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瑞,许召杰,赵鼎,宋银森
(1、郑州市儿童医院检验科,河南 郑州 450053;2、郑州人民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0)
肌酸激酶CK是由M型和B型两种单型亚单位组成的二聚酶,同工酶CK-MB作为心肌酶的生化标志物,测定方法很,包括电泳法、离子交换层析法、免疫抑制法和放射免疫法。因免疫抑制法简便、快速、灵敏度高,而被普遍应用于临床检测,笔者在检测过程中,发现CK-MB活性常会出现假性增高,其活性大于等于总CK活性,甚至接近CK活性2倍的现象,给临床对AMI的诊断造成很大的困难甚至误诊。笔者就2011年10月至2013年7月两年内在某一综合医院就诊的患者血清CKMB/CK比值大于30%的114例患者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2011年10月至2013年7月在某一综合医院就诊患者中,血清CK-MB/CK比值>30%的患者114例,年龄9月~78岁,平均年龄48岁,男65名,女49例,其中恶性肿瘤患者51例,2型糖尿病患者13例,心脑血管疾病26例,类风湿性疾病患者4例,小儿支气管炎患者4例,其余患者17例。
1.2 仪器与试剂 ROCHE MODULAR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配套试剂盒,CK-MB测定采用免疫抑制法;CK测定采用速率法。CK-MB参考范围为0~24U/L,CK参考范围为0~190U/L。
1.3 方法 早晨空腹促凝管抽取静脉血3ml,静置10min,离心分离血清上机检测。
1.4 数据处理 计算CK-MB/CK比值,活性及CKMB/CK比值以均值表示,按疾病类型分别统计CK-MB/CK>30%的例数和所占比例;以CK-MB/CK比值>1.7认为CK-MB活性接近CK活性2倍。
2.1 血清CK-MB假性升高的疾病构成比 114例血清CK-MB假性升高患者中,恶性肿瘤51例,占44.7%;其次为心脑血管疾病26例,占22.8%;其余疾病17例,占总数的15%;在51例CK-MB假性升高的恶性肿瘤患者中,其中有37例患者CKMB>CK,甚至有5例患者CK-MB活性接近CK总活性的2倍,而在其他类型疾病中,未有患者CKMB活性接近CK总活性的2倍。
2.2 血清CK-MB假性升高患者的CK、CK-MB平均活性及CK-MB/CK平均比值 114例血清CKMB假性升高患者的CK、CK-MB平均活性和CKMB/CK平均比值,分别得到152.4U/L、156.8U/L和1.03。其中以恶性肿瘤最高,CK、CK-MB平均活性和CK-MB/CK平均比值分别为195.2U/L、238.9U/L和 1.22。
在114例CK-MB假性升高的患者血清中,恶性肿瘤占绝大多数,占总数的44.7%,与马骢[1]等报道一致,其中CK-MB>CK有37例,占了恶性肿瘤患者比例的72%;甚至有5例患者血清中,其CKMB活性接近总CK活性的2倍,而在其他CK-MB假性升高疾病中均未出现CK-MB活性到接近总CK活性2倍的病例,结果显示当CK-MB活性接近总CK活性的2倍时,应高度警惕恶性肿瘤的可能。其次为心脑血管疾病,占22.8%。
免疫抑制法测定血清CK-MB出现假性升高的原因,由于方法学原理,笔者认为有以下原因:(1)方法学的选择对检测结果的影响。首先,免疫抑制法测定CK-MB方法设计的前提是CK-BB忽略不计,其次是抗M抗体将M亚基完全抑制(ROCHE厂方标示CK-M亚基可以抑制至99.6%),测B亚基活性,结果乘以2即得CK-MB活性,但如果存在 CK-BB就会使结果偏高,即测得CK-MB活性等于CK-MB加2CK-BB。由于结果要乘以2,这样2CK-BB加CK-MB大于CK-BB加CK-MB加CK-MM,即得出了CK-MB活性高于总CK活性的结果。所以,CK-MB高于CK是可能的,但高于2倍则不可能[2]。显而易见,凡可使CK-BB升高的疾病或抗M抗体质量均可使CKMB结果假性升高。
(2)巨CK干扰[3]。巨CK是巨分子酶,正常情况下相应的酶有着高分子团,不被抗CK-M抗血清所抑制,表现为血清中CK-MB占总CK活力50%以上,而CK活力正常、轻度或中度增高。巨CK大部分情况下是酶与免疫球蛋白的结合物,称巨肌酸激酶1(巨CK1),通常免疫球蛋白是IgA和IgG,偶见IgM,当形成复合物时,CK-MB试剂中的抗M抗体不但不能抑制CK-M,而且因计算时结果乘以2,更加扩大了误差。而巨肌酸激酶2(巨CK2)是一种不正常低聚的线粒体CK(CK-MT)。CK-MT抗原性与CK-M不同,抗M抗体不能抑制CK-MT,故形成CK-MB的假性升高。
(3)CK-BB增高。在某些恶性肿瘤患者、脑神经损伤或严重平滑肌损伤患者血清中可有CK-BB增高,或发现巨CK2或巨CK1。此种情况下免疫抑制法测得的CK-MB由于CK-BB的异常而使结果假性升高,甚至大于总CK。
(4)样本溶血的影响。溶血样本因含高水平腺苷酸激酶,ATP和葡萄糖-6-磷酸,干扰分析,使CK-MB结果假性升高,这一分析在林其燧[4]等编写的书籍中有提及。
笔者认为在分析免疫抑制法检测CK-MB活性结果时,应注意以下几点[5]:(1)CK-MB<16U/L时属阴性,不用计算占总CK的比值;(2)CK-MB/CK比值参考范围在4%~25%,至多也不大于30%;(3)要按公式计算CK-MB占总CK的%值,并判断其影响因子;若CK-MB/CK比值大于>25%,表明存在着心肌梗死以外的因素,即说明有异常同工酶存在,包括CK-BB或巨CK1、CK2。(4)结合其他指标如肌钙蛋白(cTnI)、心电图等联合分析;(5)改用电泳法或质量法检测CK-MB进行相互验证。综上所述,应用免疫抑制法检测CK-MB,因血液中有巨CK、CK-MT等干扰导致结果偏高,存在一定的临床假阳性。因此,在发现用免疫抑制法检测CKMB活性高于CK总活性时,切不可轻易发出错误报告,建议用电泳法和CK-MB单克隆抗体免疫法,因与免疫抑制法有互补作用,可最终确定有无CKBB或巨CK的干扰,力争使检测结果达到“真值”,避免方法学原因导致检验差错[6]。另外,检验医师应与临床医生多沟通,消除临床医生对检验结果的误解,同时为其提供检验方面知识,避免造成错误诊断。
[1]马骢,李艳君,王海东,等.血清CK-MB/CK大于30%的病因分析[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03,18(3):63-64.
[2]王洋,褚福楼,王 欢,等.恶性肿瘤患者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高于肌酸激酶异常结果的探讨[J].中国民康医学,2012,24(4):385-386.
[3]王爱华,顾鹏飞,樊笑霞,等.巨分子酶在常规检验中的“干扰”及其鉴别方法[J].上海医学检验杂志,2002,17(5):274-276.
[4]林其燧,文庆成.临床化学诊断方法大全[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750-754.
[5]韩志钧,黄志锋,卢业成,等.临床化学常用项目自动分析法[M].第3版.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785-786.
[6]叶应妩,王毓三,申子瑜.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第3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