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 新 张 平
(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200540)
预算考核是实现预算约束与激励的必要措施,是预算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预算考核有助于增强基层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工作成就感,从而进一步激发基层企业管理者的主观能动性。为使预算考核更加充分地体现其积极作用,要求预算考核更加公正、合理、客观,会面临是否需要还原或者如何进行还原的现实问题。
预算考核还原是指在绩效考核过程中,对实际经营结果(如利润指标、吨油加工费指标)按预算设定的条件,并依据一定的还原规则及事先确定的还原因素或项目(如产品和原料的价格、利率和汇率、固定资产折旧、人工成本等等)进行还原(替换)计算,以尽可能剔除非可控因素的影响。
由于在预算执行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不可控的因素,有可能使企业预算的编制基础发生根本改变,并导致实际经营结果与预算考核目标(主要是利润和吨油加工费指标)产生较大偏差。这种造成实际与预算产生偏差的非可控性因素就是预算考核还原最根本的动因。对基层企业的经营管理者而言,造成偏差的非可控性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在预算考核指标确定过程中业已存在的欠合理性因素;二是致使实际运行状况与预算条件发生重大变化的一些外部环境因素。
(1)对非可控的费用欠合理的削减
在近几年预算指标的对接过程中,新增折旧(因增量改造新增固定资产所产生的折旧)、新增的行政性收费(河道工程修建维护费,法定的税金附加费用,按流转税的1%计缴)常常会被上级部门予以欠合理的削减,而实际上这两项费用在既定情况下对基层企业而言实属无法控制的费用,这是造成利润指标和吨油加工费指标实际与预算间偏差比较重要的非可控性因素。
(2)没有兼顾到企业的特殊性
不同的炼油化工企业,对于炼油与化工板块的划分界限不完全一致,由此会导致某些费用的归集与分配规则存在不一致,如:一些公共辅助部门(包括质量检验、环保、储运)等由于其所归属板块不同,费用的归集与分配规则肯定也不同。如果在确定预算考核指标时没有完全兼顾企业的特殊性,仅仅是按照“先进”标准(企业间横向比较中处于比较领先的费用标准)或者是“较低”费用标准(企业间横向比较中处于相对较低的费用标准)去核减预算,显然不太合理,这也是造成利润和吨油加工费指标实际与预算偏差的非可控性因素。
(3)炼油和化工两板块的失衡现象
在预算指标的对接过程中,对于某些炼油和化工互供产品的定价存在争议时,往往会出现失衡现象,即供出(销售)板块的价格高于接受(采购)板块的价格,由此基层企业炼油和化工的整体利润会出现部分虚增的情况,这是造成利润指标实际与预算产生偏差的非可控性因素之一。
(4)目标设定过高
在确定炼油综合商品率指标时,经常会出现考核目标设定过高的情况。虽然炼油综合商品率指标表面上只是一个技术经济指标,但实际上与利润指标存在着极大的关联度,炼油综合商品率指标设定过高,利润预算目标往往也会随之上升,从而影响基层企业利润指标的完成,这也是造成利润指标实际与预算产生偏差的非可控性因素。
实际运行状况与预算条件发生重大变化的外部环境因素主要包括:产业环境、市场(如原油价格、产品供求、汇率、利率等)、政策改变及重大意外灾害等,这些客观因素不仅无法控制,还极可能造成实际结果与预算产生很大的偏差。对于利润指标而言,这是造成实际与预算间偏差最为重要的非可控性因素;对于吨油加工费指标而言,也是造成实际与预算间偏差重要的非可控性因素。
预算考核的目的从短期来看主要是为了确保年度目标利润的实现,从长期来看是为了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企业创造效益的能力,确保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也就是说预算考核绝不是为了考核而考核,而是作为对基层企业经营管理者业绩进行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为此预算考核的过程及其结果要充分体现其公正性、合理性与客观性,如此才具有说服力,并能真正起到预算考核的激励作用。由于预算执行过程中难免会存在着一些基层企业经营管理者非可控的因素,因此基层企业一旦受到这些非可控因素的影响而导致实际经营结果与预算考核目标存在较大偏差时,上级考核部门应设法剔除这些非可控因素的影响,以体现考核的公正、合理和客观。通常可以采取以下两种方式:一是按现行预算管理办法调整预算指标,考核按调整后的预算指标进行;二是对实际经营结果按预算条件进行还原,即所谓的预算考核还原,考核按还原后的结果进行。相对而言,预算考核还原操作简便,无需调整并重新发布预算考核指标,因此,只要预算考核还原规则公开透明、便于操作,就可大大减少考核的整体工作量,并在较大程度上避免上级考核部门与被考核人(基层企业)对考核结果产生分歧,由此可提高预算考核的工作效率。
