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某生态村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2014-04-06 12:04
山西建筑 2014年28期
关键词:危害性山体危险性

吴 恒

(海南省地质综合勘察院,海南海口 570206)

0 引言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1]。海南省陵水县英州镇格柴村现有村民住户90户,人口339人,是当地传统村落。为促进城乡统筹发展,陵水县政府决定对该村进行资源整合,将其建设成为布局合理、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新农村。受陵水县国土环境资源局的委托,2014年5月,海南省地质综合勘察院对拟建的格柴村文明生态村建设项目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

1 工程概况及地质环境条件

1.1 工程概况

格柴村文明生态村规划将新建一栋活动中心、一座公厕;分期新建,整治村庄主要道路、次要道路、进户路;规划修缮一个篮球场;完成村庄主要道路两侧路灯设置等各种村庄配套设施;村内新规划居住建筑为1层~3层住宅楼,建设项目占地约65 753 m2。该建设项目属较重要建设项目。按照国土资源部颁发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2]及海南省国土环境资源厅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做好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3],结合评估区范围内的地质环境条件,确定本次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级别为一级。

1.2 地质环境条件

对评估区的气象水文、地形地貌、地层及岩浆岩、地质构造与区域地壳稳定性、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等方面展开调查,结果显示:评估区总体地形较简单,地貌类型单一;岩层类型多样;地质构造简单,区域地壳稳定性较好;岩土体结构较复杂,工程地质条件较差;地下水类型多样,松散岩类孔隙潜水水位埋藏较浅,水文地质条件较差,对拟建建筑基础影响较大;人类工程活动对建设场地外围原有地形地貌特征改变较大,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活动强度较强烈。综合分析,确定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为复杂。

2 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

2.1 地质灾害类型及特征

根据野外调查及资料搜集,评估区范围内未发现泥石流、地裂缝、地面沉降、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主要发育1处崩塌(B1)及1处滑坡(H1)。

1)B1崩塌点。崩塌点位于评估区西部,崩塌物呈扇形堆积于坡脚,斜坡类型为自然土质边坡,岩性为正长岩风化残积土,斜坡长约50 m,宽约23 m,高差约30 m,坡体临空面坡角50°~65°,剥离体厚度约6 m,野外现场估算崩塌方量约5 600 m3,为小型崩塌。2)H1滑坡点。滑坡点位于评估区北部、白垩纪花岗闪长岩和三叠纪正长岩的岩层交界地段,滑坡类型为自然滑坡,滑体性质为土质。滑坡斜坡长约90 m,宽约35 m,高差约70 m,坡角50°~60°,野外现场估算滑坡体体积约5.2×104m3,属小型滑坡。

2.2 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

调查期间,建设场地范围内主要为房屋、农田、次生植被及简易道路等基础设施,地面较稳定,地质灾害不发育,未发现地质灾害点及隐患点,现状条件下地质灾害危害性小、危险性小;但建设场地外围发现西部崩塌和北部滑坡2处地质灾害点,其现状条件下的地质灾害危害性中等、危险性中等。

3 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

3.1 工程建设引发或加剧地质灾害危险性的预测

建设场地西、北、东部位于山脚,工程建设过程中如对西、北、东部山体进行开挖,将会对山体造成破坏,从而形成临空面,且西部山体和北部山体分别发生过崩塌和滑坡地质灾害,加之坡体为花岗闪长岩、正长岩风化残积土和孤石,临空面坡体结构较为松散,随着大气降雨的冲刷、入渗和土体自重的作用,引发或加剧山体崩塌、滑坡地质灾害的可能性中等。

建设场地南部总体较为平缓,地表坡度较小,修建了道路,农田、地表植被生长良好。因此,工程建设引发或加剧建设场地南部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小。

3.2 工程建设可能遭受地质灾害危险性的预测

工程建设过程中和建设后可能遭受的地质灾害包括工程建设场地内及其外围所发育的地质灾害。

3.2.1 遭受建设场地内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

建设场地地形总体较为平缓,地表坡度较小,植被生长良好,地质灾害不发育。预测工程建设过程中和建设后遭受建设场地内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小、危害性小、危险性小。

