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问:水资源问题表现在哪些方面?

2014-04-04 14:07
西部大开发 2014年2期
关键词:经济社会污染物水质

主持人:

水是经济社会存在和发展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我国面临的水危机,一方面制约阻碍着经济社会发展,另一方面也倒逼着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的转变。

我国水资源已亮起红灯,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面对我国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基本水情,对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带来哪些影响?

王浩:

水资源数量及其时空分布与人口、耕地、矿藏资源等社会经济要素的空间分布不相匹配,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例如,包括环渤海湾城市群、中原城市群等在内的多个北方经济区都受到不同程度水危机的制约。我国北方15 省份粮食产量占全国的比重逐年提高,并在启动实施的《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09~2020年)》中肩负着重要的粮食增产任务,但这些地区均是资源型缺水地区,供水保障难度巨大。我国十四大煤炭基地中有九个煤炭基地位于黄河流域和海河流域,能源的开发利用受到水资源的严重约束,不仅制约了区域工业化的发展,同时也影响到我国能源安全保障战略的实施。另外,我国每年有约250亿m?的水因受污染而不能使用,470亿m?未达到质量标准的水被供给居民家庭、工业和农业使用,导致相应的损害成本上升。有资料研究认为,水危机导致的经济损失已约占中国GDP的2.3%。

受水资源的自然禀赋、经济社会规模与发展阶段以及全球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我国正面临着四大水资源问题:

首先是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我国平均单位国土面积水资源量仅为29.9万m?/k㎡,为世界平均水平的83%。受庞大人口规模影响,我国人均水资源量不足世界人均占有量的三分之一,在192个有水资源统计的国家中排名第127位,位居后列。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很不均匀,与耕地资源和其他经济要素匹配性不好,加上工程设施体系的不完善,华北、西北、西南以及沿海城市等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

其次是水环境污染严重。我国地表水体污染十分严重,点源污染不断增加,非点源污染日渐突出,水污染加剧的态势尚未得到有效遏制。2011年全国水功能区达标率为46.0%,全国634个地表水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中,合格率达100% 的水源地占评价总数的55.5%,全年水质均不合格的水源地有31个,占评价总数的4.9%。目前我国水污染呈现出复合性、流域性和长期性,这已经成为最严重和最突出的水资源问题。

第三是水生态系统退化。受经济社会用水快速增长和土地开发利用等因素的影响,我国水生态系统退化严重,江河断流、湖泊湿地萎缩、水生物种减少等问题突出,淡水生态系统功能整体呈现“局部改善、整体退化”的态势。北方地区地下水普遍严重超采,全国年均超采200多亿m?,现已形成 160多个地下水超采区,超采区面积达19万k㎡,引发了地面沉降和海水入侵等环境地质问题。

第四是极端和突发事件频发。全球气候变化加剧了自然水循环的速率,增加了与气温、降水相关的暴雨、干旱、台风等极端气象事件发生的几率。近年来,我国洪旱灾害发生的频度增强,北方地区主要农业区的干旱面积呈现扩大趋势,特大旱涝事件发生频繁;此外,人为的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城市供水系统故障事件发生的频率也在增加。

近些年来水环境质量有所改善,突出表现在社会经济发展与水污染呈现解耦趋势,呈现“两上升”和“两下降”。两上升是指GDP上升、七大水系I~III类水质比例上升;两下降是指地表水劣V类水质比例在下降,地表水COD浓度在下降,可以说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得到有效控制——工程减排、结构减排、管理减排有力、有效。

但是随着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压力增加,水环境保护依然任重道远,面临以下现状:

一是淡水环境质量不容乐观。在河流水质方面,2011年我国十大水系监测的469个国控断面中,III 类以上水质断面接近总数的40%。主要污染指标为化学需氧量(COD)、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和总磷(TP),辽河、淮河和海河水系Ⅳ~Ⅴ类和劣Ⅴ类断面总数超过60%。

在湖泊水库水质方面,劣于III类的比例为58%,尤以太湖、滇池和巢湖“三湖”最为严重。2011年监测的26个国控重点湖泊(水库)中,三湖已无Ⅰ~Ⅲ类水,大型淡水湖90%不足Ⅲ类,城市内湖60% 不足Ⅲ类,大型水库水质相对较好,但也有10%不足Ⅲ类,主要污染指标为总磷和化学需氧量。此外,富营养化状态的占54%,富营养化面积相对40年前扩展了约60倍。

在地下水水质方面,2011年全国200个城市地下水水质4727个监测点监测表明,较差—极差水质的监测点比例为55.0%,水质变差的城市主要分布在甘肃、青海、浙江、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和云南等省。总体上,我国地下水污染正由点状、条带状向面上扩散,由局部向区域扩散,由浅层向深层渗透,由城市向周边蔓延。

二是未来社会经济的发展加剧了水污染压力。2011年末我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到51.27%,首次超过50%。“十二五”期间GDP以年均7%的速度增长。城镇人口的增加、经济规模的增大,经济社会持续高速发展,势必带来污染的高排放。此外,受到气候变化影响,降雨—产流过程、植物生长繁殖发生变化,都可能降低水环境容量,并导致蓝藻爆发的可能性增长。

三是新型和有毒有害污染物使健康风险增大。发达国家在不同时期关注的污染物重点有所差异,中国面临颇为复杂的水环境问题,呈现叠加性、复合型。重金属、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污染不容忽视,对环境、生态和人体健康的危害十分严重。例如,湖南是重要的有色金属之乡,为我国的工业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众多历史遗留问题和粗放式的发展方式,导致湘江成为我国重金属污染最为严重的河流之一。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如 DDT、多氯联苯等)具有持久性、生物累积性、远距离环境迁移性和毒性等特征使污染呈加剧趋势 , 直接危害到环境安全、生态稳定和人体健康。

四是突发性水污染危害大。由于自然灾害、机械故障、人为因素及其他不确定性因素,引发固定或移动的潜在污染源偏离正常运行状况突然排放污染物,经各种途径进入水体,从而造成突发性水污染事故。据统计,2006~2011年,我国发生重大突发性水污染事故179起,2012年以来发生的广西龙江镉污染、山西长治苯胺泄漏等事件,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危害。

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主要包括如下方面:一是受到全球气候变化影响,部分地区水资源量明显衰减。二是人类活动对水体进行侵占,破坏了原有的水循环路径。三是人类对水资源的粗放、过度利用,带来水体的萎缩。四是点、面源污染负荷防治能力低下,污水排放标准不适应中国国情、违法排放成本低并缺乏减排激励机制、污水处理效率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总量控制缺乏系统性设计等。五是突发性水污染事件的风险管理能力薄弱。

猜你喜欢
经济社会污染物水质
你能找出污染物吗?
Task 1
未来五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任务
环境保护税
空气污染物可通过皮肤进入人体
当前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关数据
北京经济社会发展月度监测数据(2008年11月)
改革开放三十年浙江经济社会发展图示
观水色,辨水质
观水色,辨水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