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 晖,段万春,孙永河
(昆明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云南昆明650093)
基于和谐管理理论的创新团队管理
——界面系统关键要素辨识
谢 晖,段万春,孙永河
(昆明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云南昆明650093)
在创新团队管理中资金、技术、人才等核心资源配置问题具有明显的边界属性,对这些属性因素予以清晰界定是创新团队提高管理效率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文章创造性地将界面管理与创新团队有机结合,在剖析管理界面系统结构各类界面的前提下,通过应用BP-DEMATEL(即后馈神经网络(Back-PropagationNeuronnetwork)与决策试行与评价实验室评价(DEMATEL)相融合的方法),提出一种创新团队管理界面系统关键影响因素识别方法。该方法不仅通过BP网络的联结权重替代直接影响矩阵(DIM)的元素,有效克服了传统DEMATEL方法专家构造DIM过于主观武断的内在缺陷,而且在创新团队界面分析过程中从和则、谐则视角充分体现了团队和谐管理的创新思维。实例验证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实践可操作性较强。
创新团队;管理界面;和谐管理;BP-DEMATEL
创新团队是为实现特定目标,围绕共同愿景,以重大项目或创新平台为依托,由优秀中青年科研人才凝聚而成的创新研究群体。加强创新团队管理对增强团队创新能力、提升团队绩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国内外诸多学者针对团队高效管理的侧重点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1-2],如文献[3-5]认为合理的人才配置、恰当的激励机制、良好的文化氛围是实现团队有效管理的关键因素;文献[6-8]通过实证研究探讨了知识管理、团队薪酬、团队沟通对高绩效团队的影响机制。
从已有文献看,团队管理的核心问题是有关团队内部有形资源(人才、资金、实物等)及无形资源(知识、文化、制度等)的配置问题。然而,团队资源是有限的,尤其是对有限核心资源的配置过程中往往由于信息不对称、领导偏好不同、任务导向差异等影响因素而导致资源分配不公平、引起团队冲突。因此,合理的资源配置以及有效的冲突管理便成为创新团队管理的关键。创新团队的资源配置过程涉及创新团队主体(成员)与客体(资源)的交互作用,遵循既定的动态交互规则,具有明显的边界属性。显然边界属性问题属于界面管理的研究范畴,而界面管理作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在管理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已有学者针对组织创新活动中的界面问题展开研究,如党兴华、李春好、龚艳萍等教授认为界面管理已成为组织合作创新、重大科技项目合作、R&D营销管理中的关键问题,并提出了克服界面障碍的整合机制及优化思路[9-11]。但从现有创新团队管理方面的相关成果来看,绝大多数均是直接或间接地围绕团队中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配置问题展开的冲突协调研究,却忽视了创新团队管理中极为重要的界面问题。事实上,界面管理作为消除障碍的协调理论与期望实现的管理目标(即通过在界面上建立一种关于知识、价值、风险等方面的协调机制,使界面之间交流与合作能够有效进行,从而实现组织的既定目标),恰与创新团队管理的关键问题及管理目标内涵完全一致,且能够为创新团队资源配置的边界属性问题及界面冲突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
