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 欢,高 哲
(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学部,上海 200241)
纯洁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是关乎党的先进性建设和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时代命题。早在1945年,毛泽东在全国革命胜利的前夕指出,要建设“一个有纪律的、思想上纯洁的、组织上纯洁的党”[1]。党的十八大更将纯洁性建设纳入党的建设的主线,充分显示了在全面深化改革时期保持党的纯洁性的重大意义。然而,不可否认的是,目前党内部分党员干部仍存在思想、组织、作风不纯的现象,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社会转型期以来,异质价值观冲击下思想的退化与变质以及纯洁性教育方式的时代性适应不足。如何从源头上保持党员干部的纯洁性,与时俱进地探索党员干部纯洁性教育的路径,并最大化发挥党员干部教育的功效成为当务之急。
警示教育对于保持党员干部纯洁性而言,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育路径,其直观性、真实性、反思性较于其他教育形式来说更具有感染力、震撼力和说服力。如对于一些党员干部存在的理想信念动摇、权力观错位、利益观失衡、自我放纵等思想不纯问题,警示教育能通过真实的反面典型案例震撼党员干部的心灵,使其思想警觉,产生敬畏感,更能够教育与引导党员干部从源头上防微杜渐、廉洁自律,较好地起到了预防的作用。
警示教育的主要形式是参观警示教育基地、观看警示教育片等。其中,警示教育基地被视为进行警示教育、预防腐败、宣传法制的重要平台。“截至2010年底,全国范围内由检察院单独建设并已建成的警示教育基地就有686个。”[2]“2009年数据显示,河南建立了警示教育基地171个。”[3]在这些警示教育基地,部分配备了典型性警示教育展览馆。如天津的新中国反腐败第一大案展览馆,坐落在刘青山、张子善的原办公地点,以翔实的史料展示了刘青山、张子善,因为经受不住执政的考验,由革命功臣变为历史罪人的过程,以真实的历史重现带给党员干部以思想的警戒。北京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基地则将教育对象面向全市党员干部,重点面向领导干部、党校及行政学院主体班的学员。在内容上,主要包括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展、首都监狱工作成果展、警示教育片、职务犯罪服刑人员现身说法、服刑人员改造场所、服刑人员忏悔文艺节目等。由于传统警示教育展览馆存在着宣传受众的范围不大,宣传效果受到时间、场地、资金等限制的不足,新时期网络数字警示教育馆的建设开始初见成效。2012年6月江苏省姜堰网络数字警示教育馆开通,其利用三维空间的虚拟展馆使参观者得到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的综合模拟,达到身临其境的效果。除了到警示教育基地接受警示教育,关于警示教育的宣讲也是实现纯洁性教育的一种有效灵活的方式,如山东省检察机关“自2013年以来,共组织153个警示教育宣讲团深入3 400多个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开展巡回宣讲,受教育人数达48万余人”[4]。
从各地警示教育的效果来看,新时期的警示教育应在以下几点有所改进:第一,增加警示教育的针对性。警示教育应该针对不同领域、行业、层次的干部的实际情况进行,应在事前对将要接受警示教育的干部开展调研,深入调查干部的工作岗位、工作领域存在的不纯洁可能性,分析干部潜在的犯罪动机和犯罪心理,从而展开具有针对性、可行性的警示与预防措施。同时结合本地资源,尤其要重视利用由本地查办的、发生在党员干部身边的违纪违法典型案件。第二,警示教育手段要不断创新,激发干部自发学习的内在动力。警示教育应该避免传统地、机械地说教与灌输,多加利用新媒体、网络技术等信息化手段的灵活性与广泛性,将声、形、光、电结合起来,为警示教育提供丰富多样的教学内容,突破时空界限,扩大教育对象,拓宽教育阵地。第三,力戒将警示教育形式化,力求将警示教育制度化。教育是一项长期工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为了完成上级工作而形式地开展一次两次活动难达到警示效果。为了使警示教育真正融入党员干部的工作与生活,警示教育应该制定合理的、明确的开展周期,通过警示教育的制度化与经常化纯洁党员干部。像是每天一条警示短信、一封廉政提醒邮件,将一些短小精悍、形式多样的廉政警示信息,如案例剖析、警示格言、警示漫画等,发送至党员干部的手机与邮箱,使干部在浏览、品味、深思中触及灵魂,接受潜移默化的渲染,接受随时随地的监督。
