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清才,成 芳
(吉林大学行政学院,长春130012)
中美关系是最重要的国家关系,这是由两个国家的国际地位决定的。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也是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世界新兴大国之一。中美两国具有广泛的共同利益,形成密切的相互依赖关系。同时,中美两国也存在着许多分歧,包括结构性矛盾与冲突。立足21世纪,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用创新性思维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走出历史上大国对抗和冲突不可避免的定式,这是中美两国共同面对的时代性命题。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了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战略构想,不仅符合中美两国及两国人民的利益和愿望,也适应世界发展的时代潮流,并将为经济全球化时代世界大国和谐共处探索新的模式和路径。
一
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是走出所谓“修昔底德陷阱”的根本路径。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终结了,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在老布什和克林顿总统时期,美国的全球战略目标是维护其世界领导地位,防止在欧亚大陆出现对美国世界霸权地位构成挑战的威胁者。美国作为冷战的胜利者,确定了全球“扩展战略”。在意识形态上就是要在世界推广美国的民主价值,为美国世界领导地位建立道德基础。苏联作为美国的敌人消失了,美国开始把中国作为新的对手,突出强调中美存在的意识形态分歧,利用民主和人权问题干涉中国内政。美国对中国实行了接触加遏制的政策,一方面美国限制中国的发展,防范中国可能对美国构成新的威胁;另一方面,通过接触确保美国在华的经济利益,同时推动中国的变革,将中国逐步纳入美国主导的国际体系。因此,20世纪90年代,中美关系的特点是:摩擦和冲突不断,美国利用人权问题和贸易制裁向中国政府施压。
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2010年,中国国内总产值首次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据国际权威机构预测,到2020年左右中国就会赶上或者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鉴于此,如何处理守成大国和新兴大国之间的关系成为国际热议的话题,也是决定世界命运和发展方向的时代课题。在美国,常常有些人习惯运用“霸权战争”理论来解析中美关系。这种理论源自美国现实主义理论流派,对美国的外交政策有重要影响,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即所谓“修昔底德陷阱”。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在其历史巨著《波罗奔尼撒战争史》一书中,解析了雅典与斯巴达发生战争的根本原因:由于雅典实力的增强引起了斯巴达人的恐惧,使战争变得不可避免。“修昔底德陷阱”要说明的定理是:一个新崛起的大国必然要挑战既成大国,而既成大国必然要回应这种威胁,使战争变得不可避免。美国的霸权战争理论则试图揭示霸权国与霸权挑战国发生战争的周期性规律。任何霸权国家都将经历由强盛到衰落的过程,并周期性地发生新老大国的霸权战争。霸权战争的结果决定“谁将统治国际体系,谁的利益将在新的国际秩序中得到优先照顾。”[1]美国进攻性现实主义代表人物米尔斯海默提出的“大国政治悲剧”则表达了“大国必霸”的思想。这种理论认为,由于国际社会的无政府状态,任何国家都把生存置于首要地位。在国家意图不明的世界里,大国必须尽可能地获得权力来保护自己。其理想结果是成为地区霸权国家。如果中国日益强大,必将会寻求地区霸权并会最大限度地占有世界权力。他认为:“在21世纪早期,美国可能面临的最危险的前景是中国成为东北亚的潜在霸权国。”“中国将比20世纪美国面临的任何一个潜在霸权国都更强大、更危险”[2]543。“美国不能容忍世界舞台上存在与之匹敌的竞争对手”,“美国将竭力阻止中国获得地区霸权”[2]239。米尔斯海默认为,这是无政府状态下实现生存几率最大化的必然结果,这就是难以避免的大国政治悲剧。
中国能不能走上“国强必霸”的道路,中美会不会落入修昔底德陷阱,发生中美争霸战争,出现米尔斯海默所设定的“大国政治悲剧”?这不仅是一个理论命题,也直接考验着中美关系的实践。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日益提升,这是不争的事实,然而,中国不会走争夺地区和世界霸权的道路。为此,中国政府先后在2005年和2011年发表了《中国和平发展》的白皮书,表示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永远不称霸。美国总统奥巴马也明确表示,美国无意遏制中国的崛起,中国的繁荣和强大符合美国利益,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这些积极的言词和外交承诺表达了中美两国的良好愿望,也有助于加强战略互信。然而,如何走出“修昔底德陷阱”和“国强必霸”的定式,保证中美关系长期稳定健康发展?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则需为此找到了一条新的发展思路。
