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希瑞
(中央民族大学 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系,北京 100081)
词汇在第二语言学习和教学中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国内外的众多学者(如:段士平,严辰松,2004;吴旭东,2010;Wilkins,1972;Singleton,1999;Hunt and Beglar,2005 等)都从不同的视角强调指出词汇是二语学习的中心任务之一,不同层次的学习者之间最显著的差别主要体现在其词汇知识水平方面。一般认为二语词汇习得主要包括刻意学习(intentional learning)和附带习得(incidental acquisition)两种方式,二者各有千秋,不同的阶段、不同层次的学习者应根据具体情况在两者之间有所侧重。然而,词汇习得并不是一个全有或全无(all or nothing)的过程,掌握一个词汇不仅仅是知晓其基本含义,词汇知识是一个包含多维度知识的连续统(continuum),包括发音、词义、词性、搭配、语义韵(semantic prosody)、词频直觉(intuitions of frequency)等多个方面(刘希瑞,2011),词汇学习是一个逐步掌握各种类型词汇知识并使其处理自动化的一个渐进性过程。因此,外语环境下全面地掌握上述词汇知识并达到娴熟地运用之的程度更多的要依赖于词汇附带习得的方式来实现,与词汇的刻意学习相比,词汇附带习得有许多无可比拟的优势。词汇附带习得的发生需要具备一定的前提条件,即词汇附带习得受到词汇阈限和学习者的二语水平(vocabulary threshold and L2 proficiency level)、目标词重现的频率(word frequency or occurrence)、熟词比重(text coverage)、作为输入的阅读材料(text materials)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本文拟在回顾国内外词汇附带习得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着重对上述四个主要影响因素进行综述。
拥有庞大的词汇量是所有二语学习者终身不懈的追求。下文首先从不同的视角列举了一些有关词汇量的统计数据。根据美国出版的韦伯斯特词典第三版(Webster's Dictionary,3rd edition)的统计,英语中约有54,000 个词族(word family)(1 个词族相当于5个左右独立的词),这个数字远远超出了二语学习者以及绝大多数母语者的学习能力。就母语者来说,Nation 指出一名初入校门的五岁儿童的词汇量约为4000-5000 个词族,一名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毕业生的词汇量为20,000 个词族左右。对二语学习者来说,Waring and Nation 认为掌握大约2000-3000 个基础高频词汇是达到日常交流中顺畅交际目标的基本条件。然而,学习者熟练掌握这些基础词汇之后,二语教学人员就应将重心转向帮助学习者培养有效的词汇学习策略以理解和学会目标语言中相对低频的词汇。常见的词汇学习策略包括:结合上下文语境来猜测词义,结合词根、词缀及助记技巧记忆词汇,使用词汇卡片记忆与母语有对应意义的外语词汇等(刘希瑞,2011)。
在二语词汇附带习得研究的相关文献中,学者们一致认为二语学习者词汇附带习得发生的一个前提是他们先前必需拥有一定的词汇量(又称“词汇阀限”)。Laufer &Shmueli 指出二语学习者能够根据上下文语境学习词汇知识的基本前提是掌握3000 个左右的词族,并达到对其自动识别的程度,这也是最小视觉词汇量的要求。Nation (1990,2001)也指出掌握最初的2000-3000 个高频词汇词族可以基本保证理解阅读材料95%左右的内容。在Nation (2006)最近的一项研究中,他通过计算得出欲理解输入材料中98%的内容,口头话语和书面语中分别需要掌握大约6000-7000 个词族和8000-9000 个词族,这些统计数据要略微高于先前的研究结果。综上所述,词汇附带习得的发生需要学习者事先具备一定的词汇量,但是究竟需要多大词汇量还受到其它因素的制约,如词频、熟词比重、文本难度等,因此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才能做出科学的判断。
包括词汇量在内,学习者的二语水平还包括拼读意识、语感、句法分析能力、语篇分析能力、内容图式和话题的背景知识等,这些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其词汇附带习得的效果。
Nick Ellis 曾指出频率(frequency)是语言习得成败的最重要因素之一,附带习得中“词汇频率”的重要性亦是如此。“词汇频率”又称“目标词出现的次数”(occurrence of target vocabulary in input)、“接触次数”(number of exposure)、“接触频率”(number of frequency)、“碰见次数”(number of encounter)、“碰见时间”(time of encounter)等。
到目前为止,就目标词在阅读材料中出现多少次能有效地促成词汇附带习得这个问题尚未达成一致意见。Horst,Cobb,and Meara 在他们的研究中发现目标词重现8 次或更多时被学会的可能性较大。Rott发现目标词在文本中重现6 次比出现2 次或4 次更容易促成词汇的附带习得。Waring and Takaki 通过多项选择测试研究了词汇附带习得3 个月后的保持情况,发现目标词在文本中至少重复出现8 次时学习者才会有50%的概率能够识别出其词形和词义。Pigada and Schmitt 指出附带习得中目标词出现的次数和词汇被习得之间虽然尚无明确的对应关系,但一般地词频大于10 的情况下词汇附带习得率往往会有显著的提高。Webb 也发现接触次数超过10 时很多类型的词汇知识都会较容易地被习得。简言之,重复是词汇学习的关键因素之一,在阅读材料编写时应该充分考虑词频因素并在选材中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刘希瑞,2011)。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词频因素仅仅是影响词汇附带习得的重要因素之一,它必然与其它影响因素之间有一定的关联。例如,Zahar,Cobb,and Spada (2001)的研究表明附带习得中目标词出现的次数与学习者的二语水平有一定的关系,拥有较大词汇量的高水平英语学习者通过附带习得学会一个词汇所需的词频相对较小。
