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成贵
中国石油长城钻探工程有限公司地质研究院 (辽宁 盘锦 124010)
国外项目模式主要包括项目工程总包(EPC)、项目技术服务(PM)及项目管理总包(PMC),无论哪种方式,都以合同为依据,相互约束。通过海外合作项目调查,海外合作项目管理具有以下特点[1]:
国外公司在项目前期投入大量精力进行细致分析,工作计划精确到每一天的状态,在执行时用合同严格约束各方,保证项目目标的实现;海外合作项目合同一般对进度工期都附有赔偿条款,各方都很重视,随着项目进展,项目组成员对项目进展的每个时间节点和质量控制都很重视,项目策划的精细化程度高,执行力强。
海外项目在审查时,非常重视研究成果依据,而且重视研究过程质量控制措施。
高端市场项目执行,强调各种程序管理,合同、法律、设计标准、进度报告、会议纪要、QHSE评估、现场记录、沟通记录都要以文件的形式完成,注重全过程各环节的程序文件管理。
全面质量管理(TQM)、6σ等理论表明,质量是符合任何一个可交付使用满足用户需求的预期目的那个特性,质量标准的不同,会直接影响交付成果,决定产品能否达到客户要求,直接影响市场开发和经济效益,归根到底,产品(或服务)的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一个企业从诞生到壮大,过硬的产品质量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以生存的关键[2]。
市场竞争的武器主要包括价格、效率、技术、质量和客户满意。就现代企业而言,价格、效率竞争的余地越来越小,根本还是技术竞争、质量和客户满意的竞争。因为低价格并不能保住市场,低价格并一定能带来高效益,低价格也打不开市场;同样效率竞争也有很大的局限性,一方面效率高并不一定带来高效益,另一方面在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一个企业经过长期努力获得的效率优势可能会因为竞争对手技术发明而化为乌有。
随着价格、效率市场竞争效力的减弱,质量和顾客满意在市场竞争中地位和作用日显突出,归根到底市场竞争是技术和服务质量竞争,靠质量创品牌、靠品牌闯市场,已成为开拓市场的制胜武器[3]。
市场是企业生存场所,市场占有率一直是企业追求的主题,没有市场,就没有效益。随着国际经营环境瞬息万变和各种经营风险,加剧了全球石油工程技术服务市场的竞争强度,石油工程服务企业要占领和扩大市场,就必须通过提升服务质量,靠质量服务品牌赢得市场,不断打牢市场基础。一方面国际市场需求多元化,对综合服务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国际公司在重视技术的同时,注重项目的策划运作和管理控制,对服务管理等方面要求更高,对提供“技术、服务、管理一体化”解决方案需求不断增加,另一方面在国际项目管理中,重视质量控制过程管理,对合同、法律、设计标准、进度报告、会议纪要等都有特殊的文件程序要求[4]。
按项目国际惯例,一般来说围绕项目启动、项目策划、项目执行、项目验收4个阶段,做好项目关键节点质量控制。
岭南建筑是岭南文化的现象和表征,也是岭南文化的典型载体。“余地三弓红雨足,荫天一角绿云深”,余荫山房外封闭、内开放的空间布局与疏密有致的植物景观配置高度凝练和浓缩了岭南建筑的审美特征,充分表现出岭南建筑“求真而传神,求实而写意”的艺术风格[16],体现了岭南人崇尚自然真趣的审美趣味。受到岭南地形和湿热多雨气候的影响,余荫山房以庭院为中心来进行空间围合,即可巧妙地解决炎热潮湿的岭南地区的通风、防晒等问题,又可争取园内景观最大化,在庭院中巧妙布置山、石、水池[17],点缀建筑小品,并与环绕的建筑一起共同形成“满院绿荫人迹少,半窗红日鸟声多”宁静而优美的环境。
重点把握前期论证、生产准备、启动会3个关键环节。
1)项目启动前的前期论证。任何一个企业都是追求高回报的项目,并规避经营中的风险,所以启动前必须对项目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和论证,论证的关键点包括几个方面:①项目的背景分析。包括对客户方资质、以往商业信誉、对方投资、项目的可靠程度、项目开发现状、需要解决的问题及市场未来前景进行分析;②自身能力分析。包括对自身技术研发能力、人员、设备等情况进行分析;③进行经济评价。对合同期内投入成本、总投资及投资年限、投资回报率、收益率等进行分析及准确测算;④进行风险评估。包括对当地法律风险、协作方能力、现场QHSE风险等进行分析。
2)生产准备。包括人员、设备装备、技术、合作意向、合作方式,外协合作及准入办理等。
3)项目启动会。这个环节,要让项目组每个成员清楚地知道工作目标、进度计划、各自工作任务、工作程序,汇报节点及项目管理模式。
进行质量策划,编写《质量任务计划书》。明确项目质量控制目标、项目管理模式、组织结构及职责、资源配置、项目工作内容、计划进度、项目质量控制措施、设计采用标准、相关HSE要求、法律法规、预期成果及考核等内容。
质量策划时要考虑两个方面:一是质量策划中阐明要交付的研究成果、影响质量的因素及关键控制活动,阐明进度质量检查节点、质量检查方法、质量检查执行标准,阐明质量控制目标实现的措施及具体实施责任人;二是策划时要满足目标实现的条件:时间-要满足项目进度计划要求;成本-要在预算范围内;质量-达到项目要求的标准;风险-避免偏离预期,各种风险处于可控状态。