本文基于界面管理内在机理与创新团队资源配置边界属性问题相契和的独特视角,将存在于创新团队内部类型多样且数量众多的各个界面视为一个系统,在界定创新团队管理界面内涵及辨析系统结构的基础上,依据和谐管理理论中的“和则”与“谐则”理论将创新团队界面予以清晰分类,提出基于BP-DEMATEL(Back-Propagation神经网络与决策试行与评价实验室(Decision Making Trial and Evaluation Labora⁃tory)相融合的方法)的创新团队管理界面系统关键影响因素识别方法。
界面问题的提出是从企业内部的职能层面开始的,国外学者研究视角集中在企业R&D-市场营销界面的探讨中[12-14],认为部门间的协作与交流构成界面,对其进行有效管理是R&D项目成功的重要因素;国内对界面的关注时间较晚,自1997年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首次在管理领域提出“界面”概念后,不同研究领域的学者从不同视角给出了界面的定义[15-16],并针对界面相关问题如界面原理、管理模式、管理方法等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17-18],丰富与拓展了界面的内涵与外延,但迄今学术界还未对管理界面的定义达成共识。因此下文在综合已有文献关于界面特征认知的基础上,结合创新团队运行规律,给出创新团队管理界面及其系统定义。
设U、V分别为创新团队的主体要素集与客体要素集,且U、V均为非空有限集合,
g=g(uk,ul),uk,ul∈U,k≠l,表示创新团队任意两个主体要素之间相互作用关系;
h=h(vk,vl),vk,vl∈V,k≠l,反映创新团队任意两个客体要素之间相互作用关系;
f=f(ui,vj),ui∈U,vj∈V,反映创新团队主客体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定义1:对于∀u∈U,∀v∈V,如果存在θi=r(g(uk,ul)⋃h(vk,vl)⋃f(ui,vj)),那么称θi为创新团队管理界面。若存在θ={θi|i=1,2,…,n},则称θ为创新团队管理界面系统。
由上述定义可知,创新团队中主客体要素经动态作用后形成了管理界面;类型多样且数量众多的管理界面共同形成创新团队管理界面系统,并呈现出开放性、非线性、动态性、涌现性等复杂系统特征。妥善解决界面双方的各种冲突与矛盾,能为创新团队成员营造出和谐的合作氛围,促进团队高效持续发展。
复杂系统理论指出,系统功能是系统内部要素状态与要素结构的涌现结果。显然创新团队管理界面系统也是一个复杂系统,其功能也同样要经历“要素(主/客体)→界面→系统”的层级式涌现(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微观到宏观的涌现过程),管理界面作为涌现过程中的中观层面,既是低层要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又是系统整体涌现的基本组成部分,具有承上启下的功能与作用。该系统结构参见图1。
图1中,粗体实箭线“”反映创新团队内部主体间相互作用;主体与客体间的关系则用实箭线“↔”予以描绘;客体要素之间需要依附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主体发生间接作用,在图中用虚箭线“”予以表达。需要强调指出,系统内部要素的相互作用体现在三方面:一是主体间的作用关系,即创新团队中的主体间可能存在的管理与被管理、控制与被控制的等级性关系或完全平等关系;二是客体要素在动态配置过程中存在的相互作用关系;三是主客体之间的复杂关系,即主体对客体的支配关系及客体要素整体涌现功效反作用于主体。此外,图1还清晰反映了管理界面及其系统的构成:主客体要素之间错综复杂的交互作用形成各类管理界面(技术类界面、资金类界面、人才类界面等),界面之间进而通过非线性耦合作用形成创新团队管理界面系统,这两种关系在图中采用单向双箭线“⇨”予以表达。另外图1中创新团队管理界面系统内部与外界环境之间的交互作用由双向双箭线“⇔”表示,它反映的是系统内部与外部环境(政治、经济、科技、文化)通过物质、信息、能量的交换,促使系统结构发生改变,并反作用于环境。