“熟词比重”指的是阅读材料中学习者已经熟悉的词汇所占的比重,这与学习者的词汇量密切相关,不同的研究者得出的结论也不一致。Laufer (1989)认为95%左右的比重已经非常充分了,但是最近的一些研究(如:Nation,2006;Schmitt,2008)则认为98-99%的比重更为适切,这样的比重则要求学习者在口头话语和书面语中分别需要掌握大约6000-7000 个词族和8000-9000 个词族。
尽管多数研究者普遍认为词汇量越大越好,但也有一些词汇附带习得的研究结果则与之稍有分歧,这些研究中熟词比重低于上述大多数研究结果,如:Bonk 和Larson and Schmitt 的研究结果分别为80%或90%,所需拥有的词汇量为2000 个左右的词族或5000 个左右的词汇(刘希瑞,2011)。此外,熟词比重还受其它因素的影响,如阅读材料中的插图提示可以促进学习者更容易地理解阅读材料的内容,因此这类阅读材料对学习者熟词比重的要求会相对较低。
Schmitt (2008)提及了词汇附带习得的四个利益相关方,即学习者、教师、阅读材料编写者和研究人员,他们中的任何一方在学习者的词汇附带习得过程中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任何一方的失误都必将导致词汇附带习得的失败,此处将重点讨论词汇编写人员及其成果-阅读材料。词汇附带习得是一个长期性循环式的过程,需要学习者多次接触目标词汇才有可能逐步掌握其各种类型的词汇知识。因此,作为输入的阅读材料必须富有较强的趣味性和激励性而且对学习者而言难度适中,否则他们将不会很好地完成既定的阅读任务。此外,阅读材料编写人员还必须将研究人员的相关成果(如:词频列表、某个词汇在整篇材料中出现的频率、相关强化练习的编制小诀窍等)融入进阅读材料的编写过程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学习者的词汇学习效果。
词汇附带习得是外语环境下学习目标语词汇的一种主流范式。本文从词汇阈限和学习者的二语水平、目标词重现的频率、熟词比重、作为输入的阅读材料等四个方面回顾了二语词汇附带习得中的主要影响因素。其它部分影响因素未予专门讨论,如:文本的难度这个因素与学习者的二语水平等有一定的重合未单独列出来讨论;阅读材料中的插图提示这个因素与熟词比重有较大的关联,因此也未专一讨论。另外,本文主要考察的是阅读中词汇附带习得的主要影响因素,极少涉及听音和视频等其它类型的多通道输入材料中词汇附带习得的情况,后者作为输入材料时,相关影响因素可能会根据具体情况有所不同,这些问题将续文另行讨论。
[1]段士平,严辰松.多项选择注释对英语词汇附带习得的作用[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3):213-218.
[2]刘希瑞.中国少儿英语学习者词汇附带习得研究[D].郑州:河南工业大学,2011.
[3]吴旭东.学习任务能影响词汇附带习得吗?投入量假设再探[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0(2):109-116.
[4]Hunt A,Beglar D.A framework for developing EFL reading vocabulary[J].Reading in a foreign language,2005,17(1).
[5]Laufer B.What percentage of text-lexis is essential for comprehension?[M].In C.Lauren and M.Nordman (Ed.)Special language:From humans to thinking machines.Clevedon:Multilingual Matters,1989:316-323.
[6]Laufer B,Shmueli K.Memorizing new words:Does teaching have anything to do with it?[J].RELC Journal,1997,28(1):89-108.
[7]Nation I S P.Teaching and learning vocabulary[M].New York:Newbury House,1990.
[8]Nation I S P.Learning vocabulary in another language[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1.
[9]Nation I S P.How large a vocabulary is needed for reading and listening?[J].Canadian Modern Language Review,2006,63:59-82.
[10]Schmitt N.Instructed second language vocabulary learning[J].Language Teaching Research,2008,12:329-363.
[11]Singleton D.Exploring the second language mental lexicon[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9.
[12]Waring R,Nation I S P.Vocabulary size,text coverage,and word lists[M].In Schmitt,N.,& McCarthy,M.(Ed.),Vocabulary:Description,Acquisition and Pedagogy.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7:6-19.
[13]Wikins D.Linguistics in Language Learning[M].London:Edward Arnold,1972.
[14]Zahar R,Cobb T,Spada N.Acquiring vocabulary through reading:Effects of frequency and contextual richness[J].The Canadian Modern Language Review,2001,57(3):541-572.