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秋宝
(中共中央党校,北京100091)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明确提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战略任务之一就是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决定》对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所作的重要部署,在理论上体现了对现代市场体系认识的新拓展,在改革举措上体现了对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的新突破。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强调,在全面深化改革中要加快形成和完善的现代市场体系,是企业自主经营、公平竞争,消费者自由选择、自主消费,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现代市场体系。这就使我们可以从一个扩展性的视野,进一步认识现代市场体系的主要内容。
所谓市场体系,就是由具有不同交换内容、不同属性、不同功能和处于不同流通环节、不同状态的各类特殊而又互相衔接的市场所组成的有机统一体。在全面深化改革中要加快形成与完善的现代市场体系,必然在结构上是完备的市场体系。完善的现代市场体系中,既要有商品市场,又要有要素市场;既要有人力资源市场,又要有物质资本市场;既要有短期市场,又要有长期市场;既要建设有形市场,又要重视无形市场;既要健全各类一般市场,更要完善诸多特殊市场;等等。对于市场体系这样的理论认识,在市场化改革不断推进中已经形成并达成共识,也是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的应有之义。
《决定》在以往认识的基础上,突出地明确了在全面深化改革中要加快完善企业自主经营和公平竞争、消费者自由选择和自主消费的现代市场体系,这就从市场主体活动的角度拓展了完善现代市场体系的内容。
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是通过市场主体的活动来实现的。企业和消费者作为最重要、最基本的市场主体,是市场经济的重要要素,也是实现资源合理有效配置的能动力量。市场主体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市场活动中本身就具有自组织、自调节、自约束、自发展的功能,在发挥这些功能的过程中,市场主体推动着稀缺资源合理有效配置的实现。所谓自组织功能,是指市场主体能够根据市场信号,自动地安排其商品或劳务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诸方面的资源投向及组合结构,以同市场状况的变动相适应。在这个过程中,生产要素或稀缺资源要么按照市场主体的选择被投放到一定的领域,要么被市场主体聚合在一定的部门形成现实生产力。所谓自调节功能,是指在经过自组织功能发挥而形成一定的资源投向或要素组合以后,市场主体能够根据市场状况的变化,自动地调整资源投向或要素组合的偏差,以维护或保证主体本身的经济利益。在这个过程中,稀缺资源或生产要素必然在不同生产部门或产业领域进行流动,趋向于均衡、优化配置。所谓自约束功能,是指市场主体在组织和调节资源投向与要素组合时,根据风险、利益及预算自动地对自身经济行为进行约束,以保证其经济行为的合理与适度。在这个过程中,稀缺资源和生产要素的投向、组合及流动就不会是非理性的,而是尽可能去符合客观经济运行的要求,实现合理有效配置。所谓自发展功能,是指市场主体基于利益最大化的目标,在竞争的压力下,总是要通过资源和生产要素的投向、组合、流动去追求并努力实现自身的不断发展,以维持、巩固、扩大自己的市场地位。在这个过程中,稀缺的资源或生产要素会不断地被再生产、再配置、再聚敛,进而不断地实现增值。显而易见,正是市场主体自主决策的活动,使稀缺的资源或生产要素得以组合、流动,从一种结构调整到另一种结构,尽可能不断地实现其合理、有效、优化、均衡的配置,实现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
我国要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成熟定型,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必须确立、巩固、强化企业与消费者的市场主体地位。一方面,要按照市场发挥资源配置决定性作用的内在要求,确立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构建财产关系明确、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企业独立的产权制度,真正使企业能够自主进行市场活动、自主经营、公平竞争,推动资源有效配置。另一方面,要保障并逐步扩大个人作为市场主体的各种权利,必须取消对消费者消费选择的限制,尊重和维护消费者自主权,让消费者的“货币选票”对资源配置方向发挥制约作用;必须确认劳动者的劳动选择权和对自身人力资源的所有权,使劳动者能成为人力资源市场主体;必须确认各种生产要素所有者的资产所有权和投资选择权,并使之在市场活动中得以实现。唯有如此,才能形成和完善企业自主经营和公平竞争、消费者自由选择和自主消费的现代市场体系。
《决定》还突出地明确了在全面深化改革中要加快完善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现代市场体系,这实际上是从市场机制调节的角度拓展了完善现代市场体系的内容。
现代市场体系的整个运行过程,是由市场机制进行调节的。市场机制是市场运行过程中实现价值规律要求与作用、各市场要素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牵动的联系及其功能。市场机制是市场体系运行中主要的、基本的调节机制,作为价值规律的作用机制,反映着市场运行过程中不同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其功能是一种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市场机制是以市场运行系统中相互联系的一定构成部分或构成要素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因而体现了市场运行系统的内在结构。市场机制本身也是一个有机的系统,基本构成包括价格、竞争和供求三大机制。市场机制作为市场运行中不同要素之间的联系,不能被视为孤立的某种要素,如谈到供求机制不能理解为既定的、不变的供求量,而是指供求变动与价格、竞争、企业行为等之间的联系和运动。一定的、具体的市场机制具有一定的功能,诸种不同的市场机制总是要按一定方式相结合而形成对市场调节的总体功能。
