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焦辨治湿病初探

2014-04-05 15:11任秦有张兰会丁井永史恒军
陕西中医 2014年3期
关键词:方用中焦三焦

郑 瑾 任秦有 张 辉 杨 凯 张兰会 马 亮 丁井永 史恒军

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中医科暨中西医结合肿瘤科(西安710043)

△解放军总医院中医院(北京100853)

湿为六气之一,长夏主气。过则为淫,是为湿邪,伤人先入肌腠,进而腑脏。更有恣食肥甘厚味,以酒为浆者,脾阳先伤,运化不及,水谷聚而为湿,是为内生之湿。湿为阴邪重浊粘腻,留而不去,阻滞气运,从阳热化,从阴寒化,变为湿热或痰饮[1],治疗颇为棘手。近年来,由于食品丰富,人们饮食结构骤变,内湿频见。一些代谢病变诸如高血脂、高血糖等,亦与湿浊有一定的关系。古代治湿方法多为芳化、燥湿、通利 。乔老受张仲景[2]、叶天士、吴鞠通[3]用三焦辨证治温病的启发治疗当代湿病,辨证简便易中病机,疗效较好,试做一初步总结探讨。

乔教授治湿邪从三焦入手,根据不同部位的生理病理特性,选用不同方药,现仅部分理论及临床用药经验总结如下。

1 湿入三焦的病因病机《素问·灵兰秘典论》:“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难经·三十一难》:“三焦者,水谷之道路,气之所终始也”。三焦是气血运行的通道,一旦受到邪侵,则功能受损,行气、运水功能失司,出现气机失调,水液潴留的证候,进一步则痰浊内生。三焦输布水谷精微,若遇湿邪侵入,则中焦脾胃散精的功能受阻,肺失宣发肃降,膀胱气化失职,水道受阻,则湿、痰、饮内生而为病理产物。

湿郁上焦,清阳受阻,脑络功能失司,出现头重昏蒙,头痛,嗜睡,行动不敏。湿入心包络,心包代心受邪,则惊悸、悲忧,不寐多梦或惊悸不安,包络气机阻滞,络脉瘀滞,则心痛。湿阻于肺,肺失宣发肃降,可见胸满气急,咳嗽痰多。湿入中焦,脾阳困顿,则脘痞纳少、嗳气、腹胀、便溏。湿邪困遏脾胃,壅塞肝胆,疏泄失常,胆汁泛溢而为黄疸,出现身黄、目黄、小便黄、身热不扬等症状。湿入下焦,影响肾脏的气化功能,肾与膀胱的气化失司,可见小便不利,下肢水肿等。湿邪弥漫三焦久而不去,入络瘀滞则会出现腹膨胀,二便不利的重症,所以针对湿病不乏升阳、温阳之法[4]。

2 三焦的辨证论治《灵枢·营卫生会》:“上焦出于胃上口,并咽以上,贯膈而布胸中,……中焦亦并胃中,出上焦之治,下焦者,别回肠,注于膀胱而渗入焉”。三焦包裹五脏,故病变牵涉广泛,症状复杂,多脏杂合为病[5]。三焦分治应遵循“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治下焦如权,非重不沉”的原则。

2.1 湿在上焦 2.1.1 痰蒙清窍:证见神昏,意识模糊,语言不清,喉间痰鸣,甚至不省人事,或精神抑郁,神情淡漠,神志痴呆,喃喃自语,举止失常,舌苔白腻,脉滑。治以清心涤痰,健脾化浊,方选涤痰汤加减(生姜、胆南星、半夏、茯苓、石菖蒲、枳实、陈皮、竹茹、栝楼、薤白)。

2.1.2 痰湿阻肺:证见咳喘痰多,甚则喘息不得卧,咳吐不利,伴有呕恶,食少,口不渴,苔白腻,脉象滑或濡。治以祛痰降逆,利肺平喘。方用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白芥子、苏子、莱菔子、茯苓、白术、陈皮、半夏)。

