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产业结构问题研究

2014-04-06 01:19
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 2014年6期
关键词: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比重

施 红

(中共中央党校,北京 100091)

经济发展的历程显示,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过程,不仅体现为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而且伴随着产业结构的成长。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国已经进入上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也面临着中等收入陷阱的考验。我国要保持经济健康、持续增长,必须优化产业结构,提高要素利用效率,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 “着力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更多依靠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动,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更多依靠节约资源和循环经济推动”。

一、我国产业结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产业结构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呈现出由低级到高级、由严重失衡到基本合理的发展轨迹。从总体看,我国已由传统的农业国变为门类齐全、初步实现工业化的发展中国家。产业结构已基本上改变了严重失衡的状况,进入产业结构升级和高级化阶段。但是,产业结构还面临很多问题,产业结构需要不断优化升级。

(一)我国产业结构现状

1.我国产业和就业结构变动。改革开放后,我国三次产业产出结构的变动情况显示,第一产业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第二产业发展状况稳中有升,第三产业则呈现显著的发展和上升趋势。1978年我国第一产业在GDP中占比为28.2%,在就业人口中占比为70.5%,第二产业占比分别为47.9%和17.3%,第三产业占比分别为23.9%和12.2%。经过多年的发展, 2013年第一产业占比为10.0%和31.4%,第二产业为43.9%和30.1%,第三产业为46.0%和38.5%。可见,我国三次产业结构的变动状况基本与工业化过程中产业结构变动的一般趋势相符合,即第一产业的比重逐步下降,第二产业的比重不断上升,第三产业的比重也呈现上升趋势。2013年我国第三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第一次超过第二产业,表明我国产业结构不断趋向合理,但是,我国目前仍处于工业化发展阶段,工业增长是国民经济增长的主导因素,工业增长的速度和质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质量。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三次产业之间就业结构的变迁情况显示,第一产业是三次产业中唯一一个就业人口比重下降的产业,二、三次产业的就业人口比重均呈现上升态势。就业人口的变动与产业生产率存在着密切的关系,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推进,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生产效率明显高于第一产业,第一产业释放出大量劳动力流向二、三次产业。就业结构随着产业结构的变动而变动,是产业结构变动的必然表现形式。

2.我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上发生了四次大规模的国际产业梯度转移,我国成为第四次转移浪潮的产业承接国。20世纪80年代,东亚新兴工业化国家开始向我国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 20世纪90年代前半期,欧、美、日等国家的大型跨国公司向我国内地转移,主要集中在电子与通讯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医药、化工、电气设备制造业等资本密集型产业。从90年代后期开始,逐步扩展到科研、销售、售后等环节。21世纪我国加入WTO,我国在高技术产业、服务业进一步承接了国际资本的转移,我国出口份额增加。在国际产业分工中,我国主要是凭借着廉价劳动力优势参与国际产业分工,从事劳动密集型产业或资本、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的劳动密集环节,在这些产业或环节中获得的附加值较低。

(二)我国产业结构面临问题

产业结构合理化是产业结构优化的重要内容,也是产业结构高级化基础。根据相关研究,合理的产业结构应当满足以下标准:一是能满足有效需求(包括生活上的最终需求和生产上的中间需求),并与需求结构相适应;二是具有较为显著的结构效益;三是资源配置合理并得到有效利用,出现资源供给不足或产品过剩时,能通过进出口贸易进行补充调节;四是各产业间能相互补充配套、协调发展;五是能吸收先进技术,有利于技术进步;六是在保证技术进步的前提下吸收较多的就业人数;七是有利于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平衡。

我国产业结构不合理的表现主要有:一是产能严重过剩。2012年底,我国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船舶产能利用率分别仅为72%、73.7%、71.9%、73.1%和75%,明显低于国际通常水平。钢铁、电解铝、船舶等行业利润大幅下滑,企业普遍经营困难。二是结构效益低下。我国三次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还有一定差距。三是吸收先进技术的能力差,自主创新能力弱。四是对生态影响大。我国正处于从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从不可持续经济向可持续经济转变过程中。

从各次产业内部看,存在的问题主要有:第一产业面临经营规模小、效率低下和竞争力弱等问题。我国有2亿多农户,户均土地经营规模仅有7亩左右,只相当于美国1/400左右。第二产业面临工业特别是制造业技术水平低、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品牌、产品附加值低等问题。高技术产业较集中于劳动密集型环节,名义比重提高较快,处于产品生产价值链的低端。苹果第五代iPad产品总价值299美元,组装在我国完成,最后的标识是“Made in China”,但我国只得到约4美元;而苹果不从事生产,只提供设计和概念,却得到了80多美元。第三产业面临问题是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目前我国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仅为46.1%,与发达国家74%的平均水平相距甚远,与中等收入国家53%的平均水平也有较大差距。

二、我国产业结构演进方向和趋势

自配第定律以来,人们逐渐开始意识和了解到产业结构演变是有规律的,认识到产业结构的演变是一个不断地从低级向高级转变的过程,是经济发展的历史和逻辑序列顺向演变的过程。我国产业结构演进的方向应遵循这些规律和趋势。

