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坦布苏病毒病的研究进展

2014-04-05 15:01李成益滨州六和隆达养殖有限公司山东滨州256650
山东畜牧兽医 2014年12期
关键词:布苏病毒蛋白

李成益 (滨州六和隆达养殖有限公司 山东 滨州 256650)

鸭坦布苏病毒病是由鸭坦布苏病毒(Duck Tembusu virus,DTmUV)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该病于2010年首先在上海、浙江等地爆发,由于其传播迅速,短时间内蔓延至山东、河南等我国其它主要养鸭地区,给我国养鸭行业造成重大经济损伤。本文就DTmUV的病原性、流行情况、致病性和检测方法等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该病的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1 病原学

1.1 DTmUV形态结构 DTmUV属于黄病毒科黄病毒属恩塔亚病毒群,具有典型的黄病毒结构:病毒粒子呈球形,直径约45nm,有囊膜蛋白。病毒基因组是单股正链RNA,长约1.1kb,其编码的多聚蛋白前体在蛋白酶的作用下被切割成3种结构蛋白(C、prm、E)和7种非结构蛋白(NS1、NS2A、NS2B、NS3、NS4A、NS4B、NS5)[1]。衣壳蛋白C含有大量的碱性氨基酸,主要参与病毒基因组的组装[2]。囊膜蛋白E是DTmUV的主要抗原蛋白,含有多种抗原表位,可诱导机体产生中和抗体,同时E蛋白也能介导病毒与宿主细胞膜受体结合,促进二者融合[3]。此外,NS1、NS2A等非结构蛋白在DTmUV的复制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2]。

1.2 DTmUV的理化特性和培养特性 DTmUV对乙醚、氯仿等敏感,不能凝集鸡、鸭、鹅等的红细胞,DTmUV的最宜pH值在6~9之间,病毒不耐热,50℃以上加热1h即可将其灭活[4]。DTmUV可在鸡胚、鸭胚上增殖,经尿囊腔接种鸭胚后3~5d可出现死亡,死亡鸭胚表现为:胚体水肿、出血,绒毛尿囊膜增厚、水肿[5]。此外,DTmUV还可在DF-1、鸭胚成纤维细胞、Vero细胞、BHK21等细胞上增殖,产生明显的细胞病变[6]。

2 DTmUV的致病性

2.1 临床症状及剖检变化 该病毒首先在产蛋鸭上分离得到,其可导致蛋鸭产蛋明显下降,产蛋率可由90%下降至10%以内,甚至绝产。商品肉鸭感染初期表现为食欲减退,精神沉郁;后期出现行走不稳、共济失调、翻个等神经症状。部分蛋鸭或种鸭在发病30d~50d后产蛋率可逐渐恢复,种鸭恢复期多数表现一个明显的换羽过程。剖检发病蛋鸭或种鸭,典型病变主要集中在生殖系统,主要表现为卵巢充血、出血、萎缩、坏死,卵泡充血、液化,这也提示我们DTmUV有嗜生殖性特征。同时还可见心内膜出血,脾脏肿大呈大理石样外观,肝脏肿大、质脆等其它病变。

2.2 病理组织学检测 该病的病理组织学变化主要表现在卵泡膜充血、出血,卵泡内出现大量红细胞同时淋巴细胞、巨噬细胞浸润;输卵管黏膜固有层出血、水肿,炎性细胞浸润;心肌纤维出血、坏死;肝细胞可见明显脂肪变性,淋巴细胞和异嗜性粒细胞浸润;脾脏白髓淋巴细胞显著减少,间质含有大量异嗜性粒细胞。病毒性脑炎病变是发病鸭出现的典型病理变化[4,7,8]。

3 流行病学

黄病毒属的大多数成员属于虫媒病毒,70多种病毒中大约30种由蚊传播,10多种蜱传播[9]。虽然黄病毒属中的部分病毒可感染家禽[10],但是关于该属病毒感染鸭的报道非常少。目前,该病的传播媒介和传播途径还不清 楚,但已经证实蚊、麻雀可携带DTmUV,提示二者在该病的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11,12],从泄殖腔分离到DTmUV,表明其能通过粪便排毒,污染环境和饲料等而造成传播[13]。目前,已经证实该病可感染包括蛋鸭、种鸭和商品肉鸭在内的几乎所有品种的鸭。除此之外,研究人员还发现该病毒可感染鸡、鹅[14],而且赵冬敏等研究发现鹅源坦布苏病毒在种鹅中存在垂直传播的现象,这就提示我们在鸭群中是否也存在垂直感染[15]。

4 DTmUV检测方法

该病发生后,研究人员迅速建立了DTmUV的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姬希文利用纯化的坦布苏病毒奉贤株作为包被抗原建立了间接ELISA,该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16];李雪松等利用E蛋白单抗建立的阻断ELISA能快速检测血清中和抗体、方法灵敏,结果准确可靠[17];颜丕熙、苏敬良、曹贞贞等根据DTmUV的E、NS5基因设计引物,建立了RT-PCR检测方法,灵敏度较高[18]。此外,RT-LAmP方法在临床检测中简单易行,敏感性高,适合在临床中的快速检测[19]。针对DTmUV的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也已建立,该方法的敏感性较高,最低可检测出10copie/ul的病毒核酸量[20]。