主客体要素的多样性及层次关联的复杂性是导致创新团队管理界面系统结构呈现出复杂性与不确定性的直接原因,也是研究的难点与重点。把握主客体要素之间相互作用规律,将具有相似属性特征的界面予以归类分析,能更加清晰认识系统结构,是探索创新团队管理界面内在运行机理的前提和基础。从现有界面分类的相关研究成果看,绝大多数学者从界面所涉及的范围、内容等方面对其类型予以划分[19-20],并未考虑到界面构成的本质属性及界面冲突的深层作用机理。和谐管理理论是由席酉民教授最先提出,其核心思想为[21]:以“和谐主题”为问题出发点,以“和则”与“谐则”的互动耦合应对管理问题,提高组织绩效。具体表现为:“和谐主题”确定后,组织在既定要素划分的前提下寻找“和则”与“谐则”的有效耦合模式。“和则”是“能动致变的演化机制”,在组织中无法使用确定的规则、流程解决的问题,通过诱导的方式削减或利用不确定性,从而激发人的自主行为,使其表现出符合组织期望的行为;“谐则”是“优化设计的控制机制”,通过确定的制度、流程、组织结构的设计实现对组织要素的合理分配。和谐耦合是对两种规则的调节,使整个组织在目标导向下呈现出系统协同与涌现的特征。
作者看来,和谐管理可理解为通过以人为本的管理方式与弹性的管理制度应对组织中的有关“人与物”要素动态变化的复杂问题,从而有效实现组织目标。创新团队管理界面系统内主客体要素相互作用形成的类型多样的各类界面按其内在属性可以抽象概括为:“人与人”、“人与物”及“物与物”之间交互形成的管理界面,其本质是交互作用机理,表现形式为界面冲突与矛盾。因此,依照和谐管理理论中关于“物要素的优化设计”与“人要素的诱导演化”的管理理念,在对构成创新团队管理界面的各类要素作用规律予以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对创新团队管理界面进行有效分类,针对不同类型的界面采用不同的管理方式化解界面矛盾与冲突,进而实现创新团队的和谐管理。为此本文提出了基于和谐管理理论的创新团队管理界面分类:“和则类管理界面”与“谐则类管理界面”,该分类方法准确把握了界面要素特性及作用规律,并给出了优化界面问题的整体思路。“和则”类界面是“人与人”交互形成的界面,解决的是“人际间”、“人群间”的共处问题,具体策略是通过激励制度、团队文化等管理策略激发创新团队成员的自主行为,从而达到消除或削减由于意见不统一所造成的界面冲突,促使创新团队能动、高效发展;“谐则”类界面是“人与物”以及“物与物”交互作用形成的界面,需要通过规范化的管理制度、流程、结构等相对确定的路径来设计创新团队客体要素的合理配置,消除因资源分配而造成的界面矛盾,尽量使创新团队的管理界面达到“满意状态”。基于和谐管理理论对创新团队管理界面进行的具体分类如表1所示。
在系统工程领域,DEMATEL是处理复杂系统问题常用的一种方法。该方法原理是通过判断复杂系统中因素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而构造直接影响矩阵(DIM)并计算各因素的影响度、被影响度、原因度与中心度,从而揭示出重要影响因素。DEMATEL因方法的实用性、便捷性而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高度关注并得到广泛应用[22-23]。在大量实践应用的基础上,诸多学者发现在评价过程中存在专家打分主观武断的内在缺陷使DIM的构造准确性降低,甚至会产生错误的判断结果而导致决策失误。因此针对DEMATEL方法的系统改进已成为管理科学领域专家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如王晓峰等采用熵权和专家评估结合的方法确定各因素权重[24],部分学者提出采用模糊数反映专家判断的不确定性,引入灰色模糊数方法对专家的打分赋予不同权重[25],但这些方法并未能从构造DIM的专家判断机理上解决根本问题,即由于专家认知能力限制引起的判断因素之间关系时过于主观,随意太强。基于上述考虑,本文借鉴BP-DEMATEL的算法[26],直接利用BP神经网络求得的联结权值来替代传统DEMATEL方法中DIM的元素,克服了传统或改进DEMATEL算法中专家对影响因素之间作用关系难以判断或准确把握的缺陷,其分析结果因客观性强而具有更高的可信度。BP神经网络的基本模型见图2,其训练过程是通过自适应学习求解权值矩阵w和v,使误差函数E(w,v)达到极小的过程。在此基础上,结合创新团队管理界面系统的复杂特性,下文给出创新团队管理界面系统关键影响因素辨识的方法步骤。具体如下:
步骤1:确定创新团队管理界面系统关键影响因素分析的BP网络模型。
