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动物疫源疫病防治之浅见

2014-04-05 15:08何志清
兽医导刊 2014年10期
关键词:疫源陆生国家林业局

何志清

(国家林业局甘肃濒危动物保护中心,甘肃武威 733000)

野生动物疫源疫病防治之浅见

何志清

(国家林业局甘肃濒危动物保护中心,甘肃武威 733000)

野生动物是指珍贵、濒危的陆生、水生野生动物和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具有很高的工业、药物、食物、观赏等价值。但近年来,禽流感、5AR5和埃博拉病毒感染等疾病的相继暴发,不仅引起了公众的高度关注,还影响了全球贸易往来,给世界经济造成巨大的损失。本文通过阐述具体的防治经验与大家探讨,提出对于野生动物疫源疫病防治必须重视“预防为主”的防治原则。

野生动物;野生动物疫源疫病防治;防治原则

1 概述

人类对于野生动物喜爱的历史由来已久,一直可以追溯到地球上二者共同生存的时代。野生动物是自然生态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地球上每种动物都是独一无二的基因库,具有无法估量的现实价值和潜在价值,也是人类宝贵的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具有很高的工业、药物、食物、观赏等价值。同时,其疫病还是贮藏病原的基因库,在人类疾病防治中具有较高的科学研究价值。我国野生动物资源十分丰富,仅脊椎动物就有6400多种,这些野生动物由于各自的生活习性不同,生存环境多样,所携带的病原体极其复杂,如病毒、细菌、立克次体、衣原体、寄生虫等,形成一个庞大的天然病原体库。许多畜禽和人类的疫病,如艾滋病、禽流感、新城疫、鼠疫、口蹄疫、狂犬病、尼帕病、猴天花病、西尼罗河热,登革热等都来源于野生动物,或者其主要宿主和传播媒介就是野生动物。据统计,在已知的1415种人类病原体中,62%是人兽共患的。在畜禽身上发现的病原体中,77%都与其他宿主物种共有,而至今尚未发现的人兽共患病病原体的种类、数量,更是难以估测。

目前,我国对野生动物疫源疫病没有组织开展过全面系统的研究,研究也仅限于大熊猫、朱鹮、扬子鳄、梅花鹿等部分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物种。农业动物防疫、卫生等部门在这一领域组织的研究同样局限于某些特定的疫病。

2 中心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的防治

国家林业局甘肃濒危动物保护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是1987年经原国家林业部和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县级事业单位,中心基本任务是:通过人工驯养繁殖,努力保存并发展濒危野生动物,有选择、有计划地将某些种类逐步释放野化,恢复野生种群;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科学研究和对外交流活动。根据国家林业局关于《确定第一批陆生野生动源疫病监测实施单位的通知》,中心监测点具体负责我省武威、金昌两个地区的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该监测区域共有两个地级市、6个县(区),总人口约246万,总面积4.2万km2,陆生野生动物资源十分丰富。从我们调查研究掌握的资料来看,涉及到的陆生野生动物共有12个目、30个科、共有90多种。同时,该监测区域处于东亚澳大利亚候鸟迁徙通道,也是我国候鸟迁徙的重要通道。做好监测区域重点监测疫病工作,重点监测区域内生存的有蹄类如鹿类动物,岩羊等的口蹄疫;原生及迁徙途径监测区的鸟类如雉鸡,黑颈鹤,灰雁等鸟类动物的高致病性禽流感;啮齿目如子午沙鼠,五指沙鼠,大沙鼠,旱獭等动物的鼠疫。在工作中我们将疫源疫病监测与资源本底调查结合起来,充分发挥监测站效能。在监测站点建设方面,我们重点放在民勤红崖山水库、金昌金水湖这两处鸟类迁徙途中停歇之处、沿祁连山脉野生动物分布区域,以哈溪林场、古城林场、炭山岭林场为监测点,点线结合进行巡查与监测,以便在第一时间掌握疫情动态。

野生动物疫病危害性大的根本原因在于长期以来人类对源自野生动物的病原体认知较少,没有研究出应对措施,一旦暴发和迅速传播,一些烈性传染病就可能肆虐,待人类认识其特性并掌握其防控措施时,往往造成极为严重的危害。

中心引进繁育赛加羚羊、普氏野马、金丝猴、野骆驼、野驴、梅花鹿、黑颈鹤等多种濒危珍稀动物,目前存栏43种400多头(只、匹)。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10种,232头(只、匹)。国家二级保护动物16种,61 头(只、匹)。省级保护动物和观赏动物17种,107头(只、匹)。因此,野生动物的疫源疫病防治工作刻不容缓。笔者就对本单位饲养的各种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的防治的具体措施,与大家探讨:对于野生动物的传染疾病防治,我们一般遵循的原则是“预防为主,防重于治”。在做好传染病预防注射,寄生虫的预防性驱虫及饲养卫生工作的同时,加强监测体系建设,充分发挥监测站职能,有效的预防各种动物重大疾病的预防控制工作,保证动物的安全饲养。

(1)传染病的预防注射:对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工作,按强制性免疫与因病设防原则,分春秋两季对小型反刍兽及鹿、野生双峰驼进行口蹄疫○型亚Ⅰ型二价疫苗的预防注射,对动物园区饲养的斑头雁、孔雀、蓑羽鹤、赤麻鸭、黑天鹅等鸟类每年4月、8月、12月分三次进行禽流感、新城疫重组二价疫苗饮水免疫。对于周边环境发生的动物疫情,我们采取对动物园区的动物紧急注射疫苗进行免疫。有效地控制了疫病的流行。

(2)在寄生虫的预防方面,我们仍采取春秋两季预防性驱虫原则,药物用丙硫苯嘧唑。10mg/kg混入饲料中自食。对赛加羚羊的驱虫原则是集中在补饲的12月进行复驱。

(3)春秋两季是公共饲养卫生疾病多发季节,我们多年来的做法是加强饲养环境兽舍与饲养用具的消毒工作。药物用1:1000的聚维铜碘喷雾消毒。

以上措施是我们通行的做法,也是行之有效的措施。通过认真巡查,有责任,有目标地严格落实各项措施。

3 结语

野生动物是宝贵的自然资源,在维护生态平衡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由于野生动物生活习性不同,生存环境多样,所携带的病原体极其复杂,一旦发生交叉感染或病原体变异,都可能导致野生动物种群出现重大疫病,危及野生动物种群的安全,并对自然生态平衡造成干扰。野生动物疫病的流行也是一个由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动物等三个因素相互联系而造成的复杂过程。因此,采取适当的防疫措施来消除或切断这三个因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就可以使疫病不能继续传播。所以必须重视“预防为主”的防治原则,同时,加强和完善防疫法律法规建设,加强动物疫病在流行病学调查和监测,突出疫病防制工作的主导环节,使我国的野生动物疫病防疫体系沿着健康的轨道发展,尽快与国际社会接轨。

[1] 国家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司,国家林业局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总站.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何志清(1970-),女,畜牧师,从事濒危珍稀野生动物研究和饲养繁育工作。

猜你喜欢
疫源陆生国家林业局
试论切实加强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的疫源疫病监测防控工作
最大的陆生食肉动物——棕熊
民进党政策不友善陆生不选台湾不足为奇
甘肃南部陆生野生动物危害及其应对措施
创新思维 砥砺前行——国家林业局经研中心党委、纪委第四次党员大会在京举行
人大委员提议:完善野生动物疫源疫病检测和救护体系建设
1958-2013年我国自然疫源性疾病的流行分析
“福建闽江河口湿地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获国家林业局批准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