1)对资料来源进行分析及基础数据的剔除与校正。研究基础数据错了,后期的研究成果也就无法保证,所以这个环节很重要。资料来源不同,真伪难辨,一方面客户出于对商业技术信息保护考虑,会采取保密措施,删减一些重要基础数据,另一方面,处于启动阶段的项目数据来源得出过程仓促,缺乏依据,必须对资料来源进行分析,从大量的数据中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对关键数据进行验证和校正,剔除错误数据,获取有价值的商业信息及基础数据资料。
2)阶段研究成果的评审与验证。项目开展过程中,所有研究成果、结论都要审核把关,经过验证和确认。一是专业部门研究成果要进行逐级审核把关,实行项目组-所-院三级审核把关;二是方案编制中,勘探、开发、钻井、采油各专业之间研究成果交付使用时双方要签字确认;三是项目阶段研究成果,必须要组织专家进行阶段评审验证。
3)找出影响质量因素,开展质量分析。在项目运行中,对每一个节点,都要对质量影响因素如资料、管理决策、人员操作、设备、应用软件、技术路线等,进行经常性的质量分析,保证每个节点质量控制到位。比如在岩心取样环节,如果取样密度不够其代表性就差,就会影响地质研究人员分析的准确性,在解释时就有可能漏掉油层,储量计算时数据就会有偏差。
4)保存记录文件。项目开展过程中及时保存文件资料,作为验收证据材料。包括会议纪要、评审意见、往来邮件、沟通记录等。
1)准备验收报告材料。
2)组织会议进行验收评审。
3)研究成果资料归档。
4)成果交付后的效果评价及客户满意度跟踪调查。
就我国现状而言,质量和顾客意识远远没有达到,调查发现,市场开发中面临的主要障碍不是知识、技术或资金,首先是质量意识的缺乏。一个企业从诞生到逐步壮大,过硬的产品质量是得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的关键,归根到底,产品(或服务)的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抓质量,意识先行,经验表明只有树立浓厚的质量意识,才会有提高质量的动力,才会有质量的具体行动。根据实际地质研究院在员工中进行服务理念根植和培育,牢固树立5A服务理念:A1-ASK对待客户咨询做到有问必答;A2-Assisttance对待客户需求做到有求必应;A3-Accept要让客户接受您的服务,接受您的产品;A4-Appreciation要让客户欣赏您的产品;A5-Admiration要让客户赞美您的产品。同时根据与国外客户在进行技术推介、项目沟通、项目节点验收等关注点,围绕客户满意开展了“三心”质量工作法,即与客户沟通要虚心,设计研究要细心,项目节点验收汇报要精心。通过树立5A服务理念,推行“三心”质量工作法,广大员工服务意识和质量意识明显增强,从思想上解决服务意识和质量意识跟不上市场需求的现状[5]。
1)选好项目经理。项目成果要达到预期的质量目标,从项目启动到完成,包括项目涉及的每个人,都要承担质量责任,所以首先要选好项目经理和项目主要参加人。 项目经理可以组织聘任也可以公开招聘。项目经理需具备以下能力: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工作经验,精通业务、熟练应用软件,外语写作交流沟通能力、质量控制意识强。
2)项目管理模式的确定。经验表明项目管理模式,决定质量控制成败。在项目管理中,项目经理负责总计划、管理和控制,项目经理具有对项目组人员执行工作范围享有全权,包括业务分配权、奖励和惩罚权;执行经理的作用是提供资源、抓执行;项目总监,负责关键决策,协调指导;项目利害关系人,为项目组提供技术、人力、资金等资源。实践中地质研究院采用矩阵型组织管理模式,各项目经理对院长负责,各研究单位为项目组提供技术支持,项目管理部门只履行管理协调服务职能,实行管理层与执行层“两级分离”,以满足多个项目同时运行的管理要求。
实践表明,项目管理部门坚持经常性和项目组沟通联系,加强日常检查与指导,及时了解和掌握项目运行的进度和完成质量,及时协调解决项目管理中的问题,有助于项目的推进和质量的把握。结合实际地质研究院制定了《地质院项目质量管理办法》及12条考核标准,并逐项抓落实,项目的设计产品和服务质量,逐步提高,赢得了客户满意。
1)产品或服务质量是决定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质量还是争夺市场的关键因素,谁能够用灵活快捷的方式提供满意的产品或服务,谁就能赢得市场竞争的优势。
2)论发展,质量才是硬道理;抓质量,质量意识是关键,有什么样的质量意识,才会有什么样的动力和具体行动。
3)通过调查、探索和实践总结的项目质量控制方法,对石油工程技术服务企业在市场开发中,提高产品或服务质量,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和市场占有率,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1]赵敏,胡钰.创新的方法[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7.
[2]陈维忠.“大质量”环境下质量管理的几点思考[J].石油工业技术监督,2013,29(12):1-3.
[3]张公旭.新编质量管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4]宗蕴璋.质量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5]尤建新.质量管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