害的判别、预警、避灾的基本常识,做到有效应对,快速处置;(3)要加强村级预案的演练,使大家掌握防灾和逃生的具体措施、转移路线,避免仓促上阵、手忙脚乱。只有群众掌握足够的山洪灾害常识,有了安全自护的意识和能力,才能在接到预警信号后自觉地及时转移,才能真正建成有效的防灾体系。

5.4 防汛办信息化水平还需进一步提高

本项目涉及通信、计算机及网络基本建设、运行管理等方方面面,信息化技术要求较高。由于防汛办现有人员的信息化能力严重不足,要靠现有人员对信息化系统进行维护和管理是不现实的。因此,防汛办必须加强信息人才的引进和培训,加强防汛办能力建设,才能确保项目良性运行。

6 结语

蒲江县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项目建设已初见成效,在2013年汛期已明显体现防洪减灾效益。下一步,要认真做好项目运行维护管理,建立良性机制,落实相关人员和经费,确保项目长期发挥效益。同时,加强后续项目建设,进一步补充完善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内容,增强防灾减灾能力,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为蒲江经济协调持续发展提供安全保障。

猜你喜欢
蒲江县山洪防汛
夏季防洪防汛
蒲江县提升服务效能 打造“暖心医保”
蒲江县:创新实施推进举措 就业创业实现新突破
蒲江县医保局以三项举措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
蒲江县医保局稳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
防汛当前莫添乱
优雅地表达
防汛,就是要和隐患“对着干”
淮委组织开展2017年防汛抢险联合演练
遭遇暴雨山洪如何避险自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