二
2014年是中美建交35周年,中美关系历经风风雨雨。中美关系先后被赋予不同含义,如“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建设性合作关系”等。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则是更具有战略性、建设性的定位,提出了探索新型大国关系发展的历史性命题。1991年底苏联解体后,中美联合抗苏的战略基础消失了,中国成为美国新冷战的主要对手。1989年中国发生“六四风波”后,中美关系陷入低谷。美国以最惠国待遇和人权问题对中国实施制裁和外交压力。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中国领导人确定了对美政策的十六字方针:“增加信任、减少麻烦、发展合作、不搞对抗”[3]。中国政府一方面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反对美国干涉中国内政;另一方面,采取积极的对美政策,加强各层次接触,防止中美关系发生严重倒退。当时,中国政府阐述了中美关系应相互尊重、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的原则,努力使两国关系正常化。
在20世纪90年代,美国对中国采取了“接触”加“遏制”的政策。中美在台湾、人权、贸易、知识产权、西藏等问题上风波迭起,摩擦不断。在克林顿的第一个任期内,美国向台湾出售武器,安排李登辉访美,把中美经济贸易与中国人权挂钩。在克林顿的第二个任期内,美国开始调整对华政策,美国意识到,遏制政策不符合美国利益,由此转向中美接触政策。中国政府也努力恢复中美高层对话,促成中美两国领导人实现互访。1997年10月26日至11月3日,时任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对美国进行正式访问。1998年6月25至7月3日,美国总统克林顿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这是1989年“六四风波”后,中美两国国家元首成功进行的正式互访。中美首脑互访的重要成果是:中美两国领导人决定共同致力于面向21世纪的中美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中美两国领导人对中美关系的重要地位,中美关系的发展目标、原则和方向达成了广泛共识。首先,中美双方认识到发展健康稳定的中美关系符合中美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对于共同承担责任,努力实现21世纪的和平与繁荣是重要的”[4]。其次,双方确认,中美具有重大的共同利益。中美两国在维护世界及地区和平与稳定,促进全球经济增长,发展双边合作,应对国际挑战方面,具有巨大的合作潜力。再次,妥善对待分歧。中美之间既有共同利益,也有分歧。双方应本着相互尊重、平等协商、求同存异的精神正确处理两国间的分歧。最后,确立了发展面向21世纪中美关系的基本框架和目标。中美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不同于冷战时期大国之间的不正常关系,而是一种新型的国家关系,其基本特征是发展友好,不搞对抗;相互尊重,平等相待;求同存异,发展合作。
2001年,共和党人小布什当选为美国总统,中美关系曾一度出现较大波动和摇摆。小布什执政初期,在对华政策上表现得较为强硬。他放弃了克林顿政府的中美战略伙伴关系的定位,称中国为美国的“战略竞争者”。2001年4月发生的南海撞机事件,更为中美关系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2001年发生的“9·11”恐怖袭击事件使得国际恐怖主义成为美国的头号敌人。美国的战略转向联合所有国际力量消除国际恐怖主义威胁。美国发动了阿富汗战争,旨在推翻塔利班政权,消灭本·拉登基地组织。中美全球反恐领域的积极合作使得小布什政府重新认识中美关系,并逐步确立了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的新定位。2005年9月21日,美国副国务卿佐利克在美国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上发表了《中国向何处去?——从正式成员到承担责任》的政策演讲。他提出:“美国需要促使中国成为这个体系中负责任的、利益相关的参与者。”佐利克公开承认,中国是一个正在崛起的大国,中国将影响未来的世界。面对各种全球性挑战,中美需要进行合作。美国对华政策的目标是,不仅要使中国融入现行国际体系,成为国际体系成员,还要使中国成为国际体系中负责任的、利益相关的参与者。佐利克关于美国对华政策的讲话成为小布什政府发展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的政策基础。
