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梅村佚文《瑯琊二子近诗合选序》考释

2014-04-06 00:42:20
关键词:题壁梅村佚文

胡 金 海

(山东外贸职业学院 党委宣传部,山东 青岛 266100)

吴伟业,字骏公,号梅村,江南太仓(今江苏太仓)人,清初著名诗人,兼工词曲,著有《梅村集》、《梅村家藏稿》。1990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李学颖整理的《吴梅村全集》,以《梅村集》、《梅村家藏稿》为底本,收入吴梅村诗、文、词、曲,并对梅村佚作进行了补遗,为较完备的梅村作品集。近年来,吴梅村的佚文陆续地被发现,如叶君远的《新发现的吴梅村的一篇佚文》[1]、《吴梅村佚作辑考》[2]、《吴梅村佚作新辑》[3],陆勇强的《吴伟业集外诗文拾遗》[4]、邬国平的《吴伟业佚作十八篇》[5]等。笔者在查阅文献时,发现吴梅村佚文1篇,并对其进行考释。

此则佚文收于《瑯琊二子近诗合选》,是集为王士禄、王士禛的诗歌合选,卷前有吴梅村序,其全文如下:

新城王氏,世望甲山左,其先珪组蝉联,重辉叠照,自冏卿忠勤公逮司农见峰公,鸿名峻烈,载在国史。至霁宇少师,以元老壮犹,出护塞垣,典领属国,威怀殊俗,有赵营平金城之略。母弟康宇公尝持宪节,来视江南,储偫将漕,课最清惠著闻,敭历臬藩,引年解组,婆娑耄耋,厥子皆以儒术世其家。而御史秀里、明经寿三公,当板荡之秋,闻义捐躯,率其子侄以殉。王氏累世贵盛,更为忠义,门固不独以功名显而已。今吾子底及难弟贻上,则康宇先生季子之胤,生有异质,结发受书,日诵万言,出语奇藻。率尝绌其长老,幼传家学,耳擩耳染,不离典训之内。稍长,战艺益工,先后掇巍科以归。性好廉靖,无帬屐骄豪之习。既隽春官,声华惮赫,犹粥粥里门,踰三年而始胪传擢第。两人志尚略同,相与扬厉风骚,朝碒宵咏,必欲追配古人而后已。于戏!彼其青紫貂蝉,鱼鳞左右,功名节概俱炳丹青,可云远而有耀矣。又得两君踵武亢宗,用文学光其阀阅,何王氏生才之侈乎!盖钟山岳清淑之气,齐地独多,而君家又尽得三齐清淑之气焉,故今兹其未艾尔。夫三百五篇,诗之权舆也。君之乡,前则鲁申培、齐辕固专门师说,其有可指次者乎?曩者嘉靖之季,济南李先生与吾乡琅琊公并树旗鼓,隆兴初盛,而近世尊宿,或颇非其摹拟刻画,少自然,此固君之乡袠,其亦可得而折衷乎。居其地不狃其迩闻,他日尊奉一家言,同于驷马拱璧,吾知不于他人之作,而于子底、贻上也。予在京师,辱与贻上交,从其所并识子底。两人姿貌修伟,言论风发。比归,而道出青齐邮亭墙壁间,往往得其埙箎唱和之作,流连扪摸,倾写甚至。里居以后,间濶者久之,二君复邮示新篇,心喜其才情之进益。适高少宰念东,吾友周二为、逸休论定二君诗,次第杀青,因介逸休徵一言,嗟乎!词学宗工,予深愧无能为役,何敢预知二君之诗哉!追惟畴昔过从之雅,不可终谢也。因狥逸休伯季之请,特摭其家世本末,详书简首,使人知生才有自云。

顺治己亥九月娄东吴伟业题[6]

《瑯琊二子近诗合选》又名《表余落笺合选》,藏国家图书馆,共11卷,其封面题:“淄川高念东、娄东周逸休两先生论定”[6],实际上每卷选者不同,有周南、王士禧、邹祗谟、汪琬等人。卷前除了吴梅村序,还有高珩丙申(顺治十三年,1656年)序、姚佺序、周果己亥(顺治十六年,1659年)跋。高珩序作于顺治十三年,集中所收为王士禄、王士禛诗当作于顺治十三年之前。周果《跋表余落笺合选诗后》有云:“家尊既付校雠,予小子因得竟读诸体。”[6]则《瑯琊二子近诗选》刻于顺治十六年(1659年)。

吴梅村序中叙述他在京师与王氏兄弟论交,归乡途中于邮亭墙壁间见王氏题壁之作,里居后,王氏兄弟曾向其邮示新作。吴梅村顺治十年(1653年)屈节出仕,至顺治十三年(1656年)告归,在京师3年,序中所述的这段交游,在王氏兄弟的青年时期,他们于顺治十二年(1655年)同上公车,在京师与海内闻人交游。吴梅村与王氏兄弟的论交当在此期间。吴梅村所叙王氏兄弟题壁之事,亦在这一时期,王士禄、王士禛兄弟于顺治八年(1651年)冬、顺治十二年(1655年)两次赴京应会试,途中题诗于旗亭驿壁,切磋诗艺,王士禛曾在《池北偶谈》中回忆此事云:“予少时与先兄考功同上公车,每到驿亭,辄题素壁,笔墨狼藉,率不存稿,逸去多矣。数年来往往从友人口中得之。”[7]4444《王士祯年谱》中也有记载,顺治八年(1651年)冬,“山人与西樵同上公车。每停骖辍轭,辄相倡和,书之旗亭驿壁”[8]10。王氏兄弟的题壁诗使他们在青年时期获得海内诸多诗人的关注和推许,驰声艺苑,王晫《今世说》记载了二人题壁之事颇多赞赏:“新城王西樵、阮亭,每过邮亭野店,辄题诗壁上。诗既惊人,使笔斗大,龙拿虎攫。尤悔庵道经燕齐见之,解鞍造食,坐对移晷不能去。”[9]71王士禄、王士禛兄弟两次同上公车,作诗题壁,展示了各自的诗歌才华,诗名渐著,吴梅村为诗坛祭酒,时在京师,与二人定交。