预算考核是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通过预算考核,不但可起到奖优罚劣的效果,而且还可以帮助企业管理者及时了解企业所处的环境及发展趋势,进而衡量有关预算目标的实现程度,评估预算完成后的效益,因此预算考核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如果在预算指标阶段上级考核部门与被考核人(基层企业)均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在既定的预算条件下科学、合理地确定预算指标;在预算考核还原阶段上级考核部门能坚持客观、公正的原则,考核过程中尽量避免人情因素的干扰,那么考核还原就不会影响考核的严肃性。
预算考核还原需要考虑的主要是造成实际与预算偏差的一些非可控性因素,包括预算考核指标确定过程中业已存在的一些欠合理性因素,或者是特殊预算项目的预算外因素,以及致使实际运行状况与预算条件发生重大变化的一些外部环境因素。
为了体现预算考核的严肃性,首先应尽可能避免或减少在预算考核指标确定阶段出现一些欠合理性因素,例如:对于在预算编制条件下有充分计算依据的预算项目,如折旧、财务费用、行政性收费(如河道工程修建、维护费)等尽可能将合理的计算依据作为确定预算考核指标的依据;对于某些尚存争议的炼油化工互供产品定价,可提请两板块共同的上级财务主管部门(总部财务部)予以裁定,以免出现失衡现象;对于某些特定的项目(如公共辅助部门的费用),还要兼顾到企业之间的特殊性。其次,在预算考核还原时,需着重考虑哪些可归属于预算外因素的特殊预算项目,哪些可归属于外部环境因素的重要项目,其中特殊预算项目主要是指单项(类)金额相对较大,实际运行结果与预算之间因受预算条件的限制往往会存在一定的合理性差异,且在既定情况下属于非可控的费用项目。一般而言,归属于预算外因素的特殊预算项目主要包括:人工成本、折旧、行政性收费(河道工程修建、维护费)、研究开发费用和非流动资产的减值损失等;归属于外部环境因素的重要项目主要包括汇率、利率、产品价格、原油(料)价格以及因产业环境变化以及政策改变等而发生重大调整或变化的特定项目。
预算考核还原的规则是具体操作的指南,对考核的结果至关重要。为此,在确定预算考核还原的规则时需把握以下几点:(1)不作还原原则,即对于实际运行结果好于预算目标的,一般不再予以还原。(2)可操作性原则,即制定的还原规则清晰明了,便于操作。(3)差异性原则,即对于不同的预算还原项目,在还原时可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如对于在既定条件下实属无法控制的费用,包括折旧、行政性收费(河道工程修建、维护费)、汇率及价格等因素可直接据实还原;对于需要审定的项目,如研究开发费和非流动资产的减值损失,按审定可以还原的金额予以还原;对于需调整的项目,如融资成本,可按平均的利率水平调整后再还原。(4)例外原则,即考核还原时对于超出既定预算还原项目范围但确实是符合预算考核还原特性的其他特殊预算事项,如新增装置开车的影响因素等,经确认和审批后允许还原,但需严格把控。(5)公开透明原则,即不管是预算考核还原的结果还是预算考核还原的过程,均应做到公开透明。(6)不断完善的原则,即根据预算考核还原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或不合理现象,予以修订完善。
综上所述,预算考核还原如果过于机械或过于宽松就难以起到应有的激励作用;反之,如果在预算考核还原的过程中能够充分体现预算考核的公正性、合理性与客观性,考核还原的结果就能达到预算考核的目的,起到应有的激励作用。由于在预算执行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存在着一些非可控的因素,为更有效地发挥预算考核还原的激励作用,除了需要合理确定预算考核还原的因素或项目外,还需制定相应的预算考核还原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