2.1.3 痰浊闭阻:证见胸中闷痛,肢体沉重,痰多气短,身重困倦,倦怠乏力,纳呆便溏,舌苔白腻,脉沉滑。治以通阳泄浊,豁痰宣痹,方用瓜蒌薤白半夏汤合涤痰汤加减(生姜、胆南星、半夏、茯苓、石菖蒲、枳实、陈皮、竹茹、栝楼、薤白)。

2.2 湿在中焦 2.2.1 痰湿中阻:证见脘闷不舒,身体困重,呕恶纳呆,腹胀、腹泻,食欲不振,口淡不渴,舌苔白腻滑,脉濡。治以除湿化痰,理气和中,方用二陈平胃汤加减(茯苓、白术、陈皮、半夏、苍术、厚朴)。

2.2.2 肝胆湿热:热重于湿,可见身目俱黄,黄色鲜明,发热口渴,或见心中懊憔,口干苦。治以清热通腑,利湿退黄,以茵陈蒿汤加减。湿重于热,身目俱黄不及前者,头重身困,胸脘痞满,大便溏垢,以茵陈五苓散和甘露消毒丹加减(茯苓、桂枝、泽泻、白术、猪苓、茵陈、黄芩、藿香、连翘、黄连、滑石、陈皮、石菖蒲、白豆蔻、贝母、木通)。

2.2.3 水湿困脾:证见腹大胀满,按之如囊裹水,甚至颜面浮肿,下肢浮肿,脘腹痞胀,得热则舒,精神困倦,小便少,大便溏,苔白腻,脉缓。治以温中健脾,化气行水,以实脾饮加减(附子、茯苓、白术、木香、木瓜、草果、大腹皮、生姜、干姜、厚朴)。

2.3 湿在下焦 2.3.1 膀胱湿热:证见小便不利,频数或痛,色黄赤,伴有身热,口苦,少腹痞满,或有腰部叩痛,大便不通,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治以清热利湿,通利小便,方用八正散加减(栀子、大黄、萹蓄、瞿麦、木通、车前子、滑石)。

2.3.2 肾阳虚衰:证见周身水肿,或见胸水、腹水,纳少便溏,少腹冷痛,神疲肢冷,面色恍白,甚者胸闷、心悸不能平卧,舌淡胖,脉沉细而缓。轻者治以温肾扶阳,化气行水,方用真武汤合济生肾气丸加减(白术、生姜、芍药、附子、茯苓、肉桂、熟地、山药、山萸肉、泽泻、丹皮)。重者则应据《内经》:“少阳属肾,肾上连肺,故将两脏”之义加黄芪、柴胡,加逐水之品如甘遂、芫花等。

3 结 语湿病多见,缠绵难愈,治疗起来也颇费工夫。今借叶天士、吴鞠通三焦辨证治温病的方法治疗当今湿病,实践有效,且易掌握。在治疗中还需视病者体质差异和正气的虚实而加减,方能更易臻功。在治疗湿病中总应把握“通阳、利湿”两大原则,不可忘记。

[1]陈 宁.浅析东垣升阳除湿六法[J].中医药研究,1994:8-9.

[2]俞大毛.《金匱要略》治湿八法探微[J].中医函授通讯,1997,16(5):3.

[3]彭胜权.温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83-191.

[4]王 健,李姿慧.中医化湿法有关问题的初步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4):684-687.

[5]李改琴,李守朝,郑贵选.《温病条辨》湿病治法述要[J].陕西中医,2003,24(9):851-853.

猜你喜欢
方用中焦三焦
支气管哮喘基本用方
三焦“筋膜”说——从筋膜学角度认识三焦
畅通中焦选对药
李生财论治湿阻中焦型慢性胃炎经验
“怪病不治治中焦”肾阴亏虚也会诱发喉痹、失眠
中医导引法——八段锦(一) 两手托天理三焦
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腹泻
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腹泻
运用吴鞠通寒湿理论治疗中焦寒湿证疗效观察
加减平胃散在兽医临床中的应用及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