2009年,民主党人奥巴马成为美国新任总统。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全球金融和经济危机对奥巴马政府的对华政策产生重大影响。这次全球金融和经济危机使西方发达国家经济陷入衰退,中国经济则保持稳定快速增长,2010年中国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在欧盟陷入严重主权债务危机的情况下,亚太地区经济保持增长活力,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成为新的世界政治经济发展中心。因此,奥巴马政府高度重视发展中美关系,重视亚洲外交。2009年2月,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首先安排出访亚洲,并对中国进行访问。2009年11月15日至18日,奥巴马总统对中国进行了正式访问,这是美国新任总统当年实现对中国的访问。胡锦涛主席也于2011年1月18日至21日应邀对美国进行了正式访问。两国元首就发展中美关系达成重要共识,确定了“致力于建设二十一世纪积极合作全面的中美关系”的发展目标。美国总统奥巴马在亚洲政策讲话中表示:“美国并不寻求遏制中国”,“一个强大、繁荣的中国的崛起可以加强国际社会的力量”。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曾用“同舟共济”来形容中美关系,她指出:`“一个蓬勃发展的美国对中国有利,而一个蓬勃发展的中国同样也对美国有利。”
然而,适应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反映国际体系新变化和中国日益崛起的现实,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规划和构建未来中美关系发展目标和方向,成为中美关系进一步发展的新命题。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就是中国首先倡议的中美关系发展议程。2012年2月,习近平在访美期间明确提出:“中美关系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努力把两国合作伙伴关系塑造成21世纪的新型大国关系”[5]。2012年5月3日,胡锦涛主席在第四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开幕式上发表了建设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讲话,他指出,以创新思维,“打破历史上大国对抗冲突的传统逻辑,探索经济全球化时代发展大国关系的新路径。”[6]2013年6月,习近平主席访问美国,中美两国就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达成重要共识。在两国元首会晤后共同会见记者时习近平主席指出:“中美应该也可以走出一条不同于历史上大国冲突对抗的新路。双方同意,共同努力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相互尊重,合作共赢”[7]。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是中美关系的长期探索,是中美关系的新起点和新定位,是保证中美关系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新思想和新思路。
三
随着中国的迅速崛起,中美关系的性质和地位正在发生变化,并被赋予时代意义。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就是要探索大国相处之道,并将为加强战略互信,有效管控分歧,建立大国和谐共处、合作共赢的新模式探索一条新路。
中美关系是最重要的国家关系。中美建交35年来,中美两国政治、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已经形成了密切的相互依赖关系。中美两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的1/3,人口总和占世界的1/4,贸易额占世界的1/5[8]。中美两国已经互为第二大贸易伙伴,中国是美国第一大进口来源地、第三大出口市场。2013年中美贸易额已经超过5 000亿美元,相互投资超过1 000亿美元。中美建立了战略与经济对话、人文交流、高层磋商等90多个对话与合作机制。中国在美留学生达19.4万人,美国在华留学生约2.6万人,2013年,两国人员往来已近400万人次[9]。中美两国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联合国、二十国集团、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多边机制中,在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国际反恐、气候变化,粮食安全、能源安全、流行病、网络安全、打击跨国犯罪和防扩散,在解决朝核问题、伊核问题、阿富汗问题、叙利亚问题、巴以争端等全球性问题上,都需要中美两国的协调与合作。它表明,中美两国具有广泛的共同利益和合作基础,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共同体。
然而,中美关系也是最复杂的国家关系。两国在涉及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准则,以及许多国际问题上存在分歧。例如,中国主张文明和文化多样性,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反对任何国家把自己价值形态和发展模式强加于人;中国主张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反对任何国家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中国主张确立新的安全观,反对任何国家谋求军事优势和扩大军事同盟政策,反对将自己的安全建立在对他国安全威胁的基础上;中国政府坚持主权平等和互不干涉内政的原则,主张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反对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在解决科索沃问题、伊拉克问题、朝核问题、伊朗核问题及叙利亚问题上,中国政府都表明了反对外国武力干涉的公正立场。中国政府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国政府不是要挑战美国的世界地位,也不是要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而是积极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推动建设更加公正、合理、民主的国际体系和国际秩序。