将各位专家对评价指标体系(详见表1)中各指标因素的评价结果uij(i=1,…,9;j=1,…,4)作为BP神经网络输入向量的原始值。uij均为定性指标,需做无量纲化处理,本文按模糊统计的方法,对创新团队各项指标因素按其优劣等级统一划分为“优、良、中、差、劣”五个标准,分别赋值0.9、0.7、0.5、0.3、0.1。n位专家的评价结果经无量纲化处理后共同组成BP神经网络的输入矩阵X=(Xij)28×n。
创新团队管理界面系统评价结果集可表示为Y={优、良、中、差、劣},对应取值分别为:优(1.00~0.81)、良(0.80~0.61)、中(0.60~0.41)、差(0.40~0.21)、劣(0.20~0.00),综合评价结果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出。这里将n位专家打分的输出矩阵记为Y=(Yi)n×1。
步骤2:训练BP网络,得出输入输出矩阵联结权值。
由MATLAB7.0编程统一对X和Y进行数据归一化预处理并通过运用引入动量项的自适应速率的梯度下降法训练BP神经网络,得到输入层与隐层的权值矩阵W28×k和隐层与输出层的权值向量Vk×1(k为隐层神经元的个数)。
步骤3:计算权值向量ω=mean(||W∗||V),||W和||V表示分别对矩阵W28×k和权值向量Vk×1的每一个元素都取绝对值。ω=(ω1,ω2,…,ωi,…,ωj,…,ω28),mean函数的功能是当||W∗||V的行数大于1时对||W∗||V的每列取平均值。
步骤4:构造创新团队管理界面影响因素的直接关联矩阵B。
(如果ωi=0,则bij=0,且i≠j)为第i个影响因素相对于第j个影响因素的重要性。
步骤5:求矩阵B的归一化矩阵C。即:
步骤6:计算创新团队管理界面指标因素综合影响矩阵T。其表达式为:
T=C(I-C)-1=(tij)28×28,I为单位矩阵。
步骤7:计算各影响因素的中心度与原因度。
记影响因素un的影响度与被影响度分别为按照DEMATEL规则计算得到un的中心度与原因度分别为mn=fn+en(∀n)和rn=fn-en(∀n)。
步骤8:确定创新团队管理界面系统关键影响因素。
利用中心度mn()∀n对创新团队管理界面所有影响因素予以相对重要性排序,根据团队实际需要确定关键影响因素;另外还可依据原因度rn()∀n对关键影响因素提出相应的管理建议。rn>0时un为原因类影响因素,此时应加强对un的管理;rn<0时un为结果类影响因素,此时不仅应加强对un自身的管理以增强其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而且还应考虑对影响un的因素予以适度管理以便为un创造良好的运行环境。
下面以某高校省级创新团队为例,分析并识别其中可能存在影响该团队管理界面的关键影响因素。在本文中根据研究对象的特点,选取结构相对较为简单的3层BP神经网络模型。表1中所选取的28个评价指标因素作为输入层神经元,所有数据来源于该创新团队内部4位专家打分所得;隐层神经元个数参考公式为隐含层、输入层、输出层的神经元数目,L为1-10之间的整数)取值,以公式Pm为参考,采用实验法与公式法相结合的方式选取隐层神经元个数,从BP神经网络实际训练的学习时间、次数以及达到最优误差的综合效果看,本案例选取8个神经元较为合适;输出层神经元个数为1,表示该创新团队管理界面系统的综合评价结果,按照优、良、中、差、劣5个级别进行衡量,因此综合评价结论集Q={优、良、中、差、劣}。
对4位专家打分结果予以统计,得出该创新团队管理界面影响因素初始矩阵P为:
借助Matlab语言编程,将初始影响因素矩阵P作为输入层向量,Q作为目标矩阵输入系统完成训练学习,经过BP神经网络训练1358次达到要求,隐含层到输出层的权值矩阵为:
接下来按照步骤3、4求得该团队各影响因素的直接关联矩阵后,依照DEMATEL计算步骤,得到各影响因素指标的原因度与中心度如表2所示。
