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人民医院眼科(西安710068) 李 静 薛雨顺 谢安明
高度近视眼黄斑裂孔多伴有后巩膜葡萄肿、视网膜色素上皮和脉络膜的萎缩[1],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是应用于眼科的新型技术和生物显微镜成像设备。它可用于眼后段结构(包括视网膜、视网膜神经纤维层、黄斑和视盘)的活体上的查看、轴向断层以及测量,具有非接触、高分辨率(可达5~8μm)等特点[2]。本文旨在探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OCT)在诊断病理性近视黄斑裂孔的形态特征、类型以及追踪疾病转归中的作用。
1 一般资料 我们将2013年6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确诊的高度近视合并黄斑裂孔共20例(26只眼)患者入选为研究对象,其中单眼患者14例,双眼患者6例,男性8例(12只眼),女性12例(14只眼),年龄21~78岁(平均48±1.5岁)。入选的26只眼中,经充分散瞳后屈光度数均≥-6.0D(-6.0D~22.0D),矫正最佳视力为手动-0.2。
2 方 法 所有入选病例均经复方托吡卡胺充分散大瞳孔至8mm,同时行视力,验光,矫正视力,裂隙灯、直接检眼镜,三面镜及间接检眼镜等一般眼底检查后我们采用Carl Zeiss-Humphrey的Stratus 3.0 OCT仪用快速扫描黄斑模式(以6条夹角为30度的扫描线)对26只眼进行以黄斑中心凹为中心的放射状线形扫描,扫描深度2mm,范围3~6mm,长度6mm,用视网膜厚度/体积分析程序(仪器自带)分析结果。
所有入选的20例26支眼中,眼底检查均呈豹纹状眼底,存在不同程度的后极部脉络膜萎缩灶,由于巩膜的大片暴露,导致OCT上巩膜光反射增强,相应萎缩病灶区在OCT上表现为大小一致,边界清晰,范围较宽的光带,26只眼中14只眼为黄斑全层裂孔(53.8%)。OCT图像表现界限清晰的局限性神经上皮的全层缺失,黄斑中心凹陷正常形态消失,中心凹处视网膜神经上皮层组织反射光带全层断开,断裂处组织疏松,其下方脉络膜复合带组织局部反射增强。6只眼为板层孔(23%),OCT表现为视网膜神经上皮组织反射光带部分的缺失,视网膜神经上皮变薄。4只眼为黄斑囊样变性(15.3%)。OCT图象表现除具备单纯黄斑裂孔的特征外同时脉络膜复合带下见局限性增强隆起反射。2只眼发生了视网膜脱离(7.6%),OCT表现为黄斑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组织与色素上皮层之间夹杂无反射暗区,中心凹陷形态消失,组织全层断裂。
病理性近视是重要的致盲眼病之一,其视网膜组织的萎缩和囊样变性是裂孔形成的基础。高度近视眼随年龄增长眼轴进行性变长,眼球向后扩张,呈后巩膜葡萄肿,视网膜色素上皮和脉络膜毛细血管层萎缩,脉络膜大血管裸露,眼底出现萎缩弧,膝裂纹,Fuchs斑以及视网膜下新生血管,当出现视网膜出血及黄斑裂孔时,视力严重受损[3],由于高度近视眼有眼轴过长的解剖特点,同时具备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和视网膜组织的萎缩,裂孔往往失去正常红色,呈灰白色或黄色,表现为“白孔”,一般检查手段对于黄斑区的观察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且在临床上容易被忽视。而OCT可以从断层上清晰的显示高度近视黄斑区视网膜各层的病变。在我们观察的20例26支存在黄斑病变的高度近视眼中,有20支眼检测出了黄斑的全层裂孔或板层裂孔,检出率高达76.8%,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OCT在诊断高度近视后巩膜葡萄肿视网膜劈裂和外伤性黄斑裂孔也是其他技术无法相比的。OCT能发现视网膜劈裂时视网膜组织与RPE的关系以及粘连在RPE上残留的视网膜神经上皮层[4]。而外伤性黄斑裂孔时裂孔一般很小,约为1/8~1/5DD直径大小的“针尖样”的微孔,用直接眼底镜及前置镜均不容易观察到,容易漏诊,另外,OCT还是一种有效的鉴别假性黄斑裂孔和板层黄斑裂孔的检查方法。
Gass在1995年提出了著名的4期黄斑裂孔分期标准,OCT的优势在于不仅能对黄斑裂孔做出定性和定量的诊断,同时OCT还可精确地对黄斑裂孔的大小、裂孔周围水肿和脱离的范围进行测量,了解视网膜玻璃体界面的情况,清晰地显示玻璃体与视网膜间的关系,当存在玻璃体后脱离时,OCT能清楚地显示脱离的玻璃体后界膜等独一无二的优势。
现在,OCT以检查快捷,对于瞳孔>3mm者无需散瞳,组织断层伪彩色图像直观,不用造影剂安全,易被患者接受,病变的准确定位,组织层次清晰,能够早期发现微小病变。对病变精确测量范围大小,前后对比及双眼对比,追踪疾病变化,便于随诊,检查费用合理等优势已被广泛用于临床,尤其是黄斑及视乳头疾病的早期发现、病变定位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总之,OCT对病理性黄斑裂孔的发病机理和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具有重要价值,已成为临床黄斑裂孔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金标准之一。
[1]Lase GC.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diagnostic imaging[J].Gen Dent,2008,56:750-757.
[2]Panozzo M,Mercanti A.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findings in myopic traction maculopathy[J].Arch Ophthalmol,2004,122(10):1455-1460.
[3]李凤鸣.中华眼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289.
[4]张 清,张 岩.高度近视眼黄斑劈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临床观察[J].解放军医学院学报,2013,34(4):357-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