中美在许多重大国际问题上的分歧对两国关系发展将产生负面影响,成为引发中美互不信任,甚至遏制与对抗的潜在因素。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就是要立足于21世纪,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探索建立一种求同存异,和谐共处的大国关系模式。在安纳伯格庄园中美两国元首会晤时,习近平主席阐述了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基本内涵,即“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这三句话精辟地概括了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基本特征。“不冲突、不对抗”是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基本前提。它表明两国关系不具有对抗和冲突的性质,中美两国互不视为威胁和敌人,而是合作伙伴。作为合作伙伴不意味着没有分歧和矛盾,大国间同时也存在着激烈的竞争。问题是如何看待和处理分歧与竞争。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就是要明确战略意图,坚持求同存异、公平竞争、管控分歧,建立战略互信,彻底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出一条世界大国和谐共处的新路。“相互尊重”是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基本原则。根据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法的规定,它是建立在主权平等原则基础上的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首先,要求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中国政府充分尊重美国人民选择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同时希望美国尊重中国人民选择的社会主义制度和发展道路。其次,尊重领土完整,这是一个国家重大核心利益。在台湾问题上,美国应当遵守承诺,停止向台湾出售武器,促进而不是阻止中国的和平统一进程。再次,尊重重大关切,美国应尊重中国政府在维护国家稳定和统一问题上的重大关切,放弃支持西藏达赖喇嘛以宗教形式进行的分裂活动。在新疆反恐问题上放弃双重标准。“合作共赢”是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基本方针。中美两国已经建立了密切的相互依赖关系,形成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利益共同体。零和博弈已经不适用于中美关系,合作才是中美实现利益最大化的理性选择。这里不仅包括双边关系,也涉及在地区和国际问题上;不仅在经贸关系上,也包括应对各种传统和非统安全威胁。共赢是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宗旨和目标。通过中美合作实现两国经济发展繁荣,通过合作维护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促进世界经济发展与繁荣。只有实现合作共赢,才能保证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健康稳定发展,真正成为21世纪世界大国关系发展的典范。
四
亚太地区是中美两国利益交汇最密集、互动最频繁的地区。处理好中美在亚太地区的关系是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重要基础。亚太地区是最具多样性和最有活力的地区。2008年全球金融和经济危机发生后,亚太地区率先实现经济复苏和发展,成为引领全球经济增长的火车头。在亚太地区相继建立了亚太经合组织、东南亚国家联盟、东盟地区论坛、上海合作组织和东亚峰会等地区多边机制。中国与亚太地区已经形成命运共同体,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是中国和平发展的地缘基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带动了亚太地区经济的发展与繁荣。中国与亚太地区各国成为重要贸易和投资伙伴。中国与东盟建立了自由贸易区,正在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和“中日韩自贸区”建设。中国是亚太地区国际组织和多边对话与合作机制的重要成员,在维护亚太地区和平与稳定,促进亚太地区经济发展与繁荣方面发挥了负责任的地区大国作用。
