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美星
(浙江省平湖市新仓镇医院儿科,浙江 平湖314205)
疱疹性咽峡炎好发于夏秋季,传染性强,是由A组柯萨奇V、或EV71病毒引起,表现为高热、咽痛、流涎、厌食、呕吐等,在咽腭弓、软腭、悬雍垂黏膜上有2~4mm大小灰白色疱疹,伴红晕[1]。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们用蒲地蓝消炎口服液辅助治疗疱疹性咽峡炎48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男48例,女48例;年龄最小9个月,最大7岁,平均4岁。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程度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符合褚福棠《实用儿科学》诊断标准[2],排除并发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肠炎、脑炎等,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发热、咽峡部小疱疹、发病3天以内。
两组均给予清淡饮食、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利巴韦林、Vitc,高热时用美林退热。治疗组加用口服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江苏济川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0030095),1~5岁5mL、tid、po,5岁以上10mL、tid、po,连用3~5天。
显效:治疗3天后咽痛,流涎消失,疱疹减少,溃疡变浅变少并于3天内愈合,3天内热退。有效:治疗3天后咽痛,流涎消失,疱疹减少,溃疡变浅变少并于5天内愈合,4天内热退。无效:治疗4天后咽痛,流涎明显,5天内疱疹溃疡未愈合,5天热未退。
统计学方法,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数据以表示,P<0.01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组显效30例,有效1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4%。对照组显效13例,有效21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71%。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退热时间治疗组(3.08±1.14)天,对照组为(5.59±1.30)天,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t=6.26,P<0.01),口腔疱疹愈合时间治疗组(3.58±1.64)天,对照组(6.6±1.66)天,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t=6.11,P<0.01)。
疱疹性咽峡炎是一种急性传染性疾病,由柯萨奇病毒感染引起,感染对象为1~7岁小儿,临床表现发热、咽痛、咽峡部疱疹。利巴韦林在细胞内被腺苷激酶酸化形成单磷酸,干扰肌苷酸脱氢酶活性而影响鸟苷酸形成,从而阻断DNA病毒的复制,但其对病毒腺苷激酶依赖性太强,易产生耐药性,因此疗效相对较差。蒲地蓝消炎口服液主要成分为蒲公英、板蓝根、苦地丁、黄芩,具有清热解毒,抗炎消肿功效。蒲公英性寒、味苦,有清热解毒作用,含有蒲公英甾醇、胆碱、菊糖和果胶等,具有杀菌抑制病毒的作用[4]。板蓝根含靛蓝、靛玉红等成分,具有一定抗病毒、抗细菌功效。苦地丁含有10多种生物碱,具有明显的解毒效果。黄芩含黄芩素、谷甾醇等成分,具有抗炎、镇静、解热作用。因此,蒲地蓝消炎口服液辅助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疗效显著,并且无不良反应。
[1]沈晓明,王卫平.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261~262.
[2]胡亚美,江载芳,褚福棠.实用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807-808.
[3]陈新,王洪,罗雪梅,等.复新液肿节风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疗效观察[J].西南军医,2008,10(2):84.
[4]侯家玉.中药药理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6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