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挖掘哈尔滨在沿边开放中的区域发展潜力

2014-04-06 02:08李桂芹
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哈尔滨市哈尔滨区域

李桂芹

(中共哈尔滨市委党校,哈尔滨 150080)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加快沿边开放步伐,允许沿边重点口岸、边境城市、经济合作区在人员往来、加工物流、旅游等方面实行特殊方式和政策。”这为深化沿边开放明确了政策着力点。

一、沿边开放在新一轮对外开放中的战略意义

我国对外开放是从东部沿海开放开始的。20世纪80年代,我国抓住了国际上以轻纺产品为代表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历史机遇,以兴办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地区为战略选择,极大地带动了珠三角等区域快速崛起。20世纪90年代,我国抓住了国际产业特别是信息技术产业结构调整和转移的难得机遇,以开发上海浦东为新举措,极大推动了国内产业优化升级,国际竞争力迅速增强。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推动内陆和沿边开放的举措,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了面向未来的沿边开放战略,必将激发沿边地区的开放活力,形成对外开放新的经济增长点,为我国全方位开放注入更为持久的动力。

(一)扩大沿边开放有利于优化开放空间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我国对外开放主要集中在沿海,东部地区集中了全国约90%的进出口、85%的外资和75%的对外投资,陆路开放明显滞后。扩大沿边开放,有利于增强沿边地区自我发展能力,把区位优势转化为开放的优势和发展的优势,缩小同沿海和内陆地区发展的差距;也有利于促进开放空间逐步从沿海向沿边延伸,打造东西呼应、海陆并进的空间开放格局,促进沿海、内陆、沿边区域协调发展。

(二)扩大沿边开放有利于构建周边和谐环境

沿边地区民族社情复杂,周边局势内外关联,发展上的差距容易触发民族宗教和边疆稳定问题,为境外敌对势力所利用。国际金融危机推动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加速调整,战略重心加快东移。扩大沿边开放既有利于我国同周边国家拉紧利益纽带,增强战略互信,实现互利共赢,也有利于促进民族团结、稳边兴边。

(三)扩大沿边开放有利于拓展能源资源战略通道

我国周边国家资源丰富,14个毗邻国家和伊朗的石油储量占全球的20%,天然气储量占42%,其他铁、铜、镍、钨等矿藏更是富集,是大国竞相争夺的新兴能源和重要战略地区。推进沿边地区开发开放,加快建设周边国际大通道,合作开发周边国家的能源资源,有利于缓解日益严峻的国内资源紧缺,降低我国对远洋资源来源地和运输通道的依赖风险,实现我国能源资源战略通道的多元化,保障国家经济安全。

二、哈尔滨市在沿边开放战略中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

(一)有利条件

目前,黑龙江省“五大国家战略规划”关于对外开放领域的《黑龙江和内蒙古东部部分地区沿边开发开放带规划》获得国务院批复,标志着我国区域发展热点将从东部和南部“北上西进”至东北和中西部地区,从而使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更加完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沿边开放战略和黑龙江省“五大规划”战略的提出,为哈尔滨发展迎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和最大的政策红利。

1.国家发展战略带来的重大机遇。《黑龙江和内蒙古东部部分地区沿边开发开放带规划》是哈尔滨市对外开放的强大动力,这是国家和省委省政府给我们创造的重大发展机遇,使哈尔滨市迎来了新的时间窗口。为此,哈尔滨市委十三届五次会议强调,要抓住沿边开发开放契机,构建以对俄全面合作为重点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黑龙江和内蒙古东部部分地区沿边开发开放带规划》有利于哈尔滨市借势发力,牵动全局,站在国家的大舞台上展示,充分利用国家的政策支持,集中获取政策红利,激发哈尔滨经济活力;有利于破解制约哈尔滨市发展的结构性和体制性矛盾,助推哈尔滨经济转型升级。

2.区位优势明显。从地理位置上看,哈尔滨是开发开放带上距俄罗斯最近的特大中心城市,地处东北亚区域中心位置,在发展对俄罗斯及东北亚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和经济技术合作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便利条件。在开发开放带规划拟确立的黑龙江省以沿边开发开放先导区(包括东南部组团、三江组团、北部组团、黑瞎子岛开放示范区)和沿边开发开放支撑带(包括东起尚志市,西至龙江县沿绥满铁路沿线和重要出省通道沿线的市县)所构成的扇形区域中,乃至于包括内蒙的满洲里、海拉尔、牙克石等地所构成的更大的扇形区域中,哈尔滨恰好处于扇形的扇枢部位。这在客观上使哈尔滨能够为这一大扇形区域内各地发展对俄罗斯及东北亚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和经济合作提供支撑性服务,也将使哈尔滨有可能成为环东北亚地区国际区域合作真正意义上的桥头堡。