正是在市场机制的调节下,现代市场体系表现为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在现代市场体系中,从事经济活动的市场主体具有独立性,这是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的基本前提。市场主体以交换的方式参与社会经济活动,交换关系直接表现为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在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的过程中,市场主体的地位是平等的,作为自由的、法律上平等的商品所有者彼此之间发生联系,而不是人身依附的、非经济的或超经济强制的联系。在市场体系运行的过程中,市场主体的机会是平等的,在经营方向、市场竞争、风险选择等方面,市场主体具有平等的机会。同时,市场主体的权利也是平等的,平等体现为实行等价交换。正因为如此,现代市场体系就成为市场机制调节下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市场体系。
《决定》在对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进行部署时明确强调,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这一方面说明,在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中要加快完善的现代市场体系,应该是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另一方面则说明,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进而形成了现代市场体系作用的新概括。
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可以说是高度概括了要加快完善的现代市场体系的最基本特征和要求,强调了现代市场体系的统一性、开放性、竞争性和有序性。
第一,现代市场体系是具有统一性的市场体系。市场经济发展的趋势是市场日益扩大,由地方市场向全国市场发展,各类市场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形成全国统一的大市场。建立完善统一的全国市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和趋势,在全国范围内,不应存在行政分割与地区封锁,所有商品和要素都可根据市场规律自由流动,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建立完善全国统一的市场,要打破和清除各种封锁和非法垄断,要坚决取消各种关卡,认真清除地方保护主义,不得以任何借口和手段阻碍商品和要素自由流通。为此,要求制定统一的市场法规和统一的市场政策,并在全国认真地加以贯彻执行。统一还意味着市场按照统一的规则、制度进行组织和运作,克服不同部门、区域或经济主体之间由于制度、规则不一致给商品流通和要素流动造成的障碍。
第二,现代市场体系是具有开放性的市场体系。在市场经济中,市场主体要面向社会、依赖社会,在各种开放性的联系中才能生存和发展,商品货币关系要在各种开放性联系中才能发生,市场关系要打破各种人为的分割和封锁,在开放联系中发展。市场经济的发展,在一定意义上表现为从区域性市场开放发展为整个国家范围内的市场开放,然后再发展为面向世界的市场开放。市场经济作为一种开放性经济,其本身内在地要求不断扩大市场,要求市场不断地扩大开放,因而市场体系就不是一种地域性的封闭体系,而是一种开放性体系。市场越开放,商品流通愈广,交换范围愈宽,竞争愈充分,资源配置就愈合理,经济效率就愈高。市场体系所包括的各个市场之间都应是相互开放的,使商品和要素能够突破行业、部门、地区界限进行自由流动。同时,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发展的今天,不仅国内市场在各地区之间是互相开放的,而且对外也应是开放的。对外开放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走向国际市场参与竞争,是市场体系开放性发展的必然。
第三,现代市场体系是具有竞争性的市场体系。在市场经济中,竞争是商品生产者、经营者经济活动的外在压力,竞争促进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的提高,竞争进行着无情的优胜劣汰。同时,竞争实现价值规律的作用,调节着商品和要素的流动。而市场、市场体系则是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之间展开竞争的舞台,市场体系为竞争作用的充分实现提供必要条件,而有效率的竞争又充分体现着市场主体的市场关系,使市场体系充满活力。因此,没有竞争,就没有真正的市场、市场体系,市场体系必须在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下运行。只有通过公平竞争、充分竞争、优胜劣汰,形成合理的价格信号,才能有效引导商品流通和要素流动。
第四,现代市场体系是具有有序性的市场体系。市场经济的等价交换要求公平竞争,公平竞争的实现则需要市场运行的有序性,市场运行的有序性主要表现为市场主体经济行为的规范化、合理化、公平化。为此,确立市场规则,规范市场秩序,保障公平竞争,是市场体系有序性的客观要求。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具有重要的地位,就是《决定》所指出的,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这是《决定》在作出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这一重大创新的同时,对现代市场体系作用的新概括。
第一,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是使企业成为市场主体、竞争主体的基础。完善健全的现代市场体系通过内部各组成部分的有机联系和结合,会产生使企业迅速提高生产经营效率的总体功能。以完善健全的现代市场体系为载体的市场竞争,通过优胜劣汰,就会激发企业经营者和生产者的主动性、积极性以及开拓精神。有了完善健全的现代市场体系,劳动力、资本等生产要素可以根据供求关系变动和价格波动进行合理流动和重组,企业之间才能展开平等竞争,企业也才能从根本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改革以来的实践说明,要使企业真正成为市场主体,成为竞争主体,不仅要通过制度创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而且须要通过加快市场化进程加快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
第二,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是形成功能齐全的市场机制的基础。在市场经济中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直接取决于市场机制的完善程度,而市场机制的完善程度是与市场体系联系在一起的。完善的市场机制,包括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以及相应的利率机制、工资机制和汇率机制等,都是在市场体系运行中形成并发挥作用的。只有形成了较为完善健全的现代市场体系,才可能形成较为完善的市场机制,才能实现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的调节作用。如果市场体系不健全,市场机制也就必然缺失,市场机制的功能也就难以正常发挥作用。所以,要让市场机制有效地发挥作用,实现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必须加快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
