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金强 冯万宇 徐 馨 侯美如 周庆民 黄 健
(1.哈尔滨香坊实验农场奶牛场,黑龙江哈尔滨 150036; 2.黑龙江省兽医科学研究所,黑龙江齐齐哈尔 161006)
奶牛腐蹄病的病因及常用防治手段
周金强1冯万宇2徐 馨2侯美如2周庆民2黄 健2
(1.哈尔滨香坊实验农场奶牛场,黑龙江哈尔滨 150036; 2.黑龙江省兽医科学研究所,黑龙江齐齐哈尔 161006)
腐蹄病也称为指(趾)间蜂窝织炎,是由坏死杆菌和节瘤拟杆菌协同感染引起奶牛趾间皮肤及深层软组织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以蹄部组织的化脓坏死性分解、腐败恶臭和角质形成受到破坏为主要特征,舍饲牛群蹄病的发病率达30%~40%,是仅次于乳房炎和生殖系统疾病的第三大疾病。比其他疾病的淘汰率高4%以上。本病可引起奶牛泌乳量和繁殖力下降。腐蹄病的发生与营养、疾病、管理、遗传等因素均有一定关系。
1.1 病原微生物
在病原学方面,迄今为止,大多数学者都认为坏死杆菌、节瘤拟杆菌是本病的主要致病微生物,而且它们也是本病最常分离到病原,且有协同作用,往往导致腐蹄病发生,但也有分离到其他病原的报道。
1.2 环境因素
1.2.1 季节影响
高热多雨的夏季是本病常发多发季节,夏季高温高湿引起奶牛热应激,使其抵抗力下降。牛蹄长期在污水中浸泡,蹄角质变软,加上夏季细菌容易繁殖,蹄部很容易受到感染。
1.2.2 畜舍环境
牛舍通风不良,地面潮湿污浊,舍中的粪便及污水长期存在也能加重肢蹄损伤。牛床的长度和运动区域不方便奶牛起卧,牛床潮湿、垫料不足也容易发生蹄病。牛舍地面质量对奶牛影响很大,坚硬水泥地面也会加重蹄与地面磨擦,造成奶牛肢蹄挫伤发生感染。运动场地过硬,有细小石子,集中挤奶时奶牛走道过长,坡度过大,都是诱发蹄病的因素。
1.3 疾病因素
奶牛乳房炎、子宫炎、酮病、指(趾)间皮炎、疣状皮炎、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等疾病也继发或诱发本病发生。
1.4 遗传因素
蹄病的遗传力范围较大,约为0.09~0.31,一般在0.15~0.22。不同品种牛之间的遗传力也有所差异,此外,牛蹄形状也与遗传有关。
在多发并呈流行的饲养场,患病奶牛为主要传染源,不利的气候、潮湿的土壤、多雨的季节、污染的牛床、厩舍、运动场、蹄部的污垢、不平衡的饲料营养等都为发病创造了有利条件。
病变部位有明显的急性蜂窝织炎,蹄间和蹄冠皮肤充血、红肿,有时可能坏死或浅表性溃疡,蹄间可能出现增生肉芽组织。蹄底角质黑色,叩击有痛感,修蹄有污灰或污黑色恶臭脓汁流出;向上扩展可变为脓性屈趾腱鞘炎、化脓性关节炎。病情加重奶牛卧病不起,并表现发热、食欲不振、消瘦、产奶量下降等全身症状。
依据临床表现可以做出诊断,确诊须作实验室检查。
本病防治以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为原则。
5.1 预防措施
5.1.1 满足奶牛营养需求
根据奶牛不同生长、生产阶段的生理状况合理搭配日根,保证维生素、矿物质的充足供给量,禁止饲喂发霉变质饲料和冰冻饲料。
保证孕期奶牛饲料中常量元素供给,特别是钙和磷的量和适当的钙磷比;保证微量元素铁、铜、锰、锌、钻、硒、碘的量。保证维生素A、D、E和烟酸供应。为防止酸中毒和提高采食量可在饲料中加缓冲剂。孕期奶牛,尤其是产前和产后期的奶牛也应经常进行运动,但要保持运动场的平坦、干燥,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5.1.2 加强奶牛饲养管理
牛舍设计合理,牛床要有坡度以便于冲洗且不易存污水、粪尿。运动场地面铺砖地面,并确保中央部位高于边缘,减少运动场废物积存,利于粪尿排出。搞好圈舍及运动场卫生,每天及时清除粪、污水、石子及硬物,保持圈舍及运动场干燥。雨后及时清除圈舍、运动场的粪尿和积水,以保持蹄壳坚硬干燥。
每年定期修蹄1~2次,进行修蹄时,仔细检查蹄部是否有异常,发现变形蹄要及时修正。气温较高季节,尤其是炎热梅雨季节奶牛要蹄浴,在奶牛圈舍、集中挤奶出入的地方设立蹄浴池。为保证药浴效果,对浴蹄药物应定期更换。也可用生石灰粉进行干燥蹄浴。浴蹄时间一般为20~30min。夏、秋季每5~7d浴蹄1~2次,冬春可适当延长浴蹄间隔。
5.1.3 疫苗免疫
疫苗是防治奶牛腐蹄病的重要手段,它能极大地降低动物腐蹄病的发病率,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5.1.4 其它预防工作
做好奶牛的胎衣不下、子宫内膜炎、乳房炎、胃肠炎、瘤胃酸中毒、霉变饲料中毒等疾病的防治工作。及时治疗子宫内膜炎、乳腺炎、酮病等,防止继发蹄叶炎。
5.2 治疗措施
本病以局部治疗为主,全身治疗为辅。
(1)局部治疗
坚持洗、削、挖、敷、包扎五步工作法。用清水洗,后用1%高锰酸钾液将患蹄彻底洗干净。对化脓性创伤用3%过氧化氢、1%高锰酸钾或新洁尔灭溶液彻底冲洗,除去坏死组织及脓性分泌物、涂杭生素软膏,并用碘酊浸泡过的绷带包扎。削掉多余蹄角层并将蹄底削平,彻底挖掉蹄底腔洞内坏死组织。用10%碘酊处理患部,将灭菌生理盐水纱布块浸2%甲醛溶液填塞病部,或放入高锰酸钾、硫酸铜、碘仿磺胺粉等撒布患处或塞入腔洞,然后敷以松馏油、鱼石脂并用绷带包扎患蹄,外涂10%碘酚。
若患蹄组织溃疡、皮肤组织过度增生,可先除去坏死组织,切除过度增生物,用高锰酸钾研末或10%硫酸铜进行腐蚀,达到止血消炎、收敛目的,流血过多可进行烧烙止血。
为减少炎性渗出,缓解疼痛,消除肿胀,可采用冷浴法。用浴蹄液冷敷,每天1~2h,3~4d后进行温浴,每天7~2次,持续1周左右,该法对蹄病治疗有一定效果。
(2)全身疗法
对食欲不振,体温升高病牛可使用抗生素或磺胺类药物。磺胺嘧啶钠200mL,氢化可的松20~40ml,碳酸氢钠250 mL,1次静注,1日1次;或青霉素500万IU配合0.9%葡萄糖,5%碳酸氢钠等静脉注射,1日1次,直至全身症状消失。
当蹄部化脓性炎症扩展时,可用青霉素800万IU、链霉素500万IU、氢化可的松20~40ml,肌注,1日2次,连用7d。或用氟苯尼考50ml,肌注,1d/次,连用5d。
当患部有明显机能障碍时或处于急性期的病牛,可采用封闭疗法结合镇静止痛药物消肿止痛,疗效好,见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