3.2.2 遭受建设场地外围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

2010年10月6日,建设场地外围西部山体发生过崩塌、北部山体发生过滑坡,虽然对崩塌采取了清除堆积物、种植林木等措施,也修建了挡土墙对滑坡进行了治理,但考虑到本场地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为复杂,预测工程建设本身遭受到崩塌和滑坡的威胁依然存在。因为工程建设过程中将对西南部山体进行开挖、削坡,会造成坡体结构破坏及水土流失,形成高陡边坡,加上坡体为风化残积土,在大气降雨和土体自重的作用下,形成或加剧山体崩塌地质灾害的可能性中等。对滑坡虽然修建了挡土墙,但滑坡顶土体裸露,临空面坡度大,滑坡体表面土体松散,如发生强降雨,建设场地外围的北、东部山体引发或加剧滑坡地质灾害的可能性中等。因此,预测工程建设过程中和建设后遭受建设场地外围西、北、东部山体崩塌、滑坡地质灾害的可能性中等、危害性中等、危险性中等。

建设场地外围其他地段为农田、简易道路,地形起伏较小,且植被发育,地面较稳定,地质灾害不发育。预测遭受建设场地外围其他地段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小、危害性小、危险性小。

4 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估及防治措施

4.1 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估

依据评估区内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结果,充分考虑地质环境条件的差异和潜在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分布、危险程度等因素,将评估区划分为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区和地质灾害危险性小区。

4.1.1 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区

评估区西、北、东部均为山体,尤其西部山体和北部山体分别发生过崩塌和滑坡,对工程建设构成影响及危害的可能性中等、危害性中等、危险性中等,将评估区的西、北、东部地段划分为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区。

4.1.2 地质灾害危险性小区

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区以外的其他地区,地质灾害不发育或地质灾害对工程建设构成影响及危害的可能性小、危害性小、危险性小,将其划分为地质灾害危险性小区。

4.2 建设场地适宜性分区评价

根据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估结果,建设场地地质灾害危险性小区,地势相对平缓,地质灾害不发育,在自然条件下适宜工程建设,建设场地的适宜性为适宜,工程建设基本不需要设计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建设场地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区,可能遭受建设场地西、北、东部山体崩塌、滑坡地质灾害的可能性中等、危害性中等、危险性中等,建设场地适宜性为基本适宜,工程建设过程如若对山体进行开挖,需要设计地质灾害防治工程。

4.3 防治措施

为保证项目建设的安全进行,建议做好以下防治措施:

1)建设过程中,若对西、北、东部地段进行开挖,应避免挖方形成高陡斜坡,并按要求设计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例如采取支护等有效措施;同时防止场地外围的原、次生植被遭到破坏,避免不合理的人类工程活动所引发的地质灾害对项目建设造成影响。

2)加强对场地外围山体崩塌和山体滑坡的监测和防治,尤其是雨季,防止再次引发崩塌、滑坡或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3)做好建设场地四周及场地内的地表排水系统工作。

5 结语

通过本次文明生态村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得出以下结论:1)评估区内地质环境条件复杂。2)建设场地外围存在崩塌和滑坡,现状条件下的地质灾害危害性中等、危险性中等;预测工程建设过程中和建设后遭受场地外围西、北、东部山体崩塌、滑坡地质灾害的可能性中等、危害性中等、危险性中等。3)评估区可划分为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区和地质灾害危险性小区,其建设场地适宜性分别为基本适宜和适宜。4)建议在建设过程中按规范要求设计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加强对崩塌和滑坡的监测,完善地表排水系统。

[1]李亚刚.浅谈新农村建设[J].山西建筑,2008,34(4):60-61.

[2]国土资发[2004]69号,国地资源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S].

[3]琼土环资储字[2008]53号,关于进一步做好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S].

猜你喜欢
危害性山体危险性
O-3-氯-2-丙烯基羟胺热危险性及其淬灭研究
危险性感
猪大肠杆菌病的临床表现及危害性
输气站场危险性分析
河南丹江口库区滑坡危害性评价及防治对策
废旧电池浸出液对铜钱草危害性的研究
基于AHP对电站锅炉进行危险性分析
济南市山体修复中的植物应用与技术——以济南市卧虎山山体公园为例
假新闻的社会危害性及根源分析
山体别墅设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