(一)产业结构演变规律的理论

1.配第—克拉克定律。威廉·配第在1691年出版的代表作《政治算术》中,根据当时英国的实际情况指出,制造业比农业,进而商业比制造业能够得到更多的收入。英国经济学家科林·克拉克在威廉·配第的研究成果基础上,深入研究了三大产业间的分布结构演变,指出,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均国民收入的提高,劳动力首先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移动,当人均国民收入进一步提高时,劳动力便向第三产业移动。劳动力在产业间的分布状况为第一产业将减少,第二、三产业将增加。例如,人均国民收入越高的国家,农业劳动力在全部劳动力中所占比重相对来说则越小,第二、三产业中劳动力比重则相对越大,反之,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越低的国家,农业劳动力占比越大,第二、三产业劳动力占比越小。

2.库兹涅茨法则。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库兹涅茨在克拉克研究基础上,从国民收入和劳动力在产业之间的分布,得到了被称为库兹涅茨法则的结论,即,农业部门的相对比重,不论是在产值结构方面还是在劳动力结构方面,都处于不断下降中;工业部门的产值相对比重和劳动力相对比重是趋向上升的,但其上升速度不一样。与产值的相对比重相比,劳动力的相对比重显得基本稳定或上升相当缓慢。在服务业方面,无论是产值的相对比重还是劳动力的相对比重,与工业一样,具有上升的趋向,但是,劳动力的上升比重要大于产值相对比重。

20世纪70年代后,一些学者利用库兹涅茨的分析方法,对世界主要工业化国家产业结构进行了实证研究,实证研究结果与库兹涅茨法则并不相符,得出的结论是这些国家的第一产业,无论是劳动力还是国民收入的相对比重,自70年代以来下降的势头都有所减缓;第二产业的相对比重,在70年代以后都出现了下降的趋势;第三产业则显示了强劲的上升趋势,其比重已经占整个国民经济的一半以上,出现了经济服务化趋势。

3.霍夫曼定理。德国经济学家霍夫曼分析了制造业中消费资料工业与资本资料工业的比例关系,即消费资料工业的净产值和资本资料工业的净产值之比,其比值为霍夫曼比例。霍夫曼定理指在工业化进程中,霍夫曼比例不断下降的规律。

(二)产业结构出现软化趋势

所谓产业结构软化是指在社会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体力劳动和物质资源的消耗相对减少,脑力劳动和知识的消耗增长,与此相适应,劳动和资本密集型产业的主导地位日益被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所取代。产业结构软化有两个方面内容:一是在产业结构的演进过程中,软产业(主要是第三产业) 的比重不断上升,出现了所谓“经济服务化”趋势;二是在整个产业结构演进过程中,对信息、服务、技术和知识等“软要素”的依赖程度加深。从产业结构服务化、产业结构高新技术化、产业结构融合化和产业结构国际化方面分析和把握产业结构软化的发展趋势。

三、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策和建议

(一)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重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和产业结构升级规律,主动调整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业,改造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如果当经济发展好时,不想调整产业结构,经济发展形势不好时,也不愿调整产业结构,只是一味追求总量增长,这会使产业结构调整问题不断累积,进而制约经济发展。当然,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是必要的,需要寻找经济增长速度和产业结构调整之前的平衡点。在经济发展速度下降幅度处于可承受的区间,坚持产业结构调整。

(二)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中,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市场主体是产业结构调整的主体,但是,政府政策对产业结构调整具有导向作用。我国处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政府的作用强大。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我国越来越重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在这个背景下,重视市场主体作为产业结构调整主体作用的发挥,同时,通过政府和企业合作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三)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培育和发展主导和支柱产业

我国在《90年代产业政策纲要》中,将机械、电子、汽车、石油化工和建筑五个行业确定为支柱产业。在2009年美国次贷危机后,我国将汽车、钢铁、纺织、装备制造、船舶、电子信息、轻工业、石化产业、有色金属和物流业确定为振兴产业。这些产业部门是国民经济的支柱部门。以2009年调整和振兴规划的十大产业为例,资本密集型产业有汽车、钢铁、装备制造、船舶工业、石化业、有色金属,劳动密集型产业有纺织业、轻工业、物流业,技术密集型产业有电子信息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占大多数,劳动密集型产业和知识密集型产业占小部分。

2010年,我国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培养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确定了节能环保、信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到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健康发展、协调推进的基本格局,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推动作用显著增强,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力争达到8%左右。到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力争达到15%左右,吸纳、带动就业能力显著提高。我国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部门的发展将深刻地影响世界的经济格局,压缩发达国家在全球产业价值链中的利益份额。

(四)按照产业结构软化规律,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按照产业结构服务化趋势,大力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20 世纪90 年代中期以来,世界范围内产业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第一产业所占比重进一步减小,第二产业比重也逐步下降,而第三产业比重呈现不断增长的态势。按照产业结构高新技术化趋势,大力发展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产业,并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特别是制造业,加速传统产业的高技术化。按照产业结构融合化趋势,鼓励产业融合发展,主要包括:鼓励信息技术对包括工业、农业和服务业在内的所有产业的渗透和嵌入;服务业对工业、农业的融合和渗透;文化与产业的融合;等等。按照产业结构国际化趋势,积极应对世界新的产业革命和全球性产业结构调整浪潮。

猜你喜欢
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比重
今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或仍下降
第三产业完成投资增长2.9%
国内生产总值指数
中央和地方财政收入及比重
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研究
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研究
江苏省县域第三产业增加值的空间统计分析
一季度第三产业增速明显下滑
生产性服务业与第二产业之间的互动机制
关于逐步提高直接税比重的几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