3.交通条件便利。哈尔滨是第一欧亚大陆桥和东北亚空中走廊的重要枢纽,东北北部交通物流中心,拥有临近俄罗斯远东地区的中国第一个内陆港——哈尔滨内陆港。区域内有哈大、滨绥、滨州、滨北、拉滨五条铁路连通国内外;哈尔滨水运航线与俄罗斯远东部分港口相通,船舶经过水路江海联运,可直达俄罗斯、日本、朝鲜、韩国和东南亚地区。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已初步形成以哈尔滨为中心,辐射国内重要城市,连接俄罗斯、日本、韩国等周边国家的空中交通网络。目前通航的城市已达48个,其中国内通航39个城市,国际通航3个国家、2个地区,9个城市,其中通往俄罗斯航线8条。可以说,哈尔滨是向南连接东北经济大动脉的重要通道,向北具有便捷的对俄航空、铁路、公路、航运通道,是进入俄罗斯(以及独联体和东欧国家)的重要桥梁。

4.产业实力较强。从开发开放带的产业发展情况看,哈尔滨市的产业基础相对比较强,是区域内工业化和城镇化程度最高的地区。经过百余年的发展,哈尔滨已从一个小渔村成为以工业为主体、三次产业全面发展的综合性区域中心城市。目前市区面积已达7 086平方公里,全国40个工业大类行业中,哈尔滨有38个,其中装备制造、医药、食品、高新技术和石化产业已发展成为主导产业。此外,以绿色有机农业为重点的质量效益型农业和以旅游及物流为代表的服务业发展也日益突出。

5.合作基础良好。哈尔滨市与俄罗斯的经贸合作具有悠久的历史。1896年至1903年,随着中东铁路的建设而开始走向繁荣,并在20世纪20年代发展成为远东国际贸易城市。哈尔滨市俄语人才较多,对俄交往人才济济,哈尔滨的名字在远东、西伯利亚乃至俄罗斯全境都具有很高的知名度。20世纪80年代末期中苏关系解冻后,哈尔滨对俄经贸得以恢复,并一度繁荣。早在1988年,哈尔滨市就在苏联的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举办了商品交易会,这是我国地方城市在苏联举办的最早的展览会。自2005年起,哈尔滨市在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市(海参崴)连续成功举办了7届中国哈尔滨对俄出口商品展览会,成为中国在俄罗斯远东地区最大的展览会。一年—度的“哈洽会”已成为我国发展对俄经贸合作最主要的国际性商贸展会。同时,中国·哈尔滨国际科技成果展交会(哈科会),也已成功举办3届,为促进中俄两国经贸与科技合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6.平台支撑有力。近年来,哈尔滨市不断加强对俄出口加工基地建设,着力打造对俄经贸合作平台。按照黑龙江省“八大经济区”建设部署,全力推进哈牡绥东对俄贸易建设工作。目前,哈尔滨市规划建设的10个对俄贸易加工区,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入近500亿元,初步形成以机械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食品工业、医药工业、现代物流业为主体的优势产业集中区,成为发展对俄经贸合作的重要支撑平台。另外,隶属于哈尔滨市松北区的东北亚对俄经贸科技合作区,是1998年经国务院批准的全国唯—的以对俄为主、多国参与,兼具经开区、高开区、边境贸易区性质的国际合作示范区。合作区挂牌以来,先后在引进国内外投资者发展对俄出口加工和开展俄罗斯资源进口加工,开展俄罗斯境内中国商品市场建设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积累了宝贵的合作经验。

(二)制约因素

虽然上述有利条件在客观上使哈尔滨成为东北亚地区扩大对俄区域合作最具条件、最有潜力的特大中心城市,但由于哈尔滨市自身的经济结构特点和国家政策变化的影响,使我们在有效参与开发开放带建设方面,也面临着一些需要克服的制约性问题。

1.区域经济带动力不强。突出表现在经济总量较小,产业结构层次较低,经济影响尚难以有效辐射整个东北亚地区。

2.产业创新明显不足。从产业结构上看,以传统产业为主的产业格局尚未发生根本转变,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缓慢。园区经济小而散,产业特色不鲜明,产业链条不健全等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3.开放型经济发展滞后。对外贸易在全市经济中所占的比重不足8%,在东北地区副省级城市中更是居于末位。净出口长期处于负数状态,对经济增长呈现反向拉动作用。

4.经济发展潜力远未有效释放。毗邻国内最大的汽车产业基地和石油生产基地,在参与区域产业分工与协作方面进展缓慢。农业龙头企业规模小,竞争力弱,对结构调整的带动能力不强,农产品加工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较长春低40%左右。