依据表2排序信息,结合该创新团队实际运行状况将位于前8位的因素设定为关键影响因素,即:组织运行有效性、共同远景培育性、实物投入结构合理性、专业技能互补性、技术认知价值合理性、实物所有权利公平性、技术投入结构合理性、沟通信息明确性。从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前8位因素中除第2、8项外都是属于“谐则”类管理界面中的要素,说明该创新团队亟需通过制度、流程以及组织结构的规范化来加强团队管理。同时还可看出,激励程度界面u31、u32、u33以及组织结构界面u51、u52的原因度均小于0,为结果类影响因素,故要对这两类管理界面自身加强管理,还要对影响团队组织结构以及团队激励的外部环境予以适当管理。上述分析结果与团队实际状况相吻合。由此可见,本文所提出的创新团队管理界面分类辨识方法以及关键影响因素的识别方法能够对创新团队提高管理效率起到积极作用,具有应用可行性。
从政策引导方向和科技发展趋势看,创新团队正逐步成为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中坚力量,创新团队的管理问题也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以提高创新团队管理效率、实现团队持续、高效发展为目标,清晰界定创新团队管理界面及界面系统概念;基于和谐管理理论视角将创新团队界面划分为2个大类、9个子类共28项影响因素;最后应用BP-DEMATEL给出了创新团队管理界面系统关键影响因素的识别方法。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第一,首次将界面管理理论引入创新团队系统要素分析机理,明确界定了创新团队的边界属性;第二,提出创新团队管理界面内涵定义,并通过系统结构图清晰反映出创新团队系统内部主客体要素之间复杂的关联关系;第三,从和谐管理理论视角出发,基于“和则”与“谐则”思维对创新团队中可能存在的各类界面予以分类辨识,拓宽了界面的有效分类方法;第四,通过BP网络学习得出的联结权重作为DEMATEL分析过程中DIM的元素,即采用客观权重替代专家对系统因素直接影响程度的主观判断结果,提升了创新团队管理界面系统的关键影响因素分析的客观性和科学性;最后,通过具体实例验证了该方法在创新团队界面识别及系统关键影响因素分析的可行性,具有较强的实用推广价值。
[1]Love H,Roper S.Organizing innovation:Complementarities between cross-functional teams[J].Technovation,2009,29(3):192-203.
[2]Daniel K,Tanja C,Prinzessin W.Effects of top management team characteristics on strategic decision making:Shifting at⁃tention to team member personalities and mediating processes[J].Management Decision,2007,45(6):942-967.
[3]晋琳琳,李德煌.科研团队学科背景特征对创新绩效的影响——以知识交流共享与知识整合为中介变量[J].科学学研究,2012,30(1):111-123.
[4]赵丽梅,张庆普.高校科研创新团队成员知识创新的激励机制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3,34(3):90-99.
[5]李铁.基于多Agent交互的科研团队仿真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1(6):160-164.
[6]晋琳琳.高校科研团队知识管理系统要素研究——来自教育部创新团队的实证分析[J].管理评论,2010,22(5):29-34.
[7]赵海霞,龙立荣.团队薪酬对团队绩效的作用机制研究[J].管理学报,2012,9(6):843-849.
[8]王永丽,邓静怡,任荣伟.授权型领导、团队沟通对团队绩效的影响[J].管理世界,2009(4):119-127.
[9]刘兰剑,党兴华,李莉.网络环境下跨组织合作创新的宏观界面管理[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8,25(5):1-3.
[10]龚艳萍.动态环境下企业R&D-Marketing界面管理柔性化研究[J].科研管理,2007,28(3):92-97.
[11]李春好,杜元伟.重大科技项目合作界面网络的整合优化方法[J].科研管理,2011,32(10):89-96.