近些年全国警示教育基地的数量增多本无可非议,警示教育的价值也是毋庸置疑的,但是警示教育是否起到应有的效果值得再思考。目前,警示教育存在表面化、过场化、仪式化、摆设化等问题。警示教育成为一种形象工程的现象屡见不鲜,甚者,警示教育被作为一种挡箭牌,加深部分党员干部的不纯行为。第一,警示教育成为党员干部贪腐的挡箭牌。在警示教育中,一些党员干部并非感受到反面典型的警示,反而在对比中寻求心理安慰,觉得自己相对于这些落马官员来说只是小巫见大巫,完全没有自责的必要,并为自己的贪腐行为找到了精神解脱,变得更加地麻木不仁。如某省两名落网官员在审查过程中说,“他们在任时也曾经参加过警示教育活动,但是当看到一些警示教育案例中那些比自己级别更高的干部犯了更严重的错误时,反而感觉自己错误犯得还不够严重,竟然有了一种如释重负之感”[5]。此外,一些党员干部更狡猾地利用警示教育,分析反面案例中腐败官员的落网细节,从中发现腐败曝光途径,权力监督、法律制度等方面的漏洞,寻找降低自身腐败行径暴露几率的应对之策。第二,警示教育成为反腐不作为的挡箭牌。在一些行政系统,尤其是纪检单位与部门,为了使其监察工作在“不惹人”、“不得罪人”的同时又可以圆满地实现自身监督与教育的本职要求,便充分发挥警示教育的挡箭牌作用。当上级视察其监察工作时就开展警示教育,当外界对其工作有异议之时就开展警示教育,警示教育俨然成为了其取得上级及外界肯定的工具,成为其放松对党员干部的监督与检查的理由,以警示教育的“作为”遮掩反腐的不作为,使警示教育背离了其初衷价值。
欲善终,当慎始。警示教育之所以成为部分党员干部更加贪腐的挡箭牌,成为纪检部门反腐不作为的挡箭牌,源于警示教育的无针对性,使党员干部感觉事不关己而不能深入内心;无创新性,使党员干部感觉陈年老调而不能激发学习自觉性,也源于警示教育开展的主观随意性,使其被利用而起到违背初衷的反面作用。新时期,充分发挥警示教育的作用,必须通过增强其规范化、制度化等方法,通过反面典型案例及警示的威慑作用,为广大党员干部敲响警钟,使其认识到贪腐的后果,达到不想贪腐、不敢贪腐的效果,从而增强党员干部拒绝腐败的自觉性。
所谓现场教育,是一种在自然与社会实践活动中进行的,强调将干部处于主体地位,通过亲历获得直接经验,激发其积极主动地认识与消化事物的自觉能动性,达到情感和理性共鸣的教育方式。现场教育最大的特色是将教学活动搬到事物发生发展的现场,像党性教育基地、革命纪念地、监狱等地。现场教育通过与纯洁性理论相关的专题讲授、模块教学、党性教育等有机结合,使干部在实际感受中深化理论,在亲身体验中总结反思,从而提升整体教学效果。对于现场教育的效果,一些曾参加参观监狱现场教育的学员就表示:“在监狱服刑的职务犯罪人,有的是大家曾经认识或了解的,听到他们现在痛苦的忏悔,在自我的内心产生了无声的撞击,因此,教育作用非常明显。”[6]“职务犯罪人反面典型的现身说法,剖析自己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内心蜕变过程,无疑给自己敲响了警钟。”“吃菜根,咸淡皆有味;守王法,做梦也不惊。”[7]“心灵得到了净化和洗礼,这样的活动,参加一次比参加十次理论教育更有意义、更有收获、更有效果。”[8]
事实上,在近五年来的纯洁性教育模式中,从中共中央党校,到各级省委、市委党校,都在目标定位、培训内容、培训方式等方面进行全新的探索与尝试,试图走出一条理念超前、务实管用的干部纯洁性教育新路子,而现场教育则是当前干部教育培训普遍采用的一种新方式、新方法。在现场教育中,比较典型的模式就是将廉政教育专题课与参观监狱相结合的模式。以体验式教学方式,观看反映职务犯罪服刑人员入狱集训、学习、劳动和生活情况的电教专题片,听取职务犯罪服刑人员的现身说纪与说法,现场参观职务犯罪服刑人员生活、学习和劳动的场所,形象化解析明理,使纯洁性教育更具说服力,同时要求党员干部们结合课题内容、现场感受、个人思想动态撰写分析报告,使党性教育、纯洁性教育更加入脑入心,从而达到促进领导干部不断提高党性修养、道德品行和精神境界的效果。据相关数据显示,“2011年,长沙监狱接待99批13 739人次参观”[9]。海口监狱2004年设置的海南省预防职务犯罪教育基地,“截至2008年已先后接待186个单位,44 700多名各类公职人员接受现场教育”[10]。另外,将纯洁性理论与参观红色革命圣地相结合,同样也是新时期现场教育的典型模式之一,它将课堂搬到革命旧址,将讲授深入红色现场,使干部在感知革命先进事迹与先进人物中,坚定理想信念,弘扬优良精神,增强干部的党性修养与纯洁性。