三、深入挖掘哈尔滨区域发展潜力的对策建议

(一)充分利用国家的政策支持

刚刚获得国务院批复的《黑龙江和内蒙古东北部地区沿边开发开放规划》是黑龙江省“五大国家战略规划”之一,它是黑龙江省以及哈尔滨市对外开放领域的改革与创新,与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紧密联系,符合中央要求,符合黑龙江省实际,既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切入点,也是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对外开放的抓手。现阶段,哈尔滨市就是要从世情实际出发,以改革作为发展动力,以沿边开放为契机,充分利用国家的政策支持,细化完善开放举措,抓好体制机制创新,形成政策叠加效应,牵动哈尔滨对外开放向纵深推进。

(二)力争成为开发开放的先行示范区

为更好地落实哈尔滨市委十三届五次全会精神,哈尔滨市目前正在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发展战略的新跨越,努力开创科学发展的新局面。可以说,这两年通过实施新战略,发展状况已经发生深刻变化,全市上下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但同时,也应看到,同先进城市和地区相比,我们仍然处于相对滞后的状态,在有些方面同先进地区的差距不但没有缩小,反而进一步拉大。如果我们不能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不仅发展难以谈起,即使目前的发展水平可能也将难以维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国家推进黑龙江省和内蒙古东部部分地区开发开放带建设,是黑龙江省及哈尔滨市继国家实施东北振兴战略以后,在区域发展方面面临的又一次重大机遇。因此,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机遇意识。应以开放性的思维和国际化的视野,谋划和捕捉开发开放带建设能够给我们带来的发展机会,在开发开放带建设中谋求区域经济地位的提升和相关产业的发展和振兴,努力把哈尔滨打造成为开发开放带建设的先行示范区,争取国家更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在产业发展和项目建设过程中,看准了的事情,一定要大胆探索、大胆实践,发挥好哈尔滨的龙头带动作用。

(三)加快申办国家级综合保税区

综合保税区是经国务院批准,以虚拟港口为依托设定在特定区域内,具有保税港区功能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是集仓储、物流和加工为一体,具有口岸功能的特殊区域。由于综合了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园区的全部政策和功能,国家级综合保税区是目前我国境内开放层次仅次于上海自由贸易区的开放区域,是国家对外开放的试验区和先行区之一。设立综合保税区,将使所在城市对周边地区发展的辐射力和经济影响力得到一个质的提升。2011年底,随着沈阳综合保税区、长春市兴隆综合保税区申请先后获得国务院批复,目前国家级综合保税区已发展到19个。哈尔滨市当前应以开发开放带规划建设为契机,加大向国家申请工作力度,加快申办国家级综合保税区的步伐。哈尔滨市应以国内第一个内陆港——哈尔滨内陆港为依托,整合空港经济区、对俄出口加工区和相关的物流园区等资源,尽快规划建设国家级综合保税区,为推动开放型经济的大发展、大繁荣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同时,积极争取国家对哈尔滨发展对俄经贸合作给予政策倾斜,从哈尔滨市作为东北亚地区对俄经贸大通道核心支点的实际出发,给予享受中俄边境贸易相关优惠政策的待遇。

(四)积极谋划推动对俄产业技术合作

哈尔滨市“一五”时期建立的产业基础,主要是引进苏联的技术,这使我们在引进和消化俄罗斯技术方面积累了难得的实践经验。在当前我国推进开发开放带建设、俄罗斯实施远东新一轮大开发的新形势下,我们应以此为契机积极谋划和推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俄产业技术合作,努力把哈尔滨市打造成为中俄新一轮产业技术合作的示范基地。从资源、要素禀赋条件出发,当前应重点在以下方面尽快寻求突破:

1.构建中俄石化产业合作基地。根据有关资料,俄罗斯远东石油储量96亿吨,黑龙江省石油储量6亿吨,内蒙古东部地区石油储量10亿吨。周边区域丰富的油气资源为哈尔滨市发展超大型石化产业基地奠定了有利条件。中俄两国政府已明确将在能源合作中开展上下游一体化的全产业链合作,这使我们发展对俄石化产业合作大有可为。哈尔滨市应积极创造条件,超前谋划推进中俄两国相关企业共同投资,在哈尔滨建设年加工能力2 000万吨的炼油和年产240万吨乙烯的石化工业项目。

2.构建中俄航空装备产业合作基地。远东共青城是俄罗斯重要的航空和船舶工业基地,哈尔滨也是我国重要的飞机制造基地和舰船动力系统设计制造基地,应积极寻求双方在航空装备制造、舰船动力系统和航空发动机、重型燃气轮机等产业领域的合资合作。特别是可以考虑中俄双方联合研制开发新型民用和特种用途飞机,共同参与新型远程飞机联合项目上的合作。