5 DTmUV的防控

鸭坦布苏病毒病是水禽首次爆发的一种新型黄病毒病,目前还没有有效的免疫预防措施。万春和等制备了该病的油乳剂灭活苗,安全性试验显示该疫苗安全、无毒,对该病有良好的免疫保护效果[21]。将DTmUV的奉贤株传代致弱的弱毒株可对鸭提供很好的保护率[22]。除疫苗方面的研究外,陆新浩等还筛选体外抗病毒药物[23]。鉴于以上研究还处于试验阶段,所以建立和维护养鸭场良好的生物安全体系是防治该病的关键措施,同时控制好传染源,严格禁止从疫区引进种鸭,应加强饲养管理,科学喂养,并根据养鸭场饲养条件和发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免疫及药物预防程序。实行全进全出的科学引种制度。饲养设备应具备良好的卫生条件并经过卫生检测和消毒。饲喂全价日粮来提高雏鸭对疫病的抵抗力。

[1]Tang Y, Diao Y, Gao X, et al.Analysis of the Complete Genome of Tembusu Virus, a Flavivirus Isolated from Ducks in China[J].Transboundary and Emerging Diseases.2012, 59(4): 336-343.

[2]Yan P, Zhao Y, Zhang X, et al.An infectious disease of ducks caused by a newly emerged Tembusu virus strain in mainland China[J].Virology.2011, 417(1): 1-8.

[3]Yu K, Sheng Z Z, Huang B, et al.Structural, antigenic, and evolutionary characterizations of the envelope protein of newly emerging Duck Tembusu Virus[J].PLoS One.2013, 8(8): e71319.

[4]李玉峰, 马秀丽, 于可响等.一种从鸭新分离的黄病毒研究初报[J].畜牧兽医学报.2011(06): 885-891.

[5]万春和, 黄瑜.坦布苏病毒致病特性及其流行病学[J].动物医学进展.2011(12): 116-118.

[6]Yun T, Ye W, Ni Z, et al.Identification and molecular characterization of a novel flavivirus isolated from Pekin ducklings in China[J].Vet microbiol.2012, 157(3-4): 311-319.

[7]李玉峰, 马秀丽, 于可响等.一种新病原——鸭黄病毒的分离与初步鉴定[J].家禽科学.2011(05): 12-14.

[8]陈雷, 傅光华, 祁保民等.鸭坦布苏病毒试验感染麻鸭的组织病理学研究[J].福建农业学报.2013(05): 423-426.

[9]Kuno G, Chang G J, Tsuchiya K R, et al.Phylogeny of the genus Flavivirus[J].Journal of virology.1998, 72(1): 73-83.

[10]Kono Y, Tsukamoto K, Abd H m, et al.Encephalitis and retarded growth of chicks caused by Sitiawan virus, a new isolate belonging to the genus Flavivirus[J].Am J Trop med Hyg.2000, 63(1-2): 94-101.

[11]Tang Y, Diao Y, Yu C, et al.Characterization of a Tembusu virus isolated from naturally infected house sparrows (Passer domesticus) in Northern China[J].Transbound Emerg Dis.2013, 60(2): 152-158.

[12]Tang Y, Diao Y, Chen H, et al.Isolation and Genetic Characterization of a Tembusu Virus Strain Isolated From mosquitoes in Shandong, China[J].Transbound Emerg Dis.2013.

[13]张大丙.鸭出血性卵巢炎的研究进展[J].中国家禽.2011(14): 37-38.

[14]Liu m, Chen S, Chen Y, et al.Adapted Tembusu-like virus in chickens and geese in China[J].J Clin microbiol.2012, 50(8): 2807-2809.

[15]赵冬敏, 黄欣梅, 刘宇卓等.新型黄病毒在种鹅中垂直传播的研究[J].南方农业学报.2012(01): 99-102.

[16]姬希文, 闫丽萍, 颜丕熙等.鸭坦布苏病毒抗体间接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J].中国预防兽医学报.2011(08): 630-634.

[17]Li X, Li G, Teng Q, et al.Development of a blocking ELISA for detection of serum neutralizing antibodies against newly emerged duck Tembusu virus[J].PLoS One.2012, 7(12): e53026.

[18]颜丕熙, 李国新, 吴晓刚等.应用套式RT-PCR快速检测鸭坦布苏病毒[J].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2011(03): 34-37.

[19]欧全宾, 刁有祥, 唐熠等.鸭坦布苏病毒E基因环介导等温扩增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J].中国兽医学报.2013(09): 1329-1332.

[20]于春梅, 刁有祥, 唐熠等.坦布苏病毒荧光定量RT-PCR方法的建立[J].中国农业科学.2012(21): 4492-4500.

[21]万春和, 施少华, 傅光华等.鸭黄病毒油乳剂灭活疫苗研制及免疫效果测定[J].养禽与禽病防治.2011(10): 20-22.

[22]吴晓刚, 高旭元, 余磊等.鸭坦布苏病毒病活疫苗(FX2010-180P株)毒种保存期的研究[J].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2014(03): 14-18.

[23]陆新浩, 刘友生, 白露等.体外抗鸭坦布苏病毒的药物筛选[J].畜牧与兽医.2013(10): 88-91.

猜你喜欢
布苏病毒蛋白
病毒
感冒病毒大作战
鹅坦布苏病毒病的诊断与防治
鸭、鹅坦布苏病毒病的防控
病毒,快滚开
感冒病毒
猪胎盘蛋白的分离鉴定
自噬蛋白Beclin-1在胆囊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鸭坦布苏病毒对雏鸭的致病性研究
SAK -HV 蛋白通过上调 ABCG5/ABCG8的表达降低胆固醇的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