作为一种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方式,现场教育必须保证其质量和效果,充分发挥其党性锻炼的熔炉作用。第一,保证现场教育目标的明确性。现场教育要根据纯洁性教育的目标定位,注意选取具有典型性、示范性的案例,选取具有先进性的场所作为现场教学基地或现场教学点,使之能够真正达到直击党员干部内心的效果。同时,现场教育要提前考虑教学所要解决的矛盾,动员组织党员干部,使他们了解现场教学的目的,做好知识层面上和心理层面上的准备,以更有效地达到教育目标。第二,保证现场教育的流畅性。在现场教育的活动设置、方式上要创新,在现场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教师的现场指导作用,引导干部从多角度充分感知教学现场,并有针对性地与理论知识相结合,深化干部的理性认识。第三,保证现场教育的反思性。现场教育的教学目标不仅要注意教育性,更重要的是后续的警惕性与反思性。因此,开展现场教育、不但要重视现场感受的过程,更重要的是真正使党员干部有所思、有所悟、有所警,从而实现其长期的从理论到思想到行为的纯洁性约束。
现场教育并非简单地离开课堂搞走马观花式、浮光掠影式的参观或调研。一方面现场教育要结合深层的纯洁性理论分析,通过直观与感性的认识,解释各种纯洁与非纯洁的实践现象,将抽象的干部纯洁性理论转化为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现场教育也要真正深入社会、深入群众、深入历史,透析真实的犯罪案件、失足现象,真实的革命历史、红色文化来考察印证纯洁性理论,引发深层次的思考。目前的现场教育在取得成效的同时也呈现出了做样子、无目的、流于形式的现象,甚至现场教育成为了变相旅游,影响了现场教育的实效性。现场教育为何存在走马观花的现象?第一,在动机上,干部参加现场教育动因的盲目性。一些干部对现场教育的目的和意义存在困惑和怀疑,很多时候是出于强制而参加现场教育,因而在现场教育过程中,走马观花、蜻蜓点水、随波逐流、做表面文章,这种被动式地、漫无目的地参与现场教育活动显然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第二,在形式上,集体参观方式的走马观花性。许多现场教育采取干部参观监狱、参观革命圣地、参观革命纪念馆的集体参观方式,时间紧凑、内容紧凑、人员紧凑。集体参观过程中,很多干部挤在一起,看似热热闹闹,实际上是一窝蜂的赶场子,教育效果不尽如人意。第三,在结果上,为参观而参观的无反思性。许多现场教育仅仅是放松性、娱乐性的参观,参观结束,缺乏后续的总结与反思,显然这样的现场教育失去了其最重要的教育意义。
现场教育的目的并不是走马观花地参观或游玩,而是通过对事件的再现,历史的重温,获取直接经验,从而理解、接受、反思纯洁性理论。因此,党员干部纯洁性教育,要把以参观监狱、参观革命圣地为主的现场教育作为党员干部教育中的一门必修课程抓好抓牢,引导干部在现场教育中深入感受、深入观察、深入思考,激发干部积极主动地认识与消化事物的自觉能动性,达到情感和理性的共鸣;帮助干部正确看待和行使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做到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指引干部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从而自觉提升党性修养,树立理想信念。
所谓形象教育是指通过正确的理论指导、准确的形象定位、全面的群众监督等方式引导党员干部保持良好风貌,提高自身的口碑与评价的教育方式。形象教育最显著的作用是作为一面镜子使党员干部正衣冠、知是非、明得失。2013年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提出全面深化改革时期需要的是“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这20个字正是保持党的纯洁性对干部形象的具体要求,是形象教育要达到的目标定位。为了达到这样的目标,形象教育必须从提高干部科学理论素养着手,在改造干部世界观的过程中奠定树立良好形象的思想基础;深入加强干部思想道德修养,教育干部坚守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的原则,在随时随地接受群众监督中树立形象。