[12]Dewsnap B,Jobber D.The sales-marketing interface in con⁃sumer Packaged goodcompanies[J].A Conceptual Frame⁃work Journal of Personal Selling&Sale Management,2000(2):109-119.
[13]Michael S,Jeffrey R T.A cross-national investigation of the R&D-marketing interface in the product innovation process[J].Industrial Marketing Management,2006,35(3):308-322.
[14]Qing W,Montaguti E.The R&D-marketing interface and new product entry strategy[J].Marketing Intelligence& Planning,2002,20(2):82-85.
[15]吴涛,海峰,李必强.界面和管理界面分析[J].管理科学,2003(1):6-10.
[16]章琰.大学技术转移中的界面及其移动分析[J].科学学研究,2003,21(s1):25-29.
[17]徐磊.如何建立有效的界面——关于技术创新界面管理的探讨[J].科研管理,2002,23(3):79-83.
[18]王斌.基于知识转移的企业知识联盟界面管理稳定性机理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27(7):127-130.
[19]欧光军,欧阳明德.面向产品创新的界面管理集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5):54-56.
[20]田雪莲.BOT项目界面管理关键影响因素分析[J].土木工程学报,2012(s2):262-266.
[21]席酉民,曾宪聚,唐方成.复杂问题求解:和谐管理的大脑耦合模式[J].管理科学学报,2006,9(3),89-96.
[22]Baruah S,Raj S,Shabbiruddin Ray A,et al.Analysis of influ⁃encing factors for costs on substation siting based on DEMA⁃TELmethod[J].ProcediaEngineering,2012,38:2564-2571.
[23]马飞,陈宏军,杨华.基于DEMATEL方法的绿色供应链关键绩效评价指标选择[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1,51(6):127-131.
[24]王晓峰,申桂香,等.基于改进危害度和DEMATEL方法的abc轴进给系统的故障排序[J].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12,42(1):122-127.
[25]Xiaoyong F,Qinghua Z,Joseph S.Evaluating green supplier development programs at a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s pro⁃vider[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2012,140(1):357-367.
[26]崔强,武春友,匡海波.BP-DEMATEL在空港竞争力影响因素识别中的应用[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3,33(6):1471-1478.
[27]周品.MATLAB神经网络设计与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责任编辑:程靖]
Innovation Team Management Based on Theory of HeXie Management—Identification of Essential Factors of Interface System
XIE Hui,DUAN Wan-chun,SUN Yong-he
(Faculty of Management and Economics,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Kunming 650093,China)
The allocation of core resources,such as capital,technology and talent,etc.,has obvious boundaries in innova⁃tion team management,it is an important research topic to make clear definitions on these boundaries for innovation teams to improve management efficiency.The paper,under the premise of analyses on various types of interfaces of management inter⁃face system structure and creatively combining interface management with innovation team,puts forward a method of innova⁃tive team management interface system to identify the essential influence factors by using BP-DEMATEL,which is a meta-syn⁃thesis method of Back-Propagation Neuron network evaluation and Decision Making Trial and Evaluation Laboratory(DEMA⁃TEL).This method not only effectively overcomes the internal defects of traditional DEMATEL method,which are caused by experts who are dogmatic in the construction of direct impact matrix(DIM),through connecting weights of BP network in⁃stead of the elements of direct impact matrix(DIM),but also fully reflects innovative thinking of HeXie team managemen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He Principle”and“Xie Principle”in the process of innovation team interface analysis.And the experiment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 has a strong operability.
innovation team;management interface;HeXie management;BP-DEMATEL
F273.1
A
1007-5097(2014)07-0142-05
10.3969/j.issn.1007-5097.2014.07.030
2013-10-3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263031)
谢晖(1982-),女,新疆博乐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团队管理,复杂系统决策;
段万春(1956-),男,云南大理人,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组织管理;
孙永河(1978-),男,山西大同人,副教授,博士后,研究方向:复杂管理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