吴梅村这篇序为应周逸休、周二为兄弟之邀而作。周逸休、周二为的生平缺乏准确的资料,据《王考功年谱》与《瑯琊二子近诗合选》,周逸休名祚,周二为名南,二人皆为江苏太仓人,与新城王氏有世交之谊。《王考功年谱》载,崇祯四年(1631年),王士禄祖父王象晋以参政督苏州、松江、常熟粮储,父王与敕随侍,王士禄六岁,与仲弟王士禧“从太仓周逸休先生游,能日记千余言,不事嬉戏”[8]66。姚佺为《瑯琊二子近诗合选》作序又云:“娄之东有周逸休者,先后论交王氏,先以康宇王公为师,而后以子底为弟,贻上为友,曰:‘吾生平定交舍王氏莫出矣。’”[6]卷首故周氏与王氏关系亲近,联系紧密。顺治十三年(1656年)王氏兄弟初登诗坛,周逸休对二人颇为推重,后对《瑯琊二子近诗合选》的编校又颇费心思,参选者中王揆、周南、周果均为太仓人,王揆还为“太仓十子”之一,其余参选者如计东、汪琬、邹祗谟等均为江南闻人,作序者又为吴梅村、高珩等耆旧尊宿。是集分体编次,每一体先收王士禄诗,后收王士禛诗,其后还有诸家诗评,对二王多加揄扬。

从吴梅村序来看,他与王氏兄弟交往还并不深厚,由于时间、距离的关系,对他们的创作了解也并不深刻。吴梅村作序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尽同乡之谊,周逸休是娄东(江苏太仓)人,与吴梅村同乡,序中也提到了“狥逸休伯季之请”。从内容上看,吴梅村序追本溯源,评价王氏兄弟之诗从明后七子出发,嘉靖时期济南李攀龙与太仓王世贞倡导复古,影响深远,“后七子”复古运动落潮之后,其摹拟之弊亦为后来诗人所批评非议,而吴梅村本人则多承继七子。序中他一方面对王氏兄弟“居其地不狃其迩闻”很是赞赏,另一方面又肯定了他们对七子传统的承接。吴序虽未对王士禄、王士禛的创作作深入的评论,然对二人作出了“他日尊奉一家言,同于驷马拱璧”的高度评价,又对王氏家族累世门风和明代山左诗坛文学风气做了追溯,以说明王氏家学,渊源自有。

吴梅村与王士禛的交往,除了王士禛《古夫于亭杂录》中所收吴梅村的书信外,目前难以发现更为详细和丰富的文献资料,国家图书馆藏的另一种《瑯琊二子近诗合选》,卷前有《凡例》7则,为王士禄、王士禛同撰,其中一则云:“当代钜公,斯道尊宿,如高念东、吴梅村、胡其章、张坦公、赵韫退、赵锦帆诸先生,皆常亲聆音旨,辱被推许,以斯编所列选评姓氏,皆少同笔研,及声气相通,素以斯道相往复者,诸先生未敢概列,恐邻于僭也。”[6]可见吴梅村对青年时期的王士禛是有所推许和指导的,这篇序文是吴梅村与王士禛早期交游的另一佐证。

参考文献:

[1] 叶君远.新发现的吴梅村的一篇佚文[J].文艺研究,2002,(5):158-159.

[2] 叶君远.吴梅村佚作辑考[J].人文杂志,2005,(1):83-86.

[3] 叶君远.吴梅村佚作新辑[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5):123-127.

[4] 陆勇强.吴伟业集外诗文拾遗[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2,(5):75-77.

[5] 邬国平.吴伟业佚作十八篇[J].中国文学研究(辑刊),2002,(1):229-250.

[6] (清)王士禄,王士禛.瑯琊二子近诗合选[M].国家图书馆藏顺治十六年刻本卷首.

[7] (清)王士禛.池北偶谈[M].北京:中华书局,1982.

[8] (清)王士禛.王士祯年谱[M].孙言诚,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92:10.

[9] (清)王晫.今世说[M].北京:中华书局,1985.

猜你喜欢
题壁梅村佚文
庚寅孟夏访黄梅东山问梅村
新发现三则顾颉刚佚文考略
本期主题:题壁诗
焦竑集外佚文辑释
天一阁文丛(2019年0期)2019-11-25 01:32:18
焦竑佚文五篇
天一阁文丛(2018年0期)2018-11-29 07:48:48
狱中题壁
当代音乐(2018年1期)2018-05-14 21:11:39
几个乡村舞台题壁五续
中华戏曲(2016年1期)2016-09-26 08:49:09
梅村体
同学少年(2016年9期)2016-04-14 07:18:10
《通俗文》佚文辑校零拾
论清初士大夫文人的戏剧创作
艺术百家(2014年5期)2015-01-07 18:4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