第三,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是不同环节、不同领域形成市场联系的基础。现代市场体系是整个市场经济活动的中心环节。在市场经济中,市场、市场体系联结着整个社会经济活动全过程的各个环节、各个领域。从纵向联系来看,商品从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的运动及联系是通过市场、市场体系实现的;从横向联系来看,各个产业、经济部门经济联系也是通过市场、市场体系实现的。市场、市场体系作为联结市场经济活动各环节、各产业、各领域的桥梁和纽带,已经成为整个市场经济活动和经济运行的中心环节,而正是在不同环节、领域形成市场联系的基础上,市场发挥着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
第四,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也是国家进行有效宏观调控的基础。市场、市场体系是介于国家宏观调控与企业行为之间的中间环节,是国家调控功能的传导体,没有完善健全的市场体系和市场机制作传导,没有市场功能的充分发挥,宏观调控的功能就无法实现。国家宏观调控必须以市场作用的发挥为前提。国家宏观调控的货币政策要发挥作用,必须有较为完善健全的金融市场;财政政策要发挥作用,必须以各类市场的完善和功能发挥为基础;产业政策要发挥作用,也必须以在健全的市场体系中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为前提;等等。完善健全的市场体系,能够综合反映供给和需求的规模及结构,为国家的宏观调控提供客观信号,从而使宏观调控具有科学性。因此,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对于国家宏观调控的有效性、科学性以及调控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意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要发挥国家宏观调控的作用,就必须加快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
关于培育、建设、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实际上一直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方面。但是,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及向完善推进,有关培育、建设、完善现代市场体系的改革举措则在重点上有所不同。
1993年11月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实现城乡市场紧密结合,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相互衔接,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进而提出要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着重发展生产要素市场,规范市场行为,打破地区、部门的分割和封锁,反对不正当竞争,创造平等竞争的环境,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大市场。并提出了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五个方面的重点内容,即:推进价格改革,建立主要由市场形成价格的机制;改革现有商品流通体系,进一步发展商品市场;培育市场体系的重点是,发展金融市场、劳动力市场、房地产市场、技术市场和信息市场等;发展市场中介组织,发挥其服务、沟通、公证、监督作用;改善和加强对市场的管理和监督。
2003年10月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进而提出要完善市场体系,规范市场秩序,并提出了三个方面的重点内容,即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市场、大力发展资本和其他要素市场和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
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报告则进一步强调,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发展各类生产要素市场,完善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环境损害成本的生产要素和资源价格形成机制,规范发展行业协会和市场中介组织,健全社会信用体系。
经过20多年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初步建立并有所完善,市场化程度大幅度提高,现代市场体系也已经初步形成。但从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决定性作用的角度来看,现代市场体系完善的程度远远是不够的。所以,《决定》立足于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决定性作用的要求,明确提出了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五个方面的重点举措,体现了完善现代市场体系改革举措的重要突破。
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必须推动现代市场规则的完善。市场规则以及与此相联系的秩序性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通过一定形式形成的市场规则,不仅为市场经济运行扫清阻力和障碍,创造良好的条件,而且直接调节各种经济关系和经济行为,促进正常经济秩序的形成。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现代市场体系的健全过程,就是其规则的形成过程。只有在一定的市场规则约束下,才能实现市场对资源合理有效的配置,才能促进市场活动和市场行为的有序高效。从一定意义上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规范性经济,没有健全的现代市场规则规范,就没有现代市场经济和完善的现代市场体系。根据十八届三中全会的要求,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主要包括这样几个方面:
第一,建立和完善市场准入的规则。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在制定负面清单基础上,各类市场主体可依法平等进入清单之外领域。探索对外商投资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管理模式。推进工商注册制度便利化,削减资质认定项目,由先证后照改为先照后证,把注册资本实缴登记制逐步改为认缴登记制。推进国内贸易流通体制改革,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
第二,建立和完善市场监管的规则。改革市场监管体系,实行统一的市场监管,清理和废除妨碍全国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严禁和惩处各类违法实行优惠政策行为,反对地方保护,反对垄断和不正当竞争。
第三,建立和完善社会信用规则。一是加快社会信用法规制度建设,从我国国情出发,大胆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构建结构协调、功能合理、层次分明、动态开放的信用法律体系,为社会信用建设提供有效的法律依据;二是加快社会信用制度体系建设,建设个人信用联合征信服务系统,建立和完善企业信用数据库,完善政府信用管理和服务系统,培育信用中介机构;三是增强社会诚信意识,加强诚信宣传教育和各个行业的职业道德教育,抨击各种不守信用的社会陋习,树立守信为荣、失信为耻的社会风尚,开展各种社会诚信活动,形成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信用道德和文化环境;四是建立失信惩戒机制,依法公布失信记录,制裁失信行为,加大失信违规成本。
第四,建立和完善市场退出规则。主要是健全优胜劣汰市场化退出机制,完善企业破产制度。
通过30多年的经济体制改革,我国的价格改革已取得很大的进展,绝大部分实物商品和服务的价格都由市场形成,初步实现了由政府定价体制向市场价格体制转轨。但是,从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来看,价格形成机制仍然不完善。因此,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的重点内容之一,就是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一是坚决把市场决定价格作为现代市场体系中最基本、最正常、最普遍的机制,凡是能由市场形成价格的都交给市场,政府不进行不当干预。二是深化重点领域价格形成机制改革,推进水、石油、天然气、电力、交通、电信等领域价格改革,放开竞争性环节价格。三是把政府定价严格控制在适度范围内,政府定价范围主要限定在重要公用事业、公益性服务、网络型自然垄断环节,提高透明度,接受社会监督。四是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注重发挥市场形成价格作用。
土地市场是现代市场体系中具有特殊重要意义的一种市场类型。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其举措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一是在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前提下,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实行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二是缩小征地范围,规范征地程序,完善对被征地农民合理、规范、多元保障机制。三是扩大国有土地有偿使用范围,减少非公益性用地划拨。四是建立兼顾国家、集体、个人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合理提高个人收益。五是完善土地租赁、转让、抵押二级市场。
金融市场是现代市场体系中最国际化、最现代化、最核心和起主导作用的要素市场,对于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运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按照市场对资源配置发挥决定性作用的要求,完善金融市场体系主要包括五个基本方面:一是拓展金融市场主体,包括扩大金融业对内对外开放,在加强监管前提下允许具备条件的民间资本依法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推进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进出口银行、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以及住房政策性金融机构等各类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二是优化金融市场结构,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多渠道推动股权融资,发展并规范债券市场,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完善保险经济补偿机制,建立巨灾保险制度。发展普惠金融。鼓励金融创新,丰富金融市场层次和产品。三是完善金融市场机制,完善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健全反映市场供求关系的国债收益率曲线。四是推进金融市场开放,推动资本市场双向开放,有序提高跨境资本和金融交易可兑换程度,建立健全宏观审慎管理框架下的外债和资本流动管理体系,加快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五是加强金融市场监管,落实金融监管改革措施和稳健标准,完善监管协调机制,界定中央和地方金融监管职责和风险处置责任,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完善金融机构市场化退出机制,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
健全和完善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实际上就是从完善现代市场体系的角度,让市场推动科技创新。重点包括:建立健全鼓励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体制机制,发挥市场对技术研发方向、路线选择、要素价格、各类创新要素配置的导向作用;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大型企业创新骨干作用,激发中小企业创新活力,推进应用型技术研发机构市场化、企业化改革,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建立主要由市场决定技术创新项目和经费分配、评价成果的机制;发展技术市场,健全技术转移机制,改善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条件,完善风险投资机制,创新商业模式,促进科技成果资本化、产业化;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