3.构建中俄高新技术产业合作基地。积极发挥哈尔滨市对俄科技合作的传统优势,以“哈科会”等为载体,组织中俄(以及东北亚区域内)企业和研发机构进行科技交流,开展东北亚国际合作项目的展示、发布和咨询活动,积极推动企业间科技合作及技术贸易。制定富有吸引力的扶持和奖励政策,鼓励俄罗斯高新技术企业到哈尔滨市开展合资、合作或兴办独资企业,拓展中国市场。促进东北亚区域内大专院校、科研单位之间的合作,建立引进先进技术、项目及优秀人才机制,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着力引进俄罗斯高新生物技术、新材料、新能源技术等哈尔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急需的先进技术。

(五)打造东北亚合作高端服务基地

1.谋划建设哈尔滨国际物流服务中心,打造全省乃至全国以对俄为主,涵盖日本、韩国等国家的国际物流服务平台,提供远程报关、报检、结算、保险、储运等综合性业务服务。

2.谋划建设哈尔滨中俄木材商品交易所、中俄化工产品期货交易所等商品期货市场,提高哈尔滨市在中俄相关大宗商品交易方面的影响力。

3.谋划建设对俄贸易电子商务服务中心,构建东北亚网上国际贸易平台,进一步提升对俄贸易的质量、水平和效率。

4.抓住哈洽会升级为中俄博览会的有利契机,加快哈尔滨对俄人民币结算中心的建设和“中俄跨境金融合作联盟”的组建,打造对俄金融服务中心城市。积极争取俄罗斯金融机构在哈尔滨市开办分支机构,开展人民币和卢布直接兑换和离岸金融结算业务。鼓励引导中俄企业开展以人民币和卢布为本币的跨境贸易结算和投资业务。

5.以航空货运为重点,以陆海联运为基础,扩展对俄航空客货混载业务,开通北美航空货运业务,启动对俄电商物流运营,着力打造面向俄罗斯、辐射东北亚、承接北美地区的国际货运通道,逐步把哈尔滨建成面向东北亚及北美地区的重要国际航空门户枢纽。

6.探索设立中俄科技创业服务中心和俄罗斯(独联体)高科技人才创业产业园。设立相应的引导资金,引导俄罗斯高科技人才来哈尔滨创业发展,并鼓励其在哈尔滨定居。

(六)推进哈尔滨—长春区域一体化合作

在开发开放带建设过程中,哈尔滨市应积极谋划推进与长春的区域一体化合作。哈尔滨市由于独特的区位条件而成为黑龙江和内蒙古东部开发开放带建设的核心支点城市,长春也由于自身的特殊条件而成为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核心支点城市。同时,哈尔滨和长春互为2小时经济圈内的特大中心城市,两市总人口已达1 800多万人,区域GDP接近并将很快超过1万亿元,这样的城市化地域在东北亚地区和世界上都是不多见的。大都市在发展中逐步扩张甚至彼此连接而形成的多核城市体系,是现代城市形态发展的一种新趋势。可以说,哈尔滨市和长春市是我国东北地区两大国家战略区域的交汇点、融合点、支撑点。黑龙江省和内蒙古东部开发开放带具备对俄合作优势,长吉图先导区已取得朝鲜罗先市港口(将成为东北北部地区重要的出海大通道)开发权,具备对朝鲜、日本、韩国合作优势。哈尔滨有“哈洽会”,长春有“东北亚投资贸易洽谈会”,而通过哈尔滨—长春一体化合作,势必有利于相互借力,共同开拓东北亚国际区域合作的新局面。

从产业结构上看,哈尔滨和长春在制造业、服务业和文化旅游产业等方面也具备很大的互补性,可以开展有效的对接与合作。初步估算,如果两市实施有效的一体化,近期可为双方创造200亿元的红利。从中长期看,可为双方创造1 000亿元以上的红利。当前,应着力推动哈尔滨在汽车产业、农产品加工产业、装备制造和旅游文化等领域与长春搞好对接和合作,共同打造新的竞争优势。应积极争取国家及黑龙江省和吉林省的支持,谋划建设哈尔滨—长春城际铁路,有效连通两市间的中小城市,构建哈尔滨—长春区域经济走廊。

猜你喜欢
哈尔滨市哈尔滨区域
失而复得的玉桂叶
协会专家组2021年工作会议在哈尔滨市召开
分割区域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方正县第一中学校
哈尔滨“8·25”大火 烧出了什么
奇妙的哈尔滨之旅
《老哈尔滨的回忆》国画
感受哈尔滨的冬天
哈尔滨市市政工程设计院
基于严重区域的多PCC点暂降频次估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