奥巴马政府高度重视亚太地区,确定了重返亚洲政策。美国的新亚洲政策主要表现为“亚太再平衡战略”。美国亚太战略的目标是经济增长、安全保障和民主外交,确立和维护美国在亚太地区的领导地位。在实现亚太战略的手段上,一是巩固和强化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双边军事同盟关系;二是加强亚太地区新的伙伴国关系;三是参加亚太地区多边机制。为此,美国的军事战略重心向亚太地区转移,计划把美国60%的海军舰队部署在太平洋。美国积极推进“跨太平洋伙伴关系计划”,建立美国主导的高标准的自由贸易体系。近两年,中国与日本和东南亚某些国家在岛屿与海洋权益上的争端十分激烈,美国的介入使局势变得更加复杂和紧张。美国的亚太政策不能不引起中国的猜忌,使中国明显感受到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具有防范和制衡中国的战略意图。
化解中美在战略上的互不信任,实现跨太平洋的第二次握手,中美应当通过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新思维来寻求解决问题的新路径。首先,中美在亚太地区不搞对抗和冲突。中国是亚太地区的大国,其在亚太地区的地位和影响力不断增强。但是,中国无意排挤或者取代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地位。中国充分尊重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国家利益,欢迎美国在亚太地区发挥重要的建设性作用。同时,也要求中美两国密切高层交往,加强战略与经济对话,开展军事交流与合作,走出“安全困境”,建立两国的战略互信。其次,相互尊重国家利益和重大关切。维护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是中国的核心国家利益。在中日钓鱼岛争端和中国与菲律宾及越南在南海岛屿的争端上,中国一贯主张搁置争议,共同开发,通过谈判协商解决,反对使用武力或者以武力相威胁。实际上,海洋权益争端与确保海上航行自由和通道安全完全是不相关的事情,美国更不应借机插手,使局势变得更加复杂。再次,中美在亚太地区实现合作共赢。中美两国是亚太地区的经济大国,中美的经济合作是亚太地区经济发展与繁荣的重要保证。美国与亚太地区贸易和投资十分密切,正在推进跨太平洋伙伴关系计划。中国与亚太地区国家是重要的经贸伙伴。美国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计划应具有开放性、透明性和包容性,而不是封闭性、排他性、歧视性。亚太地区不是中美搏杀的战场,而是深化经济合作的广阔平台。在亚太地区的安全问题上,中美应秉持新安全观,推动建设平等、信任、开放、透明、包容的安全架构,通过合作寻求共同安全。
[1] 罗伯特·吉尔平.世界政治中的战争与变革[M].武军,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195.
[2] 约翰·米尔斯海默.大国政治的悲剧[M].王义桅,唐小松,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3] 辛华,编.构筑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中美首脑互访纪实[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8:73.
[4] 中美联合声明[DB/OL].(1997–10–29)[2013–11 –12],http://www.fmprc.gov.cn/mfa_chn/ziliao_611306/1179_611310/t7514.shtml.
[5] 习近平.共创中美合作伙伴关系的美好明天——在美国友好团体欢迎午宴上的演讲[DB/OL].(2012-02-15)[2013-11-12],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2-02/16/c_111532782_3.htm.
[6] 胡锦涛.推进互利共赢合作,发展新型大国关系——在第四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开幕式上的致辞[DB/OL].(2012-05-03),http://www.chinanews.com/gn/2012/05-03/3863654.shtml.
[7] 习近平同美国总统奥巴马共同会见记者[DB/OL].(2013-06-08)[2013-11-12],http://www.fmprc.gov.cn/mfa_chn/gjhdq_603914/gj_603916/bmz_607664/1206_608238/xgxw_608244/t1048842.shtml.
[8] 杨洁篪.谱写中美跨太平洋合作新篇章[DB/OL].(2013-07-09)[2013-11-12],http://www.fmprc.gov.cn/mfa_chn/gjhdq_603914/gj_603916/bmz_607664/1206_608238/xgxw_608244/t1057443.shtml.
[9] 王毅.继往开来,努力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纪念中美建交35周[DB/OL].(2014-01-01)[2013-11-12],http://www.fmprc.gov.cn/mfa_chn/gjhdq_603914/gj_603916/bmz_607664/1206_608238/xgxw_608244/t111370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