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爱霞 陈凤梅 胡士林 (山东畜牧兽医职业学院 山东 潍坊 261061)
一起山羊李氏杆菌病的诊治
马爱霞 陈凤梅 胡士林*(山东畜牧兽医职业学院 山东 潍坊 261061)
羊李氏杆菌病是由李氏杆菌引起的脑膜脑炎、败血症和母畜流产为主要特征的传染病。李氏杆菌作为致病菌和腐生植物致病菌广泛存在于环境中。目前已证实可感染40多种动物。在牛、绵羊、山羊、猪李氏杆菌最频繁的引起脑膜脑炎、流产和急性败血病。近年来国内有关动物李氏杆菌病例的报道很多,对畜牧业造成了较大的危害。该病常散在发生,但致死率高,当前在部分地区常见。天气变化、阴雨天气,青饲料缺乏及寄生虫感染均可诱发本病。
山东省安丘市某羊场饲养的213只山羊,从2013年3月份开始,先后有羊只陆续出现神经症状、倒地不起,最后衰竭死亡。一个多月共死亡13只,经济损失严重。全场妊娠母羊流产率很高。2013年4月初来本院就诊。通过综合诊断和实验室检验,确诊为李氏杆菌病,并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控制了病情发展。
病初体温升高到41~42℃,运动缓慢,精神沉郁,食欲减少或废绝,很快出现神经症状,头颈偏向一侧,有的出现转圈运动,眼球突出,视力障碍。病羊咀嚼、吞咽困难,将食物含在口中不能下咽,随即又从口中掉出,全身肌肉间歇性震颤。随着病程的发展倒地不起,颈项强硬,头颈向上弯,呈角弓反张,随后神智昏迷,四肢划动似游泳状,一般1~5d死亡,病程最长15d死亡。羔羊多以急性败血症而迅速死亡,病死率甚高。妊娠母羊发生流产,都有胎盘炎症状,表现为子叶水肿坏死。并同时从阴道内流出污浊的液体。
共剖解3只病、死羊,消化道、肺、心、肾等无明显的眼观病理变化。脑及脑膜充血、水肿,脑脊液增多,稍混浊。肝脏明显肿大,并有针尖大坏死灶,胆囊充盈。败血症型可见到皮下有弥漫性出血点、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等变化。
(1)无菌采集脑脊髓液进行涂片,经革兰氏染色,镜检发现大量呈现“V”型或并列的两端钝圆的革兰氏阳性稍弯曲的小球杆菌,该菌无荚膜、无芽孢。(2)该菌在血液琼脂平板上生长良好,并形成狭窄的β溶血环。在营养琼脂培养基上生长出圆形、隆起、边缘整齐、透明呈露珠的菌落。涂片染色、镜检,可见有许多两端钝圆、稍弯曲的革兰氏阳性小杆菌,菌体散在,有的成对构成“V”字形,有的排列成栅栏状,无芽孢或荚膜。经诊断,确诊为李氏杆菌病。
(1)羊李氏杆菌对磺胺类药物都有敏感性,早期大剂量应用磺胺类药物,或与抗生素并用,有良好的治疗效果。用磺胺嘧啶钠按100mg/kg体重,首次量加倍,氨苄青霉素按1~1.5万ⅠU/kg体重,均肌内注射,2次/d,连用5~7d。(2)对健康羊群采取预防性治疗。每只羊用磺胺嘧啶钠按50mg/kg体重,2次/d,连用3d。
5.1 加强管理,科学饲养 一是饲料多样化,并进行合理搭配,供给羊只营养均衡的饲料,做好抓膘、保膘工作,保证羊只健壮,增强抗病力。二是加强运动、增强羊的体质,增强抵抗力。
5.2 清洁卫生,保持干爽 每天清扫圈舍2~3次,及时清除圈舍及运动场内的垃圾、粪污及其他赃物,减少细菌繁衍场所。
5.3 隔离、消毒 对病羊要立即隔离,将羊群封锁治疗病羊。尸体要深埋,对污染的环境、用具要用3%~5%来苏儿或3% 火碱水消毒或用威岛消毒剂1:500比例消毒。
5.4 停止饲喂发酵饲草 对发酵饲料进行pH的调整,使饲料的pH 值降低到4.5以下。使用饲草发酵添加剂或采用加入甲酸或稀酸的方法进行pH值的调整。饲料发酵完成后检查pH 值,如果pH值在5以上时禁止饲喂。
(1)根据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微生物检查,确诊该病为羊李氏杆菌病。本病发生的主要原因,笔者认为是由带菌老鼠粪污染羊饲料,羊通过消化道而感染发病。该场周围是农田、树林,鼠类较多,加上吸血昆虫的叮咬传播,从而造成其流行。饲养失调是本病的诱因,该场使用的饲料是就地取材,没有根据羊的营养需求进行搭配。天气变化是不利因素,2013年3月潍坊地区天气变化大。因此,羊场灭鼠、消灭蚊蝇、注意饲料饮水卫生和天气变化是预防本病发生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2)在发病初期羊场主曾尝试仿效脑炎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发现早的病例、成年羊早治疗,死亡率可降低,治愈率较高,但病羊若不能自行站立的治疗无效。笔者认为这也是这个羊场此次发病死亡率比较低的原因。(3)由于李氏杆菌病为人畜共患病,因此要加强饲养人员的生物安全意识,做好自身的卫生防护措施,防止人员感染的发生。在解剖时,也一定要注意自身的防护。(4)李氏杆菌病尚无效果可靠的疫苗,该菌易产生耐药性,建议加强羊群饲养管理,避免鼠粪污染饲料,预防该病的发生。在治疗本病时,应注意做好药敏试验,选择其治疗效果最优抗生素,才能达到满意效果,如果再配合中药治疗,效果更好。
S858.27
B
1007-1733(2014)02-0037-02
2013–08–24)
项目资助: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体系项目编号SDAⅠT-06-011-05
*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