当前,形象教育的典型形式是党员干部戴党徽、亮身份。它是党员干部对自身无产阶级先锋队战士的自我认同,是党员干部主动接受社会监督的思想自觉,是党员干部将内在的党性要求化作社会表率,并展现良好形象的外在行动,从而实现对保持党员干部的纯洁性积极促进作用。近年来,中央或地方都曾多次下达关于戴党徽、亮身份的文件。通过活动的开展与落实,增强党员干部的责任感,使党员干部自觉自律,加强群众对党员干部的监督,增进干群关系,树立党员干部良好形象。例如,武冈市27 274名党员佩戴党徽活跃在各条战线上,提醒了党员要时刻牢记身份、自觉践行党员标准,方便了群众对党员的监督;湖南省要求省直窗口单位工作时间戴党徽,提高了服务效率与服务质量;新疆察汗托海牧场农村党员干部亮身份、践承诺,不仅增强了广大农村党员干部的责任感、使命感,激发了广大农村党员干部的工作热情和干劲,还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形象教育要真正发挥实质性作用,从根本上解决一些党员干部错误的世界观、人生观或利益观等问题,让党员干部从外在真正接受人民监督,树立良好的纯洁的形象,从内在达到真正的自我约束。第一,党员干部要摆正对监督的态度。监督起着检验干部能否正当行使权利的作用,同时也是人民群众合法的政治性参与。因此,党员干部必须明确自身的权利、义务、责任,明确以实干为荣、以廉洁为荣的正确价值观,明确把群众的满意与认可作为检验自身形象的标准,正视自身的问题与不足,树立有错必纠,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正确态度,虚心接受来自舆论和人民群众等各方面的监督批评,使被动转化为主动,消极转化为积极,发自内心地实现自我约束。第二,领导干部要带头亮身份,带头接受监督。领导干部带头亮身份对其他干部来说具有榜样和模范作用,这种自上而下的榜样式形象教育更能够让其他干部自觉地接受与学习,更具有实效性。第三,建立相关的形象教育机制。通过恰当而有效的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使党员干部自觉接受监督。此外,党员干部自觉接受监督,同样也需要考核机制的督促作用,必须通过对党员干部形象建立相关的条例指标,并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和考评,以此作为党员干部的绩效评估体系的重要内容。这些都有助于党员干部自觉接受监督,实现自我约束,树立自身形象,保持自身纯洁性。
形象教育作为党员干部纯洁性教育的重要途径,其价值是毋庸置疑的。但形象教育存在形式主义的现象所引发的相关问题仍值得深思:第一,从时间上看,形象教育要坚持做到长期性。从各地党员干部形象教育活动的开展情况来看,很多地方开展的党员干部戴党徽活动,只是一种仪式或典礼,活动和仪式结束后,有多少党员干部坚持以佩戴党徽作为身份的标识成为悬而未决的问题。对此,在实践的过程中,必须认识到形象教育并非是一次性的仪式性的教育活动,形式主义的形象教育不仅会浪费了人力物力,还违背了民心民愿,这样的作秀是群众所痛恨的,效果只会适得其反,并最终损害党员干部的形象。第二,从效果上看,形象教育要将形式性和实效性有机结合。例如,四川蓬安县针对“残联理事长强奸女公务员”事件制定了相关的干部管理办法,其中要求党员干部佩戴党徽。这一举措只是对干部糟糕形象的一种事后补救措施,并没有真正起到干部接受人民监督的作用,对提升干部的形象也毫无作用。所以,在全面深化改革时期,形象教育必须拒绝形式主义,应该通过在党员干部内在的自我认同下以持续深入的党员干部戴党徽、挂牌上岗等亮身份活动,让党员干部在接受监督的过程中,明责任,作表率,树形象,更好地做到平时工作干在前,困难时刻站在前,危急关头冲在前,服务群众想在前,使党员干部真正地成为人民的公仆,群众利益的维护者。
[1]习近平.扎实做好保持党的纯洁性各项工作[J].求是,2012,(6).
[2]郭洪平,卢志坚.检察机关已建成686个警示教育基地[N].检察日报,2011-05-01.
[3]高传伟,赵国勤,吕峰.河南建立警示教育基地171个[N].检察日报,2009-10-26.
[4]卢金增.山东153个警示教育宣讲团“走出去”[N].检察日报,2014-03-18.
[5]黄金桥.警惕和避免警示教育的负面效应[N].检察日报,2010-08-03.
[6]宗欣.中央党校中青年班要求不称呼职务曾参观秦城监狱[N].华西都市报,2010-09-21.
[7]中共青岛市纪委,青岛市监察局.发人深省的警示教育[EB/OL].http://www.qdlzw.cn/content/2010 - 06/26/content_8770773.htm.
[8]王全芳.渭南市委组织学员到监狱接受警示教育[EB/OL].(2009 - 04 - 05).http://www.sn.xinhuanet.com/2009-04/05/content_16162963.htm.
[9]黄纯芳.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基地今年已接待4万余人次[N].湖南日报,2011-11-18.
[10]也可.参观海口监狱能不能防腐?[EB/OL].http://www.hq.xinhuanet.com/legal/2011 - 08/09/content_2342368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